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蒋介石宣称:我们必须把台湾作为我们*的基地,作为亚洲自由民族斗争的先锋队,以此为世界和平而战的英勇斗士。为实现此目的,我们要彻底改组我们的党,以便重新组织我们的革命机器和重新振奋我们的革命精神。从消极方面讲,我们要坚持消除宗派之间以及党内的个人之间的冲突。我们再也不能容忍那些导致我们大陆灭亡的个人主义行为和思想的存在,如果不坚决制止,那也将导致我们在台湾的灭亡。 蒋介石说:“我们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整顿党的组织和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检查委员会被取消了,在此基础上蒋介石又成立了两个小型机构:执行政权力的中央改革委员会和一个由党的*组成的顾问委员会。那些投奔共产党的国民党知名人士,如傅作义和宋庆龄等已被除名,许多没有投奔毛泽东又拒绝来台湾的中间派也被国民党除名。军队也进行了清理。陈诚遵照蒋介石的批示解雇了上万名军事官员,181军、师和更小的军事单位被解散了,事实上这些单位都是徒有虚名的,它们不过是充实军官钱袋的花名册而已。接下来是货币改革。上海陷落以后,蒋介石政府就推行了新的台币制度,以黄金和外汇为值牌,台币与美元的比值为5:1。没过多久,蒋介石便再次宣称对所管辖的领土和人民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因为这时他不仅是国民党的总司令和总裁,而且重新当上了*的大总统。 在蒋介石就任大总统的当天,毛泽东的总司令朱德在北京接见了台湾解放同盟会的成员。朱德告诉他们:“废除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已成为全国的当务之急。”他补充道,他们正集结重兵以对台湾发动进攻。然而,蒋介石及其政权却因朝鲜战争而得救。 蒋介石得以生存的关键因素是美国的态度。 共产党在大陆的胜利使得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对蒋介石及其政府极其失望。尽管毛泽东及其政府也犯了一些错误,美国人还是有意承认他的政府,就像1950年1月英国人所做的那样。然而,早在1949年7月1日毛泽东就在他的一次讲话中定下了基调。毛泽东宣布,中国将站在苏联一边。1950年1月13日,共产党军队又占领了美国驻北京的领事馆。他们逮捕了美国驻沈阳的总领事安古斯&;#8226;瓦尔德,并以间谍罪将其监禁四周。1月14日美国国务院被迫下令召回驻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青岛的135名领事人员及其家属。 毛泽东及其政府没有采纳张治中的外交政策应该是错误的,内战还没有全面结束,并且中国的军事力量又不是十分的强大,这时的中国本应该按张治中的做法走中间路线,亲苏而不反美。 从政治上来讲,华盛顿这时不可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但是,美国后来并没有恢复对国民党统治的支持。事实上,在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统就明确指出了他对中国的政策是“不干涉”政策。他宣称美国将不介入中国的内战,也不会向驻守在台湾的蒋介石军队提供“军事援助和顾问。” 由于受中国问题游说议员领导人之一威廉参议员的鼓动,并且鉴于中国大陆的情况,美国务卿艾奇逊于1月14日宣布了一项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入侵南朝鲜的战争便成了这一计划的转折点。根据雅尔塔国际协议,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分南北两个朝鲜,北朝鲜由苏联接管,南朝鲜由美国接管。美国对在南朝鲜训练一支强大的保安部队感到满意。苏联也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令人望而生畏的北朝鲜部队,其中包括在东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并的一些军队,他们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斯大林命令北朝鲜军队突破三八线,他设想美国不会对此作出反应。美国远东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却认为,南朝鲜和台湾在太平洋安全体系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北朝鲜的入侵使杜鲁门总统和国务卿艾奇逊从消极状态中梦醒过来。 苏联人的错误判断使杜鲁门在联合国组织内部得以采取行动。