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摊上个荒唐皇帝是他的至福(2)
由校做了皇帝之后,要什么有什么,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木匠手艺随之也大有长进。后来又学会了一手油漆活儿,就干得更加来劲儿。他在宫里做活,总要脱下龙袍,短衣上阵,甚至光着膀子大干。每逢这时,他就两眼放光,神采异于平常。
在这种“入境”的状态中,天启帝有个特点,就是除了平时亲近的内侍之外,别人不得窥视。
魏忠贤摸到了规律,就充分加以利用。一到这时,他就和王体乾把一些重要奏章拿进去让天启帝看。天启帝不愿被打搅,就说:“你们用心去办,我知道了!”所奏何事,实际上他问也不问。
魏忠贤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许多矫诏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天启年间,外廷大臣与魏忠贤斗,往往有理也斗不赢,原因就是双方的政治资源太不对等了。
皇帝喜好玩乐,魏忠贤就撺掇皇帝玩大的。他建议在宫内开“内操”,也就是在宫中进行军事训练。天启帝点了头,他就在各处招募亲军,据说人数多达万人,统统拉到宫里去练操。举行内操时,不光是抡刀舞棒,还要放炮发石,金鼓震天。承平时期,皇宫居然没有一天安宁,犹如战时。
天启帝有个皇二子,生下来没多久就死了,据说就是让炮声给吓死的。
一到此种场合,魏忠贤顿时神采飞扬,穿着蟒衣玉带,乘坐高头大马,来往于阵前。百名壮士着红衣,佩牙牌,在前头开路,他身后是千骑锦衣禁军簇拥跟随。
凡是遇到天启帝亲自来检阅,魏忠贤都要露一手。他年轻时曾练过骑射,此时功夫仍不减当年。纵马弯弓,箭箭不离靶心。每中一箭,场内都是一片欢声雷动。
这高级游戏确实让天启帝入了迷。有一次在宫内试放火铳(枪),天启帝也在近处观看。点火后,火药突然在膛内爆炸,持枪者伤了手,血流满地。四面飞迸的铁片差点伤了天启,但他一点儿也不恼,谈笑如常。
魏忠贤是个无赖出身,对付这样的荒唐皇帝真是得心应手。他的所为,已经分了皇帝大部分的权,以至出现人们所称的“并帝”现象,甚至在行政上基本架空了皇帝,且在内廷里也拥有了一支私人武装。这种情况,在皇权制度下是极为反常的。任何对权力学稍有一点儿常识的皇帝,都绝不可能容忍。但天启帝至死也不疑心魏忠贤。
——做恶,也得做得有水平才行啊!
皇帝的老婆他们也敢整肃(1)
客、魏二人成了皇帝最亲近的人。可是,从道理上说,再亲也比不过皇帝的老婆吧?两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为了控制天启帝,挡住来自任何一方的攻击,他们对皇帝的老婆也开始下手整肃了。
天启帝对他们的信任,最终超过了对自己大小老婆的信任,这事情说起来不可思议,但这个没心的皇帝居然就能干得出来。
天启元年,皇帝大婚,在选皇后的问题上,客、魏也下了功夫。他们相中的是跟他们关系很铁的一个妃子,叫宸妃。可是选皇后不是他们分内的事。负责选后的秉笔太监刘克敬、杨舜臣选中的是河南张氏。客、魏当然恼火,多方予以阻挠,但众议却以为可,后终成事实。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也由一名生员得封太康伯,成了一号皇亲。
婚后,天启帝与张皇后倒也有一段关系不错的蜜月期。但两人性格毕竟相差悬殊。一个持重端庄、淡静知礼,一个是混小子、垮掉的一代。久之,感情也就淡漠了下去。
魏忠贤开“内操”以后,一次天启帝想拉张皇后一起玩。自己率三百宦官为左阵,旗帜上绘龙;想让张皇后率三百宫女为右阵,旗帜上绘凤。张皇后到校场一看,这不是胡闹么?就借口身体不适,坚决不干。天启帝顿觉下不了台,尴尬异常。待皇后离去后,只好吩咐挑选一位身材高挑的宫女顶替皇后。但是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只好挑出几个宫女一起领头。操练了一阵儿,假的毕竟是假的,天启帝觉得无味,便草草收场。
这类的事多了,天启帝与皇后之间就日生龃龉,渐渐地没话可说了。
魏忠贤看到帝后之间有裂隙,心生暗喜,越发起劲地拉着天启帝胡闹,让张皇后一人独自面壁。又派心腹宫女到坤宁宫管事,以窥伺张皇后的一举一动。
张皇后并不是个软弱的人,后人评价她是“严正骨鲠,爱憎稍与众异”,是个很有性格的女子。她对客、魏毫不畏惧。比方,客氏喜欢江南审美趣味,让宫女们都仿江南装束,广袖低髻;张皇后偏就反其道而行之,让坤宁宫宫女全都窄袖高髻,大唱对台戏。
