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阎锡山大传-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宣誓仪式极为神秘,据李维岳回忆:
  宣誓时,都在深夜,先把阎院子里的卫士撤到大门外,由第一层的几个人代替,有时介绍人也参加,有的把门,有的守路。然后由王靖国引导宣誓人到阎锡山的住室。室里正面墙上接着阎的肖像,靠墙放着一张短腿小长条桌,桌上燃着两支蜡烛,并放养“守约”和“纪律”,前边铺着红垫子。桌旁摆着一把椅子,阎锡山坐在上边。另一旁站着司仪王靖国。宣誓人进室后,先向阎行三个九十度的鞠躬礼,向前走三步,跪在红垫子上,开始背诵纪律,表示决心。再用预带的针,用右手刺破左拇指,在纪律最后自己的名字下,盖上血印。阎锡山开始指着红绸上写的“三三铁血团”五个字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准说出口来,如果你听到有人说,你就把他打死,你要说出,组织上就要处置你,父母妻子也不能告知。”宣誓人立起,阎伸手同宣誓人握手,同时说几句鼓励的话。宣誓人后退三步,再向阎行鞠躬礼,向后转,走出房子,才算礼成。……阎锡山在经典上说,这是古今中外最完善的宣誓形式。
  最初都是单独进行宣誓,以后发展的人员增多,阎锡山规定可由各系统代为主持,必要时可集体参加。但是手续依然如故。
  “三三铁血团”成立不久,阎便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事变后,阎锡山更加积极扶持“三三铁血团”,使之得到迅速的发展。王靖国也因此而飞扬跋扈起来,居然以阎锡山的继承人自居,引起军人内部的倾轧,尤其是被排斥在铁军组织外的一些高级将领,极为不满,彼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阎锡山为了调和内部矛盾,便将杨爱源、孙楚、赵承绶、楚溪春、郭宗汾、彭毓斌、杨澄源等人,吸收到铁血团之内,并称之为“特团”,作为铁军的领导机构,以杨爱源为主任特委,其余人为特委,分担一些有名无实的工作,“三三铁血团”实际上仍由王靖国把持。因为与“特团”并存的机构是作为铁军组织公开的最高机关——“整军委员会”(1943年改为建军委员会,并把“二十八宿”称作督建委员),由杨爱源、孙楚、赵承绶等人兼主任委员,但王靖国始终任办公室主任,一直把握着铁军组织。
  

三、扶旧抑新(1)
组织“同志会”
  太原失陷后,山西的抗战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事上,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一步展开;政治上,阎锡山的旧政权逐渐缩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众运动日益壮大。看到这些,阎锡山并不是十分高兴的。
  1938年2月10日,阎锡山在临汾西南温泉村召集军政民高级干部,举行“第二战区抗战工作检讨会议”,即“临汾会议”。会议按照阎锡山提出的“认识上适合需要,行动上把握现实且推动现实”的主要精神,作出了“抗战工作总决议案”。
  该决议案规定,凡山西的政治工作人员应将认识统一到以下三个方面:实行由抗战到复兴的民族革命;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组织责任心。决议案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又规定了各项工作中的统一步骤:(一)健全*集中的政治机构,发挥廉洁的责任的政治效能;(二)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三)实施民族革命教育;(四)实行战时经济政策;(五)实行合理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六)铲除汉奸并发动争取不做汉奸运动;(七)发动人民战时服务,以促进军民合作;(八)发展公营事业,推行物产证券。
  从决议案的主要内容来看,应当说阎锡山的抗战态度并未改变,但是,这其中已经埋下了只能意会的目的,他力图要使山西抗战按照他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当时,鉴于军政摩擦、新旧派之间的矛盾,阎锡山采取两种措施。首先是予以协调;其次是计划成立一个新的组织来实现新的统一。
  阎在会议总结发言中说:“过去我们表现着‘不够’和‘不一’的两种病态:认识不够,领导不够,工作不够,更加上认识不一,组织不一;不够已经减低工作效率;不一更加分散革命力量,能纠正旧错误更建立新作风,使不一成为一,不够成为够,必能结成洋灰钢筋的团结,担负起民族革命的伟大使命!”
