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变聪明的世界——数字化新时期(1)
让我们再次发挥一下想象力吧。未来,每个人都拥有一块透明的、可折叠的终端,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翻开它,按个人兴趣定制的新闻就会显示出来,动一下手指,新闻就会更新。看过新闻之后去公司开会,大家手里都不再需要大量的报告,甚至连笔记本也省了,因为每一个光滑的平面,比如桌子,都是一个显示终端。你可以跟身在纽约、巴黎、布鲁塞尔的同事进行视频通话,并做相关演示。下了班之后,可折叠的终端又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你走在路上,看到一辆汽车,把透明屏幕对准它,就马上可以搜索其型号、售价、哪里可以购买等相关信息。
当然,这一切还有待于各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比如触摸技术、显示技术、无线互联技术、传感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但是,也许不出10年,这些都将成为现实,因为科技的发展速度从来都远远超乎人类的想象。
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开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人类逐步进入了信息社会。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彻底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互联网。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一直伴随人类很多年,信息社会并不会因为生态型社会的到来而退居二线。相反,这两种社会形态会共生很长一段时间。虽然科技有时是作为自然的对立面存在的,但并不一直是这样,关键是看人类是否让科技为我所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个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人类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大大节约了资源。信息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智能电网引发的革命
人们已经习惯了每个月收到账单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用了多少电,也不清楚哪些电是来自可再生能源;遇到停电时,要先通知电力公司,电力公司再派工作人员来维修。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等待,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人们更不会花力气去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用的这些电在输送的过程中,有多少浪费在路上。根据相关机构测算,传统的电力系统在远距离的输送过程中,至少有10%的电力被白白损耗掉了。
出于节约能源的需要,目前各国都在竭尽全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全世界兴建了大量的核电站、水电站、风电站以及光伏电站,能源以另一种“健康”的方式被不断生产出来。然而,不管是由传统的化石燃料所产生的能量,还是由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量,只要是用传统的电力系统进行输送,都无法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浪费。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2005~2030年,发达国家每年的发电量将以13%的速度增长,贫穷国家增长得更快,平均每年上涨4%。这种持续上涨的需求要求人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一端是电站,另一端是用户的这种单向的电网系统显然不符合生态社会的要求。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智能电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青睐。
在本书中我们简单描述了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可以通过屋顶的太阳能装置产生能量,除了供自家使用之外,还可以产生多余的能量,然后反向销售给电力系统。人们还可以通过iPhone实时监控家用电器的用电情况,用电高峰时可以自觉减少电量的使用。这便是智能电网给人们带来的实惠。当智能电网在全世界普遍使用后,人们便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 。 想看书来
变聪明的世界——数字化新时期(2)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个拥有10万人口、名为博尔德(Boulder)的小城市,它是美国最先尝试使用智能电网的城市。这里的居民不必担心遭遇2003年美国东北部发生的8个州大停电这样的事故,电力公司也不必担心由于技术和窃电行为而造成电损失。据研究,美国每年仅是在停电上的花费便高达800亿美元。未来,因停电而造成惨痛损失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在智能电网的系统构建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入智能电表,这种电表可以记录实时用电情况,并将信息传回电力公司。工业和商业用户使用智能电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最近几年,随着智能电表的成本越来越低,其被广泛地安装在普通家庭的设想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
