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学大庆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学大庆始末-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沸腾起来。“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的口号声响彻会场。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万人誓师(2)
王进喜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登上主席台。他说:“盼了多少年了,大油田终于找到了。我们1205队一定要创造条件上,快安装,早开钻。没有水,尿尿也要开钻。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我们要把地球钻穿,让大油海翻个,把大金娃娃抱出来!”说到这里,他摘下戴着的前进帽举过头顶高声说:“人活一口气,拼死干到底,为了把贫油落后帽子摘掉,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铁人的发言,说出了广大会战职工的心声。当时,人人劲头十足,个个摩拳擦掌,几万人的会战队伍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此时此刻,在场的领导也都眼含激动的泪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铁人”王进喜(1)
王进喜是大庆工人的优秀代表,在大庆石油会战中,他始终坚持在最艰险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拼死工作,被誉为“铁人”。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在陕西省玉门县赤金村一个个贫苦农民的家里。因家里穷,他从小没有上过一天学,目不识丁,1937年开始到玉门鸦儿河一带挖油。解放后,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4月,王进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提拔为贝乌钻井5队的队长。1958年,石油部在玉门和新疆发动了以“高速优质钻井”为中心的群众运动。王进喜以主人的姿态,带领他的贝乌5队以前所未有的苦干、实干精神,创出了月钻5009米的全国最高纪录。从而使贝乌5队成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也被誉为“钻井闯将”。
  1959年10月,王进喜被甘肃省劳模会议推举为国庆观礼团代表和出席“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在京期间,他亲眼看到由于缺油,连首都的公共汽车上都背着又笨又难看的煤气包,心如刀绞。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远在东北的松基3井喷油,一个特大油田渐渐撩起了面纱。回到玉门后,王进喜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松辽石油大会战。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与他的贝乌5队在玉门登上东去的列车,10天以后,到达萨尔图车站。当时的萨尔图小站条件简陋,在站前的土路上,人来车往,机鸣马叫。王进喜下车后,一不问吃,二不问住,而是问搞接待的王廷锦大队长:“我们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
  当时的现场十分热闹也十分杂乱,王进喜逢人便问他的三句话,以至于事隔多年,有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比王进喜早到几天的玉门油矿贝4队队长门广福回忆说:“王进喜下了火车三句话非常感人,我就被他问过。……他见了我就急渴渴地问他那三句话,一个钻井队长,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首先想到的是武器弹药、战斗岗位和努力目标,这就是战士的表现、指挥员的思想。5队很快就能打上去,势在必然!”
  当时担任大队党总支书记的李玉生也回忆说:“王进喜一见劈头就问见了他们的钻机没有,我说没见,他又说你是大队的,一定知道情况多,新疆都谁来了,张云清来了没有,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我说1202队、1203队都来了,张云清也来了。还没听说谁创了最高纪录。王进喜说他们来了好,我要和他们好好比一比,创它几个高纪录。我当时想,这王进喜可不得了,一脑子工作,一脑子活,抓得很紧,一心要往前抢,这才叫思想领先。”
  贝乌5队来到大庆后被编为1205钻井队,他们的井位在离萨尔图十几里远的马家窑附近,这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子。队里除了十几个年纪大体质弱些的工人住在老乡的房子里,其余的人就住在饲养棚、粮仓、磨房里。
  王进喜和1205钻井队的人们最关心的是他们的钻机、设备什么时候能够运到。那些日子里,他们天天都要到萨尔图车站沿着铁路找他们的钻井设备。4月5日,他们终于在车站看到装着他们设备的货车,全队都十分高兴。但随之问题也出来了:钻机虽然到了,但没有吊车,没有拖拉机,就连搬家用的大卡车也找不到。怎么办?在全队职工大会上,王进喜说:“我们30多人就是吊车、就是拖拉机、就是大卡车,绝不能等!”
