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当大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清朝当大官-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事还主要靠凡人之力,一切就看你的造化了。

    这下,李序然才明白仙尊为什么要带他来这里了,原来,是有邪神助小沙国当权者,仙尊才来帮他的,但主要的问题还要看他们这些凡人来解决。

    身为两江总督兼总调度官,李序然心里在想,他一定要全力协助新的大将军打好北征这一仗。

    于是,李序然再次叩谢仙师,向他道别。同时,也向他的师姐道别,看样子,他以后还会和这个师姐见面,因为,师父刚才说了,有困难的时候师姐会来帮他。

    就在这时,李序然,感觉一阵的眩晕,突然什么都不知道了,等他醒来时,已经到了事发时的河边,这会他没有过分的惊讶,因为现在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李序然回来的消息,立刻传了开来,很快,大将军和钦差大臣都知道了,而钦差大臣知道后,立刻飞鸽传书,皇上也知道了。

    后来,李序然告诉他们,自己被小沙国的黑衣人带走后,路上又遇到了几个侠客救了他,但是这些侠客之后便无影无踪,最后,他自己因为没有马,才慢慢的走回来的。

    回来后的李序然信心满满,紧密的开始部署着后方的粮草和军需,这几天他不在,好多事情都耽搁下来了。

    “大哥,大哥”,李序然一听便知道是一驰和尘远以及十三骑他们。

    自从李序然失踪后,他们搜遍了南沙府的每个角落,十三骑和尘远甚至冒着极大的风险,来到了敌军的阵营,但是,一直没有结果,后来接到杜唐和安刚的来信,才知道李序然回来了,这下才放下心了。

    于是,在见完杨峰和大将军后,李序然直接奔回总督府,和妻儿还有梦盈以及一驰和尘远等所有的亲信一起吃了一顿久违的晚饭。

    五天后的一天,李序然被召到大将军府,朝廷来旨意了。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小沙国本为朝廷属地,现反叛之心全现,杀戮之心尤甚,为了永保大清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现朝廷决定再次北征。

    着两江总督李序然为北征大元帅,正一品,统领朝廷三十万北征大军,全权处理北征事宜,钦此。”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序然征北
    兵马大元帅可以说是在三军中除了天子是最大的了,尽管只是征北大军的元帅,但李序然统领三十万兵马,可以说大权在握,为官以来,他终于做到了这一步。

    同时,朝廷再次补齐了三十万大军,而且还不包括钦差大臣驻守在南沙府的五万兵马和两江的三万自护队员,所以,李序然统领的兵马是实实在在的三十万大军。

    同时,新任两江总督兼任了调度官,他是皇上钦点的总督,叫阿布凯,是满族人,原先是户部尚书。在这非常时期担任两江总督,一方面是因为当下战局危急,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期征战导致朝廷国库紧张,所以才安排这样一个善于理账的总督。

    尘远也被命为总兵,而十三骑也跟随李序然赴任,考虑到战场的特殊性,李序然将妻儿送回小南县老家,梦盈坚持要去,李序然只好同意,这次,梦盈成了真正的军师。

    由于李序然是直接在南沙府接旨的,所以不需要从京城赶来,但要等补充过来的将士还得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他正好可以和原先的大将军蒋永昶进行交接一下,同时可以熟悉一下军中情况。

    而在朝中,甚至各地官场,都在议论着李序然担任大元帅的事情。

    有人说是因为钦差大臣向皇上举荐了李序然,他们本来就是师生关系,而杨峰也一直被视为皇上的心腹。

    有人说,是因为李序然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干的出色,不仅调度有方,而且立了大功,在军中威信甚高才得以荣升。

    还有一种说法更是直接,说是当年李序然在做南江巡抚的时候,成功的在盘龙岭为皇上护驾,使皇上躲过了康王的刺杀,为皇上顺利登基奠定了基础。

    还有人干脆说李序然是先帝给皇上留下专门辅佐他完成大业的重臣。

    总之。李序然的这个名字,在各地被流传和议论着,就像是刚任总督甚至巡抚时,两江的百姓一样。都在用怀疑、希望、观望、无所谓等态度对待着这位新任的大元帅。

    在李序然看来,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杨峰和蒋永昶的失利确实为自己赢得了一些优势,现在再不会有人说文武挂帅之事了,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不懂武功之人,照样做了统帅,而且是将帅中的典范,相信无人有异议吧。

