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这么说,但随行的三个人却没有一个敢这么想,刺客的出现让他们绷紧了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高度紧张也高度警惕起来,唯恐突然再有个什么不测发生,恨不能一步跨出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僻之地,不知不觉加快了行进速度。
昏黄的落日象一个大铜盘缓缓沉落。
吴起见前方有家临路小店,吩咐吴祥进店投宿歇息,吴祥环望四周,不放心,他估算走过的里程,差不多也快绕过大野泽,再走上一程也就走出了这片荒僻之地,对吴起道:
“日头还没有落下,天色也不算太晚,莫如再赶上一段路,到下一个宿头再歇息不迟。”
两个护卫同声赞同。
吴起见大家都这样说,于是继续赶路。常言说,过了这个村,再没这个店,果是应了这句话,天色已经黑下来,却再也不见有客店的影子,好在人和马的眼睛都能随着夜色的渐渐降临慢慢适应黑暗,仍然可以摸黑赶路。又走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发现前方有灯光出现,大家顿时振奋起来,加快脚步赶到灯下一看,正是一家小店。小店院门是用木枝扎成的齐眉高的单扇大栅栏,门墙旁边竖起一根木杆,木杆上挑着一盏剪贴有“客店”二字的红灯笼。
吴祥上前喊门。
不多时,随着“来啦来啦”的应答声,只见店家手上提着盏小灯笼,一边披衣,一边小跑着奔过来,嘴上还喃喃嘟念着:“要是都象今日,我就该发了!”待他来到门前高举灯笼往外一照,顿又换成一副为难的样子:“啧啧啧,哎呀,这,这……”
吴祥:“怎么?上门的生意店家不欢迎?”
店家道:“哪里是不欢迎,小店巴不得有客官来,只是小店三间客房,每间只能容住三位,天刚擦黑儿时,来了五位客官,占去了两间,如今还剩一间,你们来了四位,这……”
吴祥道:“这有何妨?我等四人,一人睡进住了两位客人的房里,不就是了!”
店家:“客官有所不知,那间房里虽是住了两位客官,可人家应下交纳整间的房金,小店怎好再随意加人呢?这,这个……”
店家不想放走到门的生意,可又没有办法安排这多出的一位来客,牙花嘬个不停。
吴起想,出门在外,哪里找什么舒服,只能遇上什么算什么,走上前道:
“店家你看这样可好?店家与那睡下的客官商量商量,若是容我一人睡进,他虽是二人,房金全由我等支付。如是商议不成,我等四人挤住一房就是。”
“最好,最好。”生意因为来客的豁达随和而做成,让店家喜不胜喜,立忙打开栅栏,唤出堂客,“快,把客官的马车赶进棚里,马卸下,喂上草料。客官请随我来!”
吴起道:“店家生意这般红火,何不多造几间客房呢?”
店家唉叹一声,道:“客官您哪里知道,小店平日几天几天不来一个客人,我老汉开店这些年,还是头一回满客,如今是百业萧条,干么么不沾,小店又上哪儿去找红火,这年头能凑合着开下去就谢天谢地了!”
店家边走边说把大家带到客房门口,一边轻敲房门,一边小声呼唤:
“客官,客官,客官请醒醒……”
有顷,客房里传出惺忪厌烦地声音:“睡好好的,什么事呀?”
“实在对不住客官。”店家带着歉意,小心翼翼地,“小店又来了四位客官,可小店就还剩下一间客房,住不下,客官您房里住的是两位,您看能不能容他们一位住进去,他们说了,房金他们全支付,客官您看成不?”
声音又从房里传出来:“什么房金不房金,都是路上走的人,哪个出门走路还会带上房子,成。”
“多谢客官,多谢客官。”店家谢不绝声。
房里传出轻微的响动,接着灯光变亮,房门打开。
适才吴起听着房里说话的声音,颇觉耳熟,此时往门里一看,禁不住惊喜地叫起来:“石固贤弟!”
名叫石固的男子一下子怔住了:“你是——”
“我是吴起呀!”
睡在炕上的另一个一骨碌坐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吴起?”
“好好看一看!”吴起先是站着不动,随后上前一拳打过去,“好你个尚开,不认得愚兄了?”
尚开:“哎呀呀!你真是从天上掉下来!”一边忙不迭地穿衣,一边冲着石固,“快把韩兄他们喊过来呀!”
吴起:“都是哪几个?”
尚开:“韩车、子非、霍正兄!”
韩车、子非、霍正,就睡在隔壁,石固几声唤,三个人提着裤子趿着鞋跑了过来,这久别后的邂逅相逢,简直就象做梦,一个个兴奋不已,吴起望着大家:“诸位怎么在这里?”
