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小丽为什么能代替上司的职位
小丽毕业后到浙江台州一家医院的体检中心当了一名记录员。在这样相对比较清闲的单位里,尽管她的上司和同事都养成了偷懒的恶习,但是在这两三年里,小丽一直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有一天,上司让小丽替自己整理一份院长要前往杭州开会用的医院介绍资料。小丽并没有像别的同事那样,随便找点儿资料堆在一起就完事儿,而是精心地编成了一本小巧的册子,而且还用电脑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完之后,上司便交给了院长。
“嗯?这次这个资料和往年不一样啊?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院长说。
“呃,不是……”上司吞吞吐吐地回答着,院长沉默了许久。
几天过后,医院就下达通告让小丽代替了上司的职位。
其实,小丽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之所以能将上司取而代之,就是因为她以一种老板思维来工作,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兢兢业业,做好每一项工作。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周围那些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总是一边工作一边抱怨:“为老板打工真是太累了,自己根本就是公司的赚钱工具,毫无乐趣可言。”其实这些人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与其以为你是在为别人而工作,不如把公司当成你的家!
NO3.拥有老板思维的人,拥有更多成功机会
美国考克斯有线电视公司有位叫布莱恩?克莱门斯的年轻工程师,他的工作地点在郊区。
有一天,布莱恩到一家器材行去购买木料。正当他等待切割木料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有人抱怨考克斯公司的服务差劲儿极了。那个人越说越起劲儿,有八九个店员都围过来听他讲。
布莱恩当时有好几种选择。他正在休假,他自己还有事情要做,老婆又在等他回家,他大可以置若罔闻,只管自己的事儿。可是,布莱恩却走上前去说道:“先生,很抱歉,我听到了你对这些人说的话。我在考克斯公司工作。你愿不愿意给我一个机会改善这种状况?我向你保证,我们公司一定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那些人脸上的表情都非常惊讶。布莱恩当时并没有穿公司的制服,他走到公用电话旁,打了个电话回公司,公司立即派出修理人员到那位顾客家中解决问题,直到顾客满意为止。后来,布莱恩还多做了一步。
他回去上班后,打了个电话给那位顾客,确定他对一切都满意后,还提供顾客延长两个礼拜的试用期,并且为给他造成的不便致歉。
布莱恩这种站在老板立场的行为受到了公司负责人葛培特的高度赞扬,葛培特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布莱恩学习。
看见了吧?拥有老板思维的人,总是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很多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老板太苛刻了,不值得这样为他卖力。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愚弄的只是自己。
■'智语点“波”'
与其抱怨老板,不如换位思考,树立老板思维,打破僵局。
像老板一样主动积极,像老板一样热爱公司,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像老板一样精通业务,像老板一样善于交际……留心老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观察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学习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如此,你就可以变得更加优秀,就可以更快地走向成功。
共赢思维:在和谐中各有所获(1)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而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一个年轻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人生中有所作为,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与人合作。如果一个人只知自己、不顾别人,那么,他的努力会在别人的反对或掣肘之下劳而无功。共赢,才能在皆大欢喜中各有收获!
诗人卞之琳写过一首小诗,我特别喜欢:
你站在窗子里看别人
别人站在桥上看你
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
别人装饰了你的梦
真是隽永而深刻。它有一种悠悠情思,令人遐想。其实,简单的文字,如工笔描绘出的一幅画,细腻而自然的意境中蕴涵着共赢的和谐与美好。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沟壑万千,总免不了要遇到困难和挫折。当我们与他人发生利害冲突时,不能采用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做法,这样的思维是共输,而不是共赢,不仅损人、损己,于人、于事也没有任何益处,毕业几年的你一定要时刻牢记。
NO1.共赢是彼此尊重的开心游戏
我虽然从小在海边长大,但关于海洋生物的一些小知识我并不十分清楚,比如螃蟹吐泡沫的真正用意,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螃蟹在陆地上也可以生存,不过离开水的时间不能太久,所以离开水后它们就不停地吐泡沫来弄湿自己和伙伴。一只螃蟹吐的泡沫是不大可能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的,但几只螃蟹一起吐泡沫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大的泡沫团,它们于是营造了一个生存空间,彼此都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斯在《我好,你也好》一书中,按照人格的发展,将团队中各自然人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类型: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其中,第四种关系类型——我好,你也好,是成熟的成人人格和共赢思维。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大脑里普遍存在着非赢即输的思维或单赢思维。谋求非赢即输思维的人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只想自己赢别人输,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比较、竞争、地位及权力主导着他们的一切;而单赢思维的人则只想得到他们所要的,虽然他们不一定要对方输,但他们只是一心求胜,从不关心对方是赢是输。
共赢是年轻人成就大事业的最佳模式。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别人。共赢是彼此尊重的开心游戏,最终目标是在和谐中各有所获。
NO2.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有个大善人临终前,天使下凡来接引他上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因此在你临终前,我答应你完成一个你最想完成的愿望。”
大善人说:“神圣的天使,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与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您可不可以带我到这两个地方参观参观?”
