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好命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口才好命运-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营业部和广告部的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的构想巧妙,当轮到代替出口部主任出席会议的年轻职员表示意见时,他却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顿时,大家都瞪大眼睛看着他。
  “怎么?你不喜欢这个设计?”经理吃惊地问。
  “我不是不喜欢这个商标。”年轻职员说道。其实他从内心想,从艺术观点看,自己确实讨厌那个红圈,但和经理辩论审美观将会对日后不利,所以他又接着说:“我恐怕它太好了。”
  经理一听,便笑着说:“这是什么意思呢?你解释一下。”
  “这个商标设计得鲜明、生动又自然,而且与日本的国徽相似,我想任何日本人都会喜欢的。”
  “是啊,我的意思正是如此。”经理有点不耐烦地说。
  “然而,我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中国市场。试想,中国人看到这个商标,也可能会联想到这是日本的国徽。虽然日本人喜爱这个商标,可中国人未必喜欢,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因此不愿意购买我们的商品。如此一来,我们的商品在中国不就全无销路了吗?按照公司的营业计划,我们是要扩充对华贸易的市场,但这样一个商标,却很可能让我们顾此而失彼。”
  “天啊!我倒没有想到这一点,你的话对极了!”经理几乎大喊起来。
  所以,当你要向一个人表示反对意见时,你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更要说得使对方完全信服,同时巧妙地运用说话技巧。
  上述故事中的年轻人,当他在说“不”时,十分委婉地先用一句“我恐怕它太好了”,借以抚平经理可能的不悦,同时也使他不至于失去面子。因此,在这之后,即使他陈述反对理由,经理也不会因此而觉得难堪。
  当你反对别人时,请记住要委婉表达,不要损伤他人的自尊心,或者使别人感到不悦与难堪。最好的结果就是,你虽然反对了他,可依然让他感到自满与得意。因此,当你学习这种委婉反对的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规则。
  ——你应该向对方解释自己反对的理由。
  ——反对的言词最好用坚决果断的暗示,不可含义不清。
  ——不要把责任全推在对方身上,或者是含糊其辞。
  ——请注意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而要让对方明白你的反对是出于万不得已,甚至对此感到抱歉。
  
  不用质问冒犯他人
  
  当你用质问的口气与人说话时,最容易破坏彼此之间的感情。夫妻感情不睦、兄弟失和、朋友吵架等,都可能是由于其中一方喜欢用质问的态度和人说话所致。
  事实上,除非遇到需要辩论的特殊场合,平时在与人交谈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质问的语气,否则被你质问的人往往不知所措,觉得自尊心受到打击。如果对方脾气暴躁,他必然会恼羞成怒,进而扩大彼此之间的裂痕。
  在人际沟通中,尊敬他人是必备条件。如果你为了图一时之快,为难对方,那么这对人对己,都绝无好处。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你既然不喜欢别人伤害你的尊严,你当然也不应该伤害他人的尊严。因此,如果生活中出现问题,你可以向对方询问或者解释,但方法和态度一定要真诚和善,尤其是你希望使对方心悦诚服时。特别是在紧张和竞争性很强的场合,更不能使用质问的语气,因为当对方被你质问得感到窘迫时,虽然他只是一时占了下风,却有可能怀恨在心,进而严重破坏了双方的感情。

