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梧不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非梧不栖-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细若蚊蝇的声音才响起,马上被人齐心协力压下去,“还不是只知死读书的东西!他们的体育有我们的好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我们的后劲足着呢……”
  说这话的时候,13班关闭了一切的门,门内,只有我们一切的辉煌……
  前三场比分我们都遥遥领先,这次应必胜无疑了。
  仿佛狠了心要背水一战,4班队员在这一场蓦地变得异常骁勇,运球,传球,上篮,衔接得恰到好处,尽管我们班的攻守结合战术仍实施得很好,但在对手凌厉的攻势下已略显疲软。
  于是最不幸的事发生了,就在这最后一场里,原本的明日之冠,沦为4班手下败将。
  悻悻地,人群开始散去,但仍不甘地抱怨着,在他人身上找失败的根源。
  门关得更紧了些,它遮拦了我们的慧眼,因为情感,心中的天平倾斜了……
  我和几个同学走在回教室的路上,遇见了两个12班的女同学,她们笑吟吟地向我们招了招手。
  “唉,失败了连12班也要来落井下石。”有人愤然。
  待走得更近,那两个女生的眼中闪着真诚:“你们班真的好棒!虽然这场不理想,但已很不错了!我们班跟你们班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赞美的光辉从门缝里透了进来,在我们沉醉于自己编织的“13班是最棒”的黄金梦中坐井观天之时,对手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我们的优点并学为己用;在我们以居高临下的目光审视他人时,对手却以谦逊的态度在不断地改正缺点。
  把门打开,我们会发现外面的世界遍地奇珍;
  把门打开,我们会看到自己的房间黑暗狭小。
  13班,开门!
  

常存抱柱信
一个年轻人跋涉于人生之路,他在一次航行中小舟遇险,被迫要放弃一只背囊。犹豫再三,在美貌、金钱、健康、荣誉、机敏、才华、诚信之中,这位年轻人放弃了诚信。
  小舟继续前行……
  这个故事中隐藏着无以名状的沉重,我想现实生活中的年轻人不止一个,有很多人在人生之路上不断演绎着这个故事。不知这些漠视诚信的人想过没有,缺少了诚信的点缀,他们永远得不到完美的人生。
  不必说周幽王为博佳人一笑而失信于诸侯终致亡国之灾;也不必说海尔公司因“真诚到永远”而得信于天下,产品远销海外;不必说日本歪曲历史而招东亚受难国的切齿痛恨,导致屡屡在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外交失败;也不必说中国因恪守和平准则而诚信之名远播四方,令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交。仅余秋雨《信客》一文就已揭示了诚信那千金不换的价值。
  老信客清白了半生,却因禁不住诱惑,裁下他人托送的一小段窄窄的红绸而声名狼藉。虽然只是一小段红绸,可那已足以玷污老信客清白的名声,只因老信客失去了诚信。
  而年轻信客始终如一,仁厚善良,清白伴他长眠。于是四乡敬重,有口皆碑,常有人来吊唁他。此时,记不得他名字的人们吊唁的是什么?是他的精神,诚信之花,穿越千古,永开不败。
  于是我又记起了一个久远的传说。在那个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时节里,某个绿水环绕的小村庄,一对恋人相约在石桥相见,名叫尾生的男子早已赶到,女子却迟迟未来赴约,不久河水暴涨,为了不失信于女子,尾生抱着桥柱苦苦守候,最后被无情的潮水带向远方。于是,后世多情的文人世代吟咏:“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尾生抱柱的例子虽有点极端,却充分说明了诚信是我们炎黄子孙们的血脉,精神的不朽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发扬,愿我们莫要放弃诚信的背囊,愿我们常存抱柱之信,让诚信助我们创造完美人生。
  

情满人间
(一)师情
  备战奥英的一个晚自习,我像往常一样拿着全真试题集去向何老师请教。
  她身边已有好几个人把她团团围住,等了很久才轮到我。在我记录她的回答时,我的手突然被她握住,然后被轻轻地翻了过来。
  旁边几个同学出现了一点小骚动,我能理解。谁叫我的手每年冬天都要蜕皮,整个手掌的皮肤就那样一层层地裂开,泛起的许多白边叫人看了忍不住恶心。
  她皱了皱眉,轻声叹道:“这么严重?”
