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阎锡山大传-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成功,必须先求军队本身的存在。欲存在,须以弱变强;欲成功,须以弱胜强。” 而要以弱变强,就是军队要政治化,加强政治领导,使官兵打成一片,成为洋灰钢筋的团力。为此,他一方面要求旧军用政治动员,合理统御等措施来发挥士兵的创造性,实行避实击虚,不失机不吃亏的作战原则,灵活地消灭敌人;另一方面决定以“说服行政”“强民政治”的方法,使军民配合,打成一片。

三、扶旧抑新(4)
会议还讨论了如何充实旧军的问题,决定将原来准备给决死队两个军的番号(第33、34军)拨给旧军,将第71师扩编为第33军,教导2师扩编为第34军,由孙楚、杨澄源分任军长。
  9月25日,阎锡山又在古贤村公开召开由军政民干部参加的“抗敌行政工作检讨会议”(即第二次古贤会议)。会议进行到10月8日,共举行大会7次,通过了他亲手制定的《抗敌行政十大纲领》《抗战人员必戒二十条》和《抗战必要条件六项》。
  《抗敌行政十大纲领》被阎锡山称之为“这个会议最重要的决定,” 具体内容如下:
  (一)“事事取得人心”。要求行政人员“父母其心,公仆其身”。鉴于当时已失掉人心,阎锡山让县长“把做继母的假爱民”,变成“亲父母的真爱民”,以“收复民心”。
  (二)“实行说服行政”。公务员和政治工作人员应讲求说服技术,“耐心听人民的反应,知道不服所在,始能说服”。
  (三)“实行强民政治”。要强民就应“组训民众,盘查行人”。同时,“要减少怨声,先要耐得住怨声,计划周到,说服人民怨环境,不怨政治,并且要做到不忍怨政治”。
  (四)“整理地方武力”。由于“地方政权被不良军队摧毁县份很多,应当努力整理,健全自身”。
  (五)“尽量消除摩擦”。由于认识不同,权限不清,往往会出现摩擦,因而应确定同一目标、路线和方法,方能统一认识,“再明确规定权限,摩擦就能消除。”
  (六)“严格执行纪律”。“政治是生存在纪律中,无纪律则不成政治,下级必须遵守纪律,上级务必严格执行纪律”。
  (七)“按期实行考核”。在抗敌行政中,应“下边常报告,上边常派人视察,实行考核,评定成绩,推动工作”。
  (八)“保障人民权利”。保障人民权利也必须掌握必要的“技术”,即“能在人民面前抱歉,甚至与人民痛哭一场,更能得到人民的同情。”
  (九)“争取汉奸反正”。他认为“汉奸真实者少,被迫者多,应当尽力争取。……我们万不可拿少年气盛得意苛刻的态度,侮辱罗织的方法处理汉奸,使人本非汉奸而被迫成汉奸,原是假汉奸而迫成真汉奸。”
  (十)“普及革命教育”。要壮大民族革命同志会的组织,既要“普及民族革命教育建立中心思想”,又人“发展集体企图,健全组织责任心”。
  这10条原则表面上冠冕堂皇,实则强调的是“走上复兴途径”,加强政治统御。可以说这个纲领是对1936年11月公布的山西省民族革命十大纲领的有意否定,标志着阎锡山思想上的倒退。
  《抗战人员必戒二十条》从表面上是对全体抗战人员而言的,实际上条条都有阎锡山的特殊涵义。全文如下:
  一、行政不协助军队者必戒。
  二、军队妨碍行政者必戒。
  三、有武力而不抗敌,图谋扩张势力者必戒。
  四、凭藉政权作威作福者必戒。
  五、藉抗敌工作而施报复之行为者必戒。
  六、言论行动力足以挑动阶级斗争者必戒。
  七、假合理负担之名向人民勒索者必戒。
  八、颠倒是非,排除异己者必戒。
  九、抹人长、攻人短,只见人错,不见己错者必戒。
  十、只顾自己利益妨碍或诋毁抗敌整个设施者必戒。
  十一、军队扰民者必戒。
  十二、以人为机器,不与人共心者必戒。

三、扶旧抑新(5)
十三、诬良民为汉奸,私没家产者必戒。
  十四、滥委人员,成立游击队,强迫人民供应者必戒。
  十五、对抗敌工作一意孤行,不恤人民痛苦者必戒。
  十六、越权处罚汉奸者必戒。
  十七、以旧习惯、旧认识,妨碍抗敌之行为与认识者必戒。
  十八、固执错误、袒护错误者必戒。
  十九、行为不光明磊落,批评不虚心接受,不认错、改错者必戒。
  二十、抗战不力与抱悲观心理或持失败论调者必戒。
  这20条有些内容是为限制共产党和牺盟会决死队而制定的,其目的就是防止共产党发展抗日武装。由此可看出其政治态度有所改变。
  《抗战必要条件六项》是:
  一、巩固人心。
  二、解除人民无谓痛苦。
  三、严密组训民众。
  四、军民打成一片。
  五、加强民族意识。
  六、摧毁敌伪政权。
  此外,阎锡山还特地议定了“厘定区、县战时编制”“统一动员机构”“严格执行合理负担”三案,进一步从法令制度上缩减牺盟会和决死队的权力。
