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点玉米,我想不出有什么比土地更慷慨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种点玉米,我想不出有什么比土地更慷慨的-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往身上喷点已逃过她的检查。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可笑。

  一天,她笑眯眯的跑到我这里,说陪我看一片牒,警告说要我一定要看!当我打开VCD看到电视荧屏里的字幕的时候我差点晕了………“吸烟有害健康”。原来是一部宣传片,里面介绍的是什么我现在记不起了,但是在我快睡着的时候,总是推醒我:“看,看,那就是吸烟后的肺,多黑呀,我可不希望你是这样哦。”我强睁开眼睛讽刺的说,算不算是狼心狗肺呀?

  她赌气的拍我背后一巴掌,你吸烟有天成这样了,我怎么办?那才狼心狗肺!

  原来她是很爱我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终于有一天,她对我说:我们分手吧。我第一感觉就是香烟的过错,我连忙说,我一定戒烟!可是她哭着告诉我,其实与烟无关,她要嫁到外省去了,是家里安排的,她身为养女,没得选择。

  最后,她说了一句话,以后没有人管你了少抽点烟,如果想我了就点一支吧。。。。。。

  我当时就站在大街上;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玉溪牌香烟;颤抖的点燃。。。。。。。。

怀远记事
我是怀远人,喝龙江水听街日山歌长大的怀远人,如今在外乡漂泊着,不知道怎么的开始很想秀丽的故乡宜州,开始很想秀丽的怀远,慢慢的品味道着。。。。。。

  1. 古镇怀远

  古镇怀远,有一条叫龙江河和中州河(又称小河);怀远街就在两条河的交叉处的三角嘴的地方;有点桂林灵渠铧嘴的味道。

  在陆路交通还没有发达的旧时代,怀远双河交汇,水上运输便利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怀远获得了空前的商业繁华,是名副其实的八桂名镇,如今走在怀远老街的大青石板上,看着两旁班驳的石墙,总能让人想到古时的怀远,就在这块土地上,挂着"酒""茶"或是"打铁""风炉"等招牌旗的商铺,以及穿着各行各业应穿行头的古代小贩,在喧闹的街上吆喝着......

  怀远,在唐朝的时候置羁縻琳州,到了宋代,置为怀远军、怀远寨,隶属于龙水县(今宜州市),明时设土巡检司、怀远堡,清时置下青里及怀阳镇。民国时一度称怀阳镇,后来才改称怀远的。算算来,怀远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宜山县志》云:“怀远当龙江、小河交会,为粤、黔商贾都会,博徒游惰视之为渊丛……盖地据形胜,百货所聚也。”大约从清道光年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怀远曾有百余年商贸繁荣的历史。

  看着老街两旁清一色的瓦顶一重骑楼,在墙面上还依稀的留着古时的繁体字,大大顶着骑楼的石柱又不知道是哪个年代遗留下的杰作,如今还有些怀旧的老人,在冬天高阳的时候,拉出一把太师椅,悠然的点上一袋烟,旁边放着比老人还老的茶壶,晒着太阳,脸上的寿斑写着怀远的很多历史.

  怀远的桥多,怀远桥是最有来头的,1939年8月作为抗战中期兴建的我国公路重大桥梁之一,怀远桥开始建设,1940年12月12日怀远桥正式通车的时候,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主任的白崇禧,为该桥题写桥名牌。碑的正面是“怀远桥”三个大字,背面则是白崇禧三字,这事也成为古镇当时街谈巷议的盛事。但在1944年,日军侵入宜山(现宜州),国民党军队在撤退时将怀远桥炸毁。“怀远桥”和"白崇禧"的字样亦淹没在历史的风尘中。今天的我们来往的怀远桥已是1970年时第三次重建后的桥了.

  有河就有桥,自然也有船,这就说到怀远同样也是很出名的,那就是船.古时候,做为八桂重镇,街道上铺面林立,两河之上,大小船只日停泊就有好几百艘,于是就有了船家。航运的,打鱼的,淘沙的,当时形成了一股颇有势力的怀远水族。现今还遗存着他们的子孙还在摇曳着那些乌蓬船.后来,慢慢的,演绎成了赛龙舟,自从叶茂建了个电站后,龙江安静了许多,在每年的端午时节,怀远都要办龙舟赛,那个时候两岸都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不管本地的或远道而来的,那天的怀远桥也会禁止通车,那路过古镇的中巴,也只能从新建的特大桥上过了……

  2.怀远人逛街

  怀远街其实不大,但每当到街日子人就很拥挤,来来往往的大都是各个村子里的人,怀远的农村很多很大,人自然也就很多,怀远人爱热闹,街日子的时候,农村里的家都会派上一两个人上街,离街远的或坐船或坐三马车(三轮摩托车)或自己开摩托,近的或骑单车或走路,上街的时候都会邀上同村的人一道,同去同回。

