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序一 郭凤莲/1
序二 陈明珠/3
引子 爷爷,你在他乡还好吗? 5
第一章 青年时代(1914年-1952年) 11
第一节 苦难岁月 13
1914年农历正月初一,在小南山村的一个土窑洞里,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一个男娃儿呱呱坠地……给他取名“金小”,官名按家谱定为“陈永贵”。
第二节 三十而立 25
女孩知道遇到了一位好心人,睁着那双大眼睛眼巴巴地看着他说:“大哥,你救我一条命,把我带走吧!”
第三节 执掌大寨 33
1952年冬天,他当了省级劳动模范,开始迈出争先进当模范的第一步。大家一致同意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第二章 创业之路(1953年-1963年) 41
第一节 搬山造地 42
如此艰苦的劳动,练就了一双双“铁手”,他们的手掌上冻裂了许多深深的血口子……第二天干活时裂口还没愈合就又撑开了,新开的裂口不再是开在肉上,简直像是在锯子上开了齿,这样的裂口用胶布已经粘不住了,只能用针线才能缝住……
第二节 科学种田 59
经过多次改造,大寨田成了稳产高产田。这种田保土、保水、保肥,抗旱能力强,用脚踩下去,有一种松软软的感觉,好像是踩在厚海绵上一样。农业部总结为“海绵田”,并在北方普遍推广。
第三节 实践出真知 69
只见贾进才蹲在地上,含着烟袋在对石壳子说话:“你倒是拧筋头,偏偏遇上我这磨缠头,不信整治不了你。咱就要和你拼到底,看看到底是你硬还是我硬!”
第四节 时势造英雄 115
绕村到半路时,一位干部在路旁的庄稼地里认出了他家的猪,低声说:“老陈,你家的猪……就算了吧?”他没说话,迈开大步直奔大队的库房,几位干部在后边跟着。到了库房,他提上斗,干脆地说:“走,到我家装玉茭去。”社员亲眼看到干部在动真的,从此再也不敢占集体的便宜了。
第五节 国难显忠良 121
会后,他一直闷闷不乐,心里憋着气……见到省、地、县的领导干部,他总要提一个问题:“老实人是不是吃亏?”
他们踏踏实实的劳动带来了巨大丰收,实实在在的超额卖粮再次让大寨脱颖而出。1959年,他应邀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活动,并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
第三章 政坛沉浮(1964年-1979年 ) 133
第一节 大寨精神 134
这场大暴雨下了整整7天7夜!大寨被洪水蹂躏得泥泞不堪,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他用乐观的态度给大家鼓气:“人在就是大喜!山是人开的,房是人盖的;有了人就甚也不怕,有了人,一切都会有的!”大寨人没有要国家一分钱救济,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年底“三不要和三不少”口号完全兑现。
第二节 走向高层 152
他不看演讲稿,娓娓道来。用那独特的充满太行山乡士气息的话,讲了整整四个小时,没有重复的地方。
毛主席听到这里,饶有兴趣地问:“陈永贵是哪几个字?他识不识字?”陶鲁笳在纸条上写了“陈永贵”三个字,说:“他42岁扫了盲,今年50岁了,现在能读报,还懂得什么叫逻辑……不久前陈永贵在太原作报告,赵树理听了很佩服,对我说:“陈永贵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但他的观点完全合乎毛泽东思想和辩证法……”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 161
来大寨参观的人最高潮的一年共375万多人;平均每天达一万多人……一个仅有三百多人的大寨,山上山下、田间村落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郭沫若逝世前,留下遗嘱将自己的一半骨灰撒在大寨的土地上……作家孙谦的骨灰也撒在了大寨,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复杂和疑难的文化课题!
第四节 从政小记 189
他的官职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从担任大寨党支部书记,到后来同时兼任昔阳县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这在中国政坛上是罕见的。
周总理招呼他坐下,开口就说:“这次找你来,就是安排人大的事。你要有所准备,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怎么样?”他听后一愣,忙说:“总理,我文化水平不行,实在是当不了,我不当这个副总理!”周总理态度严肃地说:“看你永贵,你是不是党员?是党员就得接受党的安排。现在,中央的斗争这么激烈,你不参加,别人也得参加,你还是干吧!”
