《揭竿而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揭竿而起-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游,黄河以南大梁等地区;封周文为将军,挂印西征,直取咸阳;笔吏孔非沾王妃的光,飞黄腾达,一步登天,升任少府,张楚王陈胜自率中军,坐阵陈县,以辖四方。

  太监王选宣读完诏书,由假王宣读讨秦檄文。

  “自秦王赢政尽扫六合,四海归一,天下久盼甘露,承望天恩浩荡,恩泽四方。然始皇残暴,二世昏庸,百姓虽然庆幸战火平息,却置身于苦役之中,*人怨,民不聊生。吾张楚国奉天行道,诛伐暴君,举义旗,伐无道,正国运,号令天下,率天兵,讨暴秦,避生灵于涂炭,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均田地,废徭役,永保天下太平,百姓安家乐业。愿苍天保佑,张楚大军旌旗猎猎,所向披靡,直捣咸阳,灭大秦而兴张楚,天下一统。”

  “张楚立,大秦亡。”激情的呼声响彻云天。

  张楚王拜坛祭祀之后,在文武百官簇拥下,回到王宫,再次接受百官朝贺,内心的喜悦,凝上眉梢,无以言表,大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感慨。面对这繁文缛节的朝会,面对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张楚王陈胜为示君威,为张大国威,为震慑群臣,令王选颁旨,宣罪臣葛婴上殿。

  宣诏太监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告之葛婴撞壁而亡。张楚王陈胜仍悉数葛婴罪状,按律宣判。

  开国大典之后,各路将领奉命开拔,假王在临行前,有一件关系到孔非和庄贾借造战车的机会,敲诈勒索民财的所闻,考虑再三,必须告之张楚王。不能让这些近水楼台的人,仗势胡作非为,坏了张楚王的声誉。张楚王陈胜闻听,也觉得无风树不响,决定先找庄贾问个明白。

  “庄贾,寡人问你,孔非制造战车,到底花了多钱,从何而来?”

  “大王,奴才不知,孔大人造车,花了多少钱,问一下孔大人便知。”

  “可街头巷尾传的沸沸扬扬,议论你和孔非互相勾结,敲诈勒索民财,可有此事?”

  “奴才冤枉啊!为大王造车,全是孔大人一手操办,奴才一个车夫,怎么能管得着造车呢?准保是有人无事生非,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孔大人为了制造战车,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不惜倾囊,其忠心天日可鉴,望大王明察。”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风不起尘。你们的猫腻,寡人也曾风言风雨听说过,你还有什么相瞒的?”

  “大王,鸡蛋无缝能抱鸡,何况人嘴两张皮,上下一碰,祸从口出,孔大人为大王造车,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全是孔大人捐造,那些爱嚼舌头根子的人,把针眼大的事,硬说成簸箕口那么大,大王千万不要相信那些人的信口雌黄。”

  “寡人问你,三里桥有一处豪宅,是孔非的?还是你的?”

  “奴才该死,那处宅院是奴才置备的,想把家人接过来,奴才未告诉大王,罪该万死。”

  “你买的?花了多少钱?”

  “五百镒金。”

  “你哪来得这么多钱?”

  “奴才在伺候楚王时的多年积攒。”

  “你说的多轻巧,在伺候楚王时,一个车夫的俸禄是多少?你就是扎上脖子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攒不下一个零头,不会是猫腰捡的吧?”

  “不瞒大王,奴才在楚王身边,想巴结的人多如牛毛,奴才身不由己,被逼迫收礼,收了就得办事,有时候,楚王言听计从,奴才得了钱为了人,有时候奴才碰了一鼻子灰,那些没办成事的,损失了钱就四处放风,后来传到楚王耳朵里,就把奴才撵出王宫。”

  “这么说,你是有前科的人啦?老毛病瘾不住了吧?”

  “大王,奴才吃一百石豆子,哪能不知豆性气?那不成了二百五了,自从伺候大王,奴才事事处处自省自律,不敢有半点私心杂念,也许这就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吧。”

  “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就怕执迷不悟,你能自暴丑恶,并痛改前非,也不失大丈夫所为。”

  “奴才自从跟了大王,也有人求奴才办事,都被奴才回绝了。”

  “这么说,寡人并没有看错人啊!不过,寡人可忠告你,奴才就是奴才,到什么时候都不能背着主子。”

  “奴才时刻铭记在心。”

  经过一番审问,张楚王陈胜对庄贾的话深信不疑,甚至不再找孔非问个清楚,并认为假王小题大做。可是他哪知道庄贾怎么想。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四章〓武臣北上
张楚王陈胜采纳陈耳、张余计策,封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都尉,邵骚为护军,直取燕、赵。武臣率军,从白马渡河,挥师北上。由于秦国各县郡自诩太平盛世,根本不知天下风云变幻,武臣大军所到之处,不费吹灰之力攻下十几座城池,军队也随之壮大,各路豪杰纷纷响应。战事如此顺利,犹如秋风扫落叶,军中无不欢欣鼓舞。孰不知战局瞬息万变,武臣大军攻下十几座城池之后,却受阻于几座小城,几番较量,难以攻破。武臣十分气恼,于是决定绕开这顽固的小城,率大军直指秦朝重镇范阳。