  其实怀远人上街是没有什么特别理由的,或只买些柴米油盐,或是卖些鸡鸭青菜,或就单单为了热闹而已。在街上,有时候会遇到隔壁村的,用方言闲聊一会,聊的莫多都是些农活或者是些各自家里婚嫁的事情。

  在时光几乎停滞的老街中,原来的繁华地段,现在已基本无商业可言。如今,镇上的商业仍然很繁华,只不过,已移到镇的另一边。这种可能是无意的行为恰好使老街旧商埠文明的痕迹得以相对完好的保存。光是有规模并保存完好的骑楼,就具有难以估计的文物价值。

  镇子虽然不大,但很多的东西应有尽有,从刚摘下的上海青到新款的VCD的,从街头剃头的到开店补胎的,也够怀远人或外地人眼花缭乱的了,而且街上的地摊很多,以前的吆喝声已经被音响或喇叭代替了,比起繁华的大城市,这里更象个喧闹却不势力的地方。

  这里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傲气,农民和富商一样的在街上行走,没有人说看不起谁,没有因为你是有钱人会有人给你让个道,或给你个VIP待遇,也不会因为你没有钱而不被人左一声老板又一声老板的叫着,逛怀远街,就象到了澡堂,大家脱光了都一样,没有谁不同。这就是怀远街,怀远人逛街。

  3。 怀远人

  现在的怀远人其实很多的不是真正的本地人,在很久以前,精明的广东人见龙江上通黔南,下利南海,便自广州经梧州、桂平、柳州,溯珠江、浔江、柳江之流而上,接着是贵州人、湖南人、江西人等,纷至沓来,开发怀远,投资经商。于是,这个原先并不起眼的桂西北丛山中的小镇,才迅速地发达起来。这些外乡人,渐渐的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什么江西老表、湖南姨妈、贵州舅爷、广东伯娘,亲戚朋友,连须带根,抓起来一大把,扯起来一大串。所以,在很多的时候,那家有了红白事,大家都不请自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融洽的生活着。点缀着民风古朴的小镇。

  怀远人是很爱吃的,怀远酸、辣椒酱、煨玉米、红薯窑、烤老鼠、蒸糯饭、糯糍粑…….,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东西吃,在60年代全国闹饥荒的时候,怀远竟然没有什么大事!因为怀远人会用不同的东西把它变成吃的.现在冰花、冰淇淋、热狗等流行小吃盛行的时代,在怀远街上,怀远的油堆、油炸、稀饭、酸依然占着主导地位。来怀远的人一定要吃怀远的这些小吃,很多的时候,外地人都会带上些怀远的小吃回乡。

  怀远人也很爱热闹,光是圩日就懂了,更别说过年过节了,过年的时候,龙狮会舞,舞的是湖南地滚龙和广东独角狮的多,还有孙猴子、猪八戒、大肚佛,这些大部分都是从各个村里选出来的杰出文艺人才,有模有样得很。还有台阁顶马,大体是装扮才子佳人、英雄好汉等,大部分是从小学或幼儿园选些小孩扮演,扮演的角色有《刘三姐》、《王三打鸟》、《西厢记》《红楼梦》里的人物,似乎在很多地方没有的,怀远都有。而且鞭炮是少不了的,特别是采青的时候,是舞狮最精彩的时候了,锣鼓喧天,鞭炮振耳,看着狮子在高楼下先走着功夫步拜年,然后在富有节奏的锣鼓声中爬上高杆采青。舞龙最热闹的时候就是龙到龙江河喝水,在龙喝水前后,都要舞上好一阵,祈佑今年全镇都平安。这样的节日气氛要过完初三才慢慢的淡掉。

  4。只有普客才停的小镇

  怀远人总以古镇为荣,“怀远”二字常挂在嘴边。哪怕是到了北京、上海,一到过年,只要有可能,就往家赶。

  象我在外地漂泊的,怀远人碰上怀远人,那话题少不了怀远怎么样了,话头如怀远的龙江河一样流过没完。怀远人喜欢向外地人介绍自己的古镇,如果有谁说怀远怎么不好,是朋友的也一定是争得面红耳赤,可是怀远人就是没有出过什么名人,红七军过了七回怀远都可以让怀远人在人前津津乐道,在怀远牺牲的红军政委莫思贤,怀远人没有人不认识的。可见,怀远人在怀远问题上都多多少少有点自大。

  其实怀远的风景很好,从古镇的码头上可以隔江眺望高峻的八滩山,山周围诸峰如笔,清峭奇美。八滩山临江险峻的峭壁上依然可见壮族先民留下的悬棺葬。八滩山以东一个叫做古波的山寨的崖壁上发现了明代的数百匹画马朱砂绘。然而,现在的怀远的很多村落都已走象了小康,现代农业在怀远推广是全市最成功的,新兴的农业观光也渐渐成为了怀远农村的另一个收入源泉。