  大家都赞成王队长的意见。于是,王进喜领着全队30多人各自带卸车工具,直奔火车站。工人们在王进喜的指挥下,撬的撬、拉的拉、拽的拽,一件件、一台台将设备都从货车上卸下来。然后,同样依靠人拉肩扛,又奋战3天3夜,把钻机搬到井场,把所有的设备都组装起来。4月11日,随着王进喜的一个手势,两台柴油机开足马力,10股钢丝绳徐徐绷紧,1205队的井架终于在标明“萨55井”的井位上立了起来。
  当时,王进喜住在赵大娘家里,可钻井队进屯后,他只在赵大娘家住过一天,第二天起床走了以后,就再没回来睡过觉。赵大娘问住在她家的孙秉科:“王队长这几天干什么去了?这大冷的天怎么也不回来睡睡觉?”孙秉科解释说,这是我们王队长的习惯,工作一忙他就没黑夜没白天了。
  井架立起来以后,王进喜还是没有回赵大娘家的那间“干打垒”睡觉,赵大娘不放心,又做好饭,提着柳条筐来到井上看王队长,想叫他吃上一顿热饭。赵大娘在井场看到许万明,许万明把大娘领到发电机旁的一个泥浆槽子边,大娘看见王进喜正躺在里边睡觉。身下铺的是一些羊草和一条被子,身上盖着老羊皮袄,头下枕着一个铁疙瘩。许万明告诉她,那是个牙轮钻头。赵大娘感慨地说:“活了大半辈子,除了那些打鬼子打土匪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的人外,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唉,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30多年之后,许万明仍能清楚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大娘叫铁人,当时我在场。王队长住大娘家,但老是不回去。大娘怕他饿着,就把饭送到井场。那天我和架工何珍贵在场,大娘这样叫是个历史功绩。”
  许万明所说的“历史功绩”是指,赵大娘第一个称王进喜为“铁人”。这件事立即反映到指挥部驻1205钻井队工作组。工作组员、大队书记李玉生立即向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李光明作了汇报,李光明又和李玉生一起到党委全委会上做了汇报。党委书记兼指挥宋振明听完汇报高兴地说:“大娘叫得好,王进喜当之无愧!我们要立即向上级汇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铁人”王进喜(2)
当石油部长余秋里听到关于“铁人”事迹的汇报后当即对宋振明说:好!这是一个好典型,我们就借用老百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叫他王“铁人”。他还说,王进喜代表大会战的方向,铁人就是我们的旗帜。我看可以下决心,大会战的第一个英雄就树他。为了更好地宣传王“铁人”的模范事迹,余秋里特地派《战报》记者去1205钻井队,调查核实王进喜的事迹。
  1960年4月9日至11日,大庆油田第一次技术座谈会在安达铁路俱乐部一个大会议室召开。按照余秋里的要求,会场没有主席台,中间摆了几张桌子,周围一圈一圈坐满了人,墙上挂满了各种图表。参加会议的工人、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级干部180多人,最后一天吸收总部机关参加,与会人数达到500多人。
  这是在大庆油田召开的第一次大型会议,会议开得热烈、生动,各路代表发言很踊跃,坐在中间的余秋里、康世恩、唐克、张文彬等人不时插话提问或做补充。最后一天,余秋里做总结。他讲完了形势讲任务,提出了大会战的目标,就是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讲到怎样完成任务时,余秋里高声说:“我们必须具有猛攻猛打、雷厉风行、严肃认真、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刻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共产主义风格。”最后他又提高了声音说:“总之,我们每个队、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敢于冲锋陷阵、英勇牺牲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气概!”
  说到这里余秋里大声问:“王进喜来了没有?”
  王进喜正蹲在凳子上聚精会神地听余部长讲话,突然听到部长喊自己,马上站起来说:“来啦!”
  余秋里微笑着对他说:“来来来,到中间来,叫大家看看!”
  王进喜不好意思去,最后被一个干部拉到中间站在高处。余秋里指着他说:“这就是王进喜,大会战中的第一个英雄,我们的王铁人。他来到这里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钻机到了,没有吊车拖拉机,他就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机抬了上去,立了起来。为了工作,他连续54个小时没离开井场,把自己买的摩托车用来跑配件,这是工人阶级的高度觉悟。房东大娘管他叫‘铁人’,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称号。因此,会战指挥部号召参战的全体职工都要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学习他的高度阶级觉悟和共产主义风格。”讲到这里,余秋里带头举手高呼:“向王铁人学习!向王铁人致敬!”全场都站起来跟着余秋里高呼。
  等会场平静下来,余秋里又说:“铁人来自大会战,大会战需要铁人。有了这样一批人,困难再大会战也能打下去,必然夺得胜利。我们要人人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都来做铁人,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把‘贫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为大会战立功!”
