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密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秘密战-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化大革命使人们看清这个“康老”的水平。一个中央领导,居然能指着云南省委书记赵健民喊:“我看你的样子就是特务!”赵健民就这样被抓起来了。看相?红卫兵抓叛徒还要调查历史呢!康生的品德也令人鄙夷。总是喊“永远同江青同志站在一起!”临死又向毛泽东揭发江青是叛徒,早干什么去了?到这个时候,连中学生都恨江青了!
    文革结束,康生被开除党籍。人们看到,江青整老干部,大多靠康生提供炮弹。这才知道,康生在延安审干和抢救运动中整过许多人。
    作者的父母都曾经历延安审干,二老常说:公安保卫工作在刀刃上走路,执行政策不能有一点儿偏差!那么,长期主管情报保卫工作的康生,怎么那么“左”呢?父亲只说了一句:“康生这人是个谜。”
    带着这个谜,作者追问了许多了解康生的人。
    康生出身山东胶县大户人家,读过私塾,上过青岛教会学校礼贤中学,1924年进入上海大学。这所国共合办的大学,由邓中夏、瞿秋白等任教,为共产党培养了大批干部。1925年,康生在上海大学加入共产党,参加过周恩来领导的上海三次武装起义,曾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7年,康生与上海大学同学曹轶欧结婚。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中央紧急改组特科,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接手特科领导,中央组织部秘书长赵容任第二负责人。陈云兼任一科总务工作,原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潘汉年负责二科情报工作,赵容兼管三科红队。1932年陈云调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就由赵容接管整个特科工作。这个赵容,就是康生。康生原名张旺,用过张宗可、张裕先、张耘等多个名字。赵容由此成了中共的情报、保卫专才,系统内人称“老板”。不久,赵容调任临时中央组织部部长,特科又由潘汉年负责。
    赵容还具有傲视国内同行的“国际经验”。1933年7月,赵容与曹轶欧同行,到苏联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这个代表团的团长正是那个左倾教条的王明。1934年,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基洛夫被刺杀,苏共开始在党内肃清托派。王明、赵容积极参与苏联“肃托”,同时也对在莫斯科学习的中国同志下手。赵容熟悉的特科成员萧寿煌被逮捕杀害,1933年中央离开上海后负责特科工作的武胡景,本是赵容的同乡兼同事,也被加以叛徒特务的罪名逮捕杀害。一些不肯加入王明帮派的学员,还被诬为“江浙同乡会”。王明和赵容还超越国内的中共中央,直接对各地的中共党组织发布指示。
    1937年11月29日,一架苏联军用飞机降临延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张国焘等在延安的所有中共领导人,冒着大雪在机场恭迎。
    从苏联归国的王明、赵容,从新疆搭机的陈云,一起走下飞机。毛泽东热情洋溢地说:欢迎从昆仑山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这叫喜从天降!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
康生部长、潘汉年、李克农副部长(2)
    刚刚抵达陕北一年的中共中央,正在应对抗日战争爆发后剧烈变化的形势,正在清算张国焘的错误,正在整合中央领导机构,急需共产国际的支持。在共产国际七大上,中共有王明、周恩来、张国焘、毛泽东当选执行委员会委员,赵容、博古当选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王明还当选执委会主席团委员、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主管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共产党的工作。赵容当选主席团候补委员,接替王明担任中共代表。王明在共产国际的地位,比中共的所有领袖包括毛泽东都高!
    毛泽东的欢迎不是客气。不久,这架飞机上下来的三个人都担任了中共中央的重要职务。王明任中央统战部部长、赵容任中央社会部部长、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不久,赵容改名康生。
    为什么选择康生担任中社部部长?当时有句流传语言:“保卫工作要选择最好的干部担任。”那么,领导全体保卫干部的干部,岂非最好最好的干部?而康生后来的表现,却证明这是个最坏最坏的干部。作者不得不思索这个任命的来历。
    数数延安干部,曾经担任情报、保卫战线高级职务的有:周恩来、陈云、康生、邓发、罗瑞卿、李克农、潘汉年、周兴等人。周恩来是中央领导人,陈云另有重任,罗瑞卿主要在红军工作,邓发、周兴参加过肃反,潘汉年、李克农在特科的地位不如康生,算起来,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康生担任中社部部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深层原因可能不止于此。一些曾在康生领导下工作的老保卫干部说,当时康生总是强调国际经验。
    国际经验!
