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在门外焦急的等着,现在他们既担心尘远,也担心李序然,这种事,稍有不甚,两个人的命都有可能不保。
两时辰后,终于听见了里面传来了微微的声音。
当他们看到,尘远大声的喊着李序然大哥,而李序然满头大汗的躺在那里,笑着看着他们时,大家紧绷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不过,李序然这次耗费的内力太大,尘远是救了,而李序然的内力也几乎耗尽,剩下的,不到原先的一成。
从此,这个所谓的文官大将军李序然有绝世内力的事,也就只是个传说了。
这件事总算过去了,接下来,李序然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对朝廷怎么样,朝廷也没有对北王怎么样。他命令自己的人一切按照原先的轨迹做事,谁也没有再提这件事。
几个月后,那艘花了二百多万两银子的战舰也回来了。
李序然知道:这才是他真正要忙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王进京(上)
得到这艘战舰是花费了很大周折的,现在好不容易到了这里,李序然他们自然要好好的研究了。
梁宪等人更是激动不已,他们甚至向李序然请示,晚上要在舰上睡觉,这种以舰为家的感情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
经过他们多天昼夜研究对比,终于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同时,李序然一直强调的既要借鉴又要创新的原则,梁宪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拘泥于现实,而是站在这艘舰的梯子上,更进一步。
熔铸铁水、铸造模型、扩大厂房、熟练技术、提炼火药……
现在的北江武器厂,经过这么多年的是完善和成熟,已经很先进和完备了。
按照这样的发展,用不了几年,李序然当初的计划:枪炮厂、战船厂还有新思想的书院都已经在各地发展起来了。
几个月后,李序然再次召集了三省的众官员:各省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县,还有提督将军、副将、总兵等。
他有重要的命令,这或许是自己做官这么久以来最大的一道命令。
三个省这么多的官员,有二百多人,尽管李序然王府的大堂很大,但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的官员,还是显得有些拥挤。
众官员到齐后,李序然坐上了他的王座,官员们齐声参拜,这里边还包括巡抚、提督这些一二品的大员。这么大的排场,李序然俨然一个真正的王。
和皇上又有何异?
礼毕,李序然站起来。来回踱步,突然,他停下脚步对众官员说道:“诸位都是两江和北沙的官员,有封疆大吏,也有一方的父母官,这么多年了,大家在一起共事。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你们对本王的支持和信任,本王铭记在心。现在我顶着北王的这顶帽子。所以,不能与诸位称兄道弟,但。这么多年下来,这份情谊本王一直都记着”。
李序然的话一出,底下里有不少官员连连点头,甚至不少人都流泪。
李序然的话说到了他们的心里。
可以想象,这里几乎的官员都和一起办过差,一起打过仗,一起剿过匪,其中的滋味和感受,自然不用多说。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了。
作为北王,李序然当然是不会只为了抒发他的感情,他有更重要的事。
“经过这么多年努力。现在我们三个省的税银是首屈一指的,同时,枪炮和战船已具规模,技术也堪称先进,教育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超前。这都是我们努力的后果,但是。现在这是个苗头,只是一部分。我今天叫大家来就是有要事商量”。
说着,李序然命令:“从即日起,各省、府、县要全面启动咱们的三步计划。这三步就是民生发展、兵工厂建设,还有教育。
各地要在粮食、战马,还有牛羊、茶叶、陶瓷、丝绸布匹、银庄等方面下功夫,这是百姓们的饭碗,也是大家的命根子啊,各省的巡抚、布政使,还有知府,知县要全力以赴。
各省要在省城建立一个尽可能大规模的兵工厂,枪炮、战船、练兵都必须要是最好的,这件事就交给几位巡抚和提督及各位将军了。
而各府县也要确保自己辖区内至少要有一处兵工厂,枪炮和练兵两项是必须要具备的。至于战船嘛,条件成熟的可以建立,不成熟就不勉强了,本王会在两江专门建设两个大的厂房,专门建造战船,到时我们要建立一支舰队,大家听好了,未来很长时间的战斗都是在海战上开始的”。
底下的官员认真的听着,他们要认真记住各自的命令,他们知道李序然的命令不是开玩笑的,完成了,怎么都好说,完成不了,那就后果不堪设想了。
