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王,其实情绪低的士兵,都是留下攻打荥阳的。”
“你的情绪恐怕最大吧?”
“说句良心话,我跟随假王闯天下,从来是不离左右,今天突然要和假王分手,还真的舍不得,何况弟兄们啦,依卑臣所见,不如假王视察属下所部,只要假王一声令下,将士们无所不从。”
“我应该见见留下的弟兄们。”
“卑臣马上召集全体将士,恭候假王大驾。”
“不必了,我随便到处走走,随便和弟兄们聊聊。”
吴广立刻吩咐侍卫,准备披挂,毫无防备,随着田臧来军营视察。
假王大帐到田臧军营不足一里地,一路上,吴广总觉得心中有事似的,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死神在步步紧逼。他视察的必定是自己部下的军营,心里不可能有任何杂念,田臧则不然,做贼心虚,贼眼珠子始终斜视,看来看去,生怕露出一点蛛丝马迹,被假王识破。
假王由田臧陪同,六名侍卫护送,信步走进军营。在都尉大帐,早有将领在外恭迎,假王也没多想,坦然走进里面,侍卫紧随其后,却被田臧的两个将领挡在帐外,侍卫方知不妙,高喊假王,未等喊声出口,却被砍杀在帐外。假王吴广闻知有变,但未时已晚,只好拔刀在手,威严的站在大帐中央,只听田臧大喊:“奉大王之命,捉拿叛贼。”埋伏在大帐内的刀斧手,蜂拥而上。吴广大喝一声:“你们想谋反不成。”吓得众人向后退了几步,仍然剑拔弩张,只听田臧怒喝军士:“大王之命,谁敢违抗?拿下。”
“田臧,你这个无耻小人,张楚叛贼,竟敢信口雌黄,假传大王圣旨,谋杀朝廷命官,你不得好死。”
“吴广,谁是叛贼,大王有密旨捉拿。”
“田臧,既然有大王密旨,何不当众宣诏,如果大王有旨逮捕吴广,我无话可说。”
“好!有请监军大人。”
“监军?”只见孔非手握尚方宝剑,迈着四方步出现在面前。吴广这时候才如梦方醒,悔不听杨清之言。
“假王吴广奉命攻打荥阳,不服王命,怨天忧人,贻误军机,有负寡人厚望,并在军中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寡人,常怀叛逆之心,实属罪大恶极,是可忍孰不可忍。特令监军孔非,都尉田臧,羁押待命。”
“孔非,你好大的胆,竟敢伪造圣旨,谋害国家重臣,我要面见大王。”
“假王,下官自以为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没想到竟然幼稚的像个小孩子,不要抱有任何幻想了,束手就擒吧,如果负隅顽抗,下官可是无法保证你的性命。”
“卑鄙小人,老子跟你拼了。”吴广知道,想活着出去是不可能的,只有大开杀戒,拼上一死。俗话说,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假王吴广虽勇,但渐渐体力不支,被田臧背后偷袭一剑,刺中后心,鲜血如注,杀红眼的假王吴广,摇摇晃晃,终于失去抵抗,被乱刀砍倒在地。
假王吴广被杀害,田臧随即率军冲进假王军营。由于假王部下毫无防备,都被缴了械,然后集中起来,孔非假装其实宣布张楚王圣旨,不管是谁,稍有疑问,便遭诛杀,当场抬出几具尸体,吓得众人大气不敢出。
田臧杀害了假王以后,首要的是稳定军心,整编队伍,遍插党羽,排除异己,清洗假王余党,大权独揽。然后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放弃攻打荥阳,准备率军西进,后援周文。
假王吴广被杀,田臧准备率军西上迎敌,孔非回到张楚王宫,面见张楚王陈胜,献上假王头颅,编造了谎言,蒙混过关。陈胜闻听假王因抗旨被诛,虽然感情上不能接受,可对孔非田臧先斩后奏,无端默认,为田臧西上驰援周文,大加赞赏,并派遣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印信,任命他为上将军,即刻西进。
假王被害,张楚王的心情非常复杂,想起大泽乡歃血盟誓,揭竿而起,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创建张楚国,起义尚未成功,生死弟兄竟然离心离德,各行其是。葛婴、武臣自立为王,背信弃义,令人痛心。最让张楚王陈胜不能接受的是假王,兵困荥阳,贻误战机,致使周文孤军深入,被秦军击退,函谷关失守,眼见着大功告成,却前功尽弃。但是,当想到西进战况急转直下,猛然醒悟假王的重要,可惜,一切都无法挽回了。他甚至想起陈县令张贺的话,西进咸阳,是张楚国重大战略部署,谁来统军,关系成败,张贺极力推举假王,说的有理有据,张楚王陈胜何尝糊涂,只是上柱国房君的暗示,使他产生一念之差。令假王攻打荥阳,久攻不下,并使假王命丧黄泉,张楚国失去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确实失算,悔之莫及。惟有一点安慰的是,毕竟周文只是退却待援,秦军没有贸然出关,更值得欣慰的是田臧已经西进,战况并未明朗,仍有张楚大军复得函谷关,直逼咸阳的幻想。