苏联代表团一直对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联合抵制。如果苏联代表参加会议,他们就会否决一切关于武装干涉的决议。但是,苏联缺席,南斯拉夫弃权,以9:0全票通过了一项要求北朝鲜从南朝鲜撤军的决议。同时,安理会号召所有的联合国成员国:“对联合国执行该项决议随时给予帮助,并制止向北朝鲜政府提供援助。” 杜鲁门总统宣布命令美国空军和海军去帮助南朝鲜。与蒋介石的利益直接有关的是,杜鲁门总统还宣布台湾在朝鲜战争期间要保持中立。第七舰队奉命前去遏制国民党对大陆的军事进攻,并阻止共产党军队解放台湾。 美国的最后一次帮助至少可以使蒋介石感到宽慰。几星期以前,大约15万解放军集结于台湾海峡对岸,而现在却不会马上有危险了。对南朝鲜来说,北朝鲜攻入的前几天是灾难性的。汉城陷落,南朝鲜军队在混乱中撤退到釜山。蒋介石趁机向麦克阿瑟提供万军队,以帮助由他指挥的联合国军队。麦克阿瑟立即建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接受蒋介石的军事援助。他的这一建议直到第二年在国会作证时才为人所知。鉴于来自英国的强大压力,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拒绝了蒋介石的援助。然而,参谋长联席会议确实建议,由于台湾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美国应当恢复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加强其防御能力。 蒋介石及其政权得救了。 蒋介石撤退到台北以后,在失意中冷静地观察着世界重大事件的发展。用苦行僧主义的观点来看,或者用中国古时的卧薪尝胆的说法也好,蒋介石的生活是清苦的。他行动自如,神志安详,住在山脚下的一所青砖瓦平房里。朴素的花园里开放着杜鹃花,这使他感到赏心悦目。前门正对着一间平日不为人熟悉的屋子,这间屋子约20英尺宽,30英尺长,中间有四根方形石柱。屋子的右边摆放着一张可供18人同时就餐的餐桌,左边摆放着几张供人休息的扶手椅。仆人的住室以及助手和秘书的四间小卧室紧靠着这间房的。 蒋介石常常天亮时起床,穿一件传统的中国式蓝色长袍,或穿一套不带军衔的军服。蒋夫人身穿晨衣陪他做晨祷。他的早餐有米饭、咸菜和白开水。早饭后,他读报到九点,然后抱来大摞文件,黄色文件代表例行公事,红色文件代表紧急问题。十点或十一点,按照前一天的安排召集官员开会。中午时有些官员就留下来吃便餐,午饭后,蒋介石午休半小时,然后再开始工作。下午四点半,他常常带上一个助手去散步,换换空气。等他散步回来时,茶点已摆好了。吃完茶点,他又继续工作到七点。然后再去做祷告和沉思,直到晚饭。晚饭后,他往往继续工作。如果有人劝他,说看场电影并不是浪费时间的话,他也会同意去看。有时候他也会冒险进城看场京戏,睡觉前洗一个含硫化物的泉水浴,然后再写上一段日记,这是他一直保持着的睡前习惯。 朝鲜战争一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但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也同时被一些国家所承认。这样蒋介石在台湾的状况是十分异常的,他的政府亦是如此。用法律上的术语来说,那是史无前例的,今后也依然不会再有。 但是,公正地说,在台湾的蒋介石的统治下,台湾成了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这不是因为它的*政治,而是因为它的经济繁荣,发展迅速,相对的满足以及保持了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经过拼命争夺而得来的台湾这一小块土地是蒋介石拥有的一切,也是他晚年最为耀眼的一页。 与此同时,毛泽东的晚年则是最为暗淡的一页。历史老人总喜欢捉弄人,在给人辉煌的时候,偏偏要笔锋一转,留下一些难以磨灭的憾事。就像维纳斯美神一样,断臂之后更显真实之美了。 和毛泽东一样,蒋介石也是下二十世纪中国最具深远影响的人物之一。当时的人们,生活在变幻莫测的活历史里,在改朝换代的前夜显得惊慌失措。蒋介石和毛泽东的一生处于一个惨痛的时代,在这时代里,正义与邪恶、仁政与强权、光明与黑暗、先进与野蛮的分辨令人眼花缭乱,而活在中国更是习非成是,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龙鱼混杂、真假莫测。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名字取自《易经》,《豫》卦六二爻辞本义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屡次侵略中国,中国就像一头不懂世事的牛犊,屡遭修理、欺凌。