    而现在摆在李序然面前的是如何做好这个征北大元帅。

    蒋永昶已经起身回京了,李序然独自坐在帅营里,现在帐外的大旗上已经写着:征北大元帅几个字。上面更是有大大的一个“李”字,在李序然看来这既是他个人权利和权威的象征,也是责任和重担的表现。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段时间以来,征北的统帅已经由杨峰变为蒋永昶。再有蒋永昶变为现在的李序然。

    只是,李序然这个大元帅能做多久,这个问题,相信无人能回答。

    夜深了,李序然还没有睡意,他还没有习惯的坐在帅营里,但大脑却必须要适应一个主帅的思维。

    杨峰和蒋永昶挂帅的时候。对于战况,李序然还是知道一些的。

    小沙国以退为进的有意放弃南沙的好多地盘,朝廷大军差点被围困在这里,这一点好多人根本没有看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小沙国的赫利大王还有乌金元帅是很有谋略的,绝不是一般的草寇莽夫之辈。

    而朝廷的先锋将军齐英。武功高强,内力深厚,曾斩杀多名敌将,但与敌军的左先锋将军格泰交战时,区区几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大将军蒋永昶更是几乎无还手之力。便被敌军右先锋格达砍了手臂,先锋将军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元帅乌金了,在如此尚武的小沙国,乌金元帅的武功一定是高深莫测,出神入化。

    从这一点看出:小沙国的将领,其勇猛程度,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

    面对这样一个谋略、武功俱强的敌军对手,李序然再次陷入了深思之中。

    按说,齐英将军的武功够高了,怎么能如此不堪一击呢?这时,李序然想到了仙师对自己说的:敌军有邪神相助,才会如此的凶恶。

    难道?这个乌金元帅,还有这两个先锋真是得了什么人的真传,武功才会如此之高?高的有点不可思议。

    想起了自己前段时间和仙尊的奇遇,李序然的心就变得坚定了许多,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仙师对自己淳淳教导整整十日,对李序然来说,可以说是有了质的飞跃。

    那几天,他所学到的内力、兵法、阵法、谋略、修身养性等绝学,足以使他去挑战和担当更重的使命,只是,他还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

    自己身为文官,李序然知道,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武将,齐英死后,现在的先锋候明钧将军,能打的还有秦章将军、魏忠将军,当然,现在尘远成了总兵,也算一个。

    可是,这些人的武功都和齐英将军不相上下,怎么能和格泰、格达抗衡,更不用说是乌金元帅了。

    这时,李序然想到了自己的师姐,因为,下山的时候,仙师已经说过了:如有危难,你师姐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每当想到他的师姐,李序然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美若天仙”是对一个凡间女子很高的评价了。可是,他的师姐是真正的天仙,这可是他亲眼见过的。

    只是,师姐在哪里?他何时会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一切李序然都不得而知。仙师曾告诉他,凡间的事情还要靠凡人之力去解决,只有在邪神干预的时候,师姐才会出现。

    看来,只能看造化了,但愿这个师姐不要成为传说中的师姐就行了。

    而此刻,李序然在想的还有他的政治家军事手段解决小沙国问题的策略,通过,和仙师的论道,李序然已经有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想法。但这要等打上几次胜仗再说吧。

    因为,朝廷大军现在需要胜仗,皇上需要胜仗,这是战争的特点:首先。打了胜仗才是硬道理。

    而李序然自己也需要一个胜仗,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军中站住脚,才能令皇上满意,重臣信服。

    李序然拿出仙师给他的武功绝学,他知道要解决朝廷将领们武功薄弱的问题,必须要尽快让他们开始练起来,尘远和十三骑,以及候名钧将军、秦章将军、魏忠将军他们就可以开始练了。皇上在圣旨上说,这次还会给他派两员大将:岑飞和安克毕将军。到时在一起传授与他们。

    李序然的忧虑是对的,小沙国确实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对手,这不,在李序然思虑战局的时候。小沙国的掌权者也在商量着他们的对策。

    小沙国、都城、王府,赫利大王、乌金元帅,还有十大将,他们也在部署下一步的计划。

    自从上次乌金元帅派出的黑衣杀手行刺李序然失败后,赫利大王便认定,大清的这位两江总督一定会是他们的死对手,果然。没过多久,李序然便当了征北大元帅。

    好在当时,李序然的师姐救李序然的时候,提前控制了这些黑衣杀手,所以这些杀手并没有弄清楚当时是怎么回事。事后,他们也就向赫利大王禀报。说是有武功奇高之江湖侠客将李序然救走,那些人便认为李序然是大难不死,也就认为是他命大,没有再细究。