在这些官员中,很多是来自李序然的嫡系,但也有一些是因为不听李序然的话,而被罢免之后新任的。所以,现在可以说,这里面的这些官员,没有一个心怀鬼胎的了。
这一点李序然自然知道,所以,他叫了这么多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这个道理。
他继续说道:“诸位,本王屡次告诫大家: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的规律,也是不辨的真理。所以,大家在发展民生和兵工厂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了教育,读书人虽不会舞枪弄炮,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任务是这些枪炮所替代不了的。
大家要让每个百姓学会地理,学会历史,学会数理化……
本王希望,像落后就要挨打、国强才能民富,这些话能传遍我两江三省所有的地方,到那时,我们才是永不会败的铁军,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强”。
“下官谨记北王王教诲,粉身碎骨、万死不辞,定当完成使命”,众官员齐声说道。
之后,李序然叮嘱他们:自护队的队员有近六十万了,以后每个队员都要加强操练,同时,给自护队配置枪炮,每人一支枪,每千人一门炮,同时,战船的操作也要学会并要熟练。
李序然知道,这些亦农亦兵的自护队有着太多的意义,他们要是能真正的都拿起枪炮,那那些列强就真无可奈何了,毕竟,人民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现在,兵马和自护队总共有百万人之巨,这将是两江三省最重要的一支“大”军,而这数百万的百姓和他们的不堪落后的思想,将是最重要的一支“王”军。
此“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无敌。
议完事后,李序然安顿这些官员在一起吃了晚饭。
席间,李序然说道:“今晚大家放开喝,差事呢,也要放开干,记住,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无需担心,你们都是奉了本王的命令,谁要是问起来,那就让来问我北王”。
大家都很清楚,这是李序然为了给他们打消顾虑,让他们放手去干。
其实,这一点无需多说,都这么多年了,他们都习惯了听北王的令,也按照北王令做了这么多年了,要是害怕,早就不做了。
号令一发,可谓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两江三省最全面的一次改革终于开始了。
李序然看着这一切,心里不免感到了莫大的欣慰,这是他多年的心血,他的目的就是让国富民强,粮仓满满,牛羊遍地,枪炮、舰船利器所向披靡,百姓们眼界开阔。
真到了那个时候,也就没有那个列强能欺负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多不平等的条约了。
这就是他的终极计划。
至于谁当这个皇上,已经不重要了,他是穿越过来的,他知道,这个晚晴的皇上也不好当,最后还是要被历史所淘汰。况且,改朝换代势必要引起大的干戈,杀戮和鲜血是最起码的。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自己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有几年活头,总不能将自己的余生全部放在自相残杀吧?
一年后,两江三省各地都已经按照李序然的命令开建了,由于有之前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所以,各地发展的速度很快,现在,都已经完全上了轨道。
这一点令李序然很欣慰,毕竟这些官民们对他最大的支持就是来自对北王命令不折不扣的执行。
同时,最近还发生了已经令他欣慰的事,那就是,他之前赈灾过的河北河南两地的不少官员纷纷来北江,希望李序然能去他们省指导改革。
河北河南两地不少地方甚至都自己建立了自护队,他们都是效仿李序然的,现在他们请李序然过去,就是因为还想更进一步的改革。
这个结果真是太好了,李序然早就想过,要是他的这些想法和措施能在所有的省份都开始的话,那用不了几年就真正的成了世界强国了。
但是,就在这时,再次发生了不明人向京城秘密送信的事,被李序然的十三骑给发现了。
尘远的事还没有让人忘记,现在又发生了这样的事,加上河北河南两地也有改革的意思。
所以,他决定去趟京城,他要说服朝廷,官民对自己的拥护是天道,是王道,靠几个探子是制止不了的,而不仅在两江三省,而是在全国,要让改革遍地实行。(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北王进京(下)
