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谜-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次贷飓风席卷华尔街(1)
一排排的帐篷,袅袅炊烟。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大略市市郊有一座“帐篷城”,这座“帐篷城”坐落在一块荒地上,飞机和火车不时呼啸而过。你可别以为这是在拍电影,这些帐篷里住满了失去房屋的家庭。2007年7月,第一批大约有20人在这里搭起了帐篷;几个月后,已经增加到了200多人。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食物越来越匮乏,住在这里的居民全都被笼罩在一种不安的气氛中。
  就在不远的地方,却有一排排整洁漂亮的住宅空着没人住,尽管地产商把价格一降再降,还是没有人买得起。
  这种情形似乎只是在描写大萧条时期的电影和小说中才能看到,而现在由于交不起每个月的房贷“按揭”,美国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得不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
  如今的世界就是个地球村,村东头老王家修电线,村西头老李家就得跟着停电。席卷美国的一次关于房屋贷款的金融危机,就像一场飓风,影响着全球的经济走势,现在我国国内的黄金价格和汽油价格居高不下,你可能想不到,这都跟美国的“次贷飓风”脱不了干系。次贷,说白了就是向收入比较少的人提供的贷款。这些贷款怎么了?为什么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波,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呢?我们先到美国著名的金融中心华尔街一探究竟。
  次贷飓风席卷华尔街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位于纽约麦迪逊大道的贝尔斯登总部大楼大门紧闭。门玻璃上不知什么时候被贴上了一张2美元的钞票,那是好事者送给贝尔斯登的一份带有讽刺意味的礼物。
  2美元,在美国的快餐店可以买到一个汉堡,可以买4份报纸,如今还可以买到一只贝尔斯登股票。而在一年前,作为炙手可热的金融股,贝尔斯登每股价格曾经一度高达170美元。
  投资理财网摩特利福尔的高级分析师蒂姆·哈桑这样评价:“贝尔斯登这样垮掉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家有名的金融机构。这次收购要么是摩根大通历史上最棒的交易,要么是最终发现贝尔斯登的资产负债表上‘地雷’太多,其实一钱不值呢。”
  对此,英国《卫报》不无遗憾地评论道:“华尔街的一个传奇结束了。”
  贝尔斯登,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第二大债券承销商,一个有着85年历史的资深金融机构,即使在1929年的股灾中,也坚持不裁员,2007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人尊敬的券商。但在不到72小时的时间内,这个庞然大物却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此前的72小时,贝尔斯登突然宣布,公司资金状况在过去24小时“急剧恶化”,美联储和摩根大通将对其实行紧急融资援助。当天,贝尔斯登的股价暴跌47%。
  随后的两天恰逢周末,贝尔斯登的高层员工被召集到总部大楼召开紧急会议,他们被告知要带好正在交易的单据和所有客户的名单。
  3月17日,一枚重磅炸弹扔出。摩根大通宣布以每股2美元的低价收购贝尔斯登。
  从2007年1月到2008年3月,14个月的时间,贝尔斯登的股票价格从每股170美元跌落到2美元!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英国亿万富翁乔·刘易斯对此最为不满,2007年9月,他在100美元价位买进贝尔斯登7%的股票。按目前收购价,他的财富损失将近10亿美元。
  曾经在债券市场上风光一时的贝尔斯登,到底是被什么打翻在地的呢?答案就是—席卷全球的“次贷飓风”。
  从2007年以来,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已先后引发了“黑色星期二”、“黑色星期五”等多轮全球范围内股市大幅下跌。根据统计,几次股市下跌已引起美国超过2万亿美元的股票价值缩水。
  更糟糕的是,这次调整已经扩展成一场全球性的寒流,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股市都遭受重创,市场中充满了恐慌情绪。中国A股市场的一路走低,也少不了次贷飓风的影响。一些面向海外股市的QD II基金损失严重,许多投资者不得不忍痛割肉,一款名为“港基直通车”的QD II产品突然清盘,所有购买了这款产品的投资者在没到期的情况下突然被告知将承担50%以上的损失,国内投资者也直接感受到次贷的威力。
  几个月前,中信证券还和贝尔斯登亲密接触,但听到它因为次贷危机面临破产的消息,及时中止了和贝尔斯登的合作。由于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主要做次级贷的衍生品交易,因此随着次贷危机逐步加深、影响扩大,贝尔斯登在短短72小时内砰然倒塌。
  次级贷的杀伤力为什么这么大?这场风暴影响到的仅仅是华尔街吗?它跟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决定用电子邮件对全球顶级的经济学家和美国的普通民众进行一次特别的调查。
  我们给世界上几十位著名的学者和财经大家发了邮件,希望他们能回答以下问题。
  (1) 您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严重吗?为什么?
