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阎锡山大传-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且清洗了反动旧军官。然后,决定一部兵力在当地进行自卫作战,主力部队兵分两路:一路出击隰县;一路出击石楼、永和,然后会师午城,直捣大宁、蒲县,彻底粉碎旧军的包围和进攻。

三、扶旧抑新(15)
12月10日,新军一部由石口出击隰县,消灭第19军一个营及一个团部。但是,突击永和、石楼方面的部队未完成任务,造成整个战局的不利形势,乃逐步向汾阳、孝义集结。
  相比之下,旧军则占优势。主力第61军秘密推进,从吉县向蒲县以北一路横扫过去,在蒲北山地克城、义泉之线同决死二纵队一部交战后,乘势北上,于15日在原家岭、高家沟、太阳角之线再次激战。第19军则在永和、吉县一带不断袭击新军,推进至石口一带。至此,旧军南北两路大军已将决死二纵队和晋西支队压缩于康城、川石一带,形成了包围态势。
  为了避免被旧军围歼,讨逆军总指挥部调整部署,实行战略转移,精简机构,把非战斗人员集中转移到太行山八路军前方总部;将决死二纵队5个团编成第一梯队,晋西支队2个团编为第二梯队。12月23日,两个梯队先后西进,抵达中阳境内。第二梯队与第33军激战两日,歼其2个团。第一梯队南下石楼被阻,乃折回三交与第二梯队会合。由于连日战斗,虽击溃旧军两个旅以上,但终因众寡悬殊,且弹药奇缺,实难坚持,遂决定越过离(石)军(渡)公路转移至晋西北。27日晚,部队北越汾(阳)军(渡)公路,全部达到临县以南的招贤镇地区休整。
  这样,在阎锡山看来,虽未能将决死二纵队和八路军晋西支队围歼于晋西南,但是,毕竟将他们从自己的脚下赶了出去,自然感到几分得意。12月30日,阎锡山电令陈长捷指挥第61、34军等部,要求肃清汾军公路以南新军。后又令赵承绶骑兵第1军和郭宗汾第33军进行截击,阻止其与晋西北新军会合。等会同第61、19军解决了决死二纵队等部之后,再一同消灭晋西北的决死四纵队和八路军彭(绍辉)八旅。
  在阎锡山大举进攻新军之际,*中央为争取阎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指示彭德怀从洛阳直达秋林,劝说阎停止进攻,团结抗日。
  12月20日,彭德怀到达秋林,面晤阎锡山,直率地告诉他说:“你要依靠牺盟、决死队,才有前途;如果依靠反动势力顽固势力,那你就要当‘空军司令’。”阎锡山沉默不语。彭总进而正告说:“你若把牺盟会、决死队搞垮了,那你跟共产党也就做不成朋友了,蒋介石也就不把你放在眼里了。” 可是,阎锡山执迷不悟,拒绝调停。12月29日,彭德怀离开秋林回到八路军总部后,又以朱德和他的名义,致电阎锡山,报告孙楚在晋东南以武装手段,大肆杀害抗日进步分子和共产党员的行径。希望阎锡山加以制止,以免酿成大的不幸。然而,阎锡山仍置若罔闻。继续指示赵承绶、郭宗汾进攻新军。
  在此情况下,武装冲突已不可避免,*中央军委于12月27日电示晋西北部队:立即出动接应决死二纵队等部北上,并令第120师主力从晋察冀边区赶回晋西北,组成“晋西北拥阎抗日讨逆总指挥部”,以集中力量进行反击。从1940年1月2日至12日,经过旬余作战,赵承绶等部被压缩于临县一隅。
  1940年1月13日晚,赵承绶等部仓皇从临县弃城南逃,越过军汾线时,已纷溃不堪,赵承绶骑兵竟自相惊扰,几近全军覆没;郭宗汾部也损失过半。这样,阎锡山“偷鸡不成反倒失把米”,把晋西北也给丢了。
  在晋西制造事端的同时,阎锡山命令在晋东南的第8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行署主任孙楚,借助中央军的力量,解决决死三纵队。孙楚策动决死三纵队内部的反动军官,将3个主力团拉走。中央军先后将沁水、阳城、晋城、壶关、陵川、高平等7县的抗日*政权摧毁,并惨杀数百名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

三、扶旧抑新(16)
阎锡山还下令对在稷王山地区的政卫212旅、八路军晋南支队和活动于襄陵、汾城、夏县、平陆地区的政卫213旅进行军事封锁和包围,杀害213旅旅长郝玉玺,武装解决襄陵县抗日政权。政卫212、213旅先后突破包围,抵达太岳区的沁源县,与决死一纵队汇合。
  1月中旬,蒋介石令刘戡第93军、范汉杰第27军一部及第一战区黎明游击队,向临(汾)屯(留)公路以北推进,攻击决死一纵队。阎锡山也令其第19军暂编第2旅旅长薛文教、新编第2师师长金宪章,分别率部由晋西北、晋东北南下,首先袭扰晋中地区,然后与北犯的蒋军策应,企图围歼决死一纵队。
  为了配合决死一纵队等部作战,八路军总部令陈赓率第386旅主力进入太岳区。1月30日,第386旅新1团与第385旅主力(2个团)及独立支队主力,在榆次东南地区全歼薛文教旅。2月2日,第386旅新1团、独立支队在榆社以北歼灭金宪章师大部,余部北窜。至此,阎锡山进攻决死一纵队的计划破产,他策动的“十二月事变”即告失败。
  阎锡山策动“十二月事变”时,曾满怀信心地提出“扫荡晋西南,掌握晋西北,摩擦晋东南”的行动总方针,但是,战事的发展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妙。他曾估计,除决死一纵队不易得手外,其余新军都可以拉到他帐下,可是,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除决死三纵队有3个团,二纵队有小部分离出来外,其余新军33个团则全部离开了他;他虽扫荡了晋东南,但是,不仅没有掌握了晋西北,反而丢掉了原有的地盘,晋东南也让蒋介石中央军乘机插了进来,其地盘损失3/4,只得龟缩晋西一隅。他本想扩充实力,没想到损兵折将,总之是得不偿失。可是,这一切又能归罪于谁呢?
