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重叶更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霜重叶更红-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落霞余辉中,老远,便望见她魂牵梦萦两座山前后包夹着熟悉小镇,挺拔秀气,一条小河,在镇前不紧不慢地流淌,一座座造型各异石桥,象一道道彩虹横跨两岸,再没古道西风瘦马的冷落,却有小桥流水之喧闹。她爱这里的山水,更爱淳朴厚道的乡民,他们世代休养生息,执着地苦苦向恶势力和贫穷争斗,终难糊口,直到解放,才有起色。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时时事事在向他们挑战。如今,山上葱绿影子,云的影子,在水中颤悠悠晃动,酷似到了人们可望不可及的世外桃源,尘世烟云,荣辱盈亏,到了这里,消失殆尽。

  进镇,已是华灯初放,山山凹凹,布满银灯,映得村里村外成了银色世界,远远望去,山腰农户点点灯光,与天上星星相连,简直辨不出哪是天上星星,哪是村里灯光。

  社员们仨一群五一伙在乘凉,有的津津乐道计算着今年收成,有的在灯下读书看报,有些人聆听着高音喇叭里播放出全国各地喜讯。年轻的母亲,抱着胖墩墩娃娃,逗着呀呀学语,也有一些姑娘媳妇坐在灯下条石上,一边谈笑,一边搓麻线、纳鞋底,麻线自如地在手中飞舞、盘旋,凉风习习,吹拂起她们鬓发,戏弄着人们衣角,把激昂谈吐、绵绵私语、纵情欢笑,吹向山野,飘向远方……

  真是一渠引来万家欢啊!

  张军夫妇一听来意,话语滔滔,如数家珍,宗宗件件,不尽事迹,出现在岳萍几个人眼前。张军说:“人才难得啊,象这样有技术、又苦干的人,可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打着灯笼也难寻,现在,正在开展区、社干部学习哩……”

  芹芳没等张军说完,打断他的话:“萍姐,你对小山镇一带熟悉,过去民谣云:‘太行山人吃池水,蛤蟆蝌蚪咬住嘴,有女不嫁山村男,吃水缺似吃油盐。’全是些气死龙王红胶泥板。‘下雨洪水窜,日晒地皮裂’,这里人日日愁水,月月怕旱,年年度荒,一水缺,万物贫啊!来时你们看到了,这山庄窝铺,哪享受过明如白昼的夜晚……”

  芹芳只顾滔滔不绝说着,又被张军截断:“百闻不如一见,明天带你们去看看,在大旱之年这里景况,要比说上一夜强百倍。我相信,触景生情,灵感催笔,说句不知天高地厚话,把这事搬上舞台,到省城都会引起轰动。”

  芹芳意犹未尽,娇嗔地瞟了张军一眼,想说啥,又咽回去。

  岳萍当然对这一带熟悉,小山镇方圆左近,土薄石厚,加之水源奇缺,都是出了名的“光棍”村,解放后,虽有改善,岂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得了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 文艺下乡,《山乡情》一炮打响 大鸣大放,刁锋受计露杀机 13
第二天一早,岳萍一行在张军夫妇带领下,但见渠水犹如一条条奔腾银龙,从山上泄下,扬起细浪,在太阳光照射下,飞起道道彩虹,无数道渠水,随着不同山势,千姿百态,令人神往:有的垂直而下,腾起团团细浪,泄入山谷,再顺渠引进田里;有的顺着斜坡,涓涓而来,远远望去,恰似千条银丝挂山腰;有的千回百转,绕山崖,系山腰,又陡然迎面而出;有的顺着水槽,飞渡沟河。纵横碧流的渠水,被社员牵来引去,顺从地流进无数个长方形田畦……

  山凹里,玉菱长得一摸手高,腰里牛角大穗子,飘出红缨。早秋谷子也抽出穗儿,风一吹,轻轻晃着,泛起一排排绿色波涛。农彦云:六月六,看谷秀,大旱岁月,在这干旱出名的太行山里,庄稼居然能按节令、按规律生长,多新鲜惹眼!棉花长得更好,已结了不少伏前桃,肥肥胖胖,象娃娃拳头。旱象在哪里?尽管毒烈日头似团火球,山坡上,却绿波荡漾,群山翡翠。云蒸雾绕般气候,招得鸟儿呢喃,山雀鸣叫,相互应和之声不绝于耳,惹得蝴蝶煽动着彩色翅膀,飞来舞去。

  渠水,不只绿遍山涯,照亮村庄,也带来机器轰鸣。不少山庄,利用渠水落差,安上水管,吃水只用手一拧了。这是人定胜天成果,科学技术与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晶,来之不易,令人浩汉!