  这时几位领导带头把王进喜抬了起来,然后绕场一周,全场再次响起“向铁人学习、致敬”的口号声。
  油田技术座谈会以后,各单位都在开展学铁人、做铁人的活动。这对于1205钻井队是个很大的鼓舞。钻井队指导员孙永臣在学习会上对大家说:“铁人出在我们队,我们队更要人人学铁人,人人做铁人。咱5队个个都是英雄汉,人人要在困难面前当英雄,不松劲,不退坡,决心实现已定的目标,打响会战第一炮。”
  打井离不开水,1205队使用的是BY…40型旋转钻,是通过泥浆泵、立管、水龙带和水龙头组成的一个循环系统把用水配制的泥浆通过空心的钻杆注入地下,经过钻头的水眼灌到井筒里,再从钻杆外边返回地面。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水。每口井大约要耗水60多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水是专业供水队专门接管线输送的。可当时马家窑的管线还没接通,去要罐车,调度室说得排队,大约得等3天。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又一次将他的队员集合在一起。他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还是那句话,有也上,无也上,创造条件上!就是尿尿也要开钻!”于是,大家找来脸盆、借来扁担,开始动手端水、挑水。先从屯子里的井和自己挖的井里打水,把所有的井掏干以后,他们就到井场西边一里多远的大水泡子里破冰取水。附近各屯的老乡和指挥部的机关干部也纷纷前来支援。很快就有了一支100多人的运水大军。工具不够,就四处借,甚至连铝盔、饭盒、灭火机外壳都用来运水。有些人实在没有盛水的东西,就干脆把刨下的大冰块扛在肩上,送到泥浆池里。有人还从附近井上找来油管接上泵水。他们就是这样用各种各样的土办法,一天一夜端了50多吨水,足够开钻用了。
  40多年之后,即2003年10月,在纪念王进喜诞辰80周年的时候,“铁人”的大徒弟、当年是他左膀右臂的周正荣忆起第一口井开钻的情景时仍有些激动。他说:当时钻机设备已经装好,准备开钻,正值这个关键时刻,没有水管车、水供不上。怎么办?铁人带领大家到一里外的一个水泡子,用脸盆端水,一条取水长龙,源源不断地把水运送到了井场。就这样,55吨水保证了第一口井的准时开钻。大庆开发的第一口井是王队长带领我们打的。从安装钻机到完钻,他一连7天7夜没有离开会战现场。
  

第三章 “铁人”王进喜(3)
1960年4月14日,1205队到大庆打的第一口井——萨55井开钻。萨中指挥部也借55井开钻之机召开了一次向铁人学习的现场会。参加会战的各大局的先进钻井队,无论是已经开钻的,还是没有开钻的,都派来了“观察员”,学习1205队的经验。王进喜在现场会上讲了话。他站在一个钢丝绳的滚筒上大声说:“我一到大庆就想开钻,恨不能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黑天盼,白天盼,这一天终于到了,我们一定要狠狠地打,细心地打,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萨55井打好。创出一个全国高纪录,向党报喜!”
  萨55井开钻后,王进喜日夜围着钻台转。饿了就吃口工人带来的干粮,困了就裹上老羊皮躺在钻杆上枕个钻头睡一会。工人们为了让队长能休息,给他在井场挖了个地窖子,他也总是忘了进去。一位当时在5队实习的学生回忆说:“从没见过他正经吃过饭睡过觉。”
  在队长的带动下,全队工人都自觉从严,积极工作。当班的坚守岗位,休班的“瞪大眼睛看着井上”,随时准备上井干活。
  4月19日上午,1205队胜利打完了第一口井,实现了“3天上千,5天完钻”的目标。这也是整个大庆石油会战打出的第一口油井。这口井只用了6天时间,质量达到全优。
  经过电测、下套管、固井、射孔、安装采油树、接油管等工作,到4月28日萨55井正式喷油。这一天,上级领导、附近井队的工人代表都来参加,周围几个屯子的乡亲也都来看热闹,井场上人山人海。当黑色的油柱像黑龙一样腾空而起时,整个井场欢声雷动。当时还没有计量装置,用一个木斗土法量油,计算出萨55井每天产油100多吨。
  这第一口油井于5月20日正式投产,用小油嘴控制日产原油19吨。以后随着整个油田开发方案落实,调整配产方案,最高日产到过113吨。几十年来已为国家生产原油近20万吨。
  如今人们把这口井称作“铁人一口井”,“铁人王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