“我等不是正要投奔你去么!”五个人喜出望外异口同声。
吴起少年时候在卫国结交的众多朋友中,尤以同这五个人的友情最厚。十年前吴起离开卫国后,他们仍旧习武不断,等待着大显身手的机会报效国家,并藉此解巾仕进,以显亲扬名。但卫国虽然又改换了国君,亦然是君昏臣愦,君不思富国,臣不思强邦,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始终没有施展的机会。光阴如梭,月消年逝,一个个眼看就到而立之年,竟是一事无成,不由心急如火。去年春,他们得知吴起做了乡大夫,曾一度心生结伴往鲁,又一想,一个小小的乡大夫,哪里有资望举荐他人呢?心热了一热,又凉了下去。前些天,卫国到处传开吴起统领鲁军大败齐师被鲁君加封为上卿大将军的消息,高兴得他们几个欢呼雀跃,安顿好家小,结伴往鲁而来。
大家你一言他一语告诉吴起说,日头还有树高的时候他们赶到了这里,想到前面是望不到尽头的大荒野,夜里常有虎狼和强盗出没,不如早投宿,天明早行,便在这里住下来了。
子非道:“真是太巧了,若是我等不早投宿,就是路上遇着你吴兄,天黑黑的也得擦身而过,各走各的路。”
“那也不见得,说不定各误为对方是强盗,拼杀一场呢!”
霍正一句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韩车道:“贤弟如今是一国上卿,上卿出行当是驷马高车旗幡伞扇,前仪仗后卫队,你怎么只带了三个随行呢?”
吴起道:“起初小弟也想过都带上,到母亲坟前告慰母亲在天之灵,后来细细一想,又觉着多有不妥。一是几天的路程,近百人一路食宿是件大难事,若是再遇上阴雨天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更苦了众人。再是仪仗卫队随行,一路浩浩荡荡,必定会传到卫侯宫廷,小弟如今是鲁国上卿,卫君臣得知,依礼当迎,可小弟此回故里,全属个人私事,臣者未奉君命面见他国君臣,乃是不臣之举,所以小弟最后打定主意,轻车简从,这样也就省去了诸多的麻烦。”
霍正:“要是我,才不象你想那么多,我要坐着高车,前仪仗后卫队,围着全国先转它一大圈儿风光风光!”
尚开撇撇嘴:“吁吁吁,看把你美的,一辈子你也做不成上卿!”
又是一阵快活的大笑。
都是要好的朋友,说话谁也不绕弯儿,直来直去,舌不留言,大家又问吴起,他们到了鲁国,给他们个什么样的差事做。
吴起是个非常注重友情的人,而且少年时候他广散家财结交朋友,为的就是日后有一天同大家一起共谋大事,如今他做了上卿大将军,位高权重,要说给他们每人安排个官职,不是做不到,但他不能做。他了解他们,虽然他们有豪情,有壮志,也有一身好武艺,但他们书读的太少,口耳之学,管见所及,是做不了大夫的,就他自己做大夫一年多的体验,做大夫决不是象有些人想的那么容易。自己做了上卿,当为群僚表率,廉正自守、严明无私,决不能徇情乱法,坏了国家取仕的规矩。只是几个朋友心里热得象一团火般提出来,他不能不管不顾一盆冷水泼下去,想了想,道:
“早年,郑国有一位名叫子产的大夫,诸位可是知道?”
几个人都摇头。
霍正道:“我几个又不读书,哪里知道子产是谁,子产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你就给我等说说吧!”
吴起道:“郑国有个名叫子皮的上大夫,想让一个名叫尹何的人做他封邑的邑宰,一天他对子产说起了这件事。子皮说:‘尹何虽然没多少学识,但人忠厚,我很喜欢他,他也不会背叛我,让他先到那里去治理,慢慢也就学会了。’子产说:‘不可。别人喜欢一个人,总是考虑如何对其有好处,而你喜欢一个人,却把政事交给他,这就好比一个人还不会用刀,你却让他去切东西,必然会对他造成伤害。你喜欢一个人,却去伤害他,恐怕再没有人敢求得你的喜欢。你在郑国,是上大夫,好比栋梁,栋梁折断,椽子会崩塌,我子产也会被压在底下,所以我不能不把话说出来。’子产见子皮不言语,接着又说:‘你有美丽的织锦,不会拿来让别人学裁剪,而重要的官职,大的封邑,反让人学着治理,它与美丽的织锦相比,不是更重要吗?我听说学后方能参与政务,不曾听说通过做官来学习,如果是这样,必然有害。比如狩猎,射箭御车娴熟,则能获取禽兽,如果不曾有过登车射御,一心害怕车子翻覆,人被辗压,哪里还有心思猎取野物呢?’子皮听完子产一席话,收回了让尹何做邑宰的成命。子产有好多有关治政的故事,各个诸侯国都有流传。”
几个人那个也不傻,一听便明白了吴起给他们讲这个故事的用意。
韩车道:“吴贤弟你就直说吧,我几个人到了鲁国,你打算如何安排?”