北王要进京了,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王府,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么多年来,皇上一直召他入京,他却一直没有去,现在自己主动要去,不得不说,一般人还真不解。
但是,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考虑的,北王是两江三省之王,他有绝对的决定权,其他人更多的则是执行。
“大哥,你要去也可以,但是,你的带上二十万人马,到了京城,晾他皇帝老儿也不敢把你怎么样。要是有人敢为难大哥,这二十万人马也能支撑一会,到时弟兄们来救你,朝廷那些草包那有我们的铁军厉害”,尘远说道。
“对,北王,你已经是王了,还有谁能指挥的动你,现在河北河南这两个省的人也来投奔你,到时,最富的两江,兵力最强的北沙,人口最多的河南河北,那天下就是我们的了,怕什么?”,安刚在一边帮着尘远。
李序然看着他们,生气的说道:“看看,啊,看看你们一个个的,给你们说了多少次了,本王不是为了当那个什么狗屁皇上,也不是为了把天下攥在自己手里,天下这么大,一个人能管的过来吗?得要靠大家,靠众官员和百姓们,现在我们这么艰苦的改革,不就是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吗?”。
李序然说完后,尘远他们不再说话。在他们的眼里,当皇上才是第一位的,打打杀杀才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兵马才是真的。
这时,一驰站了出来说道:“大哥,你的意思我明白。你的苦心我也能理解,但是,三弟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毕竟,他要实现的你的宏图大志,要强国富民,起码要你有手中的权力,试想。要是你没有这个北王的权力,这么大的事。我们能做成吗?要知道,你这个北王是从县令、知府、按察使、巡抚、两江总督、征北元帅、殿阁大学士一步步的走过来的,所以,今天这一步。不容易啊”。
一驰的一番话说到大家的伤感处,这么多年来,经历了这么多,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只有亲自参与过的人才知道。
一驰继续说道:“依我看,大哥这次就带上杜唐、安刚作为文武随从,另外让十三骑秘密保护,就可以了,只要两江三十的这近百万的兵马在我们的手里。皇上能奈何?”。
尘远刚要说话,被一驰用手挡住了“据我分析,大哥这次进京。朝廷还是只能像以往一样,大家心照不宣而已,以后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不是我小看他们,现在朝廷也拿不出一个能像大哥这样的人来顶住这个国家之柱,我们用了二十多年做出的事情。换做他人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一驰继续说道:“我们现在只有做好按大哥之前计划好的事情就可以了,现在两江三省的官民拥护。百姓们富裕,官员们觉得有奔头,这是趋势,但是大哥你也必须要有北王这个头衔”。
这时,李序然站起来说道:“听见了吗?你们都听见了吧?一驰的这番话才是真正的考虑到了我们这么多年的心血,既能实现我们的计划,还不至于鱼死网破。记住,我不在的时候,你们都要听一驰的,听见了吗?”。
“是,北王”,众人齐声说道。
其实,经过李序然多年的培养,一驰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既是李序然认可的,也是大家认可的。
之后,李序然对三省的事务从新做了安排:两江每个省驻军各五万,自护队各十万,北沙的驻军十万,自护队员十万,摩萨国南边的两个省已经被李序然统一更名为中北省,驻军二十万,自护队员二十万名。
两江的官员不变,北沙的自护队由一驰统领,驻军由尘远统领,中北省的驻军由陈虎统领,至于自护队由杜唐统领。但他们是实际上的指挥人,名义上依旧由一驰署理中北的巡抚事务,尘远署理中北省提督的事务。
中北省是建制的,好多官员都是由两江和北沙调过去的,而李序然作为北王,有权力调动境内所有的官员。
李序然这样安排是因为,北沙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所以,重兵必须要布在北沙,上可以协助中北省,下可以支援两江。
安排好这一切后,李序然便再次召集了几个省的官员,他重申了上次的命令,并嘱咐他们必须要坚持下去。
就这样,李序然便踏上了进京的路,他只带了安刚,还有一个随性的亲信文官,杜唐现在有了自己的任务,就跟他去不了,有翅膀了,就要他们去自己飞去喽。现在十三骑也都做了舰长,但是,这次李序然进京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