  我苦笑:“年年如是,治了8年多也没治好。”
  何老师说:“买点凡士林试试。我的手因用粉笔太多也常蜕皮,只是不如你的严重。”
  (二)友情
  把头深深地埋进臂弯,仿佛可以听到时光流逝的声音,一点一点地那样清晰可辨,每一个声音都敲在我的心上。不痛,只是觉得孤独和无助。
  这是奥英晚自习课,但我却因眩晕而无法坚持做题。从我趴在桌上那时起,到现在已有10多分钟了,我仍未得到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这时我才发现,人是那么迫切需要关怀,惧怕冷漠与寂寞。
  不过这不能怪别人,毕竟竞赛的脚步已越来越近,对于奥英班的人,分分秒秒都是那样的宝贵。
  于是我勉强支撑着又写了几道题,眩晕却毫不留情地迫使我再次选择了趴在桌上休息。
  玥突然开口了:“你没事吧?”我轻轻地说:“头晕。”
  后来下课,玥去找老师为我请了假,又和量一起送我回了家。
  量和玥拉着我的时候,隔着厚厚的衣服,我可以感到她们的体温。温情渗至全身,驱走冬日的寒意。
  (三)亲情
  自从那天因头晕被迫请假起,之后的几天内我常常失眠。有时一个中午躺在床上就这么躺过去了,脑子里总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纠缠着久久不去。睡眠不足,头自然时常犯晕,于是我的脾气也开始变得有些怪戾和暴躁。在学校还尽力压制,在家中却我行我素。面对我怪僻的行为,妈妈选择了温和的忍让。
  那时晚上,晚自习下课后回到家,我决定不顾微微发晕的头,坚持学到11点再睡觉。妈妈建议由她陪我跑跑步,我说手头有很多东西未处理。她说,锻炼是消除紧张情绪的好方法。最后,我决定放弃了做习题,跟妈妈来到操场。
  璀璨的星点缀着辽阔的夜空,晚风带着寒意拂过面颊,我一下子感到清醒了许多。
  那夜,我们一边慢跑,一边聊,聊了很多很多,包括学校近况,班级趣事,包括我对一些人和事的想法,天南地北地无所不谈。
  妈妈后来问我:“你是否感到有压力?”
  我犹豫了一下说:“好像没有。”妈妈说:“你有压力。”
  她说我的压力来自于我给自己定下太多要求和对竞赛取得好名次的渴盼,这些东西无形中造成了我的失眠、我的暴戾。她说:“你想过吗?太炽热的渴求也许反会使你与成功擦肩而过。”
  我沉默。也许吧,太急切的渴盼让我总觉得低人一等,总觉得自己浅薄无知。我也感到了,过去那个天天有好心情的自己仿佛正离我而去,我想留住那个我,却像想用手挽住流水一样徒劳。
  妈妈续道:“你勤奋,妈很高兴,可是勤也要有个度,这几天你一回来,就对着书桌,也不怎么和我说话,时时头晕又不注意放松和休息,像你这样,身体能撑多久?妈不希望你读书读成傻瓜,科学的读书是劳逸结合。”
  最后,她说:“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在备战中,只要你有收获,就应该满足了。不要整天想成绩排名,放松一点吧,你会天天拥有好心情。”
  那夜,休息时,心像被清空了什么,变得轻捷而鲜活。
  妈妈真好,她永远是我身后的安全港湾。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读《常春藤不是梦》
  不记得在哪看过一篇写理想的调侃文章,文中的一句话可谓述尽了人们的理想的变化过程:4岁要拿诺贝尔奖,8岁想念清华,12岁想赴美留学,到16岁,心想能混张大学文凭就不错了。
  确实,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童真的誓言也已散落天涯,爱做梦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老成、现实,所以许多长大了的孩子就再也不会听到梦里彼得·潘轻敲窗户的声音,再也不能飞往永无岛了,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悲哀。
  不过,有一个叫陈欣奕的女孩,却从小把她那绮丽的梦深藏在心里,然后在之后十多年的岁月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她如愿以偿地去了哥伦比亚大学,那个地处寸土寸金的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常春藤盟校(常春藤盟校由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和康乃尔大学组成。都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声望最卓著的大学)成员之一的大学求学。同时她也收到了宾夕法尼亚的录取通知书和全免奖学金。
  在书里,她说她像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遥不可及的梦想,其中最强烈的就是可以远涉重洋出国深造。每当她向旁人透露她的向往时,人们只是笑,此后,她学会了把梦埋在心底,她的梦一直在她心底萦绕,燃烧。她初二时,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奖,初三为许多外宾当译员,高一时自学完大学的化学教材,并且考过了托福,高二便申请了常春藤盟校,最后赴美留学。
  看完她漫漫的求学之路,我忽然想到了一个关于跳蚤的实验。科学家们把它们放在玻璃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上,数次之后,它们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当拿走盖子,它们已永远跳不出玻璃瓶了。原因很简单,它们已经自我否定,降低了跳的高度,一旦确定,便不再改变。