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即将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
大善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张大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
“地狱看起来没有想象中悲惨嘛!”大善人很疑惑。
“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
用餐时间到了,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而入。每人手上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他们用尽各种方法,尝试用手中的筷子去夹菜吃。由于筷子实在太长,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共赢思维:在和谐中各有所获(2)
“实在是太悲惨了,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不给他们吃。”
“你真觉得很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
到了天堂,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佳肴,同样用一双长长的筷子,但这里的人们却洋溢着欢笑,长得白白胖胖的。用餐时间到了,餐桌周围的人没有用筷子把食物放到自己嘴里,而是送到别人口中。
善人终于明白了,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不一样,地狱里的人自私自利,而天堂里的人却懂得合作共赢。
NO3.鱼大夫的秘密
在美国加州,海洋生物学家布兰姆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潜入深水,看到了一个奇异的场面:一条银灰色的大鱼离开鱼群,向一条金黄色的小鱼快速游去。布兰姆以为这条小鱼已在劫难逃了,然而,大鱼并没有恶狠狠地向小鱼扑去,而是停在小鱼面前,张开了鱼鳍,一动也不动。那小鱼见了,毫不犹豫地迎上前去,紧贴着大鱼的身体,用尖嘴东啄啄、西啄啄,好像在吮吸什么似的。最后,它竟钻入大鱼的鳃盖中。
几分钟以后,它们分开了,小鱼潜入海草丛中,大鱼去追赶自己的同伴了。在以后的数月里,布兰姆进行了一系列跟踪观察,多次见到这种情景。看来,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
有一次,布兰姆发现,几百条大鱼围住了一条小鱼。这条小鱼时而拱向这一条,时而拱向另一条,用尖嘴在它们身上啄食着什么东西。而这些大鱼怡然自得地摆出了各种姿势,有的头朝上,有的头向下,也有的侧身横躺,甚至腹部朝天。这多像个大病房啊!布兰姆把这条小鱼捉住,剖开它的胃,发现里面装满了各种寄生虫、肉渣儿以及腐烂的鱼皮。
原来,小鱼是“水晶宫”里的“大夫”,它是在为大鱼治病。鱼大夫喜欢在珊瑚礁中或海草丛生的地方游来游去,那是它们开设的流动医院。栖息在周围的各种鱼,只要一见到它们就会游过去,把它们团团围住。鱼大夫用尖嘴为大鱼清除伤口的坏死组织,啄掉鱼鳞、鱼鳍和鱼鳃上的寄生虫,这些脏东西又成了鱼大夫的美味佳肴。
人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物竞天择,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但却并不是唯一的真理。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生存法则,那就是共生,即小鱼救大鱼,大鱼帮小鱼。
共生与共赢是一样的道理。刚刚踏上职场的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彻底打破非输即赢的陈旧思维模式,从“我”走向“我们”。
人生有“三成”:依赖别人、受别人控制和影响的人将终生一事无成;孤军奋战、不善合作的人,只能取得小成功;只有善于合作、懂得分享、利人利己的人才能成就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大成功。
■'智语点“波”'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样两败俱伤的游戏不可取。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的成功也是我的成功”这样的共赢思维才值得推广。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我们的我,才能实现真正的我。与老板、客户、同事、下属和对手,都要摆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利人利己的共赢思维做好工作,走好人生每一步。
多元思维:拥有一个立体人生
大部分刚在社会上立足的年轻人,思维模式都处于建立与完善的阶段。这时很容易受到过去平面思维的限制,导致人生规划很局限、很单一。我们只有跳出点、线、面的限制,有意识地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多层次、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立起来思考,才能拥有一个立体人生。
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的思维广度。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而思维的广度又取决于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思维决定一个人的前途。无论是解决新问题,还是对旧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只有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按照常理去想问题,才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成就。
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错即对、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式里面,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兜圈。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NO1.“踩地雷”的启示
2009年5月,我参加了一次户外拓展训练。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项目是“踩地雷”。
规则很简单:在我们的面前是由数字组成的一个方格阵,每个方格里都有可能埋有地雷,闯雷阵者每次只能沿着相邻的方格前进,踩到地雷时必须按原路返回,限时40分钟。
队长开始探路了:“此地没有雷,可以前行!”“此地是雷区,请原路退回!”……可是,一开始,大家七嘴八舌的,有时哪个方格有雷哪个方格无雷也记不清了。
这时,有人建议拿小石块放在有雷的格上用来提示,教练没有反对。接着,水瓶、钥匙扣、门卡全用上了。的确,教练没有说不可以用啊。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队长受到教练示范的误导,觉得所谓的“相邻”就是上下左右,于是按这个思维试探,每条路线都试过了,却回到了一条横在我们面前被封死的路!
我突然想到:斜着的也是相邻啊。于是,建议队长试着走了一步,发现教练说“此地没有雷,可以前行”,我们恍然大悟。于是,我们又继续努力……可还是过不去。时间不多了,一定还有其他方法。这时,不知谁大喊一声:“左右两边的红色区域我们没有去过!”对啊!游戏规则里没有说不可以踩红色区域!所谓“悬崖”是整个框的外面,没有说这个红色区域就是悬崖啊!可以一试!死马当活马医,反正也是无路可走了!
队长蹦进了左侧的红色区域,大家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教练,教练喊道:“此地没有雷,可以前行!”我们顿时欢呼雀跃。最后,我们又不断探索,终于顺利通过。历时37分40秒,我们成功地穿越了雷区。
这个项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们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总是以一种固有的思维来指导自己,就像“相邻”就认为是上下左右,雷阵两侧的红色区域就认为是危险地带,我们固守着思维定式不敢轻易尝试。就像我们在年轻时,虽然也有冒险的勇气,但是由于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我们缺乏一种多元的思维,结果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空间里,甚至让自己走进了死胡同。于是,心也就越来越封闭,视野也越来越狭窄。
NO2.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链条捆住了我们
某家公司招聘职员,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3个人正苦苦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看上去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你的汽车只能容得下一位乘客,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