据ABI调研公司统计,全球总共安装智能电表7 600万只,预计这一数字在2013年将增长到亿。而在这方面,意大利最大的能源公司Enel走在了最前方,从2001年开始至今,Enel已经为其用户安装了3 000多万只智能电表。
从农场到超市
世界变聪明不仅仅体现在可以自由控制用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追溯每一件商品的制造过程。
Matiq公司是挪威最大的肉产品生产商及供应商的子属IT公司。为了确保产品在供应链中处于最佳状态,Matiq公司在每个产品中都安装了RFID芯片,可以实时跟踪所有的肉产品生产过程,食物从农场到超市货架每一个环节的状态都清晰可见。Matiq公司通过这种办法来改善库存管理和提高供应链的速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供应链,可以避免食物的大量浪费。据科学家的测算,当前约有21%的食物都在“从农场到餐桌”的过程中“消失”了。因为在运输过程中,大量食物会暴露在过热或过湿的环境中,当这些食物到达商店或超市时已经无法食用。英国的科学家正在研发一种传感器,将传感器安装到产品包装上便可随时显示食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湿度或热度变化,对食品进行检查。如果数据表明产品在运抵目的地后不再适合食用,那么就将它就地出售,这样就可避免不必要的运输费用。
数字化在节约食物、提高流通效率的同时,还在客观上促成了一些公司经营模式的改变。
瑞典的ICA超市很早就引入了数字化设备,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来这里消费的顾客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张ICA卡。这张卡记录着每个人在ICA超市所有的消费。而对于ICA超市来说,由于它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了如指掌,精确到消费者一家一星期的鸡蛋和牛肉的消费量,便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在售货架上放置他们所偏爱的商品,这也使得ICA超市可以为它的供货商预先提供精确的订货信息。
在“卡时代”刚刚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ICA卡的发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几乎进入了每个瑞典消费者的钱包。ICA卡的持卡人每月都会收到ICA主办的饮食杂志Buffé,这本杂志成为瑞典发行量最大的月刊杂志之一。除了这本杂志,ICA的顾客每周都会收到免费的《ICA信息》,这份刊物早在1945年就创办了,如今40万的订户数使它跻身瑞典的最大周刊之列。
到2001年,ICA卡有了新的用途,这一年,ICA超市借鉴宜家家居公司的做法,成立ICA银行,为顾客提供金融服务,它甚至不需要建立任何网络终端,因为遍布全国的零售店完全可以运作这个新的服务项目。一个传统的零售商受益于数字化,正慢慢向金融服务机构的角色靠拢。
变聪明的世界——数字化新时期(3)
进入无纸化时代
就在两年前,如果我们讨论电子书的话题,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坚定地站在传统书籍的这一边。可是,当人们发现真的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并且电子书也可以散发出“油墨味”的时候,似乎会有更多的人为电子书叫好。
“每次我给某个人试用我们的电子阅读器,从来没有人再还给我。这就像当年数码相机出现后一样。最开始,人们都说,我不要数码相机,胶片给人的感觉永远是无法替代的。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数码相机。如果现在发展电子书的最大障碍是所谓的‘书香味’,我会很有自信,我们最终会成功。”索尼负责电子阅读部门的总裁史蒂夫?哈伯这样说。
厂商们有如此自信并不是盲目的。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n…Stat的预测,全球电子书装置出货量将由2008年的接近100万台增长至2013年的近3 000万台,并创造11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2007年11月,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城亚马逊推出电子书阅读器Kindle,55个小时之内,屏幕达6英寸的Kindle销售一空。就在2009年的圣诞节,亚马逊宣布当日的电子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传统书籍的销量,电子书在与传统书籍竞争中首次占了上风。
电子书蓬勃的发展趋势迫使一些传统机构不得不转变经营模式。由于意识到年轻人阅读电子书是趋势所在,现在美国大约有5 400个公共图书馆开始提供电子书以及可供下载的视频书。
传统书店也不愿放过这个机会。2009年3月,美国最大的书店邦诺书店以1 500万美元并购Fictionwise电子书网络商城。在2009年7月推出电子书网络商店,号称拥有70万册电子书的邦诺书店,其中50万册是来自谷歌公司的公共版电子书,只要在邦诺电子书网络商店注册后,网友购买的电子书可在一般的PC、iPhone和黑莓手机上阅读。