  范阳县令也是早有准备,城防设置壁垒森严。武臣兵临城下,号令全体将士,不惜一切代价,攻打范阳。

  范阳城虽然固若金汤,可是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不少仇家乘机做乱,弄得范阳县令六神无主,这时候,范阳人蒯通前来求见。在生死存亡之际,范阳县令尽管报着侥幸心理,遇上贤人以求保全范阳,但却不改过去不可一世的骄横,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召见蒯通。

  蒯通走进府衙,范阳令坐在太师椅上,镇定自若,虎威赫赫。蒯通趋步向前,双手报拳,开门见山问道:“县令大人,草民听说,周文王在渭水边遇见姜子牙,尚能屈驾礼贤下士;秦穆公曾争霸天下,却演绎了五张羊皮赎相国的故事,您难道比他们高明吗?”

  “可你不是姜子牙,更不是百里奚。”

  “草民虽然没有他们的雄才大略,但却有救范阳之小谋。”

  “好哇,本官愿听见教?”

  “见教不敢当。范阳有难,草民愿尽微薄之力。”

  “有此为朝廷效力的忠心,难能可贵。”

  “县令大人,众所周知,武臣大军兵临城下,范阳城朝不保夕,甭说百姓,就是大人厄运将至,所以前来吊问,不过苍天有好生之德,大人因为遇到草民而逢凶化吉,就怕大人不信草民之言。”

  “蒯通,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在本官面前口出狂言,难道不怕割了你的舌头。”

  “县令大人,人之尊非在其位之高,人之悲却在于其不知祸至。快没命的人,嘴也这么硬,连句逆耳忠言都听不进去。若不是为了范阳城免遭生灵涂炭,我何必为秦朝一个刽子手而大发慈悲呢!”

  “好,既然你有这个胆,说出不怕杀头的话,你就说说凭什么前来吊问?”

  “草民问大人,武臣几万大军攻打范阳城,范阳守军不足二千,何以据守?”

  “范阳城森严壁垒,固若金汤,范阳军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贼寇来势虽猛,却奈之我何?”

  “县令大人言利而气短,外强而内荏,竟然拉出范阳百姓来弥补心虚。您担任范阳令十余载,奉上意而横行*,行酷刑而冤案无数,百姓只所以敢怒不敢言,是因为畏惧秦朝严酷的法律罢了。现在天下大乱,秦朝法律已无法约束人的行为,百姓怨恨难平,哪有助您守城之理,这就是草民吊问您的原因啊!”

  “蒯通,你竟敢危言耸听,诽谤本官,纯属大逆不道。本官念你心系范阳百姓之念,暂且不与你计较。可我告诉你,泱泱大秦,江山永固,区区几个蟊贼反叛,无疑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你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县令大人,不知您是孤陋寡闻?还是故表愚忠?天下大势,草民略知一二。自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反秦锋火已遍地点燃,势不可挡,秦朝江山如天崩地裂,大树将倾,何有永固之说。如今武信君的大军围攻范阳,而您不明事理,一意孤行,以卵击石,更不知范阳城的人,都争着杀掉您去投奔武信君。大祸将至,还报着侥幸心理困守范阳,真是可笑之极。

  “守城为忠,弃城为怯,降城为叛,我堂堂大秦官员何以言降之理?”

  “大秦将不存,大人为亡国之君守城,何忠之有,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择良木而栖是能臣,管仲谋于齐桓,黄飞虎倒反西歧,是叛还是忠呢?天下大势,此一时彼一时,若做亡国愚臣,必遭后人取笑,何忠之有?”

  “贤士难道不知,贼寇毫无人性,烧杀抢夺,惨绝人寰,破城是死,开城投降也是死,那十余座城的县令的下场,我闻之愤恨。因此,抱定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决不投敌叛国,落个千载骂名。”

  “天下大势已去,秦朝危在旦夕,鸡将不存,焉有完卵?大人心里明白,固守范阳,无疑是飞蛾扑火,必遭灭顶之灾。自古大丈夫所为,能屈能伸,方遇难呈祥。”

  “贤士前来,冒死进见,必有救范阳之妙策?”

