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斯拉夫兴亡-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拉夫的*团结实现了”。1945年3月9日《新华日报》。英、美、苏三国相继于3月20日、28日和29日承认了临时政府。新政府又同苏联和刚获得解放的东欧人民*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于4月11日在莫斯科签订了《南苏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
  图5…8铁托同苏联签订友好条约(1945年4月)
  铁托—舒巴希奇协议的产生和实施,是反法西斯同盟施加压力的结果,也是南斯拉夫人民反对大国控制、坚持独立自主立场的结果。这场斗争揭露了西方大国干涉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斗争进程和破坏南斯拉夫团结的用心,从而保证了新南斯拉夫国家的顺利诞生。铁托—舒巴希奇协议是南共革命策略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有其值得总结的经验。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10)
第一,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并不反对同流亡在外的南斯拉夫资产阶级政治家达成某种妥协。从表面上看,铁托—舒巴希奇协议是同“阿夫诺伊”第二次会议的决议相矛盾的,因为在那次会上已经宣布王国流亡政府是不合法的,对内对外都无权代表南斯拉夫人民。所以,铁托决定不同声名狼藉的流亡政府接触,而同它的资产阶级温和派代表谈判。这一行动既维护了“阿夫诺伊”第二次会议决议的精神,又有利于分化资产阶级营垒,争取人民群众;也有利于提高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的国际地位。如果不接受妥协,新南斯拉夫在国际上就得不到西方盟国和苏联的承认。在当时革命力量比反革命势力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这种妥协是需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二,南斯拉夫共产党人不反对成立联合政府,但是,在联合政府的构成上必须尊重业已形成的现实和坚持以国内抵抗运动为主的方针。由于铁托没有解散军队,没有同意流亡在外的国王回国,没有放弃领导权,才迫使王国流亡政府让步,并组成联合政府。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把参加联合政府看成是同共产党人瓜分权力、平分秋色,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后,便纷纷退出了联合政府。
  第三,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坚持反对大国的干涉政策。我们看到,舒巴希奇带到谈判桌上的是英国的方案,代表了英国的利益。而且,无论英国还是苏联,当时都试图把本国的利益当成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利益,要求别国服从它们的利益。铁托巧妙地利用了英、苏在巴尔干地区互相猜疑和在划分势力范围上的矛盾,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立场。
  第四,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强调走自己的道路。如果说,战后东欧各国政权从资本主义过渡到人民*制度通常经过了三个阶段,即: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阶段;以共产党占优势和反对派逐渐削弱的阶段;共产党执政,反对派退出政府和实行经济全面国有化的阶段。那么,南斯拉夫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还在1945年11月,当多数东欧国家已经解放一年还未宣布成立共和国,仍处于摄政委员会和联合政府阶段时,舒巴希奇和格罗尔等南斯拉夫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已宣布退出刚刚成立半年多的临时政府,停止了合作。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中第一个建立人民共和国,这是铁托—舒巴希奇协议的积极成果,也是南斯拉夫独立自主走上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特点。
  二战中的南斯拉夫*
  在1941~1945年的反法西斯解放战争中,南斯拉夫共产党在战争初期就指出了解决*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一时期,南共的民族政策是承认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黑山等各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平等和自决权利,在这个基础上求得国家的统一。这一政策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成为把他们团结起来为民族解放和建立新南斯拉夫而奋斗的强大动力。在反对法西斯侵略者和国内卖国贼的共同斗争中,既实现了防止旧南斯拉夫民族主义死灰复燃,又实现了各民族的兄弟团结。在这场席卷全南斯拉夫的战争烽火中,每个民族都参加了进来,他们组成了本民族的武装力量和军事领导机构,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临时政权机关。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11)
图5…9新南斯拉夫第一次自由选举
  (1945年11月11日)同时,各族游击队员从未按民族属性被截然分开过。他们在同一条战壕里为共同的理想浴血奋战。例如,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1941年12月22日“第一无产者旅”就是由多民族成员组建的。