    根据赫利大王和乌金元帅的部署:目前还不打算到南沙府主动攻打,他们继续在太古府布重兵。但还是等李序然他们深入一点后再打,同时,他们向太古府增加了兵力,现在已经有二十万大军驻守在那里。小沙国尚武,经常骚扰邻国,所以他们还要派兵防止周边其他国的攻打,再抽不出更多的兵力。

    第二天的时候,根据李序然的部署,尘远和十三骑已经开始研习仙师给他的武功绝学,同时,他命令十三骑秘密展开对军中的奸细进行了排查,要将这些人一网打尽。以后凡是火头军、马夫、医官,还有协助修建工事乃至营帐等比较松散的人员,都要严格排查,原则上不用军士以外的人,如果确实需要,那也从两江自护队的队员里挑选,因为,这些自护队的人都是知根知底的北江或南江人,是奸细的可能性小的多。

    过了几天,朝廷增补的将士终于到了南沙的军营,现在三十万大军已经齐备,李序然再次对他们进行调整:候明钧为前军先锋将军,秦章为副先锋,安克毕、周勇为中军将军,岑飞为后路将军,魏忠、图琛为左右两翼将军。其中,尘远为总兵,李序然将其安排在了主力中军。

    这时,李序然向皇上上了道折子,说明了这里的现状,以及他的初步部署,初步整顿和部署,需要一个多月时间。

    其实,李序然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让这些将军们练习武功。另一方面再过一个多月,时节已到寒冬,小沙国的冬天异常寒冷,到时黄沙河全面封冻以后,大军就可以大步的渡河了。

    同时,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序然命令十三骑秘密到太古府刺探敌情,详细了解敌军的兵力部署、装备以及粮草的情况。

    皇上恩准了李序然的奏请,一个月后,李序然召集各路来到帅营,他的二十万大军整装待发。

    这时,他走上帅台,开始了他的首战军令:

    “各路将军听令,先锋将军候明钧、副先锋秦章,命你二人率领四万大军直奔太古城,正面牵制敌军;安克毕、周勇命你二人率十万大军,全力应对敌军主力;魏忠、图琛各带两万人马从左右两翼包抄;岑飞率领两万大军殿后,要保证大军三天的军需;张彪、郑建铎命你二人统领十万大军镇守南沙,有紧急情况,马上与钦差大臣和自护队呼应,确保后方万无一失”。

    “得令”,众将大声说道。
第一百三十章 瞒天过海
    众将领命后即刻准备去备战,这时李序然将尘远叫进来,这位新任的总兵大人也在这次战斗中,而且还在主力部队,李序然希望他能建功立业。因为,在打仗的时候,一切要靠军功,如果确实骁勇善战立下汗马功劳,那么升为将军也是很快的事。

    但现在李序然给尘远说的不是这件事,大战在即,李序然有更重要的事情向他嘱咐:之前,李序然已将燕云十三骑派到敌营里,让他们去打探到粮草的下落,待两军交战的时候,敌军看到粮草被烧后,一定会军心大乱,到时李序然他们就可以乘机占主动权了。

    所以,李序然要尘远留意一下这件事,一方面要尽可能要保护他们以免受到自己人的攻打,另一方面,一旦看到敌营起火的浓烟后,尘远要和他的士兵们在大军中大声呐喊助威,为我军助威,同时也为扰乱敌军。

    小沙国现在的天气极为干燥和寒冷,粮草很容易被燃烧,加上以十三骑的身手,趁夜晚潜入敌军后方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李序然还是担心他们寡不敌众。所以,只是让他们的后方制造混乱,以达到扰乱前方敌军的目的即可,并没有说一定要将粮仓什么的烧掉。

    十三骑的身手李序然是很清楚的,加上前段时间他们刚刚研习过仙师给他的那本武功绝学,所以,现在的十三骑应该说是如虎添翼。当然,如虎添翼的还有其他的将军,他们也都研习了李序然给他们的绝学。

    但是,他的师姐曾告诉过他,练武之人,除了秘籍之外,自身的悟性很重要。比如说,同样一本武功秘籍,同样一个师父教出来的几个徒弟。多年后,他们所达到的境界以及成就肯定会有所不同,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