  岳萍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几年阅历,同伴们一个个忘我工作的情怀,是她想像不到的,有知识青年,一旦有了用武之地,如鱼得水,大展宏图。这样拼搏两三代,可一雪百年耻,使中华民族,步入世界强国之林……

  岳萍心情激动,毫无睡意,索性悄悄走出村外,蹬到她熟悉的镇后山坡上,贪婪地望着沉睡了的山庄,望着茂盛的庄稼,无尽情思,一幕幕从脑际闪过,剧本雏型,在脑海里逐渐明朗,一个个鲜活人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闪现……

  黄昏和夜悄悄递换了,月亮从东山冉冉而出,脸色微橙,半遮半掩,婀娜多姿。须叟,月亮摘下云巾,裸露出它如银仪容,渐渐地,平静的脸色呈现出一种象牙白,了无遮掩,发出圣洁之光。月亮清辉,如泉水般轻泻下来,似在草丛中、岩石里汩汩流动,那清辉虽然于山野之中,是那么的炫耀。

  片刻,月亮微笑着在轻盈云间滑动着袅娜身姿,舞动着如雪绡绢,似有幡然的羞涩。

  月亮,并不象平原上那么孤傲狷狂,也不象莽林中郁翳阴森,更不象大漠长河的孤月那么冷漠孑吊。才几年时间,这贫穷山区,似一夜变成江南水乡,咋使她不心潮澎湃!她要高歌、要宣扬,唤起众人为改变家乡面貌而拼搏。人心齐,泰山移,在这儿得到充分验证。她的心在沸腾,在呐喊,回到住地,坐在乳白色灯光下,文如泉涌,人物呼之欲出,栩栩如生,无不酷肖,笔走龙蛇,不知不觉中已东方发白……

  由于灵感催笔,几天功夫,岳萍三人以《山乡情》豫剧角本,脱稿完成,回到汇江,经局组织及宣传部门等领导审查,一致认为,选材创意十分感人,让剧团昼夜排练,在汇江新落成的大剧院一炮打红,场场暴满,《汇江晚报》不仅文艺栏好评如潮,特发表了本报记者亚男的《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于生活》长篇报导,把小山镇修水利的先进事迹又大加赞颂了一番,影响之大,在汇江可说空前,观众来信叫好不绝,不少人表示:为尽快使家乡富裕起来,愿奉献出自己一切……

  轰动效应,岳萍他们始料不及。

  省有关领导听到后,来电去省城调演,又博得头彩,省里还提出了向肖为《剧中主人公》学习的号召,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如荼展开。

  岳萍一行满载而归。

  汇江市委、局组织和宣传部门领导特为此召开座谈会,并请分管组、宣书记刘栋到场。刘栋为能取得如此效应表示祝贺,但不无严肃地谆谆教诲:“要戒骄戒躁,深入基层,贴近生活,挖掘典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农业上取得突破同时,大举向工业强市进军,工农并举,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汇江医学院办学方向是对路的,已得到上级首肯,对普及农村医疗网络,闯出新路子,这是他们为振兴汇江大胆创举,也望能搬上舞台,广为宣传,在汇江,来个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决不能以一穷二白为荣,贫穷,不是革命标志,更不是新社会代名词,那些张口闭口以穷为荣,以大老粗自居者,是对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亵渎,只有用智慧加苦干在这张白纸上画满丰收庄稼、轰鸣机器、耸立高楼、奔驰车辆、高品位科技产品……人民手里有钞票,家中有余粮,才能国泰民安——当然,为这一天到来,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力争尽快摘掉头上这顶穷帽子……

  正当一个个用拳拳之心,在各自岗位上呕心沥血,为祖国建设拼搏,一场整风反右运动(3)剥夺了他们工作权利,终纷纷落马,几跌入万劫不复深渊……

  作为党整风运动,肖冰因住院不能参加,十分焦躁不安。

  岳萍、田光、秋菊、小香虽与淑菲、李承斌等人不在一个单位,电话不断互相勉励,作为一名老党员,年轻知识分子,一定要积极投入,洗涤思想上哪怕一闪念污垢,才能轻装上阵,为祖国尽快富强冲锋陷阵。

  对此次运动,刘栋在认识上有他独到之处,由于党内*与法制不健全,在汇江从一开始就感到有些反常。王谦任整风反右小组组长,无可非议,却绕过他这个二把手,让赖青出任副组长兼办公室负责人,行动诡异,气氛反常,分明在搞小动作,内中乾坤之大,他有种预感,不排除有人假手整风之名,拉山头,搞帮派,谋权力,塞亲信。有无更大祸心,只有听其言,观其行,是否严格按党中央政策办事。虽老市长离休后,将升任副书记、市长的原副市长赵宏列为副组长,此人虽一身正气,毕竟人年轻,阅历浅,能否抵住并识破赖青这个被称作老狐狸的人,还是未知数。他从内部得悉,知识阶层是重点对象之一,让他不安的,林飞为尽快建设好历经战乱被破坏得千孔百疮的汇江,把一批学有所长的人忍疼留下,目前不少人在汇江有一定权威,王谦、赖青司马昭之心,早被他窥破,矛头所指,无非想搬掉他这块绊脚石,难免殃及池鱼,让这些同志蒙不白之冤。他向一些人传话:对这次运动,积极投入,实事求是,认真学习,武装并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中央主导思想始终保持一致。不难看出,他尊重知识,爱护人才,肝胆相照之苦衷。

