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敌,加之新部队新成分多,缺乏作战经验,因而只歼敌600余人,而我军伤亡很大(2;000余人)。
这时,敌由盘山增援的两个营也赶到,我军为避免不利,遂于18日晚撤出战斗。
3月6日至8日,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高级干部会议在抚顺召开,着重讨论东北的战和问题和工作方针,确定今后工作方针仍然是继续作战,以争取在东北实现停战。根据这个指导思想,东总在军事部署上以第3、4纵队集结于中长路辽南段及安奉路沿线,以第1师、第7纵队3个团,保安3旅等部控制吉奉路抚顺、清原之线,以第3师7旅、10旅、独立旅、保安1旅、7纵队1个团等部位于中长路辽北段及其两侧随时准备迎击敌人北犯。
刚走马上任时间不长的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从山海关北犯一路顺风,正在春风得意之际,忽然在秀水河子被共产党军队打了当头一棒,长期的疲劳过度加上这一打击使他的肾结核急性发作,再也支持不下去了。2月18日,杜聿明乘飞机飞往北平,秘密住进了白塔寺中和医院治病。但他担心他这一走蒋介石安排别人抢了他的空缺,于是在向蒋介石请假的时候主动出击,保荐他在黄埔一期的老同学第3方面军副司令官郑洞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代行他的职务。
被架空的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心里早就对杜聿明心存妒忌,他决定趁杜聿明远去养病的时机亲自出马,干出一番成绩,让蒋介石改变对他的看法。
3月初,苏军开始从东北各地撤军回国。3月13日,国民党第52军进占沈阳。
熊式辉确认苏军已远去不会再回来了,于是立即下令从三个方向全力进击:
向北,以孙立人的新1军、陈明仁的71军、曾泽生的60军一个师进攻铁岭,北取四平;
向南,以廖耀湘的新6军、曾泽生的60军一个师进攻辽阳、鞍山;
向东,以赵公武的52军进攻抚顺、本溪。
辽西卢浚泉的93军、石觉的13军继续进攻热辽,确保北宁路。
三路出击南路最顺。新6军以207师留守沈阳苏家屯,以第14师和新22师分别由苏家屯向南、由辽中向东进攻,21日进占辽阳。
东路进攻的第52军以其主力第2、25师沿浑河西岸进犯抚顺。东北民主联军山东1师、第7纵队19旅、保安3旅以抚顺以西的肥牛屯、莲岛湾地区,击溃第25师,歼敌2;000余人,但因敌人进攻势头凶猛,我军于21日主动撤出抚顺。
熊式辉来了精神头,遂命令各路大军乘胜前进,迅速抢占四平及本溪、鞍山、营口等战略要地和交通线,进而占领长春、哈尔滨,以达到占领全东北的目的。
中共中央预见到在苏军撤退之后国共双方在东北的军事冲突将随之扩大,首先通过政治手段积极解决内战问题。3月11日,军事3人小组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在重庆举行会谈,周恩来要求由军调部派出执行小组前去东北调处冲突,但蒋介石提出先决条件,称小组只能和政府军前进,政府军有权决定进驻东北各主要地点,根本不提我党我军在东北的地位问题。尽管3月27日,军事3人小组达成关于调处东北停止冲突的协议,但蒋介石继续加紧向东北增派兵力。
鉴于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决定采取强硬态度,以军事上的胜利争取东北局势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00、江拥辉 秀水河子负伤
秀水河子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小镇,不足500户人家。因为镇边有一条叫秀水河的小河而得名。
在国共两军到达东北时,国民党军开始很猖狂,也不好惹。一天黄昏,一辆摩托车闯进7纵某团团部,机枪“哗哗”一阵猛扫,战士们还没缓过神来,那辆东北老乡称为“屁驴子”的摩托车就跑没影了。
国民党13军从山海关一路追击八路军,其89师占领秀水河子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胆大手狠,比日本鬼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百姓纷纷从村里逃了出来。
这时,林彪正率东北民主联军主力1师和3师7旅在这一带活动。他发现这股蒋军后,一查明是13军89师的265团一个营、266团全团和师山炮连、汽车连,他们孤军深入秀水河子,远离主力。他当即决定歼灭这股作恶多端的匪兵。
于是,秀水河子战役打响了。
(1)
1946年2月14日,这是一个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的寒夜,东北民主联军1师和3师7旅完成了对守军的包围后,总攻开始了。
这次战斗主要由东北民主联军1师和3师7旅进行。其中,1师2团和7旅19团,由西南向东北,由北向南,分别担任主攻;1师3团为预备队,兼打可能西窜之敌;7旅20团和一个保安团,负责打援。
几颗信号弹在夜空闪耀后,激烈的枪声和炮声就交织在一起了,大地震颤着。
1师原是山东八路军最精锐的部队,枪声一响,就发动了猛烈冲击,一下就吸引了89师的全部火力。可是,15分钟过去了,担任东面进攻的7旅不知什么原因仍没有行动。结果,敌军狠狠咬住1师不放。而1师2团的突破口正是敌军主要防御点,双方更是打得难解难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敌人射出的燃烧弹在阵地前筑起一道火墙,冲上去的战士变成了火人,有的在雪地上打滚,有的扑倒不动了。冲击受阻,而7旅方向仍无动静,2团团长江拥辉急得要死。
“这个7旅怎么搞的?”江拥辉差点骂娘了
这时,他眼睛一扫,突然发现东北角的敌人火力较弱,再仔细看去:“好啊,旁边还有一个弯曲的小河沟!