他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是可以把农村户口迁到北京来的,也是应该拿国家工资的……但是他没迁户口,也不拿工资,仍然保持农民的身份。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事。
他先后辞去了省、地、县的领导职务……他长叹道:“唉,老虎吃人有躲闪,人吃人可没躲闪啊!我不会写文章,就算会写,一个当过副总理的人,又怎样和人家争辩呢?”
第四章 晚年生活(1980年-1986年) 241
他说:“我一没有为个人,二没有为孩们,我一心一意为国家为集体,世世代代祖祖辈辈没有罪,死后总有人为我说话哩!”
当家属推门出来时,电梯已经在12层守候一个多小时了。开电梯的女同志摸了摸骨灰盒,呜呜地哭了:“我,我这是最后一次为陈老开电梯了。”她哭得浑身颤抖,摸不着启动的按钮……
附录
一、回忆父亲陈永贵 陈明珠263
二、陈永贵讲话摘编 287
三、陈永贵生平年表 314
四、今日大寨 318
主要参考书目 333
后记 334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止无休的奋争。传记中人的生涯,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儿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就在他们的行为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法]罗曼?罗兰
序一
春梅:
你好!
我向你表示真诚的祝贺,你不愧是陈永贵书记的好孙女儿,你辛苦了!
我朝思暮想着能有一天见到一本真正能展现陈永贵本来面目的书,今日终于见到了。这几天我忙里偷闲,关起门来一鼓作气读完了你的全稿,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写得好,写得真好!读这本文稿不多会儿就又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深邃奥妙的时代。我是你爷爷一手培养长大的,那个年代的我是那么单纯,那么活泼,那么爱干事,就是有一位尊敬的长辈支持着我,帮助着我,教我步入了社会。踏着老书记的脚印,一事一事地做,一步一步地走,正如大家所说,郭凤莲比过去成熟多了。
今日,继承着陈永贵书记的事业,办着他想办而没有办完的事,走着他没走完的路,承担着他没有完成的任务。我是这样的,大寨人也是这样的。
今年是陈永贵逝世二十周年,我在纪念会上发了言,这篇发言稿是我自己亲手写的,由于我没有读过多少年的书,所以我想表达的心愿始终是有限的。但是,我讲的都是肺腑之言。
我期盼着这本书能早日与众见面,让人们再认识认识陈永贵的一生吧。
致礼
祝你成功!
2006年7月10日
郭凤莲陈永贵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思念、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老前辈、班子领头人陈永贵同志逝世二十周年。首先,我代表大寨村党支部、大寨村民委员会以及全体群众对各位来宾表示感谢!
时间在飞速逾越,不觉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来大寨人无时不在怀念我们的老书记陈永贵同志,他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铭刻在大寨人的心中,历史真像梦幻一样,一幕幕演绎着人生长河震撼人心的故事。陈永贵同志的故事充满着艰辛、汗水和心酸。他是矗立在虎头山顶上的巨人,他的业绩曾使这片无声的净土发出震撼的声音,他是一位罕有的无私奉献者,一心为公,为老百姓谋利益的人,他为大寨积聚了永久的财富,他赢得了代代大寨人以及中国乃至世界人士的关注和尊敬。是他改变了大寨贫穷落后的面貌;是他早期创建太行山区新农村的典范;是他创造了中国农业历史的奇迹;是他早期受到了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同。历史忘不了陈永贵,人民忘不了陈永贵,大寨人永远忘不了陈永贵。当我们看到今天的变化,当我们享受今日幸福的时候,更感悟到陈永贵的功绩。大寨前辈的功绩,是非常了不起的,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所得,没有他们的辛苦不会换来今日的幸福。山上、山下、田间、村落,他们的汗水播洒在大寨的每一个角落,这是大寨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牢记老书记的教诲: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学习先进单位的好经验,不断充实自己;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喊破了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打铁先得本身硬,革命先革自己命;干部、干部,要先干一步,不先干一步就不能当干部;要想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后一代;大寨田是辛苦田,没有辛苦哪有甜……同志们想一想,这些豪言壮语出自我们一位朴实农民带头人之口,他曾激励了大寨几代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陈永贵一生俭朴,助人为乐。作为大寨人,我们都应该知道他的一切,把他的光辉品德、崇高精神、无私奉献和高尚风格记下来,告诉我们的儿孙后代继承下去,这是一份无价之宝,这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们永远为这块无声的土地上曾经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农民代表而骄傲自豪。我们要向他一样,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事业、热爱大寨。我们要沿着他的脚印一点一点地做,一步一步地走,扎扎实实地做,稳稳重重地走,把大寨的事做好。