  阎锡山还认为其旧军“不认识需要”,新军又“把握不着现实”,因此要“一方面打破‘安常守故’‘维持现状’的错误观念,一方面纠正‘脱离现实,操切操进’的幼稚行动”。为此,他决定成立一个新的组织机构,作为统一领导第二战区军政民各部门工作的集中组织,这样,既可将新旧两派统一于一个组织之内,以便协调矛盾,又可从组织上扶旧抑新。
  于是,在阎锡山的授意下,由参加会议的军政民高级干部108人签名发起组织“民族革命同志会”(简称“同志会”)。阎锡山亲自为该会拟定了公约9条,由其秘书杨思诚用毛笔楷书抄在阎称之为“万金账”的厚麻纸本上。公约如下:
  一、民族革命之目的,在争取抗战之胜利,一直做到民族之复兴。
  二、本会同志,应努力于抗战之种种工作,以求抗战之胜利;努力于迎头赶上之种种工作,以求民族之复兴。
  三、本会同志之集合,在集体努力,集体监察,集体制裁,以加强工作效率,使一切政治军事突飞猛进。
  四、本会会员,须有充分组织责任心,以促成各种职务责任心之圆满表现。
  五、本会纪律,绝对实行烟、赌、赃的自治禁绝,与放弃组织责任心的严厉自裁(1942年在克难坡又增加了一个欺,即烟、赌、赃、欺)。
  六、本会采*集中制,其干部组织分为两级:干部委员20人至30人,高级干部委员9人至13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扶旧抑新(2)
七、本会会员入会,须有会员一人之介绍,经审查通过后,填具志愿书,其介绍人须绝对负被介绍人遵守本会纪律之责。
  八、本会发起人为当然会员。
  九、本会公约,先由发起人通过,会员大会得修改之。
  经过筹备,“民族革命同志会”于2月16日正式成立。阎锡山自任会长,指定赵戴文为副会长,孙楚、朱绶光、贾景德、杨爱源、楚溪春、续范亭、王怀明、陈长捷、邱仰浚、王尊光、李江、薄右丞、梁化之等13人为第一届高级干部委员。后来在吉县,朱绶光、贾景德、续范亭、陈长捷走后,增补彭毓斌、郭宗汾、赵承绶、王靖国。这一届高干大都是旧军政人员和阎锡山的心腹。因而,有“抗战,抗战,黄河两岸,十三个高干哄的一个老汉”的说法。牺盟会和新军负责人薄一波、牛荫冠、戎子和、张文昂、雷任民等虽参与发起“同志会”,但无一进入高干之列,实际上是把牺盟会、新军领导人排挤在掌握军政大权的领导机构之外。这可以说是阎锡山从组织上推行扶旧抑新政策的开始。
  阎锡山在成立大会上致开会辞,提出6点指示:(一)中心思想为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二)中心任务为由抗战到复兴的民族革命;(三)组织原则为组织责任心和*集中制;(四)工作方式为集体领导,集体努力,集体制裁;(五)行动作风为知错认错,反求诸己取得人心;(六)组织生活为互相批评,检讨错误,严格的小组生活。
  从上述6点指示可以看出,阎锡山试图通过“民族革命同志会”来控制山西抗战局面。可是,还未等阎锡山组织内部机构,日军即大举进攻临汾,阎被日军所追西逃陕西。因此,“同志会”实际上有名无实,直到5月间,阎返回晋西移驻吉县古贤村时,才成立临时执行部,分设5个处:秘书处,主任王怀明,干事杨思诚、朱点;组织处,主任梁化之,干事王箴;宣训处,主任李江,干事王继贤;政事处,主任薄右丞,干事田承绪;考核处,主任邱仰浚,干事潘泽清。
  随着“同志会”组织机构的建立,阎锡山还同席尚谦(高干会议下设立的副总书记)制定了“民族革命同志会”十大纪律和组织生活七项基本任务。十大纪律内容如下:
  本会的巩固与进步,全在铁的纪律。但是纪律是纪律,铁是铁,纪律属于条文,铁属于人事,欲完成铁的纪律,人事方面,要以自己不犯,不容人犯的组织责任心,达到有犯必知有知必惩的程度。兹规定纪律十条,以资遵守。
  一、不得违犯公约;
  二、不得曲解主义及主张;
  三、不得诋毁领袖;
  四、不得破坏组织;
  五、不得背叛组织;
  六、必须严过组织生活,实行七项任务;
  七、必须严守组织秘密;
  八、必须服从组织决议及命令;
  九、必须接受组织批评及处分;
  十、必须遵守并维护组织纪律。
  违犯以上一至五条者,开除并严厉处分。违犯六至十条者,警告、查看、退组、禁闭、停止会籍。
  民族革命同志会组织生活7项基本任务:
  一、发觉并打击政治奸细;
  二、发现并争取革命同志;
  三、联系并争取事务人才;
  四、宣传扩大政治影响;
  五、维护组织,检举组织弊端;
  六、展开思想斗争,纠正不良影响;
  七、联系民心争取民众使之与政治洽合。
