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德天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武三思油滑之徒,自庐陵王复为太子,便主动巴结之。女皇也抱着愧疚心理,亲自作媒,把太子女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使太子与武三思成了儿女亲家。两家往来亲热,武三思竟与韦后勾搭成奸。

    其牵线人便是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才情出众,但也甚为风流,随侍女皇时已与张宗昌偷摸成奸。曾被女皇现其私情,但以为并未成奸,还把她送给李显,又成了李显的婕妤,专司诏书。待武三思与李显成了儿女亲家,上官婉儿混迹其间,又与武三思成就露水姻缘。韦后与上官婉儿同侍奉宗,共同认为宗的房事无能。上官婉儿为讨好韦后,便把武三思介绍给她,于是,韦后又与武三思勾搭一起。'《资治通鉴》,卷o8,神龙元年二月,《新唐书》,卷o6,《外戚传?武三思》。'

    韦后既与之通,韦氏又言于宗,劝谏重用。于是,武三思便成了宗的宰相,张柬之等朝宰“皆受制于三思矣”。

    这么复杂的变故,都生宗复辟后的一个月内。在宗即位的第二十四天,前太子宾客武三思便被任命为司空、同书门下三品,原右散骑常侍、安定王武攸暨被任命为司徒、定王,武懿宗也受到重用,典掌东都军权,武三思公然出入宫禁,“上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等,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三势复振。”这也是《通鉴》的记述,意思是宗让武三思坐在韦后和他的龙床上,让他们俩玩双陆游戏,自己在旁边为他们点筹码。这可真是古今罕见的昏庸皇帝,百姓常言:“自己被人卖了还替人点钱。”宗比百姓说的还要严重一些的。外面也纷传着他们的更多丑闻'《旧唐书》卷5,《宗韦庶人传》。'。

    至此,张柬之等人才知不妙,但为时已晚。张柬之又急切地劝谏:“**之际宗室诸李,诛夷略尽,今赖天地之灵,陛下返正,而武氏滥官僭爵,按堵如故,岂远近所望耶愿颇抑损其禄位以慰天下”宗仍不理睬。张柬之等人议论说:“主上昔为英王,时称勇烈,吾所以不诛诸武者,欲使上自诛之以张天子之威耳。今反如是,事势已去,知复奈何”一个个懊悔,有的“抚床叹愤”。有的“弹指出血”。

    宗还经常离殿微服去武三思家里玩乐,御史崔皎密奏:“国命初复,则天皇帝在西宫,人心犹有附会;周之旧臣,列居朝廷,陛下奈何轻有外游,不察豫且之祸”宗把密折给武三思看,武三思深恨之。

    张柬之见武三思等专权,后果不堪,乃令敬晖为,率百官共同跪谏,请求宗罢诸武官位以安人心,宗仍不听。又怕武三思进谗加害,便让考功员外郎崔湜为耳目,监视武三思的动静。而崔湜见皇上与武三思关系密切,便把张柬之、敬晖的安排告诉了武三思。

    殿侍御史郑愔因与“二张”友善被贬为宣州司士参军,一天潜回洛阳,私谒武三思。告诉武三思说:“大王虽得到天子喜欢,但张柬之等五人皆有将相之权,胆略过人,能颠覆女皇政权。这五人日夜切齿痛恨你,若不及早去此五人,则危如朝露啊”武三思听了大悦,乃以其与崔湜同为身边谋士。

    武三思便找韦后商量对策,以为张柬之等五人确属大害,必须除掉。他二人轮番游说宗,说:“张柬之等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皇帝问计将安出,武三思献策:“不如封其五人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庞,内实夺其权。”宗以为此策甚佳。

    于是,宗下诏: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已为南阳王、崔玄晖为博陵王,皆罢知政事,令其离开京师'《资治通鉴》,卷o8,神龙元年五月。'。五人被剥夺朝宰相大权,皆知大事已坏。而杨元琰知大祸将临,乃请求弃官为增,五人以为他是玩笑话,杨元琰说:“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乃由衷之请,非徒然也。”及张柬之等获罪,杨之琰独得全身免祸。

    张柬之见势头不对,也激流勇退,申请归里养疾。宗诏准,以为襄州刺史,不知刺史事,给全俸,张柬遂告老还乡。

    这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一代女皇武则天驾崩上阳宫。

    张柬之们的“神龙**”,使宗复辟,没过几天朝局混乱,令“**”功臣甚为失望。那么,他们的最终结局又是怎样?