他倡导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改革开放离不开这种精神,我们要以陈永贵同志为榜样,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迎接时代挑战,带领大寨人,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大寨而奋斗。
陈永贵同志永垂不朽!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寨村党总支书记 郭凤莲
2006年3月26日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二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是1986年3月的一天夜里,我父亲陈永贵对我说:“等我过世后,你把我用过的东西都摆出来,让人们看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话像刀子一样刻在我心上。可当我整理他用过的物品时,却发现家里除了几个旧式柜子和两把藤椅外,尽是些盛粮食的瓮,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能摆出来。家里的书桌、椅子、凳子、沙发大多交了公,属于他自己的仅有两三套黑布中山式对襟衣服和头上的白毛巾等个人用品。我拿什么展示给人看?
在所有的亲人中,我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最久,整整43年。当父亲离开我时,想想一世奋争的他转眼已成画中人,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我感到冰冷刺骨。最初的那半年,一提起父亲我就心如刀割,潸然泪下,巨大的空虚和痛苦缠绕着我。父亲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他不用权势为子孙谋官位,他让我们自力更生。他生前当过5年零8个月的国务院副总理,却不拿国家工资。虽然他少有积蓄留后人,却留下了一世清名。这正是最好的展示!
我也曾惋惜过,可是看看逐渐长大懂事的陈氏儿孙后代们,深深地受着他的影响,汲取他人格上的优点,在各条战线上处处拔尖,口碑甚好。就连孙子辈写日记,都是豪气冲天,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宏愿。孩子们坚毅的眼神,让我看到了决心和勇气,孩子们有远大的理想,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这不是我梦寐以求的吗?我终于想通了:虽然他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家产,可他的优良作风教育了我们全家,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为孩子们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总结与反思:父亲依靠什么取得了成功?我想,1945年昔阳解放后,他听党的话,成立了互助组,这个互助组的成员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但父亲带领他们艰苦奋斗,他们跟我父亲一条心,干出了突出成绩,在山西也是名列前茅的。1963年,大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水灾,大寨人自力更生克服了困难,战胜了自然灾害,粮食获得了大丰收,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1964年,毛主席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从此大寨引领一个时代15年。这绝不单纯依赖机遇,其中定有缘由:人生道路,不苦干不行,种庄稼如此,办任何事也是如此。小到个体,大到国家,多少次历经痛楚,幡然醒悟后总会归结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根本;多少次迷茫后,还是觉得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是取得成功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对事业执著的追求才是最持久的快乐。
大寨作为一个时代的亮点,曾带给人们多少兴奋,多少自豪!多少人慕名而来,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人生的座右铭,磨练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可那个年代久远的往事,在一些年轻人看来,只是偶尔用作点缀现代心理的装饰品。老人们在叹息:有一种珍贵的东西正在像展览品一样被人不经意地欣赏、品评,又慢慢遗忘。因此,我非常希望这种题材能给中国的青年一代注入更多的正气,激励人们学习他的闪光点,为民族精神世代传承作出贡献。这也是写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父亲从担任大寨领头人到国务院副总理,历经坎坷沉浮,理解他不容易,写好他更不容易。他的朴实无华和雄才伟略,最亲近的我们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