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的有虚假不实的,要取消勋官资格,收回证件。武皇后规定,是在于宽限对勋官的审查,收拢人心。
第十一条规定京官八品以上的官员,普遍增加俸禄。“益廪入”,廪即增益谷仓,意指提高俸禄标准。
第十二条是指那些任职年头很长,有实际才能却官位较低的,可量才进阶。这一条,包括前两条,是武皇后关心各级官员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的进阶和待遇,以便努力工作,使国安也得到了可用之才。
武皇后的《建言十二条》突出了强国富民、善用人才、广开言路、团结少数民族、禁止奢浮、提高妇女地位、笼络官员、缓解矛盾等重大方针政策和策略,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治国纲领。
李治见后非常高兴,史书称“诏书褒美”,并立即执行。
但究竟执行得如何,效果又是怎样,传统史书是不愿记述的,有的史书透露一点这方面的信息,还往往带有讽刺、贬抑之意味。
武皇后是说干就干,雷厉风行,而且往往大破常规,突显举动。例如:奖励农桑,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最为重要。她就是上元二年(675年)的三月西已日举行了隆重的亲桑和祭祀先蚕的仪式。
祭祀先农和先蚕是我国皇帝制度中的一项礼仪规定。按数千年以来的传统礼仪,每年春三月上亥日,皇帝百官祭先农,亲自扶犁耕地,谓之“亲耕”,行“籍田礼”,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同样,皇后也率内外命妇祭先蚕,行“亲蚕礼”。举行这种仪式,一般都有固定的地点,大都在都城的近郊,隋唐改在宫苑里进行。都有固定的人员,并设有观台,不过做做样子罢了。但武皇后为号召臣民重视农桑,表示她制定政治的重要,她打破惯例,到洛阳邙山之南以前所未有的隆重规格举办亲蚕仪式,不仅是朝廷内外命妇,百官和各地朝觐使者都要参加。他要通过这个仪式,表示鼓励农桑,发产农业生产的决心。对她的这一活动,《资治通鉴》留有一句记载:“三月,丁已,天后祭先蚕于邙山之阳,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
为倡节俭,武皇后把按皇后服饰制度规定的十二道褶的罗裙,下令改为七道褶,并带头捐出自己的脂粉钱救灾。在她的号召和带动下,宫中嫔妃也不再使用高档奢侈品。这种节约所减轻的开支虽然有限,但对勤俭风气的兴起是有作用的。
武皇后更重视选拔和培养人才,她要培养出能为自己的新政效力的人才来,而不是扯她后腿、拆她台的那些传统观念浓重的人才。
为此,她自行选拔了一批文学之士如著作郎元万顷、左史刘祎等人,到禁宫中从事修撰编书。撰成了《烈女传》《臣轨》《百僚新诫》《内轨要略》《少阳正传》《孝子传》《乐书》等,累计达千余卷之多。
在修撰过程中,她常把朝中百官的奏表交给他们参看。朝中有了疑难问题,也让他们讨论辨驳。武皇后这么做自然引起朝中大臣们的议论,认为这是分割宰相之权。因为这些人是武皇后自行召集的,他们出入宫廷不经过朝廷的办公地点“南衙”,是由北门出入的,大臣们就不怀好意地称他们为“北门学士”'《资治通鉴》,卷202,上元元年三月。'。武皇后不去理睬那些风言风语,他很重视自己的这个举措,也很赏识这些“北门学士”。她认为只有这么培养,才能避免朝中形成官僚集团结构,下层有才学者才能不拘资格被选拔任用。
在科举考试制度上,武皇后是首开殿试者。她曾经让李治亲自参加面试,在九百多举子中一个个笔试,以便发现人才。还把选出的前几名待诏弘文馆,以便选用。议凤元年(676年),武皇后又首开“南选”。唐初,朝廷渐为关陇集团把持,在选士用人方面,也重在选拔关陇子弟入仕,从而排斥了南方广大地区的人才。而且,各州县的地方人才,皆由都督府进行选拔。武皇后要打破这一惯例,下令每四年派遣五品以上的清正官员充任使者,由御史监督,到桂、广、交、黔等州选拔。到她执政后,时间缩短,地区范围又扩大到岭南、福建等各地。这就彻底打破了都督选拔地方人才的制度,同时把选人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使各省各地的俊才都有了被选任官的机会。
二十一不肖太子贤谋反,故废之
太子弘死后,天皇、天后于上元二年(675年)六月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李贤是李治的第六个儿子,是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这一年他20岁。
