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时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兼###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市市长,正在北京参加中央军委召开的作战会议,即将率部进军大西南。
足智多谋的刘伯承被誉为是“天才军事家”,早年留学苏联,还曾在川军任职,军事理论更是造诣精深,深受毛泽东的器重。
长征时,刘伯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参加长征的指挥工作。此间,毛泽东多次委托刘伯承指挥关键战斗,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役,就是毛泽东和刘伯承亲自组织和指挥的。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毛泽东曾风趣地对周恩来和朱德说:“前几天,我们一些同志还担心,怕我们渡不过江去,被人家挤上绝路,当时我就对恩来、朱德同志讲,没关系,四川人说刘伯承是条龙下凡,江水怎么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轻松笑话中,传递着信任、欣赏刘伯承的信息。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力主红军北上,而张国焘却坚持南下。两方相争之时,刘伯承对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党内老资格自居的张国焘非常恼恨,几次威胁刘伯承说:“不念你是南昌起义的参谋长,我就杀了你。”刘伯承毫不示弱:“你杀了我,我也拥护中央决议和毛泽东的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与###一起挺进太行山,先后取得了七亘村、神头岭、响堂铺等战役的胜利,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根据地,完成了###中央的重托。
刘伯承对毛泽东的战争方略总能心领神会。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刘伯承成功地指挥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极大地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对此,毛泽东评价很高,认为“争得很好,干得很好!”
全面内战爆发后,刘伯承挥师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毛泽东的战略设想——站稳脚跟,创建巩固的根据地。1948年7月,刘伯承等组织指挥了被朱德总司令誉为“小型模范战役”的襄樊战役。战后,由周恩来亲自起草、毛泽东亲笔修改的贺电说:“庆祝你们在襄樊战役中歼敌两万余人,解放襄樊、老河口等七个城市,并活捉蒋匪法西斯特务头子康泽的伟大胜利。” 。 想看书来
博学多才的刘伯承、陈毅对杨成武面授“机宜”(2)
刘伯承对杨成武谈了许多有关阅兵方面的细节及要注意的问题,之后通俗而又极具概括性地说:“阅兵无非就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仪礼、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归根到底一句话,马粪蛋外面光!”诙谐的比喻,让满屋的人笑弯了腰。
刘伯承还给杨成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百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还是下达了在十月革命胜利日这天在红场举行隆重阅兵的命令。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后,暴跳如雷。他深知,战时状态下的红场阅兵无异于一颗精神原子弹,对正在前线殊死抗战的苏联红军将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后来的战事也证明,苏联战局从此扭转,红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而红场阅兵则是一个转折点。
杨成武又去拜访了陈毅。
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上海市长的陈毅同样是“老资格”,履历丰富,博学多才,个性鲜明,是唯一没有参加过长征、而周恩来又坚持授予元帅军衔的开国元帅。
1928年,井冈山。
毛泽东与陈毅相顾嗟叹:“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从此,陈毅便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革命生涯。
为请毛泽东复出,陈毅去上海中央“自铸”“尚方宝剑”,回苏区“三顾茅庐”。1929年12月下旬,毛泽东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主持召开了红四军“九大”,会上一致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党指挥枪”的政治建军路线。
1931年6月,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之前,毛泽东带着两个铁箱子找到陈毅,郑重地交给由他保管。
陈毅欣然受命,组织人员日夜看护。
11月,陈毅前往瑞金在出席“一苏大会”时,把两个铁箱子原封不动地交还给毛泽东。毛泽东很高兴,说:“我现在就靠你这铁箱子里的20万大洋,来扩充红军。”
1933年5月,中央政治局在江西军区开会,陈毅是军区司令员,作为东道主列席会议。一天,陈毅练写毛笔字,项英看后说:“你这个人不仅政治上、军事上迷信毛泽东,为他吹嘘,连写字都学他,还挺像的。”陈毅拍案而起:“你说我迷信毛泽东,那你为什么迷信博古呀。你们就是排斥毛泽东,动辄就说不佩服你们,就是反国际。”
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委以陈毅重任,任命他为新四军代军长,重建新四军军部。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派陈毅赴山东,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先后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成为当时歼敌最多的野战军司令员,受到了毛泽东的通电表扬。
1947年夏,陈毅率部进军豫苏皖,配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1948年11月,陈毅参与领导了淮海战役。
###中央机关进驻北平后,陈毅就任上海市长。
此时,陈毅来中央军委参加作战会议和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杨成武提起阅兵事,陈毅立马豪气干云,用极富鼓动性的话语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就当成是一次队列会操。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的确,这是阅兵的主旨所在。
杨成武还访问了原国民党政府东北军的几位老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一些做法,弄清楚必须要注意哪些问题。
当时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也给阅兵的组织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通过走访,杨成武增加了对阅兵的认识,对完成阅兵任务心里有了底数,信心也更足了。他说:“举行阅兵式对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不像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那样紧张、激烈,但作为几百万解放军的代表,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以振奋民族精神,同样也是很不容易的。”
距离开国阅兵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杨成武一刻也不敢怠慢,开始了忙碌而又紧张的阅兵准备工作。
依据批准后的《阅兵典礼方案》,杨成武从华北军区、平津卫戍部队和有关军兵种部队中,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阅兵指挥所,使阅兵部队的指挥和协调机构高效有序地运转了起来。
同时,阅兵指挥所确定下了参加阅兵分列式的部队——
陆军受阅部队主要来自华北军区第20兵团及平津卫戍部队。
海军和空军的受阅部队,由其军种首长指定抽调。
总计不超过万人。
受阅部队序列——