  王谦、赖青密室策划,还真让这个有几十年对敌斗争经验的老战士识破了。

  刘栋的出任,既不合王谦胃口,赖青更认为堵住他向上攀登之路,早心存芥蒂,两人在很多原则问题上观点相左,赖青因有王谦暗中撑腰,有恃无恐,从没把这个上司放在眼里,刘栋又事事坚持原则,使他无隙可乘,碍手碍脚。运动一开始,便谋事东窗,认为医学院是刘栋部属集中地,他们又有刁锋这个四两扒千斤心腹,自然成了两军对垒前沿阵地、无烟战场。想来个一网打尽,再从这些人检查交待中,捕捉一鳞半爪,把刘栋拉下马,赖青顺理成章升迁,这汇江班子中主要成员,就能向他们一边倾斜。

四 文艺下乡,《山乡情》一炮打响 大鸣大放,刁锋受计露杀机 14
医学院,除小香调入公安局搞法医,王坚作为院整风反右领导小组成员外,所有人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离开岗位,投入运动。淑菲等人包括周正院长在内,院党委书记刁锋无一不漏组织起来,任学生停课,病人无医,让坐下来向党提意见,言之凿凿:以便改进党的作风,更好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这刁锋自比党的化身,因是外行,平日里,政治工作有王坚,业务事儿有周正,除往市里跑,终日无所事事,决断上从不吐个囫囵话,加上因肥胖未老先衰。终日里,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整个身子跌进沙发里,裹在烟雾中。医学院教改这么大事儿,就象局外人,给他汇报工作,总是那么三个字:“好、是、对。”教职工对他虽有微词,人人心里清楚,他是赖青妹夫,赖青又是王谦跟前红得发紫的人,敢怒不敢言。

  刁锋也有他的一手,别瞧不工作,修身养性,脸上暮气沉重,却在审时度势,苦心弧诣,与其姻兄赖青一脉相承,平时深藏不露,不愠不火,搞“政治”斗争,整人手腕,可说驾轻路熟。一旦自认时机成熟,披荆斩棘,只要认为不是自己心腹,或前进拦路虎,将来仕途会受到威胁,整起来心狠手辣,必置死地而后快。他对此次运动,从赖青口中得悉,加之自己敏锐判断,认为是难得政治地震,不掀起轩然大波,降伏这些人,很难撼动刘栋。运动一来,与赖青密议后,豪气心头涌,恶向胆边生,一扫平日四平八稳,从不熬夜的他,两眼布满血丝,会上嗓子喊哑,会下找人谈心,网罗骨干,制造炮弹,疾颜厉色,马不停蹄。

  院里的人,还蒙在鼓里,为帮助党整风,献计献策,如何使教改再上个新台阶,对党,倾心相爱犹感不足,只有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他们众口一词:“正象那首歌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不管过去多少坎坷人生旅程,总算踏尽漫漫路,在这充满情趣的岁月里,有了自己起飞跑道,出海港湾,才是感情深植之地。”

  淑菲、李承斌无不表达出自己心声:没了横冲直撞匪特,不担心物价飞涨市场,耳不闻夜伴凄厉枪声,眼不见尔虞我诈争斗,血腥岁月已成历史,学院虽仍处于草创阶段,总算初具规模,可一心一意教书育人,救死扶伤。已向社会输送了几批培训班学子,能解千家万户燃眉之急,这所医院,终为人民大众服务了。

  刁锋苦心积虑,别有用心,听了这些颂扬之词,更觉刺耳、乏味,胁迫道:不能掀起大鸣大放高潮,就是对党不忠。

  还有啥比这更可怕?从血与火战争年代过来人,甚至受过敌特炼狱之苦、拼搏之烈,九死一生,才迎来明媚春天,也给了他们施展才华舞台,大展宏图机遇,拥戴犹感不及,有啥意见可鸣,政见可放?尽管几位老教授对刁锋在工作和生活作风上略有微词,淑菲这批从战火中闯出来的人,其素质早养成了宽以待人的包容。十指有长短,身材有高低,相信他会在火热建设潮流感召下,经过整风运动,一扫暮气,以正自身,带领全院师生,向新的目标前进。

  沉闷的学习班,整日面壁而坐无所事事的生涯,枯燥的、一遍又一遍文件学习、公式化发言、清冷的小组讨论,刁锋除内心对那几个老教授无比仇恨外,无一斩获。

  想到丢在一旁的工作,淑菲等人一个个心急火燎,又身不由己,一筹莫展。

  那几个老教授虽“祸”从口出,注定在劫难逃,但毕竟不是猎狩重点,终让刁锋大发雷霆,公然叫喊:“有人互订攻守同盟,用沉默对抗运动,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

  李承斌憨直地:“过去,十年寒窗,本想用薄技回报社会,结果,连这起码权利都被剥夺,现在,我在仕途上无所求,甚或奢望,只有尽心尽责,才能与党给我们恩泽相匹配,生死不渝,为国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