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德天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弄得束手无策。流了十身汗水也找不到说实话的证据,证据哪去了?开始就被毁掉了,哪去找所以,我们可怜的要说点实话的史学工作者也只能低声随和了。哎这是史学研究们悲剧啊。然而,悲剧是美丽的。如果《红楼梦》不出现悲剧,不被高鹗们肆无忌惮地篡改、断貂续狗,哪还有数百年红学研究的美好悲剧?传统的力量太强大,几乎扼杀了真谛之美。然而,夭折的美丽孕育了火种,终将死灰复燃,冲破僵硬的历史外壳而泄其被阻遏的力量。武则天的研究也是如此,人们终将会现武则天历史的不朽新价值,这是被历史的沉沙所掩盖的史学的悲剧,终于会被重新搬上舞台,展示出惊心动魄的光彩。

    历史的真实是:武则天立“四匦”是为的治理天下,治好天下,是她垂拱年间的一个重要的施政措施。她共立了四个匦,放在朝堂外东面的叫“延恩”匦,是个用人自荐匦,可以写你的自荐材料,包括个人的作品,此所谓“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为求人才,上一年她曾下诏:“凡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唐会要?匦》,卷第956页。'。这次立的“延恩”匦,是个求才的办法,是上年求才措施的继续。

    放在朝堂南面的铜匦叫“招谏”匦,“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这是虚心纳谏,让官民畅所欲言,提供治国的正面建议和反面的教训。

    立于西面的叫“伸冤”匦,“有冤抑者投之”,这个铜匦设立和意图明朗,让冤屈的人直接向央申诉,免得州县官、或上下串通搞出冤狱,民不得申。封建社会官场黑暗,蒲松龄有“覆盆之下多觉冤哉”的慨叹。如果武则天是个男人皇帝,敢于让黎民百姓直接到皇帝那里投状,史学家们不知该如何称颂了。

    北面的铜匦叫“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祕计者投之”。这个铜匦有点神秘色彩,在当时设此毫不奇怪。大家都有迷信思想,自从武则天作为女人执政后,许多人就用那些玄机的谶兆暗着攻击她。好吧,武则天就立个铜匦,有什么玄机,包括军机玄机,写出来好了。她设这个匦,一方面说明她有点相信,另一方面也有防患未然的设计。她弄个箱子放在那里,有玄机妙道你就写出来放到里面,另在下面神神道道比附着骂人'《资治通鉴》、《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新唐书?则天纪》。'。

    铜匦铸好后,她郑重其事,特命正谏大夫、补阙、拾遗官各负责一匦掌管。

    就这样,“四匦”的方案设计好了,安装设置好了,也有人专管了。全国的官民人等都要跑到洛阳来,或者自荐、或者谏言、或者伸冤、或者“通玄”,那就有个路费和食宿总是。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武则天不惜代价,规定:凡上京做那四件事的人,沿途都要提供驿马、按五品官的标准供给伙食,保证他们安全抵达。即使是平民百姓,农夫、樵人,太后也一律接见,来京后安排在国家的客馆里。接见后“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资治通鉴》,卷o,垂拱二年三月。'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这是国封建皇帝制度下的一个宏伟壮举是可以被传为佳话的优美历史宏篇是问:国历史哪个皇帝这么做了?哪朝哪代敢这么做呢?

    但是在正统的历史书上,这“四匦”搞的四项内容通通不见结果。如自荐的内容,是武则天时代一项突破性的改革,受到后代一些历史名人的拍案叫绝(此项内容后将记述),历史书上在当时一字不提。纳谏的内容也是武则天的专长,她虚心纳谏,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她都纳,这方面的内容正史上也一字不提。但是我们能现历史记载的矛盾,如前面的引“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其实说的就是“纳谏”,就是说谁有好的治国办法,武则天认为这办法好,这人有办法,就可以破格任用。“所言”、“称旨”,怎么能说是“告密”呢其他两方面内容记述,也都完全走了模样。

    传统史书的作者要改变历史事实有的是办法。他们在记述武则天立“四匦”之后,在武则天诏告国人到京城来,给驿马、食宿、召见的安排前面加上一段话,就完全改变了历史真面目。这段是这样写的:

    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尃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望开告密之门,有告密者,臣不得间,皆给驿马供五品食,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资治通鉴》,卷o,垂拱二年三月。'

    看啊,就是这么插上一段话,就把前面立“四匦”的内容全部变成了“告密”,而太后为来京师的人皆给驿马,供食宿,亲自召见和破格给官,全成了鼓励告密者,给告密者破格赏官了。

