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为他的女儿哭。李世民有很多子女,其中长孙皇后生的二女儿晋阳公主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公主小名兕子,意思是小母犀牛。这样一个名字用在娇俏可爱的女孩身上,可以想象这个女孩是多么可爱,父亲又是多么疼爱她。而这个小犀牛也特别聪明乖巧,据说能写一手极佳的“飞白”书法,甚至拿去和太宗的亲笔书法混在一起,别人也分辨不出来。而且还心地善良,脾气很好,常常能让李世民转怒为喜。可惜的是,晋阳公主年仅十二岁就病逝了。李世民几乎不能接受这个打击,一个多月都没有正常进食,哀伤无法抑制。不论何时何地,他只要想到或看到任何与晋阳公主有关的事物,都要泪水长流,多的时候甚至一天就这么哭上几十回。这个太不正常了。于是大臣们就去劝皇帝节哀。李世民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已经没有了,再怎样悲伤都于事无补,也换不回我的女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这时候的李世民,不是强人,也不是皇帝,就是一个伤心欲绝的父亲。
除了为亲人哭,他也为大唐将士而哭。在征战高丽之后,退军之前,李世民下令收集阵亡将士的尸骨埋葬,用最高级别的太牢礼祭奠,亲自写了祭文,到灵位前哭祭,声泪俱下,非常痛切。这一刻的李世民,一定是非常难过,有这么多的大好男儿,慷慨从军,而今却葬身他乡,这是真正生离死别的悲痛。
李世民不仅对人重情感,就是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骏马,他也深情眷恋,不舍得分开。所以在昭陵前面,他下令刻上了他骑过而战死沙场的六匹骏马,这就是所谓的“昭陵六骏”,并为此亲笔撰写了《六马图赞》。直到千载而下的今天,这些骏马的矫健雄姿还是栩栩如生。而从这些骏马的雄姿中,似乎依然能看到那位如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骑乘在上面,手持长弓大箭,身披黄金盔甲,发出一声巨大的呼喊:“杀!”
一、壮士长歌入汉关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天山脚下。
朔风烈烈,大唐铁骑,不动如山。
对面,铁勒九姓的十万大军,旌旗如云,刀枪如林,人喊马嘶,一望无垠。眼看就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恶战。
话说此天山,并非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新疆天山,乃是在今蒙古的杭爱山。在唐代,它有很多异名:乌德犍山,郁督军山,等等。它位于漠北,在草原民族的心目中是个神圣的所在。
因为,这里曾经是整个草原的中心,无比强大的*厥汗国的牙帐,就在这里。虽然*厥在贞观四年(630)被唐灭亡,但天山仍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此后很久一段时期,继突厥而起的铁勒各部总是在天山建立牙帐,以领袖草原各族。贞观后期,薛延陀趁突厥衰落而兴起,也在此建立牙帐,甚至在唐太宗出兵高丽之时,侵扰边疆。李只率了一小支精兵就直奔天山,擒贼擒王,一举重新稳定了北方草原。此后的十多年,草原上风云变幻,而漠南一直没有出现强势力量——这是唐朝着意设置的一片隔离地带。
但是广阔肥沃而空虚的漠南草原,对于漠北各族,无疑是块巨大的肥肉。难以遏制其觊觎之心的回纥,终于联合了同罗、仆固,开始犯边。不过强势的大唐,毫不犹豫地要把任何不良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于是双方再次在天山脚下对峙。
只见旌旗*,铁勒军中跑出数十骑,在阵前冲着唐军耀武扬威,这是挑战,也就是所谓“斗将”。
斗将,就是交战双方各选猛将,先进行一次单打独斗,用以激励士气。如《三国演义》里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与马超挑灯夜战,都是小说中所见经典之役。历史上,虽然斗将并非战争胜负之关键,不过斗将之风也有不少,《史记·项羽本纪》就曾记述,汉王刘邦与项羽交战,项羽要求与刘邦单挑。刘邦不干,于是项羽命勇士出阵挑战,却被汉将楼烦一箭射杀,连杀好几个。
这一幕,在此刻再度上演。只见唐军跃出一员将领,左手弯弓,右手搭箭,弓似霹雳,箭如流星,嗖、嗖、嗖,三声响过,三名刚才还在耀武扬威的军将,刹那间一头栽倒在地气绝而亡。刚才还在嘶吼的铁勒军,就像一下子被扼住了喉咙,死般寂静。呆立半晌之后,数十个悍将跳下马来,打出白旗,要求投降,齐刷刷跪下了一大片。
这时候的唐军,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新的辉煌。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这唐将,就是赫赫有名的薛仁贵。