好口才好命运 第六章(5)
在日常生活中,同辈或好友之间,偶尔以近似质问的说话方式互相取笑,是可以的,但我们一定要记住不可太过分或经常如此,更不能成为习惯。从某方面讲,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反之,如果轻率地质问他人,会很容易造成双方不必要的伤害。比如:
  一天,在公交车上,两位乘客在说话:
  “昨天那部《孤儿的春天》实在很好看。”乘客甲说。
  “有什么好?”乘客乙质问道。
  “剧情不错啊,对于改良社会风气很有一番见识。”
  “有什么见识?”
  “还用问吗?它不是指出有些不良少年是被迫走上歧路的吗?”乘客甲似乎有点不悦。
  “老生常谈!这算是什么别有见识?”乘客乙依然质问他。
  我们都能感觉到这两位乘客话不投机、气氛尴尬,而问题就出在乘客乙总是用质问的语气谈话,如果他能改变态度,情况必将不同。当乘客甲提出看法时,他如果是不认同,不妨直言自己对电影的见解,而不需要用质问的方式,让对方感到伤害,如此一来,双方的谈话自然可以愉快地进行下去。
  谈话时习惯质问对方的人,往往给人胸襟狭窄、吹毛求疵、与人为难、性情乖僻或自大好胜的感觉。即使谈话的小细节,也能将个人的品格表现出来。除在特殊场合,比如法庭上的辩论之外,质问他人是不必要的言行,如果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不妨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不必不怀善意似地质问对方。但是,有些人就爱用质问的语气,纠正别人的错误。比如:
  “我想昨天是今年以来最热的一天了。”
  “你怎么知道?”
  就算你明知道对方说错了,又何必使他难堪呢?你直接说出你知道的实情就可以了!如果你先质问、后解释,犹如先打对方一拳,然后再向他道歉。而其中本来可以避免却未能避免的沟通失误,则足以破坏双方的感情。
  总之,虚心、诚实、坦白和尊敬别人等,都是谈话艺术的必备条件。双方的意见越是有分歧,就越不可使用质问的说话方式,一旦对方因你的质问而陷入窘迫,必定会破坏彼此的感情。如果你习惯用质问的态度向人进攻,在对方以更大的理由压倒你时,你将会大失面子,所以我们不要忘记温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这就好比往前冲刺得太猛,万一跌倒,伤势必定十分严重。因此,不侵犯他人实际上就是保护自己!
  
  滥用夸张的言辞并不明智
  
  马西尔斯是古罗马时代的英雄,在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他屡次使罗马城免遭杀戮,人们将他喻为“战神”;而他经常驰骋在外地的战场上,所以多数罗马人并不认识他,使得他成为谜一般的英勇人物。
  公元前454年,马西尔斯决定进入政治界,准备角逐罗马最高执政官。按照当时的规定,所有候选人在选举初期要一律发表公开演说,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让人们看清他身上的累累伤痕。当时,每个看见的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许多人都认定他一定会当选。
  然而,就在投票前一天,马西尔斯却在某个场合上发表了一次演讲,并且只与那些陪同他前来的富人们说话,同时一味地吹嘘自己的功绩。此时,人们终于认清了他本来的面目,所谓的英雄只不过是个牛皮匠,于是人们并未投给他神圣的一票。
  事实上,战场上的英雄根本无需什么语言,因为伤疤足以代表一切。但当马西尔斯用过度夸张的言辞装腔作势,反而使人们对他感到失望。由此可见,滥用夸张的言辞并不明智,在很多时候,当你说得越多,损失就越大。而信口开河的人,大多都是那些品位不高或知识欠缺的人。尤其是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会觉得受到你的愚弄,进而严重影响到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也许你常在朋友聚会或其他场合中,听见有些人说“想当年我如何如何……”常言道“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许多人却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就和长处,希望借此赢得听者的钦佩,或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这种做法却往往适得其反,表面上好像得到他人的赞美,可事实上已留给对方恶劣的印象。所以,当你要提及自己的优点和辉煌事迹时,应该点到为止,不宜过分夸张,如此才能得到对方的认同。
  有个年轻人,曾被选入篮球校队,他在一次和大家闲聊篮球话题时,得意洋洋地叙述自己的辉煌纪录。起初,大家还兴致盎然地聆听他是如何抢篮板、进三分球的,谁知后来他越说越起劲,竟然开始天花乱坠、子虚乌有,渐渐引起听众们的反感。虽然大家在他面前依旧表现出十分崇拜的样子,可私下却称他为“吹牛大王”!
  总之,每个人都有炫耀自己的心理,但如何表现得当,不引起他人反感,则是一种沟通艺术。因此,一个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必定会先称赞对方,并在赞美对方的过程中,顺便提及自己的长处。比如说:“您的市场开拓能力真了不起,我真是感到佩服!不像我那样对市场问题老是感到头痛!我只是在技术研究方面,有点心得。”只有采取类似这种借话引话的方式,才不致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在自吹自擂。
  