第二十三章〓血战到底
章邯临危受命,冒险组织几十万刑徒和民工上阵,真可谓胆大包天,也是无奈之举。打仗需要军队,咸阳城守军屈指可数,只有走这步险棋了。自从把几十万刑徒和民工组织起来打仗,章邯无时不如坐针毡,当他把周文大军赶出函谷关,初战告捷,也不敢冒然出关,乘胜追击,而是按兵不动,上奏秦二世,下令嘉奖参战将士,重赏之下,使这些刑徒和民工变的死心塌地。同时,章邯请求二世调来军队,把刑徒分散到各路军中。整编后的军队才使章邯松了一口气。现在章邯整编就绪,立刻上奏朝廷,调遣军队,杀出函谷关。
秦二世闻报后,准备把所有军权赋予章邯。这时候丞相赵高进言,把秦军分成两路,一路由章邯指挥,直逼周文大军,一路由长史司马欣、董翳率领,从侧翼攻击蔡赐。赵高只所以这样安排,是提防章邯军权集于一身,一旦反叛,后果不堪设想。而二路大军分兵而动,不但可以协同作战,而且还可互相牵制,一举双得。
且不说赵高如何安排,章邯奉命,亲率三十万秦军,杀出函谷关,直奔曹县而来。
章邯急速行军,包围曹县,周文披挂整齐,临阵为全体将士鼓动士气。
“弟兄们,秦朝军队乘胜而来,一场恶战即将开始。眼下是敌强我弱,是战是退,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退即意味着死,战则生。想当年,我们九百壮士振臂一呼,短短几个月,就差点端了胡亥的老窝——咸阳城。现在是骡子是马,该牵出来溜溜的时候,弟兄们必须报定决一死战的信心,誓死杀敌,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谁熊谁就不是张楚的人。”
“誓死杀敌,决不后退。”军中喊声震天。
周文命令军队守住四门,固守城池,以待援军。秦军采取轮番进攻,进攻双方伤亡很大,章邯从咸阳调来了攻城的战车,张楚守军无能为力,曹县正门终于被秦军突破,秦军潮水般涌入曹县城里,双方开始巷战。
周文闻听城门击破,慌忙披挂整齐,率亲兵骑上战马,冲进秦军中间,左突右杀,英勇无比。周文杀出城来,却见章邯早已在此等候。站在高处的章邯立刻下令,活捉周文。秦军摆起长矛阵,把周文团团围住。周文杀的成了血人一般。俗话说,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周文的坐骑被砍倒了,周文从地上站起来,手握短剑,怒目而立。包围渐渐缩小,秦军士兵的长矛形成了铁笼罩住周文,就是插翅也难逃。周文看见大势所趋,听到秦军呐喊活捉自己,心下一横,挥剑自刎,章邯想阻止也来不及了,只好命令侍从割下首级,装进准备好的木匣中,派快骑送往咸阳宫中报捷,然后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曹县城。
自从周文大军退出函谷关,柱国蔡赐和周文分兵两处,互为犄角之势,从战术的角度上讲,可相互策应,没料到秦军分兵两路,一路由章邯率领,直逼周文大军,一路由长史司马欣、董翳指挥,奔袭蔡赐。
此时此刻,蔡赐正和上郡来敌激战,忽闻探马来报,周文兵败自杀,悲痛欲绝。在这生死绝望之际,化悲痛为力量,立刻选出五百壮士,凭借狭路,设置路障,阻击来敌,掩护大部队撤退。没料到司马欣、董翳率大军如潮水般涌来,势如破竹,顷刻间,防线溃破。
蔡赐率军撤退,必定骑兵战车不精。行军速度远不如乘胜追击的秦军。随时有探马来报,秦军越来越近,如果再这般撤退,等秦军冲到跟前,必然溃不成军。蔡赐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选择好地形,盘营扎寨,准备和秦军决一死战。
司马欣和董翳大军追上蔡赐,看见张楚军占据隘口迎战,大部队施展不开,又不知对方虚实。也在十里之外扎下营来。
眼下正是隆冬季节,张楚军队由于物资不足,大部士兵衣不保暖,夜间的寒冷使士兵们无法忍受,士兵们燃起一堆堆篝火,把整个营寨照得彻天通红。由于饥饿和寒冷,很多士兵难耐不住,偷偷开了小差,有的慌不择路逃走,有的投降了秦军。司马欣和董翳从投降的士兵口中得知张楚军的虚实,便组织盾车在前,长矛阵在后,清除路障,骑兵随即攻进蔡赐大营。
在周文和蔡赐与秦军鏖战的时候,田臧正率领军队,日夜兼程,向咸阳方向进发。当他闻听周文已经退出函谷关,心里凉了半截,但是箭已上弦,不得不发,田臧命令大军火速前进。
田臧率部进军在路上,探马来报,将军周文在曹县战败身亡,全军覆没。柱国蔡赐也被司马欣、董翳大军所败,生死不明。章邯率秦军主力杀奔荥阳而来,田臧无路可退,挥军迎战。