李贤与哥哥李弘的性格大不一样,他弘像父亲李治,而李贤却很像母亲武皇后。李贤性格刚强猛烈,举止活泼好动,处理果断有胆识,而且不为旧礼所拘。如果走了正道,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李贤少年时的确是个好皇子,他聪明好学,举止端雅。喜欢读《尚书》《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也喜爱古诗古文。他的聪明也极像母亲,诗书文章读过了就记得很清楚,师傅们便向李治称扬他“过目成诵”,老臣李勣称赞他“夙敏”,李治和武后都很喜爱他,史书也一直称颂他“容止端重”,“读书一览辄不忘”,是个颇赋天资的少年。新旧《唐书》还引一个他少年读书的例子:当他读到《论语》中“贤贤易色”一句话时,就反来复去地咏诵。李治问他原因,他回答:“性实爱此。”就是说:“我心性原来就喜爱它”。“贤贤易色”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学而》篇,全文是子夏说的话:“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是儒家教人孝父母、事君主、交朋友的原则,如果做到了,就是贤臣孝子信友了。而贤者见到贤,就格外地敬佩、亲切。所以,开头一语领题,曰:“贤贤易色。”
这个读一句书的小事情,为什么官书竟醒目地都写在《李贤传》的开篇(《旧唐书》也如此)?这么小的事是否就有史料供史撰者引用,这是很难说的。我想,大约是史撰者因李贤的名字,使他们引发了感想,才编出李贤幼年读书的小故事的。
为什么引用或编造这么个小故事写在文字不长的小传里?显然是针对武皇后的。就是说这么一个贤良的太子,竟被武皇后废掉了,可见武皇后为夺取李家天下,该多么不择手段了。让人注意的是,那个李贤读书的小故事强调的是李贤“性实爱此”,《旧唐书》曰:“此言。”就是说李贤的本性就是“贤”,“本性难移”,以后他也没变坏,武皇后说他变得坏了,才废掉他,是武皇后在造谣,故意编造废他的理由。
既然李贤聪明好学,不断加封他的官衔和爵位。永徽六年封潞王;显庆元年授歧州刺史,又加雍州牧、幽州都督;龙逆元年徒封沛王加杨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二年加杨州大都督;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徒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其它封爵、封邑皆如故,实封一千户,上元二年六月立为皇太子。
李贤被立为太子后,因多年来帝后多在东都洛阳处理军国大事,同李弘一样,被留在长安监国。武皇后对儿子寄予的期望很大,因二儿子同大儿子不同。武皇后认为二儿子有这种能力、气魄和资质,身体条件也可以承爱重负。
当然,他还需历练。太子监国等于当皇帝的实习历练。实习就得有好的指导老师,就像如今的大学生实习一样,配备一些好的指导老师,对将来实际工作颇为重要。为监国太子配备师傅自然比大学生实习重要多了,二者天壤云泥。
武皇后和李治对朝中要员和监国属官作了统一安排,朝中的重臣和能臣几乎分了一半为太子监国和属国,或说朝中的顶尖要员兼任监国太子的师傅和属官。这种安排自然是有深意的,其意再深也很好懂:让这些大臣把洛阳的朝廷和长安的实习朝廷看得一样重要,把李贤看作未来的、甚至不久的皇帝,因为李治的身体已遭透了,谁都能得出离“龙驭上宾”已在旦夕之间了。
当时的重位安排是:戴至德为右仆射,同时任太子宾客;张文为侍中,也兼太子宾客;郝处俊为中书令,同为太子左庶子;李义琰为同中书省门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薛元超为同中书省门下三品,兼太子左庶子;高至周为同中书省门下三品,兼太子左庶子。同时还为太子配备了一大批下层属官,如太子洗马刘纳言、司议郎韦承庆、太子典膳丞高政等,及当时的两馆学士来教导、陪伴太子读书者,要么是唐初名臣之后,要么是学富五车的宏儒。
总之,太子李贤所监之国,就是一个不久的朝廷,陪伴他的人多是朝中的宰辅重臣,他们对唐室忠心耿耿,同时德才兼备;伴他读书的人也皆具德才学识。
如此安排,哪里能看得出武皇后当时已有夺他儿子天下的想法啊那时李治行将就木武皇后已完全可以控制局面,这些安排显示出她之想。那时她就可以抓住权柄,冷落太子,不可能把朝中重臣同时派给太子,让太子执住牛耳、培植支柱的。