    这么写还能给人一个错觉,认为前面立“四匦”的事情已写完了,下面该写鼓励告密了,就把鼓励到京城自荐、提谏、伸冤等给驿马、供食宿、赏官全成了给告密者一种人的鼓励了。

    所以,时至今日所有写到立“四匦”的史书,记述的内容全是告密的内容。带有全局性的施政改革方面一点也未见到成效,一下子被告密杀人取代了。

    我们没有、也不必要为武则天辩护。作为一个皇帝,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镇压、杀人在所难免。由于顽固势力太强大、多数大臣不配合,李氏宗亲不断叛乱,武则天用酷吏惨杀官员,扩大了打击面,也造成了许多冤狱,这些也是历史事实(本问题后将记述)。但是,武则天以酷吏制冤狱与立“四匦”治国,这是两回事。尽管“四匦”进行,人们到央“伸冤”时,自然就会揭,就会有贪官、脏官被惩罚。但这也是施政,也是以“四匦”为工具搞改革的过程必然会有的现象。而却不能用这一个方面取代主要的几个方面,这总是可以说得过去的。

    如果再通俗点说,武则天在朝堂四面立了四个箱子,让全国的官民都来向四个箱子里投信件(实际上她坐在朝堂上一一接见,也就不用投了,变成向太后递或讲了),这四个箱子分别是“自荐箱”、“意见箱”、“检举箱”、“通玄箱”,只要来京投信都一律享受同等待遇。而我们的历史学家们却说武则天只给向“检举箱”投信者以多种待遇,岂不是那么多的事情以一而代?那么多国人纷纷来京,不就变成了一次揭、检举和杀人运动了

    武则天是国在史上的唯一女皇帝,尽管在传统史家的笔下,极不愿意写她是皇帝,只说她是皇后、皇太后,但仍然改变不了她皇帝的身份和史实。

    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女人当皇帝,这的确太不可思议、太离谱了。所以,武则天做皇帝不仅要克服客观上的重重障碍和阻挠,还要克服她自己的思想负担。甚至可以这么说,她主观上的思想障碍之重,也甚难克服;是阻挠和障碍的客观物,让她克服了主观上的思想障碍,把她推到皇帝位子上的。就如一个人还没准备做英雄模范,大家一次次说他就想当模范,最后他就真的成了英雄或模范。

    武则天是哪一天产生了当皇帝的念头的?这问题怕是永远说不清、说不准;而她当皇帝的念头,差不多是反对她的人都教给她的。一个人本来不是贼,大家一次次哄说他是,说不上哪一天他的一气之下做了贼。

    武则天二度入宫,投入了争夺后位的残酷斗争,在废立皇后的宫廷论争,本来武则天为保住身家命,背水一战的。而关陇集团为了保住代表士族利益的王皇后,硬说武昭仪若当上皇后,唐朝天下就难保了。唐朝的天下不保,那是谁的天下呢?言外之意就是武家天下了,武家天下不就是说武皇后变成武皇帝吗?实际上这时的武昭仪想的是,做不上皇后就得倒大霉,小命也要丢掉。她哪有想当皇帝的奢望呢?太悬了但她做了皇后,却进入了政坛。

    到麟德元年(664年),关陇势力欲利用高宗、武后夫妻间的矛盾废掉皇后,又以道士郭行真出入宫禁挑拨,西台侍郎上官仪说:“皇后专恣,海内不与,请废之。”'《资治通鉴》,卷o,上元二年三月。'其结果出现了“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宫”。即武后垂帘听政、“二圣”临朝,是武后辅佐高宗执政,武则天坐到了皇帝的身后,她仍无亲自做皇帝的想法。武则天垂帘九年,不断向皇帝的位子上接近。

    到上元二年(675年),高宗身体状况渐坏,而武后与他共同执政近十年,对武后信赖,欲让武后摄政。书侍郎郝处俊、李义琰坚决反对,理由是“杜祸乱之萌”'《资治通鉴》,卷o,上元二年三月。'。朝大臣再度示高宗,若让皇后摄政,大权将旁落外姓,历史上有吕后之鉴。高宗听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从武则天本人考察,仍无要做皇帝的证据。

    此后又十年,武则天主国政,高宗名为皇帝,形同虚设。但是她对健康状况日坏的高宗仍体贴关爱,自认为是替高宗处理朝事和国内事,忠于耿耿,尽责尽心,仍没有废皇帝、直接称君之想。