  (2) 您认为美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吗?
  (3) 您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什么?
  (4) 您居住在哪个城市?您所在城市的房价有什么变化?
  (5) 您认为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对全球经济,尤其对中国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不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摩根士丹利亚洲区董事长史蒂夫·罗奇率先回复。2008年3月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我们见到了这两位被访者。
   。 想看书来

斯蒂格利茨:悲观主义者的预言应验(1)
斯蒂格利茨认为,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布什政府,虽然在近7年的执政时期,布什总统并未将美国推入衰退,失业率处于体面的的水平。但可以看到的是:偏袒有钱人已到可怕地步的税法,当布什卸任时可能已增加了70%的国家债务,不断肿胀的按揭违约潮,创记录的近850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油价,以及如此弱的美元。
  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在这位总统当政近7年之后,面对未来,美国所做的准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少。美国未能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但是为了与其他迅速崛起的国家展开竞争,美国需要这些拥有技能的人才。
  对富人大规模减税,美国迎来个人破产高潮。克林顿时期并不是一种经济涅,虽然那时的全球贸易协定往往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政府本应该在基础设施上做更多的投入,本应该加强监管证券市场,并采取额外的措施以促进节能,但因为政治和资金不足未能实现。这些是在繁荣年代自卡特时期以来赤字第一次处于政府控制之下,也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低层收入的增速第一次快于顶层收入的增速,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基准点。当布什宣誓就职时,这个美好图景部分已经开始黯淡。科技繁荣已经结束,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4月一个月内就下跌了15%。对于凯恩斯经济学而言,这是一个应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教育、科技和基础设施上的合适时机,但是这些因克林顿政府发起的消除赤字运动而被推迟了。克林顿使布什处于推行这类政策的一个理想的时机。
  然而布什政府有其自己的想法。布什推行的第一项重大经济计划是在2001年6月给富人大规模减税。那些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人获得了18 000美元的减税—减税额要比美国人平均减税额多出30倍以上。这种差距因为2003年的又一次减税而加剧,这一次甚至更偏向富人。在美国,贫富差距正在不断地拉大,其速度是一个世纪3/4的时间里不曾出现的。现在生活贫困的美国人比布什就任总统时多了大约530万人。虽然美国的阶级结构也许还未达到那种地步,但是它正在朝着巴西和墨西哥的阶级结构方向迈进。
  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财政盈余在4年的时间内变成了的赤字。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全球性危机以来,美国还未曾经历过如此大的转折。一些人包括总统本人可能会大声争辩说,政府的减税政策意在刺激经济。但减税的收效惊人的低,刺激经济的工作因而落到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头上,后者则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方式连踩“加速器”,将利率调低至1%。按实质来算,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实际上降到-2%。可预见的结果是消费者支出失控。到2007年夏季时,信用卡债务增加到惊人的9000亿美元。当利率上升以及按揭被证明无力偿还时,对许多家庭来说,这些后果在几年内会变得十分明显,预计有多达170万的美国人在未来数月内会失去他们的家园。而对许多人来说,这将意味着向下螺旋式地陷入贫困的开始。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现在美国经济有一些严重的问题,它会造成全球性的影响。史蒂夫·罗奇和我说过这样一种情况:2007年之前,我们认为,美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是有错误的。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泡沫如果不提早消除,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可以看到,这个问题是在逐步展开,就像火车不断行驶过程中的节拍一样。
  随着房地产价格不断升高,人们的收入不断下降,美国财政收入在不断减少,可支出的预算也不断减少,这就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可能大家存在一些误解,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银行发出的信贷比较多,它们并没有对风险进行非常好的管理,次贷抵押贷款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预计2009年会有220万美国人因为失去住房的抵押权而无家可归,这是一种极严重的情况。事实上,大概有1400万美国家庭的住房贷款可能都会出现重新估值的情况,他们甚至会出现违约的情况。 。。