对客、魏二人的诡诈伎俩,张皇后也屡次向天启帝说起过。但天启帝哪里听得进,反而嫌耳根不清静,连后宫都不大去了。
一日,天启帝来到坤宁宫,见桌上置有一本书,就问:“卿读何书?”张皇后朗声答道:“《史记》中赵高传也。”暗指魏忠贤是个有可能让天启帝亡国破家的贼子。天启帝听了,默然不语。此事被客、魏二人知道,自是将张皇后恨之入骨。
不仅如此,张皇后还曾派人把客氏唤至坤宁宫当面教训,“欲绳之以法”(《明史》)。
客、魏忍不了这个,决定扳倒张皇后以绝后患——既打击敌手,同时也在后宫立威。
为了搞垮皇后,他们俩费了不少脑筋。他们觉得,正面出击,可能把握不大,毕竟中国人讲究的是“疏不间亲”,于是想出一个损招。
他们买通一名死囚——强盗孙止孝,让孙咬定张皇后是自己女儿,而非张国纪亲生(《国榷》)。如果天启帝信了,那么血统有问题的人,岂能做一国之母?张皇后的下台,也就可以预料了。但是这个谣言虽然有人愿意承担,但也须有个人敢于在朝中公开上奏,把这事情捅到皇帝那儿去。
客、魏专横,祸乱天下,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就算准备攀附他们而上的恶人,也知道这不过是快乐一时算一时的事,绝对长久不了。一般地给客、魏当个狗腿,捞好处,不少人还愿意干,但是诬蔑皇后的血统,这显然是弥天大罪。一旦客、魏失势,谁能担保性命无虞?坏人也有坏人的顾虑。所以,魏忠贤的手下出主意说,一定要找一个岁数大的、能死在魏忠贤之前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放心大胆去干。
——做坏事,就像欠账可以不还吗?在古代,就连恶人也不敢做如是想!
这个人,被他们物色到了。
该人叫刘志选,浙江慈溪人。他的一生,其人品前后判然不同,堪可玩味。
txt小说上传分享
皇帝的老婆他们也敢整肃(2)
他与叶向高是同年进士,早年也算是一位直臣。万历年间上疏反对册封郑贵妃,及抗议皇上钳制言路,被贬为外官。此后他又挨整肃,在例行“大计”(外官考察)中被罢。
他这一去,就是投闲置散30年。这30年,不知他是吸取了教训,还是受到世态炎凉的刺激,整个变了一个人。
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十月,叶向高被皇帝召回京师,准备入阁。途经杭州时,老刘(此时已是七十老翁了)从家乡赶来,盛情款待旧相识,前后游宴有一个月之久。叶向高当了内阁首辅以后,却不开情面,给老刘安排了一个南京工部主事(处级)的差事。
高阳先生说,这个刘志选大概是30年赋闲给闲怕了,所以“老而复出,穷凶极恶”(《明朝的皇帝》),投靠了魏忠贤。他疯狂弹劾在“三大案”中坚持正义的王之寀和孙慎行,竟导致王之寀最后死在狱中。
魏忠贤身边,不缺少恶仆,就缺这类没骨气的文官。于是,刘志选得以入京,当了尚宝司少卿(皇帝印章管理处副长官)。老刘有奶便是娘,越发起劲,在攻击正直大臣时,索性连保举他做官的叶向高也牵连进去了。
这样疯狗一样反咬恩主的人,正对魏忠贤的胃口,他很快就把老刘提为顺天府府丞(首都副市长兼教育局长)。
扳倒皇后的阴谋,是从扳倒皇帝的老丈人开始的。当时有人在宫门贴了一张谤书,指斥魏忠贤要谋反,并列出阉党共70余人。魏忠贤怀疑此事是张皇后的老爹张国纪干的,大为恼怒。阉党成员邵辅忠、孙杰便出主意,要以此兴大狱,一网打尽朝中主持正义的“东林党”。
邵、孙二人拟了个奏疏,要参皇帝的那个老丈人,里面就提到张皇后不是张国纪的骨肉。这样的折子,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上的,起码要够资格,比如说本身是言官,有风闻举报之责;或者德高望重,足以证明提出的意见有分量。这种顶缸上奏的事就叫“买参”。
物色到刘志选的时候,老刘头也知道这是个有可能掉脑袋的活儿,不能立时做出决断,便与家属商量。家属认为,老刘已经70多岁了,魏忠贤不过才58岁,刘死在魏之前是毫无疑问的,只要魏还活着,就能包刘无事。所以这个活儿完全干得。至于将来如果翻了盘子,人死了还怕啥?
利欲之徒也有他们的逻辑,而且是够唯物的——死了还怕什么千刀万剐?
这个奏疏,指责张国纪图谋霸占宫女韦氏,还借中宫(皇后)之势屡次干预司法。此外就是最厉害的,说张皇后的身世是“丹山之穴、蓝田之种”。丹山是出朱砂的,蓝田是出玉石的,两不搭界,暗示张皇后不是张国纪亲生,而是海寇孙止孝之女。
这一攻击,恶毒之极。张皇后的儿子,按理都将是皇子,如果皇后之父是强盗的话,这皇子岂不是强盗的外孙了?
