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征战历程-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侈楼,仍然隐蔽坚持工作。在艰难困苦时期,与白、伪、顽展开了残酷卓绝的斗争!
1943年6月,冯起带八人的武工队到湖东开展工作,在张季升等同志工作基础上,在南阳湖立住了脚,而后又以请客的名义,把几个土匪头子杀掉,从此我们公开亮出了湖东县委、湖东县大队的牌子。张季升又以参议长的身份为掩护,主要做地下情报工作,同时参与军事行动,如打机帆船战斗等。1944年8月,摸清了日军由济宁至韩庄的水上航运交通线的活动规律,每天中午准时经过摆渡坑。在渡口以西的航道上,我们把部队随时埋伏在芦苇荡里,待敌机帆船开到我们的射程以内,一阵猛烈射击,打烂日寇机帆船两只,俘虏日军一名,伪军撑船手两名,另一只船狼狈逃窜,从此终断了日军济、韩航运交通线。
1944年10至12月,两次获得日军在济宁近郊养军马的情报,派小部队到济宁日军养马场,牵出军马三十二匹(第一次十三匹,第二次十九匹),送给鲁南第二军分区骑兵连使用。
1945年3月,张通过在济宁的地下工作者冯文信等同志搞清了岱庄医院的情报,派凫山县独立营,打开了济宁天主教堂岱庄医院和红牌坊医院,俘虏日军三名,德国人二名,其他人员十三名,缴获短枪四支,医药器材一大批。
1945年8月15日, 日寇投降后,组织决定派张季升同志,去津浦铁路沿线,负责做敌伪工作。不幸的是他于1946年8月29日,被国民党黑杀团捕去杀害,张季升同志壮烈牺牲。他的一生追随革命,光明磊落,他的事迹将永垂青史。



7、八路军一一五师入鲁整编后战斗序列


一一五师入鲁后,部队得到很大发展。40年10月至41年7月,所属部队先后整编为7个教导旅,共7万余人。



教导第一旅:由苏鲁豫支队编成,辖3个团。旅长彭明治,政治委员朱涤新,副旅长田守尧,政治部主任郭成柱。第一团,由第一大队改称,团长胡炳云,政治委员田维扬;第二团,由第三大队改称,团长周长胜,政治委员冯志祥;第三团,由湖西大队改称,团长俞增林,政治委员罗友荣。



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教导第一旅南下华中,编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42年8月,山东纵队第一旅拨归一一五师建制,改称教导第一旅,旅长孙继先,政治委员王麓水,副旅长钱钧,参谋长李福泽,政治部主任丁秋生。辖第一团,团长杨万兴,政治委员王文轩、裘祖瑞;第三团,团长王吉文,政治委员杜西书、裘祖瑞;第四团,团长钟本才,政治委员杨道和。 
43年3月与鲁中军区合并,教一旅番号撤销。




教导第二旅:由独立支队第一团、鲁南支队、苏鲁支队编成,辖3个团。旅长曾国华,政治委员符竹庭,副旅长张仁初,参谋长何以祥、蔡正国,政治部主任王麓水。第四团,由独立支队第一团编成,团长蔡正国、钟本才、贺健,政治委员曾明桃、吴岱;第五团,由苏鲁支队编成,团长胡云生(代)、贾耀祥、王六生,政治委员彭嘉庆、曾明桃;第六团,由鲁南支队编成,团长贺东生,政治委员刘西元。



43年3月,教二旅番号撤销,部队编入滨海军区。



教导第三旅:兼鲁西军区由原三四三旅运河支队与独立支队第二团编成,辖3个团、4个军分区。旅长杨勇、王秉璋(代),军区司令员杨勇(兼),政治委员苏振华、曾思玉,副旅长王秉璋,参谋长何德全、龙世兴,政治部主任曾思玉、王辉球。第七团,由运河支队第五团编成,团长刘正,政治委员杨俊生;第八团,由独立支队第二团编成,团长夏德胜、齐丁根,政治委员李士才;第九团,由运河支队第四团编成,团长何光宇,政治委员刘汉、郭华。 
第一(泰西)军分区:司令员刘贤权,政治委员李冠元,参谋长马宗凯,政治部主任辛俊卿。 
第二(运西)军分区:司令员周桂生,政治委员刘星,副司令员李春芳,参谋长张直,政治部主任许力。 
第三(鲁西北)军分区:司令员黄骅、白云,政治委员王乐亭,参谋长杨海涛,政治部主任郭玉燕。 
第四(运东)军分区;司令员刘致远,政治委员石新安,政治部主任杨劲。 
41年6月,教导第三旅拨归八路军第二纵队建制,鲁西军区并入冀鲁豫军区。 … …
42年12月,教三旅与冀鲁豫第二军分区合并,教三旅番号撤销。 
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由三四三旅黄河支队编成,辖2个团及湖西军分区。旅长邓克明,政治委员张国华、唐亮,副旅长杨尚儒,参谋长匡斌,政治部主任欧阳文、戴润生。第十团,由黄河支队第一、第三团编成,团长李金铎、肖明,政治委员戴润生、方国南;第十一团,由原黄河支队第二团与丰县、沛县、鱼台、滕县、铜山5县游击大队编成,团长匡斌、王根培,政治委员刘仁贵。 
湖西军分区:41年12月成立,司令员胡芸生,政治委员潘复生,副司令员郭影秋,参谋主任刘厚培。辖独立团,由沛县、金乡、铜山地方武装编成,团长李贞乾,政治委员曾子鲁。