    不能低估共产国际在这个阶段对于中共的影响。从组织关系上看,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对中共是上级领导关系。特别是在中共内部的争论中,共产国际更起着关键的仲裁作用。张国焘与中共中央分庭抗礼,还是张浩代表共产国际表态,才使张国焘接受中央领导。这次王明、康生回国,行前受到斯大林的专门接见。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在8月专题研究中国局势,讨论通过王明的报告。这个报告认为中国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中国反日党派各党派的抗日大联合”,进而“建立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从国共对抗转为国共合作,这将要求中共实行180度的政策转变,异常困难。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决定:“这个时候需要加强国内干部的力量,需要能在国际形势中辨明方向,有朝气的人去帮助中共中央。”共产国际选中并派回的这种干部,主要就是王明和康生。
    康生在共产国际任主席团候补委员,在中共党内仅次于王明。康生在国内也有相当资历,曾在上海从事基层工作,曾经担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中央组织部部长。而且,还有中社部职务所需的情报工作经历,负责过中央特科工作。而且,康生曾在共产国际参与情报工作,学得不少“特别工作建设”经验。
    正在健全情报、保卫工作组织的中共,当然也会重视这方面的国际经验。那时的延安驻有苏军情报组。中共中央和中社部都住在枣园,苏军的情报组就在中社部后边,专门盖的砖房,还有自己的专用电台。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络,由毛泽东直接掌握,通过化名“农委”的电台收发,毛泽东与斯大林的联络,则全部经由苏军情报组电台收发。毛泽东重视与苏联情报人员的关系,苏军情报组组长孙平要求学习中共党史,毛泽东就亲自为他讲解。曾在苏联参加过格伯乌工作的师哲,被共产国际派回延安了解情况,立即受到中共中央的重用,做任弼时的政治秘书,实际又是毛泽东的俄文翻译,经手与“远方”来往的全部电文,后来还担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
    具有国际经验的康生,又多了一重担任中社部部长的条件。创立中社部,康生很是出力。康生撰写的教材《特别工作建设》(简称“特建”),颇有一套。上海暴动中坐黄包车通过国民党封锁线,点心盒子里面藏着两只手枪,到德国时暗带毛泽东、朱德给德共的信件通过海关,等等等等,训练班的青年人听得入神。康生富于情报实践,还有国际经验;康生文化素养颇高,左右手兼能书法;康生社会经验丰富,三教九流都通;康生能够在延安称老,也有些来由呢。
    共产国际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又有了中社部部长这个实权,康生在延安神气得很。身着黑呢制服,胯下黑色大马,随从黑色狼狗,那派头,比苏联格伯乌头头也不逊色!①②
    中社部创立之初干部很少,孔原曾任副部长,很快调到南方局工作。前特科情报科长潘汉年被任命为一室主任,主管情报工作,不久升任副部长。
    潘汉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书香门第,自幼好学聪明,十七岁就在上海的报刊发表诗作和杂文,十九岁孤身一人闯荡上海,考入黎锦熙主办的中华国语学校。后来学校停办,潘汉年衣食无着,多亏朋友相助才度过艰难时刻,又在中华书局谋得校对员的差使。
    中华书局是上海革命活动的基地,潘汉年在这里参加了进步工会组织的“五卅”罢工。1926年应邀加入文学团体创造社,在出版部工作。创造社领袖郭沫若、郁达夫都是享誉中华文坛的人物,出版部一伙文学青年也很进步。面对国民党的压制,潘汉年这个“小伙计”显示出众的办事能力,加入中共地下组织。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
康生部长、潘汉年、李克农副部长(3)
    潘汉年活跃于进步文坛,办周刊,写杂文,当年的小伙计结交诸多名人,被戏称“小开”(小老板)。北伐军兴,潘汉年应总政副主任郭沫若之邀,主编小报。潘汉年随军行动,到达上海的第二天就赶上蒋介石的“四一二事变”。潘汉年在上海积极从事左翼文化活动,写作大量文学作品,得到中央领导的赏识。江苏省委建立的中共第一个文化党组,书记就是潘汉年。后来。这个党组又划归中央宣传部,潘汉年又任中央文委的第一任书记,领导筹建“左翼作家联盟”。潘汉年亲自安排鲁迅同中共中央负责人李立三见面。1930年,潘汉年负
责将“自由大同盟”、“社联”、“左联”、“剧联”、“工联”等各界左翼团体联合组成“中国反帝大同盟”,并任党组书记。26岁的“小开”,在上海各界路路通!