好口才好命运 第七章 (1)
以气势论输赢
  
  说话的“气势”是相当重要的,有时起关键作用。如果你有所坚持,却畏畏缩缩、矮人一截、不敢与人针锋相对,那么你的坚持恐怕也就无法坚持了。因此,当对方言词犀利时,你的言词就应更为犀利;如果对方气势过人,你的气势也应更胜他一筹,并且在谈话时应理直气壮、临危不惧,这样才能压倒对方。
  《古文观止》中有一篇《唐睢不辱使命》的文章,内容是讲骄横的秦王想要吞并安陵君的国土,所以无理地表示欲以秦国五百里土地作为交换。对此,安陵君自然不同意,于是派唐睢出使秦国斡旋。
  当秦王听说安陵君不愿交换土地时,顿时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对唐睢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睢回答道:“我没有听说过。”
  秦王说:“天子一发怒,便能让百万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
  唐睢说:“大王听说过百姓发怒吗?”
  秦王说:“平民百姓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赤着双脚,拿脑袋撞墙罢了。”
  唐睢说:“那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勇士的发怒。如果勇士发怒了,倒下的虽不过是两人,血水淌过的地面也只有五、六步,但普天之下的人,都会为他们披麻戴孝。现在勇士发怒了!”
  唐睢说完话,立刻拔出宝剑,准备挺身而起。秦王一见,慌忙地对唐睢说:“先生息怒!先生请坐下来谈,何必生这么大的气呢?现在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都灭亡了,惟独安陵君仅仅50里地的小国还能留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这样的勇士啊!”
  在这个过程中,唐睢针对秦王的贪得无厌,临危不惧、据理力争,甚至以死相搏,终于使秦王因心虚胆战而作罢。
  凭借勇气而领先气势、步步逼近,可说是“针锋相对法”的基本要点。只要能掌握此法,你就能在论辩中体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正涵义。
  冯玉祥任职陕西督军时,他得知有两个外国人私自到终南山打猎,并且打死了两头珍贵的野牛,就把他们召到西安,责问道:“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有没有领到许可证?”
  两个外国人回答道:“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不用通报任何人吧!”
  冯玉祥听了,带着怒气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则是中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呢?你们不经批准便私自打猎,就是违法!”
  外国人狡辩道:“这次到陕西,在贵国发给的护照上,不是准许我们带枪吗?可见我们打猎已经获得到贵国政府的许可,怎么能说是私自打猎呢?”
  冯将军反驳道:“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打猎吗?如果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难道就表示你们可以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吗?”
  其中一个外国人,十分不服气地说:“我在中国15年,所到的地方没有不准打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规定外国人不准在中国境内打猎。”
  冯将军冷笑着说:“的确是没有规定外国人不准打猎的条文。但是,难道就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你15年没遇到过官府的禁止,那是他们昏庸!现在我身为陕西的地方官,我可不能昏庸。再说,我负有国家人民托付的保家卫国之责,自然要禁止你们私自打猎!”
  这两个外国人最后在冯玉祥的理直气壮前不得不承认错误。
  
  率先定义,掌握主动权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好口才好命运 第七章 (2)

  当我们在和他人谈话时,如果明显处于不利的位置,是就此俯首称臣呢?还是回到谈话原点,重新定义事件起源呢?很明显,我们要采取第二种策略。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利的局面,我们应提前做好准备,率先定义。
  所谓“率先定义”,就是针对论题中的某些关键词,做出有利于己方利用事实、展开论点、争取认同的定义,从而能先声夺人、先发制人、位居优势位置。而这正是论辩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策略,尤其适用于当辩题明显不利于己方的时候。
  在1986年的亚洲大专辩论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与香港中文大学队进行了一场辩论,题目是“外来投资能否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香港中文大学队为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反方。
  从命题上来看,香港中文大学队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因为“确保”一词是个值得推敲的词语,也就是说如果将“确保”解读成“百分之百的保证”,那么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几乎是无理可辩。不过香港中文大学队灵机一动,采取“先发制人、先声夺人”的策略,一开场就提出“确保”并非指“百分之百的保证”。他们说像乘坐大众运输工具时,广播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靠车门。”这并非意味只要不扶靠车门,乘客们的安全就可获得百分之百地保证。
  由于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涵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则因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确保”一词等同于“百分之百的保证”,因此香港中文大学便化不利为有利,进而牢牢掌握自己在辩论场上的主导权,并最终获得胜利。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采用了“先声夺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