  “县令大人,应速派我去见武信君,能不能转祸为福,就看今天了。”

  “贤士若能救范阳于危难,解百姓于涂炭,实乃范阳百姓之福,本官必有重赏。”范阳高傲的态度急转直下,立刻吩咐属下设宴为蒯通践行。

  武信君行辕大帐。帐外两排长矛列阵,犹入刀山火海,龙潭虎穴。蒯通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穿过,走进大帐内,又见带刀武士,威风凛凛,摄人魂魄。只见武信君高座中央,张耳、陈余、邵骚分立两侧,怒目圆睁、更添加几分肃杀之气。蒯通心里想,这阵势真够吓人的。可对于胆略过人的蒯通,如入无人之境,他大步向前,抱拳施礼道:“范阳草民蒯通,拜见武信君和各位将军。”

  “你就是范阳县令派来的说客?你不必张嘴,马上回去告诉范阳令,我张楚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即刻打下范阳城,定杀他个鸡犬不留。”

  “武将军,我听说赵地的三老豪杰,都尊你为武信君,不知将军何以为信?”

  “言出必行为信。”

  “天下一个‘信’字,岂是一个自以为说话算数的人担当的起?草民听说将军攻城,每破一座城,就把官吏统统杀掉,现在又扬言血洗范阳城,像将军这样滥杀无辜,无异于秦始皇和二世,怎么能说取信于天下呢?”

  “大胆狂徒,竟敢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武将面前撒野,看来你是不想活了。”邵骚手按利剑,怒目而视。

  “草民看你大小也是一个领兵打仗的将军,可是看你这鸡心眼似的城府,顶多充当一个砍砍杀杀的马前卒,什么事没弄个子丑卯酉,就大放厥词,如果和武将军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你……”

  “蒯通,我告诉你,范阳坚固的城池,都挡不住我几万大兵,难道说你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想阻止我吗?”

  “苏秦手无缚鸡之力,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挂六国相印;张仪身无冲锋陷阵之能,却凭着一张嘴,合纵抗横,让六国诸侯闻名胆寒。难道说他们的舌头,不抵几万大军吗?”

  “你有何德何能,敢与苏秦,张仪相提并论?”陈余也是辩士,自恃辩才超群出众,尚不敢比苏秦、张仪。

  “人之德能,并非无端之比,而是在于建功立业。草民虽不及苏秦、张仪,创经天纬地之功,但我却有德能辅助武信君轻取范阳城。”

  “轻取范阳城,好大的口气。”

  “但决不是吹牛。”

  “好吧,我就给你一次说话的机会。”

  “草民冒然问将军一句话,自古王者,何以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将军想征服赵地,是以攻城为上呢,还是以攻心为上呢?”

  “当然是以攻心为上。但是,无城何以有民心,攻城就是为了攻心。”

  “将军明知攻心为上,攻城也是为了攻心,可在攻城略地时,却本末倒置。您一定要先作战,然后获得土地,先攻破城池,然后再得民心?这难道不是错误的策略吗?”

  “攻城略地,不靠作战,靠舌头吗?”武信君带着讥讽的口吻,情不自禁哈哈大笑。陈余、邵骚也带着嘲讽的大笑。唯有张耳表情严肃,默默无语。

  “将军,商汤不以伊尹为奴而怠慢,周文王不以姜尚为钓翁而看不起。将军,难道说比商汤和文王还贤明吗?竟然嘲弄进谏之士,看来将军之信徒有虚名。草民有眼无珠,不足为谋也。”

  “我说的是真话,如果单凭舌头攻取赵地,恐怕连一座城也攻不下来,只有靠作战,才一鼓作气攻下十几座城。就是你吹嘘的范阳,也指日可待。”

  “将军是攻下了十几座城,可这些城的县令昏庸无能,毫无战备,因而不堪一击。为什么将军战车增加百辆,士兵逾万人,却再也没有攻克一座城呢?将军很恼火,想拿秦朝重镇范阳开刀,威慑赵地,孰不知将军杀伐太重,逼迫赵国之众同仇敌忾,拼死抗争。请问将军,城池何得?人心何得?即使将军像始皇一样,靠暴力夺取赵地,也未必在赵地站稳脚跟,何况将军和秦始皇的力量相比,九牛一毛而已。”

  “将军,这位先生言之有理。”坐在旁边,始终一言不发的张耳,听到蒯通攻心为上的策略,极为赞同。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先生,恕我怠慢。”

  “将军言重了。草民能有幸陈言管中之见,足见将军还是礼贤下士的。”

  “先生宽怀大度,以天下大事为己任,我还有什么理由拒之门外呢。愿闻其详。”

  “草民在未见将军之前,曾冒死力劝范阳县令归降将军。范阳县令生性残暴而怕死,为官贪婪而爱慕富贵,他闻知将军神勇,早有投降保命之意,只是害怕落到和那些破城官吏的同样下场。因此,一个怯懦怕死的人,被逼的不得不孤注一掷,与范阳城共存亡。就是城中的百姓,都想杀死官吏,开城迎接将军。可是,闻言将军血洗范阳,怨恨变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