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消费时代全面来袭:中国式寂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寂寞消费时代全面来袭:中国式寂寞-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更多的人是在置疑着,迷惘着:为了成名走红,为了功名利禄,人们将不惜成为娱乐剧场里的小丑。悬梁刺股的苦读,披星戴月的奋斗,一切努力,一切求索,会在一些人心中变得不屑和多余。娱乐时代虽然空前地制造了大众娱乐,但也必定会扭曲一些人关乎人生价值的视线。科学、文学、艺术……一切人类文明,即将踉踉跄跄地被推上巨大的娱乐舞台,一切阳春白雪即将让位于投机的庸俗表演!……

网络红人——娱乐天下(2)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这是两个世纪前,狄更斯之《双城记》的开头,竟似乎是我们当代社会的写照。
  不必怀疑,无须彷徨,我们确已迎来歌舞升平的泛娱乐大时代。全民皆娱乐,皆大欢喜,百无禁忌。我们要做的很简单:把理智收起来,准备好尖叫和口水,门外,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人们正享受着娱乐时代的盛大嘉年华。明天和明天的明天,我们心里手里还剩下些什么,谁有空去想?!
  凭借网络技术的飞跃,一个无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任何道德和法律风险的言论平台形成了。许多人在网上表达不满,起哄已经成了人们发言的一种典型形式,自民众下部直到知识分子群体中,现在都是如此。这种新的力量在网络言论平台纠集并产生持续影响,从虚拟到现实,从网络到社会。
  学者发表一系列的文章,剖析哄客现象,并认为,中国现在是一个哄客社会。
  行走网络江湖,哄客们讲的是一哄而上,口水与暴力一色,“马甲”与高帽齐飞,外行痛殴内行,喧嚣盖过真相。2005哄客元年2005年,哄客这个词汇正式浮出水面。著名的文化评论人朱大可给这一现象下了定义,在2005年,他发表了一系列评论,从技术角度、人文背景、社会现状等各方面多方分析哄客兴起的文化背景。这些来自社会主流的批评,证明“哄客文化”已经走向成熟。
  在天涯BBS的推波助澜下,“芙蓉姐姐”这个一年前就沉了的帖子,突然又被人助推上来,并形成一路跟帖的热潮。
  随着“芙蓉姐姐”的声名日盛,厌倦了那种“反偶像”文化的哄客随即纠集成团,推出他们阵营的偶像“天仙妹妹”。发掘了“天仙妹妹”的网友“浪客”称,他要让所有的网民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
  最具杀伤力的哄客事件发生在法律界,2005年8月12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法理学教授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一部违背宪法和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物权法〉草案》。这封信随即被哄炒,跟帖如流,据传,本来已经一切准备就绪的《物权法》随即发生了搁浅事故。
  今天,在网络上发言是危险的,你很有可能无缘无故陷入一群并非故意纠集起来的人的集体哄骂之中。
  他们不在乎你全部的表达,而只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通过这种哄骂,表达他们真正的快意恩仇。
  于是,在网络上常常可以看见外行追赶着内行痛殴的场面,不懂得哄客战法的人只有且战且逃,而且逃得相当狼狈。因此,战法的选择就显得特别重要。
  哄客之战法第一种武器:暴力。
  今天的哄客有相当一批骂客,因此,哄客们的言语中带着刀剑的锋利,携带着语言暴力。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的暴力话语路线为骂客提供了强大的语库。
  第二种武器:打假。
  2005年,哄客江湖中出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一个从北大毕业的年轻人以北大学子的身份接受了电视台采访,另一个不同意他观点的职业哄客怒气冲冲地写了一篇檄文贴上网络。几天之后,这个帖子被转到数十个论坛。几番车轮战下来,最后江湖盛传,这位年轻人拿的是北大的假文凭。
  第三种武器:加冕。
  从“红衣教主”、“芙蓉教主”到“馒头教主”。总之,只要是起哄所需,先抛上一顶帽子,必然能引起一大批网民的尖叫,并加深记忆。
  哄客之战场天涯社区:在哄客所依赖生存的网络里,有几个地方是他们的主要家园,这其中的一哥就是“天涯社区”。
  天涯突出言论,每日更新,目标锁定国内网络最热门的话题。此外,天涯还盘踞了一批老资格的网络写手。与普通的哄客相比,他们的文笔犀利,思路敏锐,在社区内拥有超然的声誉。
