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球通史-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样,如果得不到贷款,工厂的扩大或现代化往往就无法实现。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样做时,银行能控制许多公司,并能通过对有表决权股进行少量投资而维持自己的控制。因而,金融家开始在对经济生活的决定性控制方面取代了实业家。或者,换句话说,金融资本主义代替了工业资本主义。     
  为了说明经济组织方面的这一变化,我们可以把福特汽车公司作为工业资本主义的一个例子。实际上,这一公司在 20世纪初是反常的事物,因为它是在金融资本主义居支配地位的一个时期里兴旺起来的。但是,重要的一点在于,亨利·福特能从其异常巨大的、稳定持续的利润中获得他所需要的资本,因而,无须依靠银行。与独立存在的福特汽车公司相反,创办于1901年的巨大的美国钢铁公司正象是钢铁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的创造物一样,也是银行家J·P·摩根的创造物。     
  人口的增长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另一影响,是使人口的前所未有的增长成为可能。尽管19世纪期间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时欧洲大陆的人口却是1750年时的三倍以上。这一人口爆炸的原因在于经济和医学的进步。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农、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俄国以西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饥荒已成为对过去的回忆。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人口的增长还由于医学的进步、由于采取了许多公共健康措施。虽然当时出生率很少增长甚至没有增长,但死亡率却因预防或治愈疾病而急剧下降。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 —— 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 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因而,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以致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对比(见表    
  2)。     
  城市化 工业革命还引起世界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城市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了;新石器时代时,农业的发明导致能供养城市中心的余粮的产生。在以后数千年间,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存在于流域地区和涝原如尼罗河流域、肥沃新月和黄河流域。随着大规模的河上运输和海上运输的发展,城市能专门从事贸易和工业,因而,能使其人口增长到超过其农业内地的人口限度。     
  不过,工业革命所引起的近代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要重要得多。由于工厂系统取代了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取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使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较可忍受、较合意。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     
  表 2  世界的人口估计数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1950年      
  欧洲(百万)      
  100      
  140      
  266      
  401      
  593      
  美国和加拿大      
  100      
  1      
  26      
  81      
  168      
  拉丁美洲      
  12      
  11      
  83      
  63      
  168      
  大洋洲      
  不详      
  不详      
  8      
  6      
  13      
  非洲      
  100      
  95      
  95      
  120      
  199      
  亚洲      
  330      
  479      
  749      
  937      
  1379      
  总数      
  645      
  728      
  1171      
  1608      
  2515      
  欧洲(百分数)      
  18。3      
  19。9      
  22。7      
  24。9      
  24。0      
  美国和加拿大      
  18。3      
  0。1      
  2。3      
  5。1      
  6。7      
  拉丁美洲      
  2。2      
  1。5      
  2。8      
  8。9      
  6。5      
  大洋洲      
  2。2      
  0。3      
  0。2      
  0。4      
  0。5      
  非洲      
  18。3      
  13。1      
  8。1      
  7。4      
  7。9      
  亚洲      
  60。6      
  65。8      
  63。9      
  68。3      
  55。4      
  总数      
  100      
  100      
  100      
  100      
  100        
  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 1930年,它们已包括41,500万人口即人学的五分之一。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社会变化,因为居住城市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民生活在城市里。    
  19世纪期间城市化的速度和范围反映在表 3所列的数字中。     
  表 3  挑选出来的城市的人口(以千为单位)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城市)      
  1950年(大都市)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7900      
  13300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8325      
  10200      
  东京      
  800      
  365      
  1050      