可是,刚刚火拼后的队伍人心浮动,离心离德,假王的部下早已怀恨在心,他们根本不管战事如何,也从不想与敌人厮杀,只有一个想法,杀死田臧,为假王报仇血恨。顷刻间,吴王的部下和田臧的部下,展开一场自相残杀的血战。
毕竟田臧早有防备,内讧很快平息了,但元气大伤,面对强大的秦军,无疑鸡蛋撞向碌碡。
秦朝大将司马欣和董翳挥师荥阳,迎面碰上田臧的军队,双方摆开架式,准备进行一场殊死决战。可是两军对垒,忽见田臧军营混乱,杀声震天,司马欣和董翳不知虚实,更惧假王威名,当被追杀的张楚士兵,逃向秦军大营,司马欣和董翳才知道假王被害,刚才是内讧,立刻下达进攻的号令。
秦军趁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张楚国最具战斗力的军队顷刻瓦解,田臧战死,全军覆没。
司马欣和董翳得知假王已经在内哄中命丧黄泉,十分惋惜,同时也十分庆幸,如果对手是假王,一场恶战一定惊心动魄,不管谁胜谁负,都是两败俱伤,不知有多少生灵涂炭,真的庆幸。
司马欣和董翳打扫完战场,犒劳全军将士,第二天,直奔剡县。守城大将邓说,不战自退,弃城逃亡,至此,张楚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几乎殆尽,除了张楚王掌握的中军,在外的将领所率各部,根本不听指挥,陈胜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上柱国房君和临危授命的大将张贺身上,一场决定张楚存亡的战斗即将打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四章〓陈胜遇害
张楚王陈胜在王宫来回踱步,探马不时传来噩耗,周文战败身亡;蔡赐全军覆没;田臧也命丧黄泉;又报邓说弃城逃到陈县,张楚王陈胜大怒,挥泪诛杀邓说。一连串的打击,陈胜心如刀绞,又闻秦将章邯正率军南下,不久即将到达张楚国国都,一场决定张楚国命运的时刻到了。张楚王陈胜每天亲自率亲兵视察城防,并调兵遣将准备迎敌。
章邯率大军直奔陈县。在城郊遭到上柱国房君的伏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城外鼓角喧天,战马嘶鸣,不时传进宫里,陈胜揪心待望。探马如走马灯似的忽来忽去,战况令陈胜坐立不安。
尽管房君率领的张楚军英勇奋战,毕竟寡不敌众,渐渐陷入重围,临危授命的张楚大将张贺出城救援,房君战死,张贺收拢其残部,与秦军血战,败局无法挽回,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张楚王请求增援。
张楚王陈胜知道,除了守城的军队,连个能打仗的壮丁都没了,拿什么增援?他绝望长叹:与国共存亡的时候到了。他在内侍的伺候下,脱掉蟒袍王冠,穿上战袍,并亲自摘下当年斩杀秦校尉的利剑,抚摸良久,几乎麻木的脑海,无不再现大泽乡起义的情景。杀校尉,树大旗,袒左臂,一呼百应,揭竿而起,是何等的豪迈。从大泽乡打到陈县,一路征战,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何等的威风。设坛祭拜,立国封王,百官朝贺,百姓欢呼,是何等的荣耀。万没想到,仅仅几个月时间,就落到今天的地步。尽管内心有许多追悔莫及的感慨,但他把一切都归为天意。现在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于事无补,面对残酷的战场,别无选择,他毫不犹豫,披挂上阵,率领三千亲兵,立刻出城增援张贺。
陈胜率军出城,秦军早有阻击准备,双方在城下展开了肉搏战,战斗打的难解难分,持续鏖战到黄昏,双方罢兵。
陈胜鸣金收兵,紧闭城门,退回皇宫。王妃孔玉珠满面愁云,亲自伺候陈胜脱下战衣,陈胜无言以对,孔玉珠显得十分平静。
陈胜看见宫里只剩下王妃,心情十分沉重问道:“孔非和王选呢?”
“他们都走了”
“你为什么不走?”
“我贵为王妃,当与张楚国共存亡,岂和无耻小人为伍。”孔王妃既有贞德烈女的信念,更有弱者无畏的气概,早已把生死系在陈胜身上。当家兄孔非逃走时,曾劝她趁乱离开,她嗤之以鼻。
“孔非可是寡人的宠臣,王选也是寡人最宠信的内侍,他们竟然不辞而别,寡人可真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了。不,寡人还有爱妃在身边,一切都无所谓了。”
“大王,何必为无耻小人而感叹呢!张楚国的大旗还没有倒,大王的军队还在英勇作战,只要大王坚守陈县,等来外面将领的救援,大王也可绝处逢生了。”
“爱妃,外将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