事实上,唐朝并不认为薛仁贵是名将,唐代武成庙(即武庙)中祭奉的唐代名将中,就没有他。但在后代的文学创作中,薛仁贵却俨然成了唐代最著名的猛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一个“薛家将”,是唐代最著名的名将世家。从《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一直到《薛雷扫北》,构成了与“杨家将”、“呼家将”同样出名的一个系列故事,被民间口耳相传,成了大唐盛世在人们心中又一个辉煌的象征。
不过,所谓“薛家将”,倒是颇有历史根据的,并非一概胡编。而且,这个薛家将的传奇,和民间演义故事相比,其传奇色彩似乎也一点不差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英雄不问出身
英雄不问出身这句话,往往用在出身低微的那些英雄身上。薛仁贵恰恰是这样一位英雄。他是绛州龙门人,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河津市人。这又是一个山西人。唐代初年的山西,可真是人才辈出,武则天、狄仁杰也都是山西人。
薛仁贵的祖上,据说也是一个名将,叫薛安都。不过这个说法,颇可怀疑。大概是因为薛仁贵超凡的武艺,诱使人们替他寻找一个光辉的祖先。这多半是受到当时风气影响,祖宗光辉,那是最有面子的事情。
事实上,薛仁贵只是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之家,生下来的时候也并没有出现“红光满室”之类的异征。新、旧《唐书》的传记上都没有提及其祖上如何,而只有七个字:“少贫贱,以田为业。”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是和大唐帝国一起成长的。他出生在614年。四年之后,618年,李渊建立了大唐。如果作为一个太平盛世的农民,那是幸福的,可谓生逢其时。不过如果想作为一个武将,薛仁贵未免错过了最佳时机。要是早生二十年,赶上大唐开国之战,他也许会更加辉煌。值得庆幸的是,唐朝注定是个雄赳赳的朝代,它致力于对外开拓,出征的号角和凯旋的锣鼓,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因此,传说中战神的“*星”,就能不断地找到新的主人附体——民间盛传薛仁贵乃“*星附体”。
说到“*星附体”,这是后代民间传说中,薛仁贵所拥有的最著名的属性。薛仁贵被“*星附体”的这种说法,类似于人们总是说状元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一样。
虎,从来都是威猛的象征。“虎将”这个名词很常见,可从没有人说“狼将”的。因为虎的威猛强悍,威风凛凛,确实适合拿来比喻猛将。虎皮是有斑纹的,黄黑相间。但为什么传说附在薛仁贵身上的是*呢?以今天科学的眼光看,如果真有一只白色的虎,那应当是患上了白化病。而附在薛仁贵身上的老虎之所以白,是因为他来历不凡,他是“战神”。
中国古代有个伟大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可以涵盖宇宙间所有事物。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五种,比如五个方位:东、南、西、北、中,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东方属木,色青,南方属火,色红,西方属金,色白,北方属水,色黑,中央属土,色黄……这其中,西(右)、金、白、秋,都是可以合并的同类项,放到“金”的下面。
金的特性是什么呢?金属——武器,透着“杀气”,你看,属性为“金”的季节——秋天,就呈现出万物凋零的景象,古人认为那也是因为天地有杀气的表现。虎本来就是威风凛凛,加上了“白”这个属性,那自然就成了“杀神”、“战神”的象征。《水浒传》有个段子,讲到林冲被人设套,误入“*堂”而被抓。*堂,正是商议军机大事之要地,这个堂名就取*为战神之寓意。另外,大家都熟悉“左青龙、右*”这句话,这里,龙之所以青,虎之所以白,也都是符合其五行之属性的。
但在现实中,薛仁贵的人生转折,并非因为什么“*星”,而是来自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柳氏。有一次,薛仁贵要改葬祖先坟茔,这个非常有眼光的女人适时地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意思是: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核心意思,就是鼓励薛仁贵从军。
薛仁贵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力气特别大。所以民间传说对此加以神化,说他曾经吃下了“天上掉下来的馍馍”(是一头龙、两头老虎、九头牛的形状),因而一下子就有了“九牛二虎”外加一条龙的力气,他一个人可以干几十个人的活。可是,他的胃口也是几十个人的量,有些类似在高老庄时的猪八戒。所以,这把力气,用来种田,没有什么前途。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这身力气最好的用处,就是在战场上。