42年12月,教四旅与湖西军分区合并,教四旅番号撤销。 
教导第五旅由东进支队编成,辖3个团。41年南下华中,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42年12月返回山东归建。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刘兴元。第十三团,由东进支队第二大队编成,团长江燮元、周长胜,政治委员覃士冕;第十四团,由东进支队第一大队编成,团长胡大荣、江燮元,政治委员叶绍贤、江拥辉;第十五团,团长吴觉,政治委员晏成山、袁功庭。 
43年3月,教五旅番号撤销,部队编入滨海军区。 
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由冀鲁边区津南支队与鲁北支队等部编成,辖3个团、3个军分区。旅长邢仁甫,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兼)、周贯五,政治委员周贯五、王卓如,军区副司令员龙书金、黄骅,副旅长龙书金(兼),参谋长杨铮侯,政治部主任杨忠、刘贤权。第十六团,由津南支队等部编成,团长杨承德,政治委员陈德;第十七团,由鲁北支队编成,团长龙书金(兼),赖金池,政治委员曾旭清;第十八团,由6支队第8团编成,团长杨柳新,政治委员杨爱华、贾田云。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石景芳(兼)、傅继泽,政治委员杜子孚(兼)、田战胜,副司令员傅继泽。 
第二军分区:由第十七团兼,司令员龙书金(兼)、徐尚武,政治委员曾旭清(兼)、张开,副司令员徐尚武,副政治委员郝炬,参谋长李清山,政治部主任李恒泉。 
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杨铮侯,政治委员李广文,副司令员李永安、杨承德。 
42年9月,教六旅改编为冀鲁边军区,教六旅番号于43年3月撤销。 
教导第七旅:41年7月,由新三旅与新二旅第四团编成,归第一一五师建制,受第二纵队指挥,辖3个团。旅长韩先楚、余克勤,政治委员赵基梅,副旅长昌炳桂,参谋长李东潮,政治部主任谢福林。第十九团,团长傅春早、汪家道,政治委员孙仁道;第二十团,团长江海山,政治委员胡华居、刘聚奎;第二十一团,42年秋成立,团长罗赞成、罗参三,政治委员汪德清。

42年12月,教七旅与冀鲁豫第七军分区合并,教七旅番号撤销。

鲁南军区:40年10月,以一一五师后方司令部为基础编成鲁南军区机关,隶属一一五师,辖4个军分区和3个支队。42年调整为3个军分区、1个支队。司令员邝任农、张光中,政治委员邝任农(兼)、张雨帆,副司令员万春圃,参谋长肖家桢,政治部主任彭嘉庆、曾明桃。 
第一军分区:42年前由鲁南军区兼,司令员张光中(兼),政治委员邝任农(兼),42年底实设,司令员封振武、肖鸣,政治委员许言、杨涤生,副司令员董鸣春,副政治委员邹日清、张洪仪,参谋长凌初生,政治部主任靳怀刚、文立柱。 
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梁兴初、贾耀祥,政治委员杨涤生、冯起。 
第三军分区:兼沂河支队司令员肖鸣、王献庭,政治委员许言、王六生,副司令员薛浩、王献庭,副政治委员赖国清。 
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石世良,政治委员李乐平。42年底撤销。 
运河支队:支队长胡大勋,政治委员朱道南。 

峄县支队:支队长潘振吾,政治委员纪华。 
边联支队:支队长万春圃,政治委员曾明桃。



8、                                 八路军六八六团发展纪实





00、补充团团长邓克明、政治委员王麓水、参谋长 刘德明、政治处主任杨忠。第115师主力南下洪洞、赵城地区后,就地进行休整补充,12月底,从各团抽调部分骨干,加上2000余名新兵组成第343旅补充团。