电子书能在短时期内获得迅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其能让读者和作者充分互动的特性。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能随时获得读者的反馈,书也变得更加“聪明”起来。那些没有市场需求的书籍从此不再需要印刷出来,从这个角度讲,电子书也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纸张。
2010年年初,苹果公司的一款平板电脑iPad的出现,在业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旋风。这个被称为大号iPhone的家伙,除了不能打电话,基本具备了一个电子终端所能具备的一切特性,上网、收发邮件、收看视频等。而更重要的是,苹果这一次把重心移到了电子阅读市场,从电子书到电子报纸。为了配合iPad苹果公司推出一个在线图书商店iBooks Store,用户可以在其中购买电子书籍,然后在iPad上进行阅读。《纽约时报》也已经配合iPad做好了电子报纸,iPad不仅可以很好地展示报纸的版式,还能插入图片和视频。
未来无纸化阅读模式的雏形已经出现,这项革命即使不是由苹果公司来引领,也必将有其他公司举起大旗。现在不是该讨论数字化阅读会不会取代传统阅读的时候了,人们已经开始拥抱无纸化时代。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变得越来越聪明。生态社会与数字化社会是息息相关的,而在生态社会中,信息技术以一种可爱而不是可憎的面目出现在人类面前,在让人们生活更方便舒适的同时,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每个人都是造物主(1)
说起定制化,你可能会联想到定制服装或定制跑车,然而“定制”不只是在伦敦萨维尔街花几万英镑做一套西服的奢侈享受,而是人人可以享受的个性化服务。
看看出版业,每年有多少书被源源不断地印刷出来,然后在半年之后直接被运到废品收货站。因为它们不符合市场需要!将来当“生态型社会”占主导地位时,这种生产方式也将逐渐被淘汰。为每个人生产最适合的产品,就能够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按需生产、个性化定制是必然趋势。
做自己
上一节我们谈到了数字化浪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将来电子书普及了,我们就要告别纸质书了吗?深夜,一盏台灯、一杯茶、一本书,几个小时的快乐时光就要成为历史了吗?不会!不仅不会,而且我们将来还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书。
遇事就写微博,旅行回来就上传照片,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网络让人们充分享受表达自己并与他人分享的乐趣。不过,当你想送给朋友礼物的时候,你总不能只发给他一个网页吧。如果能做一本自己的书,送给朋友作为礼物,这一定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Nielsen BookScan的一份报告显示,2004年美国共销售了120万种图书,而其中只有2%的书销量能超过5 000本。既然每个人都有当作家的冲动,为什么不转换一下思路,做“作者”而不是“读者”的生意?
像Blurb、iUniverse这些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图书服务的网站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2004年成立的Blurb公司,两年之内,销售额从100万美元迅速增长到3 000万美元,可见这个市场的庞大。Blurb公司的生意经很简单,在它的网站上有一个供顾客免费下载的软件,即使你没有任何的编辑和出版知识,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学会,因为这个软件有着非常友好的用户界面。你可以直接将自己的Blog、iPhoto上的内容直接导入进行排版,完成之后上传给Blurb公司,Blurb负责印刷出版,然后根据页数多少和纸张大小收取不同的费用,通常一本书不会超过300美元,其质量绝对可以跟书店里摆放的图书相媲美。即使每个用户只出一本书,Blurb也赚钱。而版权,当然属于你自己。
如果你的书非常受欢迎,爸爸妈妈喜欢,朋友们赞不绝口,你突然想,也许可以公开发行。那么你可以到图书出版公司那里购买一个ISBN书号,根据市场的反响印刷自己的图书,Blurb公司则根据销售数量抽取一定的费用。
看上去出版业找到了一个新方向,通过按需生产的方式,不必再为滞销书埋单。而这要感谢数字化,因为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迅速降低,另外,方便实用的软件也使大规模定制生产成为一种现实。
设计自己的T恤,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在Zazzle网站上,你不仅可以设计T恤、杯子、钥匙扣等产品,还可以设计邮票。Zazzle已经和美国邮政部门合作,只要通过邮政部门的最终审核,用户就可以享受邮票和明信片的定制服务,在邮政业务日益萎缩的今天,Zazzle也为其提供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性。
1999年,罗伯特?贝维尔(Robert Be*er)和他的两个儿子创建了Zazzle网站,2005年它获得了1 6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投资方正是当初慧眼识谷歌的人。2007年,Zazzle获得了第二轮3 000万美元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