一、海军代表部队:由(东北)安东海军学校与华东军区海军各一个排编成,一个方队,计155人。
二、陆军代表部队:由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和独立团及步兵第207师第619团编成。其中,战车师辖摩托化步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骑兵师军马1979匹。
三、空军代表部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负责落实,报中央军委批准后实施。
1949年7月底开始,陆军受阅部队陆续到位,分别集结于北平郊区北苑、丰台等地,进行受阅前的针对性训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阅兵师长李水清和他的步兵第199师(1)
步兵第199师在前往秦皇岛驻防的路上,接到了组建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受阅步兵方队的任务。
这一年,师长李水清32岁,政治委员李布德30岁。李水清、李布德做梦也没有想到有幸成为第一批走过天安门的师级指挥员。
1955年9月,李水清、李布德同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水清,江西吉水县人,11岁出任村儿童团团长,12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亲历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南京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等职。
李布德,四川省营山县人,13岁参加游击队,14岁参加营山独立团。1944年10月,李布德任晋察冀军区第13分区第20团政治委员。日本投降后,与团长黎光一起率部解放了张家口。解放后,升任第68军政治委员。1970年任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并在这个岗位上离休。
李水清晚年住在西单附近一个安静的院落里。回首往事,他感慨万端。
1934年10月,年仅17岁的李水清跟随中央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次年5月24日,红军先头部队红1师第1团经60公里强行军,歼灭川军两个连,强占了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今四川省石棉县),缴获一只小船,并控制了渡口。
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的李水清,奉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命令,带领6人宣传队赶到渡口,协助对担任渡河战斗任务的2连进行战斗动员。
宣传队从政治部带来了17份慰问品,给每位突击队员发一条印着“祝君平安”的白毛巾、一个搪瓷碗。
16名突击队员们接过慰问品,听了李水清传达朱瑞关于此次战斗不仅关系到渡河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将来中国革命成败的重大意义后,都非常激动,高声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最后一份慰问品,李水清发给了营长孙继先。这位强渡大渡河第二船时的营长,建国后成了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的创始人。
李水清谈起这段经历时,说:“当时,红军物资匮乏,这算是很贵重的奖赏了。”
发完慰问品后,2连连长熊尚林就带着突击队员来到了大渡河安顺场。
安顺场渡口河宽300余米,水深流急,浪声轰鸣。蒋介石想利用这处天堑,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南岸,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对岸渡口附近有几个碉堡,四周都是黝黑的岩石,不远处有个四五户人家的小村庄。国民党守军就隐藏在小村里。
25日上午,战斗开始后,红军著名神炮手赵章成拿出了仅有的5发炮弹,那是他从中央苏区一步步背出来的,浸透了他的无数汗水。赵章成只用两发炮弹,就让守军碉堡飞上了天。
4名船工划着仅有的一只小船,载着2连的17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艰难而缓慢地驶向北岸。
直到今天,回忆起那令人心悬的一幕,李水清还为这些船工和17名勇士能全部安全过河而感到无比欣慰。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阅兵师长李水清和他的步兵第199师(2)
勇士们在红军炮火掩护下冲上岸滩后,小村里果然冲出一股守军,企图把勇士们消灭在岸滩上。
此时,赵章成又打出了1发炮弹,命中敌群。
熊尚林率勇士们冲上北岸,拼起了大刀……
大渡河铭记下了17名勇士和4名船工建立的历史功勋。他们分别是:连长熊尚林,2排长罗会明,3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麦克,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4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船工帅士高、王有能、简成荣、郑本源。
熊尚林后来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与李水清并肩战斗过两年多,一个当营长,一个任教导员。1940年,熊尚林调平北工作,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为祖国和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长征胜利后,李水清先后参加了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役、战斗。
抗战中,李水清先后参加过平型关大战和百团大战,转战华北。1947年10月担任华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政治委员,李布德为旅政治部主任。
第5旅,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名声显赫。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1师,1937年秋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几经转隶,至1946年3月改称为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1949年2月改称第20兵团第67军第199师,下辖第595、第596、第597团。
1949年初,李水清出任第199师师长,李布德为师政治委员。
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第18、第19、第20兵团挥师三晋,直指国民党军在华北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太原。
太原是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的大本营。
美国记者曾这样描述:“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为数不清的碉堡而吃惊,高的,低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密集火网。”
在这个防御体系里,阎锡山又特别经营了太原城的“看门虎”——卧虎山。
卧虎山是太原外围防线中最坚固的阵地,城池险要,工事坚固,宽和深均为3米的壕沟横卧“虎”前,被蒋介石称为“华北第一堡垒”,足抵“精兵五百万”。太原守敌东北区总指挥第19军军长曹国忠率5000余人在此坚守。
阎锡山对卧虎山工事十分自信,称之为“###3个军1个月也攻不下的要塞”。
鉴于卧虎山地形险要和设防坚固,彭德怀决定主攻方向避开卧虎山,而从北面、从南面进攻太原。打下太原后,卧虎山就成了一只死“虎”。
战役计划决定后,先监视卧虎山、后再攻打卧虎山的任务,交给了第20兵团第199师。
李水清回忆说,我们在太原北面相隔10多公里远的一个土塔上受领任务。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指示,用突然的动作攻到卧虎山下,包围起来,等主力攻占太原后,再拿下这个要塞。“我们刚刚从塔上走下来,敌人的一发炮弹就在塔顶上开花了。整个兵团的高级干部,差点都在这个塔顶上结束戎马一生。”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阅兵师长李水清和他的步兵第199师(3)
战役开始,李水清、李布德率全师就像一股旋风,只用了一个晚上,便从15公里外的集结地插到卧虎山下。
按理说,第一阶段任务已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