薛仁贵的运气不错,这个时候唐太宗正要*高丽,广招猛将。在唐朝前期,军队的组成,除了固定的府兵之外,也经常临时招募。其中有些人是主动投军,被称为“义从”,相当于“志愿军”的意思。当然,这些人投军,并非只是要报效国家,而更多的是求取富贵。投军之所以能求富贵,是因为这一时期,唐朝发动的战争,百战百胜。战争中,将士们一是可以掠夺财宝——名将李靖、李等都是不禁劫掠;二是可以积功升官——总打胜仗,自然升官快。可以说,投军,正是追求富贵的捷径。难怪唐代诗人要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史书上特别记载了柳氏这段话,给了后人很多想象的空间。京剧里面的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显然取材于此。守了十八年寒窑的王宝钏,历尽艰辛,实在没有比这更命苦的人了呀。这个悲剧故事,生生赚了后人无数眼泪。但现实中的柳氏,想必命运应该比王宝钏要好得多吧?这多少让我们心情好过一点。
三、白袍小将(1)
于是薛仁贵就去应募投军,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他的第一个领导是将军张士贵。这个张士贵,在历史上也算一个颇有名气的人物,战功显赫。可惜后代说书的,为了塑造一个反面角色,就把他给牺牲了,把他描写成嫉贤妒能、老给薛仁贵穿小鞋的一个小人。古代说书人都很明白故事要好听,光有主角还不行,一定得配上反角,矛盾冲突,戏才好看。只可惜了张士贵、潘仁美、陈世美等等这些历史人物了,很冤枉地遗臭万年。
其实,薛仁贵投军之后,并没有被打压,而是很快脱颖而出。因为此时正赶上李世民大举发兵,亲征高丽的大战。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薛仁贵随大军来到辽东的安地,刚好遇到刘君邛率领的一支军队被高丽军队围困。薛仁贵二话不说,拍马冲将过去,一个回合就将敌军将领斩于马下,并且割下首级,系在马鞍上。敌军一下子被镇住了,吓得慌忙撤退。古人常说,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若探囊取物,那本来是夸大之词,可薛仁贵却是货真价实地给上演了一回。他这个开场亮相,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相比后面的他在安市城下的精彩表演,这只能算是小试牛刀。
薛仁贵在安市城下的那次表演,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可以说,即使他一生只此一战,那也足以青史留名了。当唐太宗亲率大军,攻打到安市城下的时候,这次出征高丽的战役,达到了高潮。安市是高丽重镇,高墙深池,防御措施做到了极致,说它“坚不可摧”,并不夸大。同时,高丽方面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又派遣了名将高延寿率兵二十万来增援。因为如果唐军攻下安市,就可以直指平壤,安市已经是最后的防线了。而在唐军方面,则是时间紧迫,眼看冬季来临,如果不能取胜,必然会因为粮草不济、天寒地冻而铩羽归去。百战百胜的唐太宗丢不起这人啊。所以,唐军也是孤注一掷了。
乌云压城,高丽二十万大军依山扎营。而唐朝大军如潮水般涌上前去,两军撞在一起,就像浪头撞上了岸边礁石,激起了冲天浪花——大战开始了!在唐军的后方高地,黄伞盖之下,唐太宗亲临观战。此时的他肯定会涌起无限感慨——想当年,每次决战,他总是身先士卒,在血雨腥风中舍生忘死地驰骋、搏杀,敌人在眼前,如同潮水般不断涌来,又如潮水般不断退去……而现在的他,身份尊贵,自是不能再以身犯险,只能充当一名旁观者,看着别人的惊心动魄,听着别人的杀声震天,远远传来!
突然间,他看到一个身穿白袍的战士,大声呼喊着,一马当先冲入高丽军中,就如同一把斧头砍入敌阵,劈开了一条长长的裂痕。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支罕见的兵器——戟,挥舞起来,人马辟易,宛如天神一般。那一身白袍,此时此刻,在万军之中,是如此地醒目,不仅高丽军都瞩目,唐军也是以他为目标,开始拼命往这个方向冲击,让那条裂痕越来越大。虽然高丽军队拼命拥上来,想堵住唐军,维持住阵形,可是白袍战士实在太威猛了,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正在此时,越积越厚的云层似乎也忍受不了这激烈的气氛,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一声霹雳巨响,震彻战场,紧接着唐军趁势大呼,声势相应,更是气势如虹。高丽大军终于开始混乱,只一瞬间,崩溃,瓦解,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结局已定! txt小说上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