  除天涯外,西祠胡同、门户网站、高校BBS、博客网站显然也已经成了哄客们争奇斗妍的一块重要阵地。超女VS芙蓉姐姐VS天仙妹妹,尽管有很多人对“芙蓉姐姐”采取了极度谩骂与讽刺的手段,但大多数哄客还是从中找到极度乐趣。与之相比,之前的超女海选似乎是在故意为这一出现代网络喜剧做出铺垫。喜爱“芙蓉姐姐”,或是喜爱“天仙妹妹”,这都只是个人的喜好,但参与到一种集体审美和造星的行动中去,却让人感到无限的成就感。
  

网瘾战争:一个勇敢的战士
“我们不敢说话,就算我们说了,也会被无视或断章取义。我们曾经和你一样天真,以为这里处处是花园,以为光凭努力就能触及到理想。但抬头仰望金字塔顶的服务者们,手捧着被赐予的‘幸福感’退缩到全世界最自由的无路由网,靠低廉的成本互相沟通,靠游戏来缓解生活的痛苦。仅仅这样,他们为了利益,仍然雁过拔毛般的想尽办法,我们已经习惯了沉默……但这沉默并不代表奴颜婢膝,这钟声会传给你我们的力量,今天他们能为剥削一个游戏而不择手段……”
  《网瘾战争》是立足于09年《魔兽世界》游戏玩家对于迟迟不更新版本的怨念所制作的恶搞娱乐片,说出一个WOW玩家的真实想法。本片主要是以魔兽转换代理、九城和网易之间的明争暗斗、魔兽审批风波为基本框架,开篇就是70码飞车,遭遇钓鱼执法,在剧情中穿插了大量09年网络热点事件,在嬉笑怒骂中引人深思,也感动了无数的魔兽玩家。
  最近,这一部用魔兽世界游戏场景制作的“山寨电影”在网上迅速爆红。
  电影全称《看你妹之网瘾战争》,基本上全用的是《魔兽世界》里的游戏场景截取编辑而成。作者是魔兽世界的著名玩家“性感玉米”,制作团队叫“爱老虎油”,参与配音的都是魔兽世界中的著名玩家。“看你妹”本是游戏中网友相互调侃之语,在片中成为主人公的名字。电影作者像所有魔兽玩家一样玩不到资料片《巫妖王之怒》,进而调侃杨永信。
  片中表达了广大的魔兽玩家对迟迟不开《巫妖王之怒》愤怒不已:“房价高!足球臭!还不让老子玩魔兽!等了这么久了,连阿娇都复出了!巫妖王还没给我开?”
  “我们是玩着游戏长大的一代人。这么多年来,人变了,游戏也变了,可我们对游戏的喜爱没有变。我们玩家群体在这个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变。当我们累了一天,打开那扇月租2000元的房门却面对的是如此畸形的一个游戏时,心里只有无奈。”这一句话,道出了所有游戏玩家的心声和无奈,在所有关于游戏和网瘾的争论中,他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不甘心被代表!
  这场有关魔兽有关网瘾的战争,作者用这句话做结:只要互联网还在发出我们不想听的这些钟声,这场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
  网瘾战争引起了社会关注,但讨论至今,依然是两个简单层面的讨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如今借助“网瘾战争”进行论述的只有三大群体,那就是教授、网游玩家与网游厂商。这三个群体在讨论层面上都代表着自己的个人利益,但不论谁对谁错,都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并考虑三方“社会公德”方面的影响。
  在三个群体中,玩家群体的责任是最小的。因为作为数量最多的一个人群,玩家中出现的个例实际并不具备说服力。不能因为有人猝死就说明网络游戏有害,交通事故每日造成的伤亡,要远远超越网络游戏。但为何没有教授站出来让取缔汽车,全部步行呢?这就是问题的所在,众多教授中的一位抵制网游,是因为众多玩家中的一些个例发生悲剧。这就让一个小群体对应了小群体,当其中之一对另外一个施于“电击”这样的过激行为时,就会受到受害者代表大群体的谴责。
  责任次之的,就是教授群体了。作为教授,怀有拯救青少年的美好愿望是正确的,但即便现在没有一家网瘾治疗所是免费的,这就说明教授出来劝解不是要做公益活动。伴随电击的出现和网瘾治疗机构的少年死亡事件,教授们并没有明白强制治疗是无用的这一原因,反而站在社会层面高调为自己辩解,这是加大两群体矛盾的根本所在。换句话说,如果教授们发现了错误并面对错误,提倡网瘾戒除需要从心理治疗的话,要比自己继续提倡死亡一人只是意外要强的多。
  下面来看下责任最大的,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实际是网游厂商。如今的网游厂商成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不仅是“网瘾战争”,但凡和网络关键字有关的种种名人、草根、关注人物,都有网游厂商在背后做推手。社会公德化应该首先整顿网游企业,但不是简单整顿运营的产品,还要对其使用的网络公关及营销模式进行转变。动不动就拉美女关系,什么广告都想沾点潜在*因素,为了增加自己的曝光率,网游宣传已经无孔不入。芙蓉姐姐火了,多半是网游在借势;凤姐火了,多半是在说她要代言网游;犀利哥火了,多半也是在说自己的产品同样犀利。但你回避掉产品去真实观察这些人时才发现,芙蓉姐姐依然*不减,凤姐姐依然自命不凡,犀利哥依然身世凄凉。网游厂商,借助热点之时往往忽略热点本身,这种不解决问题的追求方式,也是如今网游产业带给网络公德危机的关键。