斯蒂格利茨:悲观主义者的预言应验(2)
美国历年财政赤字一览表
  资料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美国失业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我们能看到很多管理风险的工具,但是实际上这些金融工具是在增加风险,起到了恰恰相反的效果。也许有些人会联想收入透明度的问题,包括东亚收入透明度的问题,但是现在美国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并不知道它们自己的风险有多少,也不知道其他相关联的银行透明度有多少,这就导致目前信贷紧缩的情况,就存在不透明性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信贷紧缩带来信贷减少,则会使经济下滑变得更加严重,同时美国的问题也会带来全球性的问题。在政府方面,可能有一些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让美国消费上出现繁荣,储蓄量达到零,但房屋市场却出现很大的泡沫,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些人在不断存钱,有些人却一点也不储蓄,他们大量地借贷,包括住房贷款抵押,但是一旦出现无法支付的情况,整个泡沫就会连锁破灭。
  如果美国的储蓄率不断地上涨,上涨到4%~6%,就会对美国的整体需求产生影响,会使它的经济增长放缓,就算出现复苏也会是一个非常弱的复苏。现在我们经历着美国,也是西方国家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结构需要调整,一旦出现通胀压力,美联储往往会采取过于严厉的措施,可能会对经济刹车刹得很猛,但对于整个经济的调整或者结构性的问题仍然没有真正解决。
  事实上,在1991年也出现了这种经济下滑的局面。那时,整个金融市场边缘的部分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当时也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损失。但是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发生在整个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全球经济的核心。所以金融体系不仅仅是一个部门,它实际上是整个经济不断向前推进的核心,不应该把它分离来看。
  在WTO多边框架下,我们不能采取多边措施,但是现在可能会有一些,比如让本国货币贬值的措施。实际上,货币方面的政策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具有长期性,也可能会让其他国家来分担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美国银行系统存在过量的流动性,欧洲的一些银行也存在这种问题。美国的这些银行现在不愿意向处于经济困难的家庭继续发放信贷。银行手中的信贷会流入国际金融市场,包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这可能会给中国增加通胀的压力,也使中国的经济调控增加了难度。
  2008年我们遇到的情形很不寻常,全世界面临通胀的压力,包括全球的基本产品、食品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怎么做呢?在一般情况下,一些传统的降低通胀的方法都会带来大量失业,也就是解决方案会更加糟糕。如果他们想把通胀保持在目前的状况,确实会有很大的难度,即使现在采取了措施,也不会有效地抑制通胀的继续增长,同时却会带来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对于中国来说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继续更多地依靠内需,依靠国内的消费,而不是依靠出口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尤其是把资源密集型的出口转向其他类型的出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要关注比如创造就业的问题。因为每年在中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大军,因此在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必须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流动性问题。对于把它从出现泡沫的地方拿出来之后,把它注入到哪些领域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其中不仅有货币政策,还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同时还有对资本所得税收方面的考虑和讨论。
  

史蒂夫·罗奇:新经济环境下挑战重重(1)
谈到美国经济的前途,这两位经济界名人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了悲观的论调。
  史蒂夫·罗奇同意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先生提到的观点,就是关于“脱钩”的理论,还有关于他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美国经济的分析。
  在这个观点上,史蒂夫·罗奇还有一些新想法。他相信中国在整个全球化进程中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中国在分享全球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受到现在全球危机的影响。也就是说,因为全球的经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