  1600      
  5425      
  8200      
  莫斯科      
  2590      
  250      
  612      
  1000      
  4700      
  6500      
  上海      
  300      
  76      
  612      
  1000      
  4700      
  6500      
  布宜诺斯艾利斯      
  40      
  500      
  236      
  821      
  3290      
  5300      
  孟买      
  200      
  600      
  773      
  776      
  2180      
  3050      
  悉尼      
  8      
  20      
  225      
  482      
  1775      
  1700      
  开普顿      
  20      
  不详      
  35      
  77      
  440      
  575        
  财富的增长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的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大不列颠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其资本从 1750年的英币50,    
  000万镑增长到1800年的150,000万镑、1833年的250,000万镑和1865年的600,000万镑。在19世纪后半世纪中,整个世界都受到了不断增长的生产率的影响。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热气腾腾的工厂 —— 所有这些资源都陷入了生气勃勃的、不断扩大的全球性经济的网中。表 4的数字表明了19世纪后半世纪中工业生产在欧洲和全世界发展的速度。     
  表 4    
  工业生产的上升(1913年…100)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大不列颠      
  34      
  44      
  53      
  62      
  79      
  85      
  100      
  法国      
  26      
  34      
  43      
  56      
  66      
  89      
  100      
  俄国      
  8      
  13      
  17      
  27      
  61      
  84      
  100      
  意大利      
  8      
  17      
  23      
  40      
  56      
  99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世界      
  19      
  26      
  43      
  60      
  88      
  100        
  财富的分配 近年来,关于工业革命期间所产生的财富的分配问题,权威们的看法大相径庭。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的人则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无疑,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剥削和社会分裂。佃农被逐出家园,织布工和其他手工业者由于新的机制商品的不可抵抗的竞争而被扫除。这些人同别的和他们一样的人一起,面临着迁居城市、寻找工作、适应不熟悉的环境及陌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严峻考验。他们没有土地、住宅、工具和资本,完全依靠他们的雇主。总之,他们成为纯粹的雇佣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什么可提供。     
  当他们找到工作时,他们发现工作时间很长, 16小时工作日决不是罕见的。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把这一改变看作是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漫长,原本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并不比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更长久。但是,在变得习惯于工厂的纪律和管理机器的单调方面,遇上了真正的困苦。工人们随着工厂汽笛的鸣声而上、下班。他们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老是在场的监工的严格监督下。工作是单调乏昧的 —— 拉控制杆、刷去污物、接上断线。雇主自然把他们的工资帐单看作是一笔应该尽可能降低的开支。因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纺织工业中的,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孩子,因为妇女和孩子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而且更服从命令。对妇女和童工劳动的剥削达到了很大的规模,以致议会的许多委员会在进行调查时发现了种种令人震惊的情况。 1842年,有位名叫萨拉 · 古德的 8岁的女孩向阿什利勋爵的矿山委员会提供了如下证言;     
  我是高沃煤矿的矿坑通风口值班工人。工作并不累人,但我必须在没亮光的情况下值班,我很害怕。我早晨 4点钟,有时3点半就起来,5点半以前出门。我从来不入睡。有时,心情愉快时,我就唱歌,但不是在黑暗中;在黑暗中,我不敢唱。我不喜欢待在矿坑里。有时清晨上班时,我非常瞌睡。我上主日学校,朗读 “ 阅读使人充实 ” 。(她认识字母,能够读少量单词。)他们教我祈祷。(她背诵主祷文,背得不很流畅,她还喋喋不休地讲以下这些话: “ 愿上帝保佑我父母、姐妹、兄弟、伯父母、堂兄妹和其他所有的人,愿上帝保佑我,使我成为一个好仆人。阿们。 ” )我已多次听说过关于耶稣的传说。我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要来到人世间,真的,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死,但是,他已得到了可以供脑袋枕着休息的石头。我希望上学,不想待在煤矿里。     
  正是象这样一类情况,驱使确西·比希·雪莱写下他那革命的诗《给英国人民的歌》:     
  英国人民呵,何必为地主而耕?     
  他们一直把你们当作贱种!     
  何必为你们的昏暴的君王     
  辛勤地纺织他豪富的衣裳?     
  你们撒的种子,别人全收成;     
  你们找到的财富,别人留存;     
  你们织的衣袍,别人穿戴;     
  你们铸的武器,别人取过来。     
  播种吧——但别让暴君搜刮;     
  寻找財富吧——别让骗子起家;     
  纺织吧——可别为懒人织绵衣;     
  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不过,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这一问题还有着另一方面。首先,议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