她这么做正是把李治的政权向太子过渡的表示,她要自然地、稳妥地做到“和平过渡”。同时让李贤在接替“实习”期间,做篇高水平的“毕业论文”,以便将来做个卓越的皇位继承人,做个唐朝的好皇帝。
开始时李贤监国颇具皇帝风范,在众臣的帮助下也做出了成绩,何况李贤本人也具备一定资质。所以,舆论甚佳。消息传到李治和武后那里,甚为快慰,便优诏表扬,说:
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于哀矜;刑纲所施,务存于审察。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彰,作贞斯在,家国之寄,深副所怀。可赐物五百段。
意思是说,太子贤刚监国,就能留心政事。治理国事,呕心沥血。处理刑讼,力求准确。在听政览表之余,攻读先贤遗作,都能理解其深意,先王的治国之道,也能够取其精华。向善守贞,堪为家国重寄,让我们甚为放心。
李贤受到表扬甚为高兴,又召集身边的辅官如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元和学士许叔牙、成元一、周室宁等,注释范晔的《后汉书》。注书成功后交给天皇、天后过目。天皇、天后又赐物三万段,让他奖励那些辅官,使他们尽心辅佐。武皇后见李贤这么努力,甚为满意,以为李治继位有人、唐朝继统有人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斩去三尸的清虚】………
第四百一十八章。斩去三尸的清虚
昔日截教四大弟子之首的多宝道人本就不凡,当年曾在诛仙阵前以肉身硬抗阐教首徒广成子那后天第一攻击至宝翻天印一击,从此足可看出多宝如来的功力是多么深厚。
多宝道人以多宝为名,其当年在截教时就以炼宝闻名。虽然当年通天教主未曾赐予其任何先天灵宝,但凭借自己祭炼的千件灵宝,多宝道人也不让除清虚外的任何一个玄门弟子。
化胡为佛后,多宝道人化释迦牟尼立小乘佛教,而以此功德斩去善尸多宝如来之尊。这千万年来,多宝如来将手中那千件灵宝品阶均提升至顶级后天灵宝。
先天灵宝皆乃混沌初开之际所化,而天地间所有的先天灵宝皆以有主,寻常修士手中能有一后天灵宝就已经不错了,但向多宝如来这样手持千件顶级后天灵宝的就是混元圣人一时也拿不出,只能靠日积月累慢慢祭炼、积攒。
那多宝如来持千件顶级后天灵宝直奔清虚冲来,其威势的确惊人。
看着那五光十色的宝光在多宝如来千臂、千手的挥舞之下向自己杀来,清虚袍袖一卷一道白光直奔那多宝如来而去。
轰
一声巨响
只见那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多宝如来突然口吐鲜血倒飞而出,千余件灵宝霎时间变得黯然无光。
“清虚尔敢阴我”一向稳重的释迦牟尼佛此次当真怒了,顶上那漂浮的青莲宝色旗上托着的舍利子上白光大作,为释迦牟尼佛挡下清虚发出的攻击,而后释迦牟尼佛身上金光闪动,此时的释迦牟尼佛整个人被寂灭佛光包围在其中。
那寂灭佛光在这一刻放佛被点燃了,无穷无尽的金色火焰缭绕在释迦牟尼佛身旁,此时在熊熊火焰中的释迦牟尼满面怒色带着无边杀气直奔清虚杀去。
微微一笑,摩挲着刚才将多宝如来击退的灵宝。
只见一三寸见方的石印静静的在清虚左手上拖着,在那印古朴的翻天二字告诉所有人这尊威震三界的至宝何名。
翻天印
这由盘古大神脊梁所化不周山祭炼而出,号称天下第一后天攻击至宝的翻天印怎么会在清虚手中?
当日听黄天化带回山的消息,清虚知道那天地大劫即将来临,故而清虚亲往长安将至宝五行剑阵暂予武皇后护身。而如此清虚知道自己手中无有至宝,日后在与佛门对招之时虽然不致落败,但想取胜也不容易。
所以在黄天化赶往九仙山请广成子上昆仑山向元始天尊报信时,便以清虚的名义向广成子相借翻天印。
一听清虚要借翻天印,广成子怎能不允?二话不说便将翻天印交给了黄天化,有其将翻天印带回青峰山交予清虚手中。
有了翻天印在手,清虚在无忧矣。
只见面对着拿向自己恶狠狠杀来的释迦牟尼佛,清虚哈哈一笑,将手中翻天印祭起,那翻天印化作一道白光直奔释迦牟尼佛顶门击去。
刚才多宝如来在清虚有心算无心之下被那翻天印砸了一下却是不好受,如今释迦牟尼已经知道清虚有这件攻击至宝在身岂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催动青莲宝色旗护身挡住翻天印攻击,释迦牟尼佛大吼一声,那五大明王将清虚围在中央手中灵宝一起向清虚周身招呼过去。
“小道儿。”微微一笑,清虚眼中精光闪烁,双手连翻玉清神雷重重的从天而降轰在那青莲宝色旗托着的白莲之上。
轰
那青莲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