清朝后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正是蒋介石领导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农村恶势力进行了顽强斗争,戎装白马,年仅41岁就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 1949年12月10日,是蒋介石一生中最悲哀的一天。冬季的阴霾已经笼罩大地,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震碎着四川重庆潮湿的平静。难得作诗的蒋介石,心潮彭湃,含泪挥毫写下了: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泪纵横。 蒋介石在台湾的成功,来自他儒家文化的浸润。蒋介石待子至慈至严,待宋美龄至爱,待乡亲至睦。他一生律己严,不沾烟酒,对祖国,忠心耿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为民族大义而放弃个人私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机场上的飞机展翅欲飞,蒋介石还是无奈地下令:“取消任务。我不能做项羽、英法联军”。1974年中国与南越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解放军增援舰队直接走台湾海峡,人多担心,然而,蒋介石不但未向解放军开火,还下令打开照明灯,让解放军顺利通过。 蒋介石看开了,他平静了,他从容了。于是,他除却戎装,换上传统便服。于是,他闲邪存城,悲天悯人,变成一个笑眯眯的温和老人。于是,他闲情逸致,在风和日丽之际,出门晒晒太阳。于是,他陶醉于合家欢乐之中,含贻弄孙。 蒋介石的晚年和青年判若两人。国共争雄,蒋介石使毛泽东家破人亡,迷信的蒋介石曾经数次去掘毛泽东的祖坟,而毛泽东面对落在自己手中的蒋的祖坟却护之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权当文物予以保护。 蒋介石的心胸远不如毛泽东大度。宽阔的心胸才能容得下中国大地上的千山百川。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巧妙地把蒋介石拉人中美间的历史性对话中,他握着尼克松总统的手幽默一语:“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可不赞成了。”轻松一语把中美蒋三方本来很敏感微妙的关系清晰地点化了。当尼克松总统问道:“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毛泽东哈哈大笑,周恩来代答道:“一般地说,叫他们‘蒋帮’。在报纸上,有时我们称他作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互相对骂就是了。”毛泽东补充道:“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 与毛泽东相比,蒋介石的思想是拘谨僵持的。毛泽东给蒋介石的自尊压力太大,蒋至死未放弃讨毛的呼吁,毛泽东成为蒋一生无法原谅的“敌人”。对外他无法做到轻松地讨论毛泽东,更谈不上称毛泽东一句“老朋友”。 人老情切,蒋介石的思乡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愈加炽烈。他太久没有回老家溪口祭拜祖坟了,也许就是这个缘故,他临死之前,发生了一场车祸,此后,蒋介石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的心脏毛病越来越严重地表现出来,并出现过心跳突然停止的危险场面。 蒋介石心里应该是这样想的,他一生相信冥冥之中的幻象,不然怎么会无缘无故他的轿车就会与人相撞呢? 1975年4月5日上午,蒋经国和往常一样,一大早便到士林官邸来看望病危中的父亲。久卧病榻的蒋介石坐在轮椅上,以久已不见的笑容迎接前来请安的儿子。临别嘱咐经国:“你应该好好多休息。”下午,蒋介石显得情绪烦躁。晚上八时十五分,蒋介石吃了一些维他命丸,进入睡眠状态。子夜晨钟响起前的十分钟,突然,他的心电图上的心搏曲线变成一条白色直线。在场的医护人员进行急救,但已回天无力。 从此,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逝了。 听听往事,仿如一场梦; 梦醒过来,一切懵懵懂懂; 不要问,世间的事问了也是白问; 人心难懂,人心实在难懂; 哪怕把往事一一记录,后人也是朦胧。 往事听听,不必就得懂; 希望的梦,所有都是好梦; 不用供,踏踏实实做人总有人颂; 人生如梦,人生实在如梦; 哪怕把事情一一理论,过后还觉冲动。 听听往事,往事听听,只要人世间还有梦; 就得行动,起来行动,

  圆天下人的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