   六八六团以侦察连和警卫连为基础,又扩编了一个补充团,由原三营营长邓克明同志任团长,原政治处主任符竹庭同志任政治委员。部队人员大为充实。

686团侦察连-1938年115师补充团第3连-337团3连  
686团特务连-1938年115师补充团第12连-337团8连  



   邓克明,原686团3营长;政委符竹庭,原686团政治处主任;参谋长刘德明,原685 团1营长。685团政治部主任王麓水接任团政委。1938年8月左右,邓克明和符竹庭调萧华343旅旅部的东进纵队司令部,此时调686团参谋长彭雄接任补充团第二任团长,刘德明升副团长,调首任685团2营副营长(教导员)、时任685团政治部主任王麓水接任团政委。



   第一一五师由晋东北南下时,第三四四旅即划归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师部直接指挥的第三四三旅(旅长陈光,政委萧华)下辖两个团:第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政委吴文玉;第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政委杨勇。这两个团在平型关等战斗中伤亡较大。广阳战斗之后,师部派杨勇带一批干部到晋东南扩兵。罗荣桓回到师部时,大批新兵已到。师部除把现有的两个团的兵员补满外,又新组建了一个补充团,由邓克明任团长,符竹庭任政委。1938年4月,时为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人的黎玉赴延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要求中央派一个主力团去山东。毛泽东说:“看来还要多去一些。”六七月间,由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第二营发展组成的永兴支队(支队长曾国华)和第一二九师工兵连与抗大分校48位干部发展组成的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便进入山东北部的冀鲁边区。他们是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的前锋。与此同时,中央和集总又决定调第三四三旅政委萧华率一批干部去冀鲁边区,统一领导那里的武装斗争。罗荣桓对此极为重视,他迅速抽调了一批干部随萧华前往。其中有补充团团长邓克明、政委符竹庭和第三四三旅政治部的周贯五、王辉球、王叙坤、刘贤权等共约100余人。离开山西之前,罗荣桓对晋西南军事力量作了布置。他请示中央和军委,留下补充团,与晋西南游击队合编组建为第一一五师独立第一支队(亦称晋西支队或陈支队),坚持晋西南根据地的斗争。调三四三旅参谋长陈士榘任支队长,晋西南区党委书记林枫兼政委,区党委军事部长黄骅兼副支队长,王麓水为政治部主任,刘德明为参谋长。随即,以补充团为基础充实改编为支队独立第一团。团长杨尚儒,政委曾明涛。以晋西游击支队和乡吉、洪赵、隰蒲、汾孝等特委(中心县委)领导的第一、三、四、五游击大队为基础,罗荣桓给配备了一些骨干,编为独立第二团,团长何以祥、政委马佩勋。支队成立后,成为吕梁山区抗日、反顽斗争的骨干力量。 
 

1938年4月临汾撤退时成立补充2团,由八路军晋西办事处学兵大队(何以祥负责组织和训练的)和晋西部分游击队组成,由原686团2营营长杨尚儒任团长。何以祥副团长。 陈士榘晋西独立支队开拔山东,刘德明留在山西调升到新军的决死2纵队担任副司令,(还有原补充团的营长涂则生等红军干部,留在山西加强新军的军事干部力量)杨尚儒调1团团长。

 刘德明 (1910……1942)陕西醴泉人,1925年参加国民军,1931年12月由宁都起义参加红军,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转入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副排长、连长、营长,红1军团教导队队长,随营学校队长,红2师4团团长,参加了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115师补充团参谋长,(晋西陈士榘)独立支队第一团团长,支队参谋长,晋西北新军决死第2纵队副纵队长,决死第二纵队兼晋西北军区第8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2月27日在山西交城南沟村战斗中牺牲。《红一方面军人物志》
   刘正;(1915……1942)汉族;江西泰和人;1915年出生。1930年参加革命,任少先队副队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游击队,后编入红军独立第五师十五团当战士。 1934年,参加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队纵队第五支队参谋长、三四三旅运河支队第五团团长、教导第三旅七团团长。 1942年,在河北高庄集战斗中牺牲。遗体安葬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00、

    686团3营,原四师十二团;1939年随杨勇等留在鲁西;后组成115师独立团为教四旅一部分。


    115师进山东后第一仗,就是消灭郓城樊坝的刘玉胜。然后把686团的团长杨勇留下,率着686团第3营(营长周海彬(斌),教导员戴润生)和团教导队的一半, 在该地(运西)发展队伍。另外还有张国华带着师部直属队的两个连曾思玉后来说,是师部直属队的两个担架连。(很多人写红军连,就是写不出这两个连)

  给的番号是东进支队独立团,杨勇是团长兼政委,周海彬是副团长。 杨勇召集当地其他抗日武装开会,有个保安旅长齐子修不来,说八路的团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