  从宜州坐车一路沿着沿323国道到怀远,一路的风光都让人迷醉,山峰秀丽,叠采峰峦,这个有点年轻的古镇,尽管有着漫长的历史文化,缤纷的民族文化,尽管323国道加宽了,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一个小小驿站,怀远却热闹不起来。这里,只有“普客”才会停留。

  时过境迁,老街还在,只是往日作为“商贾都会”的怀远已不复存在。只有在坐在骑楼下晒太阳的百岁老人的回忆里,还能依稀的看到古镇的灵魂…… 。。

印象上思
1.十万大山

  很多人可以不知道上思,但是一定要知道十万大山,上思的山最为出名的莫过十万大山。而十万大山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最广为流传的是大象的版本: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上思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善良的人们过着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生活,却有一次,不小心得罪了海龙王,龙王恼羞成怒,从北部湾掀起了万丈狂澜,试图淹没这块土地。天上一位神仙知道了,为了避免生灵涂炭,星夜兼程赶往北方搬来十万座大山堵住海水,镇住妖孽。可是,十万座大山实在很难以搬动,仙人便施法术把十万大山变成十万头大象,浩浩荡荡向南而下,行至桂林,一头大象口渴了,低下头去喝漓江的水,任你怎么赶也赶不动它,仙人心里明白,如果天明前赶不到目的地,十万头大象又将恢复原形,那便会前功尽弃了,仙人急了,无奈之下只好把它变成原形不动,那头大象就是今天桂林的象鼻山。仙人不辞辛苦终于在天亮前赶到了北部湾海畔,那一头头大象就变成横卧祖国南疆的一条大山脉,便是十万大山。仙人一剑削去最高峰著良之巅,辟开一块平地,站在上面,施展法力,吒退海水,从此,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宁静而快乐的幸福生活。

  这个传说的真实与否,我已经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十万大山著良岭上的确有块平地,登高远望,雄伟连绵,山峦起伏,峰嶂嶙峋,绿林遮天,沟、岭、谷、坡天然而成,十万大山的确犹如一群大象在奔腾。1987年香港的《中国旅游》画报介绍了十万大山的旅游线路后,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山里空气异常清新,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万个,是大城市的8000多倍,可谓为天然的氧吧。而大山的风光秀丽,古树参天,流水潺潺,“仙桥”、“仙池”如神如话,“南山睡佛”惟妙惟肖,山泉瀑布从山上浓林处俯冲而下,壮观却不失幽雅。在1958年拍摄的著名电影《英雄虎胆》中,十万大山就是外景的拍摄基地之一。

  在上世纪,十万大山曾经是两广的分界线,广东一边,广西一边,而在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曲折的山间石板路,流络着那时两广的商队,那时的广西西南就靠这条有“粤桂古商道”的美称的小山路南出广东。而今,上思的交通也发达了,到广州也不过十个小时,自治区已经把十万大山列入开发景点,在山里,开发后的十万大山多了些喧哗热闹,曾经作为两广的分界线的十万大山里,已经没有了商队,没有了驮着各类商品的马匹,也没有拿着鞭子在山间呵斥马匹的商人,在山里厚厚的枯叶下,留存的那条石板路,也已经布满青苔。

  
  2.在上思喝酒

  上思历史悠久,在这里居住的以本地人居多,他们与世无争,却热情好客,而酒便成了上思人招待客人的最佳选择。记得第一次到上思一朋友家,朋友拿出土酿糯米酒,本不胜酒力的我三两杯下肚,一股暖流从身体在身体里流淌。甚是痛快。于是由心的赞叹了一番,却不想朋友铭记在心,到我回家的时候,竟然特地的又酿了一坛米酒,亲自送我上车。本是一句不经意的话,却得上思朋友如此劳心,惭愧之余,可见上思人的热情。

  上思人好喝酒,这是没有争议的,每逢节日,饭桌上难免摆上一两瓶或一两壶米酒,上思人喝酒不讲档次,也不讲场合,上到五粮液,下到自己土酿米酒,只要倒入口中有酒味便行,而更为让我吃惊的是,曾经一次在某家早餐店吃米粉,一老汉只身在我身旁坐着,要了碗上思酸粉,从口袋里拿出了一瓶小瓶装的二锅头,吃一口米粉就往嘴巴里倒一口酒,如此饮酒的阵势让旁边的我目瞪口呆,那老汉看到我当时的表情,递过酒瓶,笑呵呵地用上思话问:“你要不要来点?”吓得我赶忙摇头低头简单的扒完米粉就溜了。

  上思人喝酒讲究的是朋友,往往是谈得来的朋友才能上上思人的酒桌,而上了酒桌,一边喝酒,一边海阔天空的侃,侃故情,侃家庭,侃上思,侃到兴奋处,连酒桌上的筷子也能被上思人七聊八侃的说上一两个小时。口渴了,以酒待茶,你敬我,我敬你,又喝上了,所以,和上思人喝酒,不象一些生涩的酒席饭局那么不情愿,而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