    张柬之等人,因动“神龙**”被人俗称为“五王”,五个月后果被封王,但那是武三思把他们逐出朝廷的计谋。他们也知道,但毫无办法。被逐出朝廷,最终也未逃一死。

    先是张柬之企图逃脱罗,告病回籍,做挂名襄州刺史。随后“四王”也相继出为刺史:敬晖为滑州刺史、袁恕为豫州刺史。但是,驸马都尉王同皎对武三思等不满,常与亲友谈论之,终被武三思诬告“谋废皇后”,王同皎被斩。武三思继诬“五王”与之同谋,说他们“虽云废后,实谋大逆,请族诛之”,宗命法司执行。经多人议论,才把他们处以流刑,流放岭南。五家老少被押解南行,张柬之、崔玄韦死于途。其他三人又在流放途被杀,死得都很惨。敬晖被处剐刑,凌迟肉尽而死。袁恕已被逼喝野葛藤毒汁不死,痛苦以手抓地,爪甲脱落,后被捶杀。桓彦范被缚在竹槎上,几个人用竹签剔其肉,肉尽至骨,然后杖杀'《资治通鉴》,卷o8,神龙二年七月。'。他们以颠覆女皇、拥立李氏正统皇帝为目标,结果却被正统皇帝如此处死,成为正统君权观念下的悲剧人物。

    被武则天贬黜的宰相魏元忠,“神龙**”后被召还朝。被宗拜为宰相,他深晓宗昏庸,不敢有所作为,反亲附权贵苟活,但仍不免于难,神龙四年被贬为县尉,途死亡。

    李多祚是“神龙**”的军事支柱,政变后得到辽阳郡王爵位。神龙三年(7o7年),又拥太子李重俊动政变。他邀同将军羽林军杀武三思亲党十余人,再率军进攻皇宫,宗、韦后逃上玄武门楼,李多祚与守军作战,战败被杀,诸将军和政变军或死或逃。把参与的第二次兵变失败,在政变作战战死。

    姚元之因哭武则天而遭贬,睿宗李旦即位后任他为相,为避开元年号,更名姚崇。玄宗李隆基即位又拜为宰相,多有建树,是唐代名相之一,死于开元九年(7年),七十二岁。

    宋一生刚正不阿,神龙年为武三思排挤出京,检校贝州刺史。后与姚崇同为玄宗宰相,《唐书》宰相传称二人为“姚宋”。他死于开元二十五年(77年),享年七十五。

    宗李显始终未脱武则天的定论,是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之一。他在“神龙**”后共做了五年复辟皇帝,他内受制于韦后、女儿,外挟于武三思党羽,政事旁落于韦后和武三思。他耽于玩乐,曾令宫女和大臣们在宫做买卖游戏,让他们讨价还价取乐。他曾令三品以上的大臣进行拔河比赛,他看着老臣们满头大汗、跌倒在地的狼狈相而拍手大笑。他还拿大臣结婚开玩笑,于景龙二年(7o8年)大年三十除夕夜,敕令百官入阁守岁。不酒酣之时,突谓御史大夫窦从一:“闻卿入无伉俪,朕甚忧之。今夕除岁,为卿成婚。”窦从一唯唯拜谢。俄顷,内侍引灯笼、步障、金缕罗扇自西廊而上,扇后有女子穿着结婚的礼服,头插花钗。皇帝命扇后人与御史窦从一相对而坐,又命窦从一朗诵《却扇诗》,其为当时成婚时的习俗,新郎诵后,新娘从扇后出,故曰“却扇”。如李商隐有《代董秀才却扇诗》云:“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是明月,此须放桂花开。”待窦从一诵诗后,扇却,一女子去掉头上的顶而出,大家徐徐视之,乃皇后老乳母王氏。皇帝和满堂大臣皆大笑。当即诏封莒国夫人,嫁于窦从一为妻,时乳母岁数大过御史数十,因皇帝主婚,只好认可'《资治通鉴》,卷o9,宗景龙二年十二月。'。

    韦后性生活混乱,先后与武三思、光禄寺卿杨均、散骑常侍马秦客等私通。丑行宫内外无人不知,宗有所闻,韦后乃生杀宗意。韦后与女儿安乐公主同谋,毒杀宗。《资治通鉴》这样记述:“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行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俗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饀进毒,六月,壬午,宗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资治通鉴》,卷o9,景云元年六月。'

    韦后毒杀宗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效法武则天临朝主政。结果只有十余天,就被相王之子临淄王李隆基在政变杀死。其家族也一并被殊杀殆尽。其女儿安乐公主,也有临朝这志,在李隆基动的政变一并被杀。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亦有权谋。宗时的诏敕均为她草写,许多政事她也参与决断。但她趋附韦后和武三思,同纵yin乐,无所不为。太子重俊起兵时,攻入内宫,欲获其问勾引武三思入宫之罪。因政变失败,使她暂免于难。以后与安乐公主竟奢,所建私第被称为洛阳第一家。李隆基政变率兵入宫时,她高举红烛,率宫人迎接,并出示宗死后她亲拟的制书草稿,证明有“相王辅弼”的内容,诏来为韦氏篡改,证明自己忠于皇室。然而,李隆基不听,挥剑把她杀死。