  有了以上的因素,教授们依然叫嚣,玩家们依然谩骂。网络游戏企业从中借势借力,引起玩家关注和媒体关注,也颇为满意。网游产业已经迫切需求法律的规范,只有出现考核和规范网游产业行为的法律出台,教授们才不会变身“警察”,而玩家们也不会成为愤青。
  

80后的现状歌(1)
五成“80后”自认压力大于“70后”
  三成是“月光族”
  四成“80后”每月补贴父母家用
  “80后”,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
  “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
  转型社会的洪流造就了“80后”的独特性,这些在温室里成长的“小皇帝”们,却要面对社会变迁进程中的狂风暴雨。头上顶着“垮掉的一代”、“叛逆”、“自私”、“脆弱”等负面评价,还伴生着“富二代”、“房奴”、“卡奴”、“蚁族”、“宅男”等社会现象。
  梦想很遥远,现实很残酷。为了探清“80后”们真实的生存现状,《广州日报》日前联合新浪网、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展开了一次大调查。截至2010年2月5日零时零分,共有来自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的3313位“80后”在网上参与了调查,为我们全面、客观了解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提供了依据。
  调查发现,住房、婚恋、竞争压力、父母赡养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们感到迷茫与焦虑。但他们同样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在奋斗的路上”——这是这一代人目前最重要的人生主题。
  “在这个国家,年轻叛逆者的数目正在如此迅速地扩张,就像美国垮掉的一代和嬉皮。他们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名称: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意指品格低劣的流氓。而在今年最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国最权威的词典中——对〃另类〃的解释则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时代周刊》如此写道。
  这是《时代周刊》亚洲版2004年2月2日的报道,这篇名为《新激进分子》的报道也许是海外媒体第一次对中国“80后”一代的聚焦。
  时至今日,“另类”早已不足以概括中国的“80后”,对于社会舆论贴在自己身上的“宅男宅女”、“脆弱”、“自私”、“垮掉的一代”、“叛逆”等标签,大部分“80后”并不十分认同。经调查,约有的“80后”认为这是社会加诸于他们身上的不公正的标签。
  在许多人看来,“80后”是温室里长大的幸福一代,但调查显示,他们的幸福感却普遍不强。
  在回答“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的问题时,的受访者认为“很大,超过〃70后〃、〃90后〃”;对此持宽容态度,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压力,这是正常的”;认为“一般,不如〃70后〃和父辈”;只有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那么,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呢?的受访者认为压力主要来自“生活,如买房子、养孩子”等;受访者认为来自“工作,要闯出一番事业太难”;1认为“整个社会都在给我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另有表示压力来自于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消费:一成有私家车,六成表示两年内不买车。
  相对于婚房这类迫切的刚性需求,车子对于“80后”而言还是奢侈品。
  油费、桥路费、停车费等养车成本居高不下,购车后的日常支出直线飙升,令大部分“80后”不敢拥有自己的座驾。调查显示,“80后”中的“有车一族”仅占1,的人表示打算近两年内购买;而的受访者表示近2年内不会考虑买车。

80后的现状歌(2)
在消费习惯上,对于“先透支、后还款”的信贷消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