  两次“古贤会议”,一次秘密,一次公开,中心内容一个为军事,一个为行政,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都阎锡山推行扶旧抑新政策的具体步骤。凡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是可以看出,阎锡山这两次古贤会议的目的,在于通过整顿和扩充旧军力量来限制牺盟会、决死队和其他新军进步力量的发展,并企图在“消除新旧摩擦”的过程中,逐渐扩大旧军,削弱新军,以巩固和壮大其统治力量。
  秋林会议
  1939年3月25日至4月2日,阎锡山在秋林镇召开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即“秋林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师、独立旅长以上的部队军官,各区专员、保安司令以上的行政干部,以及一部分县长、“公道团”县团长、牺盟会县特派员等正式代表102人,列席代表65人,共计167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报告抗战情势,检讨过去的错误,并决定今后工作的目标、路线和方法。
  会议开始,阎锡山即为会议定了基调。他说:“武汉失守以后,抗战越来越困难,二战区削弱了,只有共产党、八路军壮大了。现在,我们要自谋生存之道。” 为此,他在开幕词中提出这次会议精神为“讨论加强抗战力量,争取最后胜利,奠定复兴基础的全盘办法”。
  根据对抗战形势的认识,阎提出:“天要下雨,要赶快准备雨伞”。所谓“天要下雨”,意思为蒋介石要开始对日妥协与*了;所谓“准备雨伞”,就是说山西也应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早做好*、和日的准备。
  会上,阎锡山提出“无条件存在”和“走上抗战最高峰”的口号,意思是说抗战已经达最高点,一时难以见分晓,当前主要的问题不在于抗战,而是谋求自己的“存在”。因为“存在就是一切”,“抗战只是手段”。因此,他对其心腹们说,要学“狡兔”一样有“三窟”,“我们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窟窿,才能存在:第一个窟窿是日本人,第二个是国民党,第三个是共产党”,现在“日本人最有力量,所以必须费力经营好日本人这个窟窿。” 也就是说要在这三种势力之间谋求生存之道。
  会议根据阎锡山的意图,决定此后抗战中心工作5项:增加选训1万有力干部;组训100万有国家观念、民族意识、负责政治力量的民众;建立现代化有基础30万团力的铁军;实现强民政治,说服行政,取得人心;普遍建立健全巩固的抗战游击根据地。以上5项中心工作的目的,在于缩小敌人的占领区,进而收复失地,由抗战的胜利,以奠定复兴的基础。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扶旧抑新(6)
因而,阎锡山称“此次会议所决定之议案,是救国的议案,为此议案而努力,就是为救国而努力,实行此议案,才是真正的革命,真正的救国。”
  事实上,阎锡山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通过几项决议,而是企图通过此次会议取缔牺盟会,夺取新军的领导权,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实力。因为他已深深感到决死队、牺盟会的发展,会形成尾不大掉之势,对他极为不利。因而,应当采取措施限制牺盟会、新军的发展。
  会上,续范亭发言谈到,晋西北一带的青年抗战极度热心,应当支持而不应怀疑他们。“不要怕人左,不应以左的口号,排斥了成千上万热心参加抗战的青年”。
  阎锡山听后,深为不满地说:“在人类生存上,我们应求人类生存上的十五月亮,不要上旬月亮的不及方面之右,也不要下旬月亮[的]过方面之左。今日中国,我们应该在‘抗战到复兴’上求十五的月亮,不要上旬或下旬之右或左。抗战是手段,复兴是目的,求抗战的十五月亮,更进一步求复兴的十五月亮。……故只言抗战而忽视复兴者,纵然幸而抗战得胜,免今日之亡国,而未来之国难正多且大,必难免十年二十年后之亡国惨痛也。”而且,阎锡山还说:“今日中国,有以抗战来统一者(指国民党),有以抗战求发展者(指共产党),等而下之,尽是以抗战争权夺利耳。我们应该以抗战求复兴,以抗战建设新中国。”