  在抵抗运动中,南共逐步形成了建立联邦制作为解决南斯拉夫*的思想。1943年11月29日,在亚伊策召开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在联邦制原则的基础上建设南斯拉夫”,承认南斯拉夫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权利。确定联邦制为南斯拉夫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原则,便消灭了南斯拉夫王国时存在的一个民族压迫和统治多个民族的现象。规定各个民族拥有自决权、包括分离或同其他民族统一的权利,特别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承认了马其顿民族和黑山民族,这就从国家立法的角度实现了铁托早在武装起义一开始就提出的各民族“兄弟团结和统一”的口号,从而初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召开了立宪议会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6年1月31日,立宪会议颁布了新南斯拉夫的第一部宪法,联邦制原则以宪法形式被确定下来。
  南斯拉夫的每个共和国都有自己的领土疆界、自己的国徽和国旗;各共和国按宪法有权制定自己的法律、计划和预算,选举自己的政权机关等。每个共和国都是拥有民族主权的实体。各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在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上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联邦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是解决南斯拉夫*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当时南斯拉夫在处理复杂*时跟其他国家不同的一种方式和经验。与联邦制并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但是,这种联邦制是在战争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形成的,它不是根据通常宪法所规定的“自下而上”的程序,而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的。同时,在如何划定各共和国之间边界和确定民族的定义上,还存在着某些矛盾。以波黑为例,该共和国同其他共和国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建立在民族的基础之上。这成为该共和国后来同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纷争的原因之一。同样,在确定科索沃、伏伊伏丁那、桑贾克等地区的地位问题时,也存在争论。特别是在解决某些地段的争议时,往往以行政命令“目测”、“指地为界”,采取了简单的、较为实用的方法,而没有按历史的、地理的、经济的和人文的自然边界进行划分。伊沃、巴纳茨:《同斯大林一起反对铁托——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共产党情报局分裂主义分子》( Sa staljinom protiv Tita——Informbirovski rascjepi u jugosl*enskom komunisticˇkom pokretu),萨格勒布:地球出版社,1990,第104、105页。所以,边界纠纷在当时被掩盖下来。谁也没有料到,当初南斯拉夫各联邦单位边界的内部问题,竟成为当今独立的各共和国或自治省之间争夺的国家间的疆界问题和*。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
为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而斗争
  ——南苏冲突〖1〗西方国家干涉南斯拉夫的企图二战后初期,南斯拉夫在巴黎和会上和其他的国际活动中,都把实现世界和平、捍卫南斯拉夫的民族利益和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关系,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基础。这样,到1946年上半年,它同2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南斯拉夫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铁托在1945年5月19日的讲话中所表述的:“南斯拉夫准备跟西方盟国政府合作。但是,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不允许歧视它和拿它的权利做交易。”转引自南斯拉夫现代史研究所编《南斯拉夫战后发展一览1945~1965》(Pregled posleratnog razvitka Jugosl*ije1945…1965),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共和国教科书出版社,1966,第158页。
  然而,在“冷战”的年代里,南斯拉夫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是紧张的,其原因不在南斯拉夫,而在于西方大国的扩张主义野心和政策。它们反对南斯拉夫,一方面由于它没收了在南斯拉夫的外国资本家的财产而触动了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它们害怕南斯拉夫同苏联和东欧人民*国家建立密切的同盟关系。西方国家利用南、意边界问题和逃亡在国外的南斯拉夫反动派,对南斯拉夫施加政治、外交和经济压力,粗暴干涉南斯拉夫的内政。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企图改变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对外政策,确立它们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以防止所谓的“共产主义颠覆”和“威胁”。