    太平公主有才识,受宠于母后,在女王当政时期未参与政事。宗被韦氏毒杀,她想阻止韦后专权,欲拥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以相王李旦参预政事而失败。后与李隆基合谋诛杀韦后,立了大功。睿宗临朝,每有奏事解决不了,都要太平公主长时讲解他才能决断。宰相们奏事,睿宗必先让太平公主议后再奏。她们诸子皆封为王。终为李隆基嫉恨,开元元年(7年),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于家。有人评论,自李隆基处死她的才能卓越的姑母太平公主后,唐室天下政坛上的脂粉气终告结束。男人当政的历史车轮又走入正轨。

    神龙元年(7o5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皇帝位,标志着一代女皇的政治生命结束。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驾崩上阳宫,女皇的人生生命也最后结束,死时八十二岁。

    女皇自退位至去世其有二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在这一段时间里,除掉一个极为简单的《遗制》之外,史书上再也不见她的任何记载。她的《遗制》是:“袝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姡ё铀锴资舻笔痹道壅撸塘罡匆怠!保г埔咽В司荨毒商剖椤罚砹对蛱旒汀贰#

    制书说明,一代女皇临终还自我承认是李家媳妇,去掉自己的皇帝号,称高宗皇帝的皇后,永久地陪伴着丈夫李治。自己称皇后了,那么,生前在后宫争斗过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是她的姐妹了,死后愿她们不记前仇,好在地下见面。拼命反对她的褚遂良等人及其家属也一并解放,也愿他们能不记生前之仇。女皇逝世前特留这遗嘱,更怕因反对过自己而获罪,其家属后代不再因她受累,一切生前的恩怨解除,她的灵魂便可以自由了。

    从这份遗嘱可以看出,女皇死的很安详,是安安详详地合上眼睛的。

    根据她的遗制,宗李显尊她为“大唐则天大圣皇后”,决定母后合葬乾陵。但当时有人反对,有给事严善思上疏。表面他是说,开乾陵合葬,怕惊动了高宗,不如“于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取生墓之法,另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但经一番议论,宗仍令:“准遗诏从葬之。”'详见《唐会要?陵议》,卷第96—97页。'就是说仍按“遗诏”合葬于乾陵。当时的宗和朝臣表示承认她是大唐的皇后,没有承认她是已经亡国的“大周皇帝”。而严善思等人,怕是连大唐皇后也不想承认,不想让她合葬于高宗的乾陵,让她“别起一陵”。这些人怎么想?说她是被革了命的“大周皇帝”呢,还是被开除的李家媳妇呢?

    然而,宗皇帝还一切遵从《遗诏》,让他的父母亲合葬一起。翌年五月二十八日,武则天袝葬乾陵,长随高宗于冥宫。

    国帝后陵寝向无立碑之例,而宗死后,乾陵的朱雀门外,司马道西侧破例树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开头即称“述圣记”,应是帝陵空前绝后者,为武则天所制,嗣皇帝李显所书'赵润等:《武则天研究论集》,第87—95页。'。武则天死后袝葬乾陵,于此碑的司马道东侧对面也树立了一座高大的石碑,碑上并无一字,人称无字碑,这座无字碑是李显极其臣子们为武则天而立。

    乾陵为天皇立了碑,这是不为习俗传统所羁的武则天的创造。但是,既使创造,这座碑的碑也仅称《述圣记》,而不称碑和碑。一定是当年武则天居然打破传统为大夫立了碑,但碑却不知如何写法。皇帝一生事业广大、功德浩荡,仅用一碑难能述及,故称《述圣记》而不称碑。所以,当后来的唐明皇在开元二年(74年),提出为其生母昭成皇后在洛阳的靖陵立碑时,书侍郎苏颋阻止说:“帝王及后,礼无神道碑。近则天皇后崇尚家代,犹不敢称碑,刻为述圣记。……若靖陵独走,即陛下祖宗之陵,皆须追建。”唐明皇闻奏,才没有建碑'《唐会要?诸陵杂录》,卷第48—49页。'。

    武则天尚“不敢称碑”,所以一般人认为,帝王的事业太大,一座石碑,一幅碑实难说全,即所谓“浩浩荡荡,民莫能名”,为臣为子,哪敢随便为皇帝立碑。

    乾陵既有武则天为高宗立了一座碑,高武则天袝葬后也就为她再立一碑而作对称。既立了碑也可以再写个《述圣记》之类。然而,对于李显来说,武则天既是母后,又是皇帝;对于大臣来说,她既是皇帝,又是皇后。更为尴尬的是,她是被大臣们推翻的皇帝,也是被李显取代的皇帝。所以,即使写个《述圣记》什么的,又该如何写法?既不易述也不易论,还是留着后人评说罢。

    武则天的碑不好写还不是一般帝王事业广大“民英能名”的问题,而连她的身份都“莫能名”,遑论对她的评说了。就连她自己的子孙们也“莫能名”,遑论后人了。

    如前所述,李显即位五年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