  1939年秋林会议之后,阎锡山又在“同志会”成立干部训练所,专门训练区县干部。7月,国民*民精神总动员委员会欲在山西设立分会,阎锡山便借机成立精神建设委员会(简称精建会)。因“民族革命同志会”不便公开,精建会对内实际上为“同志会”干委会,在各区县成立精建会分会,作为“同志会”的基层机构。第一届干委会设专职干委20人,兼职干委(由长官部各部门负责人兼)20人。这些专兼职干委,都由精建会聘为委员。精建会的委员长由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兼任,副委员长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杨爱源兼任,办公室主任为裴琛。这样,精建会在行政系统上,与重庆国民精神总动员委员会发生关系,在组织系统上则为“同志会”干委会,由阎锡山直接领导。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扶旧抑新(3)
10月29日,“民族革命同志会”在秋林召开临时代表大会。阎锡山以“同志会”各区县分会尚未健全,且不公开为辞,直接指定出席代表。这天正值山西辛亥革命28周年纪念日,当晚举行提灯*大会,以示庆祝。
  会上,山西省政府作了行政报告,二战区司令部参谋处作了军事报告,精建会办公室主任裴琛作了军政民视察报告,阎锡山以会长身份,作了题为“抗战最高峰”的政治报告,提出“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主张,是抗战的独生汤,实现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是抗战的最高峰”,积极谋求“抗战复兴”。
  会议期间,新旧两派在讨论“民族革命同志会”公约时,发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主要点是民族革命之目的“在争取抗战之胜利,一直做到民族之复兴。”旧军政人员赞同阎锡山的主张,认为民族革命的任务与目的,是由抗战到复兴;而新派(即牺盟会)则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是抗战胜利,抗战以后的复兴,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新旧两派矛盾日趋尖锐,日益公开化。
  新派每晚都回上葫芦村政治部开会,研究对策;旧派军政高级干部,则每晚在河滩里王靖国、邱仰浚住处开会,发起成立“同志会干部组织”(简称“同干”),以对抗牺盟会和决死队。因成立于河滩,故称“河滩组织”或“河滩会议”(1943年2月改为“同志会基本干部组织”,简称“基干”)。
  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新旧两派唇枪舌战,互不相让。正如当时秋林街头出现的一幅漫画:阎锡山骑着毛驴,席尚谦手拉缰绳,口吹喇叭,吹出“*”二字,杨贞吉(特务头子)腰插板斧随在驴后,板斧上写着“特务”二字。这幅漫画,实际上为新派揭露旧派所作。
  阎锡山面对新旧两派的斗争,表面上表现出极大的克制态度,不但未追究何人所为,而且高唱“新能存在,旧必灭亡”,实际上是支持旧派的。此时,新、旧两派虽有矛盾,但未公开决裂,阎锡山欲借“民族革命”的旗号,以“同志会”的组织形式维持统一的局面。
  两次古贤会议
  1938年5月16日,阎锡山因与卫立煌会晤,便由中市沿黄河东岸北上,到达古贤村(属吉县)。途中他作了一首《图存》诗:
  立国全凭未雨绸,强邻谋我何时休?
  适应环境早为计,民信兵足与政修。
  这首诗埋伏了他“抗战”求存的思绪,可以说是他当时内心的表白。他以为中日战争短期之内恐难见分晓,因此,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考虑未来立国时的“存在”问题。
  主意打定,阎锡山便开始付诸实施,首先重整他赖以“图存”的武装——晋绥军。晋绥军相对山西新军来说也即旧军。旧军是他几十年苦心经营一手培植起来的,是他统治山西的支柱,尽管这支军队“存在着种种弱点”,战斗力不强,但是,在他看来要维持自己的存在,还得依靠这支军队。
  7月1日,阎锡山在古贤村秘密召开晋绥军高级将领会议(即第一次古贤会议)。会议一开始,他对与会的师长以上军官说:“这次会议,是给你们开追悼会的。但是如果你们懂得了道理,也可以说是庆生会。” 与会者一时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阎锡山见将领们莫名其妙的神态,接着解释道:“你们的作战方法,是同敌人死拼,现在你们的力量,已大大地减少,再这样下去,不到3个月,你们就全完了。所以预先给你们开个追悼会。” 同时,他又说:“抗战以来,我们抗光了,唯独八路军不但不减少,反而增加,再加上牺盟会、决死队和共产党八路军合作,今后还有我们晋绥军立足之地吗?”这番话是用激将法使旧军将领认识到革新军队,发展自己的必要。为此,他强调说:“欲抗敌的成功,必须先求军队本身的存在。欲存在,须以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