  早在事变之前,阎锡山的“股肱之臣”赵戴文就认为,如进攻牺盟会新军,势必造成和延安决裂,大有腹背受敌的危险。可是,阎锡山则认为牺盟会和新军是自己的心腹之患,如同孙悟空钻在牛魔王的肚子里,必欲一吐为快。
  然而,事变的结局却与阎锡山所料想的大相径庭,短短两个多月的时光,不仅未能将新军消灭而“一吐为快”,反而作茧自缚,损兵失地。事变后,新军编入八路军序列。阎锡山无奈地说:“其实这样也好,孙悟空跳出了牛魔王的肚子,今后比较安闲些,” 借以*。山西新军是阎锡山在特定条件下准许成立的,但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限制新军、消灭新军,结果只能是失去这支武装。对此,阎锡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是“吃了亏”。事后,阎常对人说:“我一生办事,都能按我的设想打算去做,并且多有成果,但是在成立新军这件事上,吃了一伙年轻人的亏。这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
  为此,阎锡山十分懊恼,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只能迁怒于部下,把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第33军军长郭宗汾撤职留任;将骑兵军长白濡青、第33军的6个师、旅长一律撤职;将梁化之送往重庆,交由蒋介石处理。阎锡山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挽回损失,反而引起许多高级将领的不满,纷纷离他而去。第6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第83军军长杜春沂、第19军军长孟宪吉等,先后投靠蒋介石。因此,阎锡山陷入众叛亲离、内外交困的境地。
  在此情况下,*中央为了维护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阎锡山继续抗战,再次出面调停。1940年1月27日,*中央以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主任肖劲光的名义,致电阎锡山,表示愿意调解新旧军冲突,恢复与发展山西团结抗战的局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扶旧抑新(17)
同日,毛泽东、王稼祥打电报给山西前线的朱德等,指示新军领导人仍然和阎锡山讲团结,并表示愿和平解决山西内部问题,免为敌人利用。同时指出,尽管八路军被攻击,但愿继续团结在阎锡山领导下抗战,如阎愿意谈判,则准备派人去谈。根据这一指示,新军各部将领相继打电报给阎锡山,表示愿与旧军恢复团结,在阎锡山指挥下一致抗日。
  阎锡山收到电报后,不能不慎重思考,感到一时解决新军尚不可能,既然新军愿继续归他指挥,何不就此与*言和。于是,他复电*中央,默然同意和平解决山西新旧军冲突问题,并表示如“肖主任有暇,希望前来一谈”。
  2月25日,*中央派肖劲光、王若飞持毛泽东给阎锡山的亲笔信到达秋林,同阎锡山谈判。毛泽东信中写道:
  百川先生勋鉴:
  抗战以来整个华北在先生英明领导之下,创立了抗日根据地,实施了进步政策,使抗战各军团结一致,屏障中原,保卫西北,功在国家,万方敬仰。八路军久隶■蒙,获有某些进步,亦无非受先生之赐,目前国际形势日见有利于我之抗战,国内关系虽有一班不明大义幸灾乐祸分子,进行挑拨离间阴谋,然深明大义者固居多数。近来山西境内发生某些不幸事件,然大势所趋,终必和平解决,尤因先生领导提挈至明至慎,必能处理悉当,益臻进步、团结之途,无可疑者。……未尽之意统由肖、王二同志面达。
  阎锡山看了信之后,对肖劲光与王若飞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双方开始谈判,肖劲光与王若飞首先向阎锡山转达了*中央赞成新旧军团结,拥阎抗日,巩固阎之地位等意见。阎锡山、赵戴文、杨爱源等表示赞同,王靖国、薄右丞等亦表示愿意和平解决新旧军纷争。