这是最好的隐蔽沟。他立即命令:“1营打东北角!”转过头,他又命令道:“集中全团的火力从正面压制敌人,掩护1营!”
也就在这时,7旅的方向枪炮声大作,撼动了整个战场。
原来,这是林彪安排的。他故意让7旅晚20分钟发起进攻,以迷惑敌人,使敌军把兵力和兵器投到1师2团方向,结果,7旅一进攻,因为攻击的突然性,马上产生奇效。
东面枪声一响,89师敌军发觉大事不好,马上向东面转移火力。这时1师一跃而起,迅速突破了敌人的阵地。
几乎就在这一瞬间,1师和3师7旅,两把锋利的尖刀,立即形成了南北对进之势,相继突入了镇内。
(2)
短兵相接。战斗打到下半夜。
深夜的天空被火光映得通红,战斗进入巷战,愈发激烈。
13军全是美式装备,他们自从进入东北以来,没有吃过败仗。他们也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样遇到过如此坚强的部队,双方逐院逐屋地争夺,打得你死我活。
正在难分难解时,国民党52军从新民方向派来一个团增援,这给被困在秀水河子的13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13军十分疯狂,打得十分顽强。
但是,他们全副美械装备原来是优势,打着打着,短兵相接,渐渐反而不如拿着三八大盖的八路军了,他们大炮不能上刺刀,炮弹都打到后边去了。每班只有三支步枪,想拼命也只有三把刺刀。但13军也不是一打就瘫,没刺刀就跟八路军抢枪把子。但是,八路军的机枪手脑袋被扭住了,还抱着机枪射击。战斗一直在激烈中进行,2团团长江拥辉也在激战中身负重伤了。
但是,他不下火线,坚持指挥。师长梁兴初听说江拥辉负伤就急了,忙问:“伤情怎么样?”
师政委梁必业说:“江拥辉两处负伤,又到前面去了。”
梁兴初感叹道:“这个同志,真是拿他没办法。”
(3)
为了全歼秀水河子的敌人,**迅速派出一部兵力前去阻击52军,同时急调1师3团加入战斗。
天将破晓,89师从西突围的企图终于被1师3团彻底粉碎了。经过一昼夜的激战,一个美械装备的蒋军加强团完全完蛋了。
这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出关后的第一个歼灭战。
战斗胜利后,1师和7旅乘坐30多辆美制“大道奇”汽车,浩浩荡荡地驶出秀水河子村。望着这些崭新的汽车,当地的老百姓连连赞叹:“这土八路可真小看不得呀!”