    第二年,上海闻人潘汉年突然销声匿迹。有些熟人在街上碰到,他也只是寒暄了事。原来,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中央将潘汉年调到特科负责情报工作。自从1931年参加中央特科,潘汉年始终在情报、统战工作的第一线活动。在中央苏区,曾参与红军与福建政府的谈判。长征路上,奉命转往白区,将遵义会议精神传达给白区党组织。国共合作初期,潘汉年又往来延安与南京之间,成为两党中央的联络人。长于白区一线活动的潘汉年深得中央信任,连毛泽东都昵称“小开”。
    1939年4月,刚任中社部一室主任不久的潘汉年,因眼疾需要到大城市手术,计划经由重庆转往香港治疗。行前康生布置:如果能在香港待住,就留在当地搞情报。10月,中共中央任命潘汉年为中社部副部长,在敌后组织情报工作。以后,潘汉年长期在香港、上海、淮南一带秘密活动,在敌后与日本、汪精卫、国民党情报机构斗智斗勇,获得许多重要战略情报。接管上海时,潘汉年被陈毅要去担任副市长。
    作为秘密情报人员,潘汉年曾多次往来于敌我之间,解放后被错定为“内奸”逮捕关押。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受迫害的干部亲属纷纷要求平反,可是潘汉年与妻子董慧均已去世,没有留下后代。但是,特科的老同事始终在怀念潘汉年。年迈的陈云向中央提出为潘汉年复查平反的要求。1982年,潘汉年于去世五年后得到平反。
    潘汉年是一个难得的情报奇才,既能亲身在第一线活动,又能在幕后指挥组织,战略目光敏锐,文化素养很高,长于同各界人士交友,善于分析整理情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长篇电视连续剧《潘汉年》,一个潇潇洒洒的中共情报英才形象,传遍中华。①②
    中社部后来又任命一位副部长,这就是“龙潭三杰”之一的李克农。
    抗战初期李克农一直在国民党统治地区从事情报和统战工作,先后组建西安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南京办事处、武汉办事处、桂林办事处,在国统区建立许多情报关系。1941年3月李克农回到延安,任中社部副部长。9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情报部,中社部部长康生兼任中情部部长,中社部副部长李克农兼任中情部副部长。康生把主要精力用于整风审干,就由李克农主持中社部和中情部常务工作。1946年底,搞“抢救运动”声名狼藉的康生,不得不离开延安到晋绥搞土改,中社部和中情部就由李克农负责。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李克农又出任“军事调处执行部”的中共代表团秘书长。
    建国后,李克农任军委情报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主持朝鲜停战谈判,参加日内瓦会议,将情报工作与多方面工作结合起来。李克农一直主管情报工作,提出一整套情报工作的方针、政策、方法,确立情报工作的体系。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就规定中共情报工作不能使用金钱、美色、暗杀手段,标志中共情报工作的成熟。而国际情报界,包括美国、俄罗斯等情报大国,直到2002年“九一一事件”之后,才开始检讨恐怖手段。
    李克农一生处于中共情报工作的关键位置,人们公认:李克农是中共情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曾经在一段时间中担任中社部副部长的还有孔原、陈刚、刘少文、谭政文等人。
    中社部的高层领导,个个都是人物。
    至于康生之谜,还要慢慢分解。
 
第三章 三八式:步枪、干部、中社部
“边保”(1)
    党中央的情报、保卫机关是中社部;军队的情报机关是军委二局,保卫机关是总政锄奸部,部长吴慨之,副部长欧阳毅;政府系统,那就是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了。各行各业都有行话,圈子里面总是把中央社会部简称“中社部”,把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简称“边保”。
    这么多情报保卫机构,单数边保的名气最大。这么说吧,边保处长周兴在边区的名气比毛泽东还大!这不过是句笑谈,那进出陕甘宁边区的“护照”,上面都盖着周兴的大印,普
通百姓认不得什么中央领导,就以为这周兴是延安最大的官儿了。
    百姓笑谈不说,周恩来副主席也要褒贬周兴。这天,周兴在延安城里巡视,迎面碰上周恩来,周恩来笑道:“周半城来了!”
    周兴纳闷片刻,明白了。延安城遭受日军飞机多次轰炸,半城房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