吴起对他们说,到了鲁国先住进他的府里,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读书,学一学理政之道治军之法,日后慢慢再作计较。几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学识上是个半吊子,听吴起这样说,都很高兴,愿意跟随他先去祭母,然后再一起往鲁。
吴起在韩车、子非、霍正、尚开、石固五位朋友的陪伴下,来到卫国葭密邑郊一处绿草如茵的坡地,半腰坡上生长着几株小树,树下隆起的土堆便是吴起母亲的坟墓。吴起的母亲死后,谁也不知道他父亲埋在了什么地方,大家共同商议,把老夫人的坟地选在了这里。几天前韩车几个人刚刚培过新土,新的草芽还没有生长出来,因此土坟十分鲜明,远远就能望见。
吴起看到母亲的土坟,两条腿再也不使听唤,两个护卫眼尖手快,一左一右上前架住了他的胳膊,吴起踉踉跄跄来到母亲坟前,一头扑上去,抱着坟头大哭起来。
天地间顿然就象凝固了一样,树梢不再摇,草木不再动,除了吴起寸断肝肠的哭声,没有任何声息。在吴起的心里,埋在黄土下的母亲灵魂犹在,完全可以听到他的声音。他哭他不孝,哭他让母亲操碎了心,哭老天无情,让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他,让他不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愈哭愈悲……
大家站在他的旁边听他哭诉,都禁不住缠绵悱恻黯然神伤,被泪水模糊了眼睛。大家几次劝他,拉他。劝,劝不住;拉,拉不起。大家正在无奈,天上忽然响起一串长长的雷声,抬头一看,不知什么时候一天厚厚的阴云已经压到头顶,随着风起,雨点从空而落,大家一齐上前连拉带拽,才把他拖出坟地。
吴起不想让母亲一个人孤零零留在葭密,重新打造棺椁,将母亲尸骸迁至左氏,同父亲合葬在了一起。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必有不同的看法,吴起母丧不归,为求将剑杀爱妻(由于剑杀妻子是从吴起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也便这样流传下来),多少年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说,一种评说,有诗曰:
一夜夫妻百夜恩,
无辜忍使作冤魂?
母丧不归人伦绝,
妻子区区何足论!
另一种评说,有诗曰:
一夜夫妻百夜恩,
无奈使得作冤魂。
丧母不归有母命,
杀妻遗恨缘君昏。
吴起没有在故里久留,他不能超越国君恩准的二十天回乡祭母期限,重新造好父母的坟墓,往韩车家又看望了韩父、韩母,而后带着韩车、子非、霍正、尚开、石固五位朋友,一起踏上了归程。
兵家吴起 (16)
2
吴起一行九人晓行夜宿,第四天傍晚来到曲阜城郊,他朝前看去,见城门口有不少车马,心里纳闷,随着距离愈来愈近,看清是老国相和朝里的文武大夫,赶紧加快脚步,至前朝老国相躬身一礼:
“卑职吴起见过老国相。”
公仪休一边拱手还礼一边笑呵呵道:“吴大夫错了!错了!”
吴起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怔怔地望着公仪休:“卑职不知错在何处,请老国相明示。”
公仪休仍然笑着:“你如今位为上卿大将军,老夫位在国相,将相平列,你言称卑职,岂不错哉?”
吴起忙道:“吴起不敢比于老国相。”
“好啦,好啦。”公仪休笑容可掬地,“吴大夫此回故里,诸事顺遂否?”
吴起:“多谢老国相眷注,一切顺利。敢问老国相,老国相与诸位大夫来此所为何事?”
曹颉赶忙凑过来:“师弟你不声不响就启程回了故里,老国相一直为没能给你送行感到不安,听说你今日归来,故亲率我等出城迎候。”听似嗔怪吴起,实是讨好公仪休。
吴起又感激又不安:“这,这,老国相何需如此呢?”
“将相出行,依制礼当迎送。”公仪休转对众大夫既认真又温和地道,“如今吴大夫已经是上卿大将军,从即日起,不论何人,均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称兄呼弟,要称呼吴大夫、吴上卿或吴大将军,诸位要记下了。”
众大夫同声应“是”,曹颉的脸上泛出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尴尬,悄然退到了后面。
公仪休让吴起坐到他的驷马高车上,一相一将比肩而坐;众大夫依次随行在后;吴祥赶着吴起回乡时乘坐的、如今装载着包裹行囊的马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