但是,这一次激战1师和7旅也伤亡700多人。这个数字打破了山东和华中地区八年抗战中任何一次夜战的伤亡记录。然而,秀水河子战斗,是在东北民主联军节节后退的不利态势下,利用敌人轻敌冒进,精心策划的第一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这对于打击敌军气焰却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也消除当时很多战士对于美械装备蒋军的恐惧,恢复和坚定了斗争的信心。
秀水河子战斗后不久,东北民主联军直属1师和2师和7纵3支队在吉林通化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万毅为司令员,李作鹏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梁兴初任副司令员,1师、2师改称为1纵第1、2师,原7纵第19旅和第20旅第58团改编为1纵第3师。1师师长由梁兴初兼任,2、3师长分别为罗华生、彭景文。威震东北黑土地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演绎震撼世人的一幕幕战争雄剧。
00、 血染秀水河子,林彪在东北的首次歼灭战
秀水河子属于法库县管辖,位于法库县西南方,距沈阳六十五公里。我是从清原走的202国道经过抚顺越过沈阳城区,由三台子走沈阳到彰武的101国道。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都开始抢占东北。10月25日至11月16日,爆发了山海关保卫战,林彪安排民主联军六个团对抗国民党第十三、五十二军六个师,最终的结果是为了保存实力而撤退。 紧接着11月17日至12月8日在兴城、锦西组织第二道防线,这次增加到三个正师另一个团,但二十天的阻击也没有阻止国民党第十三、五十二军的脚步。 12月23日到30日在义县、阜新还是没有阻止了国民党两个军的推进。 此时林彪和东北民主联军非常被动,林彪的威信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延安和毛泽东明确要求林彪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尽管林彪尽全力指挥辽西走廊阻击战,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已经使林彪无法向毛泽东交待。 同时数次的失败也使林彪在东北民主联军中的威信有了极大的损害,干部们在私下里开始窃窃私语。 军事上的失败也为东北局的班子投下阴影,林彪初到东北任职为民主联军司令员,但民主联军政委是彭真,而且彭真还是东北局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而林彪当时还只是东北局的副书记,军事上的失败必然要导致领导班子的分歧。 其实林彪的窘境也有客观情况。当时林彪和蒋介石的部队都是由关里匆忙调到关外,但两军的装备有着天壤之别。延安当时轻信了先头部队的回报,认为东北战利品遍地,苏军会帮助八路军,所以指示出关的部队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要求将武器留在当地重新组织队伍,所以来到东北的各地队伍基本上都是赤手空拳。以秀水河子战役的主力山东第一师为例,全师7200人,只有各种长短枪3500支,轻机枪125挺,重机枪12挺,小炮30门。 反观国民党的军队,尽为齐装满员的美械装备。在秀水河子与林彪交手是国民党第十三军,从军到营的编制均为三三制,每营为四连,全军3万人,常常是国民党一个团就敢冲击林彪的一个师。 此时的林彪对对上、对下、乃至面对东北局,都急需一次战绩,平息各种议论,稳住东北战局。但在哪呢?他盯住了秀水河子。 2月份敌十三军八十九师二六六团、二六五团一个营及师属山炮连、汽车连合计1600人进驻于此,为林彪创造了条件。 林彪为此调动了他所能调动得一切力量。参战部队有民主联军直属的第一师、第三师第七旅、保一旅一个团共计六个团,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战前林彪将自己的指挥所设立在五龙山下,此地距离秀水河子有十余公里,从沈阳到秀水河子的路上能看到此山。秀水河子战场同时组建前线指挥部,由七旅和一师的彭明治、梁兴初任正副领导。
战役之前,林彪亲自在秀水河子看了地形,并召开参战部队营级干部动员会,林彪亲自动员。但林彪还是不放心,因为这次战役太重要了,民主联军急需要一次胜利来鼓舞士气。原定战役开始时间为13日夜里,但13日下午,林彪在五龙山指挥所里坐不住了,来到了秀水河子七旅的阵地亲自指挥。林彪来到现场对〃前指〃的战役部署进行了三次调整,事后证明,这三次调整非常关键,刀刀见血。 一次是林彪在现场发现秀水河子东南面地形开阔不便进攻,而西南大架子山方向有小山及连接的村庄可做依托,便于我军组织突破和向纵深发展,而这一方向又是敌人的侧背,容易出敌不意。因此.要求七旅集中主力五个营由西南向东北主攻,另一部由东南向北攻击,七旅当即对原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临时更改了作战计划。 晚上21点,林彪又一次对计划进行改动,为使七旅的主攻方向达到突然性,将七旅大架子山方向的进攻时间延续比总攻时间晚20分钟,并在大架子山亲自指挥。 2月13日22点整,按战役部署,我围攻部队开始向敌人发起总攻。一师在胜利沟方向与守敌进行了激烈交战,攻占了敌人部分阵地,双方形成对峙。 22时20分,七旅担任主攻的十九团一营、三营在旅团炮火支援下,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然对秀水河子之敌二六五团一营发起猛攻,此时敌人已经将预备队投入到北面的防线,七旅得以一举突入敌人阵地,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与一师对峙的敌人发现身后已经有民主联军的部队,顿时心慌意乱,对峙的阵地开始土崩瓦解。
秀水河子打响后,彰武之敌迅速出援。按照〃东总〃指示部署的我阻击部队进至王家窝棚地区阻援,鉴于援敌距秀水河子之敌甚近,在坚守阵地的前提下,决定集中两个营主动进攻,歼灭对面小荒地之敌一个营,以达钳制和阻击的目的。此时秀水河子我攻击部队已突入村内,与敌正展开巷战。凌晨1时许,林彪亲自到阻击部队的团指挥所,听取了该团打援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