好在天启帝在涉及后妃的问题上,还是有一定原则的。他疑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说:“只要身体好,管什么亲生过继的。”于是下旨严斥刘志选。
御史游士任、给事中毛士龙等也上疏要求追查谣言。刘志选不服,勾结御史梁梦环再次上疏。两边形成对峙,事情越闹越大了。
这是一场乱战,客氏在其中表现得相当嚣张。她在宫里还打起了心理战,扬言要去河南调查张皇后的身世,还声称要重修“内安乐堂”,援引前朝故事把张皇后给囚禁起来。她的这些话,都故意让人去说给张皇后听。
客、魏还想到了下一步:搞倒了张皇后,就另立魏良卿的女儿为皇后。这魏良卿是谁?魏忠贤的大哥魏青蚂螂之子,现在已经在掌管锦衣卫南镇抚司(审讯机关)了。
想得美啊!
因此,搞倒张皇后,就不是一个局部的阴谋,而是深思熟虑的一盘大棋。
但由于这种想法太过荒诞,即使在客魏阵营里,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客氏回老家去探亲时,她的老母亲就劝她不要胡来,万一调查张皇后查不出问题,后果将很难预料。客氏闻听,心里也发虚,自此才有所收敛。
皇帝的老婆他们也敢整肃(3)
魏忠贤意识到,张皇后是他将来实施“宏图大计”的一个绝大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他又想出了一个绝招,私召了一批武士引入大内,暗藏在便殿附近,然后诱导天启帝来到便殿办公。魏忠贤故作警惕状,带人四处搜索,将几个身带凶器的武士搜出。天启帝不知是计,大惊失色,命把刺客交给东厂和锦衣卫审讯。
武士们按照魏忠贤事先与他们定好的口径,诬招是张国纪指使他们欲行弑逆,另谋信王朱由检(就是后来的崇祯帝)。
此计可谓一箭双雕,既能彻底搞垮张皇后一家,又将不与他们同流的信王牵扯在内。这样一来,可把与皇帝有亲缘关系的两大势力一举铲除,消灭最具威胁性的潜在力量。
但这事情策划得太像是儿戏了。阉党的重要人物王体乾得知后,也是吃了一惊,连忙跑去找魏、客,表示了极大的疑虑。他说:“皇上凡事迷迷糊糊,独于兄弟、夫妇间不薄。万一出了纰漏,吾辈将死无葬身之地!”
魏忠贤想想,觉得王体乾说得有理。人多嘴杂,难免不泄露天机,于是他急忙命令把几个武士杀掉灭口。可怜那一帮粗人,当初应承来做这谋逆的蠢事,不过是想图个快速发财,却把脑袋给玩掉了(见《罪惟录》)。
针对张皇后的阴谋,就这样持续了好多年。张国纪本人大概也不够检点,因此备受攻击。后来,张皇后为避开魏忠贤的锋芒,只得让天启帝把张国纪打发回原籍。
天启帝同意了,下诏痛斥张国纪“怙恃国恩”,为非作歹,但又说“念中宫懿亲,国家大体,姑着回原籍”,叫他回老家去痛改前非(《明熹宗实录》)。
王体乾确实没看错。天启帝就是再糊涂,在原则问题上,也还是护着至亲骨肉和皇后的。此诏虽然把张国纪说成是个恶棍,但却明明白白地肯定,张国纪再坏也是皇后“懿亲”,这个“国家大体”是不可动摇的。
这件事,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效果:一是魏忠贤对张皇后一家的攻击,终于在皇帝那里碰了壁,未能得逞,只得拖延下去;二是毕竟赶跑了这个碍眼的老国丈,引起天下震动,显示了魏忠贤不可忽视的实力。从此,想依附魏忠贤的人就再无顾虑了,攀附之徒前赴后继。
在客、魏的挑拨之下,天启帝与张皇后的关系愈加冷淡。按例,皇后千秋节(生日),对内侍和宫女应有赏赐,但天启帝就不拨给银子。张皇后只得赏了大家一些银制的“豆叶”。这东西一般的赏人还是可以的,而在千秋节赏人,就有点拿不出手。有的内侍嘲笑张皇后太寒酸,天启帝听到了,也不以为意。而逢客氏生日,天启帝不仅亲自到场贺寿,还大赏众人,包括赏赐珍贵的“兜罗绒”(织法来自西域,极为豪华)。
面对冷落,张皇后采取的办法就是忍耐。她知道,有客、魏环伺,轻举妄动不仅不能取胜,还有可能导致不测。她以文雅对抗野蛮,在坤宁宫召集了一批比较聪明的宫女,教她们背诵唐诗宋词。为打发深宫长夜,张皇后让宫女们环列,依次背诵,以考勤懒。碰到背得流利的,皇后还会开颜一笑:“学生子应该拜师傅了!”
闲来无事,张皇后还喜欢用五色绫来制作菩萨像,一些信佛的宫女也争相效仿。
隐忍并不是软弱。再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