  会上,阎锡山首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敏感问题,引起新旧两派争论,然后借此给牺盟会和新军施加压力。一次小会上,阎锡山对牺盟会和新军负责人说:“如果共产党投降了日本,我们该怎么办?”他们当即回答:“共产党不会投降日本,我们不必考虑这方面的问题。”阎锡山便在大会上若有所指地说:“现在,明明白白天要下大雨,应该准备雨伞,可就是有些人硬说不下雨。我们应该准备的事就应该抓紧准备。我最讨厌那些沽名钓誉的人。害了他自己,还要害别人。”
  在阎锡山的支持下,薄右丞在会上公开叫嚷:“牺盟会、决死队中成分复杂(指有共产党),靠不住”。当即遭到牺盟会和新军干部的反驳。之后,薄右丞、王靖国等组织地主豪绅代表团到秋林,向阎锡山跪求、哭诉,要求取消牺盟会、决死队和各抗日救国团体,取消抗战初期阎锡山颁布的武装群众、组织群众、合理负担等一系列进步法令。
  阎锡山便以此为借口,策划取消牺盟会和决死队。他首先“手谕牺盟会暂停发展,各行政专员权力予以缩小,不准再自由委派县长,各行政区派保安副司令,遴选正规军团长充任,负责指挥及训练各行政区保安队,减少各专员之军权”。
  为了进一步限制与剥夺牺盟会专员、县长的权力,阎锡山在会上通过行政手段规定:“县长、公安局长由省政府训练任免。遇情况紧急,不易到达时,也要就合格人员中推荐请省政府委用。专员对县长、公安局长,只准列举事实,呈请省政府撤换。各县秘书、科长、区长、巡官,专县只能派代,请省政府核委”。这就从人事任免方面将牺盟会专员、县长的权力收归省政府,从而达到剥夺其权力的目的。
  在抑制新军、牺盟会的同时,阎锡山公开扶植旧军。在一次会议上,他说:“我昨天晚上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对我说:你不要看不起你过去用过的那个破车,那个破车可以把你拉到目的地,只是慢一点而已。你不要相信你现在用的那个新车,这个车可以跑得快,但也可以把你翻倒在地。” 这里的破车、新车,不言而喻是指旧军和新军。“梦”言下之意是说,抗战以来尽管依靠新军、牺盟会,使二战区抗战工作搞得颇有特色与成绩,被誉为模范战区,但是,“新车”跑得快了,往往会有危险。相比之下,还是依靠自己当年培植起来的旧军保险,虽然这辆“车”已破旧,速度缓慢,但是,经过精修,依然可以驾驶。据此,阎锡山决定弃“新”图“旧”,提拔重用一些重要旧军官,如将王靖国、陈长捷、赵承绶、孙楚提升为集团军总司令。

三、扶旧抑新(7)
除此之外,阎锡山在会上还通过了“严格执行纪律”“整饬纪律实行制裁”两案,规定“对决议与根据决议案所下达的命令不彻底奉行”与“不能依预定期限完成计划而又不预先声明理由者,以贻误论罪”。“在职公务员不准托故弃职离开战区,有名义在外无职务,一律调回,速令不返久假不归予以撤职”。并派出“执法巡视团”到各区、县巡回考查,以加强其政治统治。
  为了监视各基层的抗日活动,阎锡山特颁发了“山西省分区视察方法”。规定:“县区机关团体,如有特殊工作计划和办法,都要抄给视察员参证。”“视察员得列席关于行政设施的重要会议。”阎锡山还担心视察员靠不住,又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联署的名义,制定“山西省军政实察办法”,名之曰“复式考察”。该办法规定:每区(专区)派实察专员军、政、民各一人”,“接受军政人员违法、失职或不当之处分的呈诉”。而且还规定“秘密的事亲自见我(阎)面陈”。这些“视察员”“实察专员”权势很大,是阎锡山派往各地的耳目,目的在于了解牺盟会等抗日团体的活动。
  阎锡山虽公开扶旧抑新,但是,口头上仍声称:“蒋介石*,我们不反。只要我们把山西搞成山西人的山西就行了。” 言外之意,就是把山西搞成阎锡山的一统天下。
  由此可见,秋林会议是阎锡山对内对外政策的转折点,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日,转向防共、和日,重点在于防范共产党,加强军政统治。因此,这次会议也就成为阎锡山准备进攻新军消灭决死队,取消战动总会、牺盟会,策应蒋介石第一次*高潮的动员会。
  阎锡山自感此次会议虽“费时至多”,但“收获亦属不少”。通过这次会议“决定基础及效用工作,以训练万能作到统一认识;以纪律万能作到统一行动。取消政委、专员兼保安司令,总司令不兼军长。军队则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待遇,完成30万团力的铁军。”对于取消新军政委制,阎锡山也明知:“与新军进步虽不免有所损失”,但是,为了防范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