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北京三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图说北京三千年-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颐和园:皇家御用避暑胜地
颐和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位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此园始建于1750年的“康乾盛世”,面积为290公顷(4400亩),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古建筑3000余间,面积70000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的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了人所周知的代表性建筑。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便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颐和园,主要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它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非常巧妙且独具特色。但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并于1924年对外开放。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到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坛: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
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始建于明朝的永乐十八年(1420年),用工14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为天地坛,总面积为273公顷,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在明朝初年,天与地原是合并在一起祭祀的,南北的郊坛都一样,设祭的地方名叫大祀殿,是方形11间的建筑物。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坛建圜丘坛,专用来祭天,另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原来合祀天地的大祀殿逐渐废而不用。嘉靖十九年(1540年)又将原大祀殿改为大享殿,圆形建筑从此开始。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在此时改建。
  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是: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 想看书来

八达岭长城:守卫北京的军事要塞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也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明长城的八达岭段是长城建筑最精华段,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1953年修复关城和部分城墙后,辟为游览区。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也经过此地,并在此处设立车站。它也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1961年3月,“万里长城——八达岭”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中的第一名;1995年八达岭长城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5月8日,八达岭长城由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安门:追忆伟人挥手的岁月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当时的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目。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天安门”,它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大楼,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典礼,举行开国大典的时候天安门修葺一新,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挺立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在这战斗的声音里,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嘹亮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遍了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也宣告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从此,天安门成了伟大祖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天安门广场也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人民广场。自1987年11月开始,天安门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天安门也迅速成为了众人向往的旅游景点。
  

王府井步行街:中华老字号汇集地
人们常说王府井遍地黄金,由此可见王府井是多么的闻名遐迩与历史悠久。历经万千沧桑的王府井,之所以被称为王府井是因为这条街道上一有王府,二有井。说到它的由来,我们不能不提到它那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历史上来看,早在辽、金时代,王府井所在之地还是中都城东北部的一个野旷人稀的村落。只是到了元代,在京城建立大都时,王府井这块地方才开始繁华起来,居家也逐渐增多,慢慢地在这里形成了一条专门卖菜的街道,随后又有了丁字街的名号,丁字街便是王府井演变成商业街的雏形。
  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从南京迁都北平,并且把北平改为北京。定都北京之后,朱棣在此大兴土木,在建城的同时,在东安门外丁字街东南大片土地上建了十王府,以示皇恩,于是此地形成了王府群。到了嘉靖年间,丁字街就叫十王府街了。从这个时候起,为了满足皇家和达官显贵们消费的需要,十王府街的店铺也骤然增多,逐渐地,这里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也成为了中华老字号的汇集地。
  说到被称作“王府井”的那口著名的水井,有人也许会问这口井到底在哪里。
  它就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路西,具体地说就是在东安市场北端西门对面便道上稍北的地方。因为这口井位于明代十王府街、清王府大街上,所以便称为“十王府街之井”、“王府街之井”,又或因其拗口,便渐渐地简化为“王府井”。这便是王府井的由来,简单地说,王府井大街是以明朝王府和井命名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明十三陵:祭奠沉睡地下的皇魂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坐落在今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总面积为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据说当时明代的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因此被明王朝选为营建皇陵的地方,并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十三处陵地。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2003年,明十三陵又被列入了《世界遗产目录》。
  十三陵位于一个具有天然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这种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国专家的赞赏,如英国著名史家李约瑟说: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他评价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他的体验是“在门楼上可以欣赏到整个山谷的景色,在有机的平面上沉思其庄严的景象,其间所有的建筑,都和风景融汇在一起,一种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师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达出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圆明园:耻辱者的墓志铭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园面积计5200余亩,有150余景,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公正地说,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它称为“万园之王”。
  就是这样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却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与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幕。
  

周口店猿人遗址:寻找那颗头盖骨
京城南郊的周口店,因挖掘出土了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而闻名天下,但挖掘出来的猿人头盖骨几经转手,最终却突然神秘失踪,至今仍然下落不明,而成为了一桩悬案。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29年12月1日,中国学者裴文中在北平西南50公里的周口店挖出了一颗完整的60万年前的猿人头盖骨。现在,除了1966年挖掘的那个头盖骨被锁在了中国科学院的保险柜外,解放前所挖掘的五颗头盖骨均下落不明。
  这五颗头盖骨本是在1929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发现的,依据协议,一切采集到的标本均归中国地质调查所所有,不准带出中国。“七七”事变后,眼看日本人要占领北平,研究工作的主持人魏顿瑞想把化石带到美国继续研究,但由于协议的限制,他只带走了一套模型。
  1941年9月,形势更加严峻,裴文中电询在重庆的翁文灏所长如何保存化石。翁回电说可以交给美国人先保管,待抗战胜利后再运回来。裴跟美驻华使馆联系,却长时间没有答复。11月初,重庆电示北平可将化石交协和医院转交美国海军陆战队运走。当时新生代室技工胡承志在珍珠港事件前两周,把五颗头盖骨包装在两个白木箱里,由中国工友运到协和医院的F楼。此时魏顿瑞也接到指示,将化石送往美国大使馆。当魏顿瑞看到两只精心装裹的大木箱安全进入美国大使馆后,松了一口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