  肖劲光、王若飞向阎锡山提出以下和平建议:(1)双方停止军事行动;(2)双方停止政治攻击;(3)新军表示拥阎,不受某方改编;(4)双方互不处罚,互不侵犯;(5)今后统一进步,实行阎之十大纲领;(6)恢复阎与新军电台联络、人员来往。
  阎锡山当即表示:(1)新军仍属晋绥军是其愿望,但问题已交国民党中央,不便说话,只好让其自然演变,不了自了;(2)已令各军停止军事行动及政治攻击;(3)与新军电台经常联络;(4)今后注意以进步求团结。阎锡山还同意八路军恢复晋西兵站,但不同意沿线驻兵。
  经过谈判,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并表示愿继续派代表具体协商联合抗日的细节问题。
  2月28日,阎锡山亲自复信毛泽东:
  泽东先生勋鉴:
  肖主任等来获读手书,如亲握晤。抗战以来,端赖全国团结一致对外,使国家地位日益增高,今于抗战第四年代,胜利业已在望之际,仍盼共同努力,克服当前一切困难,以竟民族革命之全功,所有一切详情,肖主任当能面悉不赘。
  3月13日,新军领导人薄一波、牛荫冠等联名致电阎锡山,痛责陈长捷、王靖国、孙楚等对新军的进攻,对牺盟会等抗日进步组织的摧残,使“民族元气,由是大丧,山西阵地,顿呈混乱。”因此,“值兹寇深祸亟、存亡绝续之秋,若不急图亡羊补牢,力谋合理解决,则不仅国家民族将蒙受更多大危害,恐山西抗战基地亦将从此不保。”同时,还表示牺盟会和决死队愿“忍痛不咎既往,再申和议,俾保团结,加强进步,继续抗战,使决死队和晋绥军同在钧座统率之下,为实现民族革命纲领而奋斗”。
  嗣后,经过谈判,4月初,阎锡山与*达成协议,确定以汾阳经离石至军渡公路为晋西南与晋西北的分界线;以汾河为晋东南与晋西南的分界线,晋西南为旧军防区,晋西北、晋东南、晋东北为八路军、决死队活动区域。
  鉴于阎锡山易于反复多变,为巩固双方谈判成果,促进阎锡山继续团结抗战,5月9日,周恩来特地从延安给阎锡山写了一封亲笔信,由八路军驻秋林办事处主任王世英亲手转交,奉劝阎锡山勿信奸人拨弄,继续团结抗战。,周恩来的亲笔信,解放后从阎锡山档案里发现,完整无损:
  百川先生赐鉴:
  年前因臂伤出国,未遑趋候。比治愈归来,复因委座电催南下,而先生亦已东行(阎于4月间由秋林移驻晋西克难坡——引者注),更不克及时晋谒,歉憾殊深。“举国抗战,瞬达三载,华北苦撑,赖先生维护其间,得有今日,不幸晋中新旧之争(指十二月事变——引者注),竟造成骑虎之势。来于远道闻之,已感至痛,归后得悉梗概,深觉此种亲痛仇快之事,必有奸人播弄其间,故欲使先生多年心血所造成之抗战力量归于瓦解而后快意者。”诚以八路与新军之合作,恩来在太原与先生计划战地动委会时,即有定议。临汾失守后,八路助新军发展游击,恢复失邑,成绩昭然,而全国亦咸以敌后模范归功先生,乃奸人见忌,故抨新军于外,以毁先生之长城,来实为我山西之模范抗日阵线痛惜不置。痛定思痛,度先生必有同感。此间同志,对山西之团结,夙所关怀,苟先生对团结有进一步办法,来等无不愿尽绵薄,以挽危局,以利抗战。夫唇齿相依,患难与共,处今之世,惟先生能熟察之也。
  披诚直达,敬希明鉴。顺颂道安!
  周恩来启    
  五月九日于延安   
  周恩来的信深明大义,既委婉地批评了阎破坏团结的行径,又谦和地表明了我党严正而诚恳的态度,对于缓和“十二月事变”以来阎锡山与*的对立情绪,继续维持*关系,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处理“十二月事变”中,由于*中央高瞻远瞩,一方面有力地回击了旧军的进攻,教训了阎锡山;另一方面,又从民族利益和抗日的大局出发,从维护统一战线根本原则出发,主动与阎求得团结,致使以后当蒋介石发动第二次*高潮时,阎锡山未敢充当*的急先锋,而是保持了中立的态度。
  

一、“克难”求存(1)
“克难运动”
  阎锡山在陕西秋林期间,虽然静无战事,但是,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秋林属第一战区胡宗南管辖区)。
  1940年春,阎锡山决定将第二战区司令部和山西省政府迁回山西,并选定吉县西北壶口东岸之南村坡为新的行营所在地。他说:“二战区就是我们的生死之地,我们离开此地,那里还能容我们存在?所以,我们决定打回老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