  西方大国利用南斯拉夫和意大利边界分歧,即所谓“的里雅斯特问题”,制造危机,寻找干涉的借口。1945年5月2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突破德军的防线,解放的里雅斯特后,他们和盟军中的新西兰部队共同占领该市。但在6月中旬,在西方盟军的压力下,南斯拉夫军队被迫从该市撤出。
  根据1947年2月10日的对意和约,南斯拉夫收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意大利占去的部分南斯拉夫领土,像里耶卡、扎达尔、拉斯托夫等地。但的里雅斯特城、卡纳尔河谷、戈里察、特尔日奇和靠近索查河下游的地区仍归意大利所有,有近20万南斯拉夫居民生活在上述地区。在大国的裁决下,的里雅斯特及其周围有争议的地区,暂时划为自由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监督的中立区和非军事区。这个面积为700多平方公里的自由区分为A、B两区。A区包括的里雅斯特城及其以西的一个狭长地带,由英、美军队共管;A区以南的地区为B区,由南斯拉夫军队控制。B区的绝大多数居民是南斯拉夫人,例如1950年4月16日在该区举行的选举结果表明,南斯拉夫人民阵线获得了89%的选票,而意大利天主教社会联盟仅得到11%的选票。
  1948年8月20日,英、美、法三国不顾南斯拉夫的反对,单方面发表了三国声明,支持意大利对A、B两区的主权要求。对此,南斯拉夫政府发表声明,提出抗议,建议就的里雅斯特问题举行南、意两国之间的谈判。
  西方大国还拒绝南斯拉夫1945年提出的修改南、奥边界和战争赔款的建议。从民族和历史的原因出发,南斯拉夫要求将奥地利境内斯洛文尼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并入南斯拉夫。因为在奥地利的科鲁什卡、格拉迪什奇和什塔耶尔斯卡地区生活着近20万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而且这些地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不合理的公民投票划归奥地利的。1949年上半年,西方大国为了维护奥地利的利益,坚持奥地利的边界保持在1938年1月1日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前的状况,反对奥地利支付战争赔款,因为它不是希特勒德国的盟国。6月22日,南斯拉夫就此向美、苏、英、法四国提出了抗议。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2)
当时,南、希两国边界的局势也被西方大国加以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腊人民为反对德、意法西斯的共同事业作出了当之无愧的贡献。但在战争结束阶段的1944年,英国开始武装干涉希腊,并挑起了1946~1949年的希腊内战。南斯拉夫曾给予希腊游击队以大量的食品、武器和药品的援助,一些希腊人逃入南斯拉夫境内。英国借口南斯拉夫支持了希腊游击队而向南斯拉夫施加压力,不断制造边界事件。
  与此同时,西方盟国也没有放弃经济封锁这一惯用伎俩。它们既不向遭到严重破坏的南斯拉夫提供经济援助,又在贸易上采取歧视政策。同时,美国还扣留了1941年存入美国的南斯拉夫国民银行的黄金储备,美国飞机还多次侵犯南斯拉夫领空,等等。
  在战后反对南斯拉夫的大合唱中,还有梵蒂冈罗马教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马教廷既同流亡伦敦的南斯拉夫王国政府保持外交关系,又向“克罗地亚独立国”派驻使节。当1946年南斯拉夫宣布政教分离,并审判站在占领当局一边的斯特皮纳茨大主教时,梵蒂冈策划了反南斯拉夫运动,这导致1952年12月南斯拉夫同梵蒂冈断交。
  当时,南斯拉夫处在一个困难时期,它既要顶住来自西方大国的种种威胁和压力,同时要面对来自东方盟友的孤立和冲突。
  同共产党情报局的冲突
  1947年9月,在波兰召开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苏联、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以及法国和意大利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在宣布成立这一新机构的决议中指出,共产党情报局的主要任务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协调各党的工作、交流经验和互换情报。原文见《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1947年第1期。但是,共产党情报局很快变成了斯大林控制其他兄弟党的工具。
  南斯拉夫共产党的代表卡德尔和吉拉斯(旧译德热拉斯)出席了成立大会。共产党情报局总部及其刊物《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杂志编辑部设在贝尔格莱德。
  但是不久,南、苏两党便发生了争论和冲突。1948年上半年是冲突的第一阶段,主要发生了三件事:苏联推迟同南斯拉夫签订1948年的贸易议定书,并从南斯拉夫撤走全部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联共(布)党中央3月27日致南共中央的信件;共产党情报局6月28日做出了《关于南斯拉夫共产党情况的决议》联共(布)党中央的几封信,情报局的第一个决议,以及南共中央的复信和就第一个决议发表的声明,原文见《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之间的通信集》(Pi*a CK KPJ i pi*a CK SKP[b]),贝尔格莱德:共产党人出版社,1948。。
  南斯拉夫在二战的后期和战后,一直把苏联看做是世界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