  那么我呢?我是不是应该像拿破仑·希尔,那个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却成为了名震一方的作家一样,像陈欣奕一样,去掉心中的“不可能”,为自己封存一个绮丽的梦。
  入夜,缥缈的梦境里,陈欣奕笑着对我说:“心若在,梦就在。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围城
“婚姻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是钱钟书《围城》一书的经典名句。
  我想不只是婚烟,在很多时候,人们总对到手的东西不屑一顾,只有失去时,才知道珍惜它。
  记得初一入学时,陈老师向我们宣布了学校对奥班的严格要求和我们的竞赛任务,班上的同学立马“倒下”一片。陈老师严肃地说道:“你们都是千挑百选出来的精英,应该为能在这个班拥有一席之地而荣幸。你们在小学时穿梭于几个补习班之间为的是什么,还不是希望能步入这求知的殿堂继续辉煌?知道吗?有多少人对你们的位置渴望、羡慕不已,又有多少家长曾经苦苦哀求老师:‘老师,让我的孩子进来吧,他会努力的……’而你们呢,进来了却不知珍惜,这就是人的劣根性啊……”
  陈老师一席话猛地把我的思绪拽到一中张榜公布分数的那天。一张不大的木板被围得水泄不通,焦灼的家长们用手一行行地指着成绩单,找着、数着、计算着他的孩子大概的名次,还有的家长边往家里打电话边哭:“砸了,砸了,怎么办,怎么办哪……”真是看者难受,闻者心酸。
  让我对围城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的,是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打工幼儿园》。小品的最后,一群孩子拦着街道办的主任,求他不要查封这间幼儿园。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农村孩子们的缩影,那种对求学的渴望和诚挚。
  当城里的孩子们在大声疾呼反对应试教育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一边负担着家中的农活,一边起早贪黑跋山涉水地去读书,为的就是能靠考上大学,彻底摆脱贫穷的困扰。想必有人会哼一声道,纯粹为分数的学习太功利,应评价综合素质。像我们中国这么一个大国,综合素质如何评价,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而建立机制,不是一天一日的事。若是一般的推荐,能上大学的恐怕少有真才实学。最终的结果依然只是有钱人才有大学读。这么一来,农村的孩子怎么办?
  高考虽是一锤定音,但它至少是相对公平的,用它来选拔人才是目前可行的最佳办法。
  既然我们身处受教育的围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书虽死,人却是活的,改变不了高考的我们,何不试着改变自己,试着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期让自己成为英才?
  因此,劝君抓住今天、抓紧现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千载谁堪伯仲间
——读《毛泽东心路解读》有感
  当岁月之手拿历史的彩锦,褪去斑斓的传说,当时光之波淌过历史的河床,带走遥远的回忆,曾经的远征者们的身影,似已就此淡去。然而,当细细聆听时,我们却总能听到那一曲曲悠远的天籁,纵深于历史,传荡于人间……
  历史氤氲的雾气,却淡化不了这样一个人所共知身影,一个在苍茫大地中问谁主沉浮的身影,一个在漫卷红旗的西风中问何时缚住苍龙的身影——毛泽东。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毛泽东留给后人的,是四渡赤水的用兵如神,是当中国山河破碎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勇者,是亲手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的英雄。
  他曾在政坛上春风得意,但也曾备受排挤,黯然神伤;他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鹧鸪天》,但他也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可他在几度浮沉中都百折不挠,成就一代伟业。
  不错,这正是毛泽东一生境界的真实写照。翻开《毛泽东传》,翻开《毛泽东诗词鉴赏》,接二连三的震撼令人折服。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横扫千军如卷席”,豪放抒情的文坛里,他的妙句华章不让苏辛,“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从不轻易地将钦佩的情感聚集向某一个人,除了毛泽东。历览前贤,有扫六合,并诸侯的秦王嬴政,有控朔漠、击匈奴的大汉天子,有善纳谏的唐太宗,有驰骋草原、横扫欧洲的成吉思汗。放眼文坛,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