    弘道元年(68年),高宗去世,她可以顺理成章登极为君。但是,她仍扶皇太子李显继位,以皇太后辅政。但李显荒唐,因与辅弼大臣裴炎谋,废宗。另立李旦为君后,仍以抚佐幼孤为己任,仍无称帝之想。但因李旦无能,乃“幽之别殿”,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因太后临朝,惹起徐敬业叛乱,裴炎代表朝大臣与叛乱配合,逼迫她交出政权。即使叛乱者以匡复庐陵王为号“讨伐”她,裴炎利用叛乱的声势逼她还政睿宗,但仍无她要称帝的口实,只把她比作吕后等“女祸”。此前,她皆无要亲自为君的语言和行为。

    以上是武则天称帝前的主要表现。实质上,自从她当皇后不久,即遇上懦弱的高宗,从辅政、垂帘,共计三十年,她做的是皇帝的事,只是名称上仍是皇后而已。到高宗一死,她废宗、代睿宗,已坐到了皇位上。这三十多年,反对者一直认为她要篡权当皇帝。尤其她连废二帝,才激起了徐敬业大规模起兵“讨伐”她。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自高宗去世后,她已经有了做皇帝的时机、能力、经验和资格。只是因为她仍然在哀念高宗的情感笼罩着,她也知道高宗尸骨未冷就马上称帝,人们会怎么说她。所以,她仅以太后身份临朝,然而如此仍激起朝内朝外一片反对之声,甚至于起兵讨伐之。到了这时,反对者迫得她再无退路,她这时不能不想:辅佐幼子、代表幼子,大家都骂她是吕后,莫如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当个女皇帝,反正是挨骂。所以,她要当皇帝,也是反对她的人教的她、逼得她。

    何况,武则天本就有非凡的勇气,有敢于突破陈规的性格,有对唐太宗这位明君几十年的欣羡,有对女人“无才便是德”旧传统挑战的精神。女人怎么样?这几十年来,她击败过成群结队的反对他的男人,她做的就是男人的事、皇帝的事,她自认为她能做好。既然已无退路,就真的做一做,做个前所未有的事。

    因此,在未曾宣布亲政为君之前,她已称“朕”,这是天子的自称,天子的专利。在镇压了徐敬业叛乱、杀了佐弼宰相裴炎,召集群臣训话时,她口口声声自称为“朕”。满朝武跪在她的龙座下,她满口称“陛下”。她感到很习惯,就该如此,她向敢于反对的挑战,结果满朝武唯唯而已。那个时候她已自认为是皇帝了,只等宣布罢了。

    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有了亲自做皇帝的试探。那年一开春,她在神都洛阳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三庙,同时提出为她武氏的先人立庙祭祀。显然,立唐室李氏三庙,目的是欲立武氏的先庙。命令有司议论崇武氏先庙的室数,即为武氏建几代几室宗庙。司礼博士周悰已知武则天的真实用心,因为武则天不会不知道这个常识,明显另有用心。于是,奏言为武氏祖宗立七室,而同时减唐皇李家的祖庙为五室。如果按周悰的奏言办了,那武大臣如果都同意,就意味着武氏代李氏,武则天可能在立庙祭祀时就要宣布称帝了。

    但春官侍郎周大隐上奏劝止,他说:“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今周悰别引浮议,广述异闻,直崇临时权仪,不依国家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光显大猷,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应辄有变移。”'《资治通鉴》,卷o4,垂拱四年正月甲子。'周大隐所言“周悰别引浮议,广述异闻”,不见其引述为何议何闻,实则武则天正需要有某些特别的“异闻”、“异兆”,供她制造做女皇帝的舆论。

    早在一年多前,雍州(陕西秦岭以北、铜山以南地区)有人报告:“新丰县东南有山踊出”,随有小道消息:新丰县的山是一夜雷雨后,突然长出个三百尺高的山来,认为这是吉祥的兆头。武则天当时就想用这个“吉兆”造做女皇帝的舆论,因为突然长出山峰的那个县就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汉高祖刘邦为他老子特设的一个县。所以,武则天下令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四方人士都纷纷表示祝贺。但有个江陵人俞俊却上书说:突然长出山峰不是吉兆,而是凶兆,是地气不和所致,就如人气不和身上长出疣赘那样。之所以出现凶兆,是因为武则天“以女主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山变为灾”,并警告她赶紧退位,不然将大祸临头。

    武则天本想利用“吉兆”为做女皇帝造舆论,而俞俊竟说这是“凶兆”,让她还政睿宗,老老实实躲到后宫“修德以答天谴”。这反映当时朝廷内外反对力量很强大,她要做女皇帝也非易事。不久,又生了宰相刘祎之的案子,也是因让她退居后宫,还政李旦而起的。

    刘祎之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宰相,和裴炎不同。他是常州晋陵(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人,父亲在贞观朝任著作郎、弘馆学士。刘祎之年少时即有学名,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