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艳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汉艳史-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这话虽然有点偏颇,但或多或少反应了一个事实就是,要想创业,就必需乘年轻的时候。

  因此,如果从“少年出英雄”来看,已到三八年华的刘邦的确不小了。好在这条赤龙出身的人物,这一年终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地。

  事情是这样的。

  这一年秋天,沛县县令交给刘邦一个任务。

  大家也知道秦始皇前半生喜欢打仗,后半生打下江山后就迷上了建筑业。先是修万里长城,然后是阿房宫。每样工程都是巨大的令人叹为观止。

  但在前面我还漏了一个件很重要的工程——骊山陵墓。

  这是我故意漏的,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这里来说更合适些。

  秦始皇生前就不断寻不老仙丹的同时,也考虑到了自己的未来。想想我秦始皇生的伟大,死的也光荣。于是乎,他在建那两道大工程的同时,又添加了一项超级巨工程,在骊山为他自己建一座豪华的陵墓。

  如果是建一坐一般的陵墓那倒也罢,问题是秦始皇有自己宏伟的想法。他想他死后能继续在阴槽地府做皇帝,因此,在地下修建陵墓的同时,要建一坐其大无比的地下皇宫。

  我们今天从已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就可以看到,那样精细的工程,真不知道流了多少民工的汗和血。据历书上记载,光修宫殿的人超过上百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对于当时总共才几千万的中国人,差不多每十来二十个人中就要有一人被抓去搞建筑。而且被抓去的人多半是从此“一去不复返”。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续父皇遗命,发誓一定要把骊山陵墓工程进行到底。

  于是乎,不断有人被强行拉去骊山服役。

  沛县自然也不例外。

  又有苦差事了,刘邦同志呢?该你出场了。

  县令交给刘邦的任务是押着几十名劳役和囚犯前往骊山服役。

  刘邦自当上亭长后,好事轮不到,这些费力不讨好的苦事倒是常有。既然是县令交代下来的事,他知道自然不能推托了。于是回家辞别了父母和妻儿。

  这里顺便提一下,吕公的宝贝女儿自嫁给刘邦后,由于刘邦上无片瓦下无片砖,只能把老婆接到老家,和父母一起坐。从此,这个娇生惯养,从没有做过苦事家农活的她养猪喂鸡,插秧种田,无所不干,倒成了一个多能手。

  看来刘邦还真是有点流氓本事啊,不但骗了个富豪的女儿做老婆,还能把她训服的如此服服帖帖任劳任怨,三个字:不简单。

  一路上,刘邦对这一群面黄肌瘦的囚犯颇感同情。因此,他看管的就比较轻懈了,就在这时,有的人开始逃了。

  逃了就逃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对他们采取什么严格的措失。对他来说,联想到自己离别时父母妻儿那悲凉劲就心里很不是滋味。

  是啊,连自己都这样了,那么这些被强压去服役的人家人又会是怎么样的想法呢?

  随后的事很简单,过了几天,数百人,差不多逃了一大半。

  秦朝的规定很严格,押去服囚的人少一个人都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才能说过去。现在一下子少了几十个人,不但交不了差,还要用刀试一下你有几个头。

  “你们都走吧。”刘邦手一挥,对剩下的众人说,然后痛苦的闭上眼睛。

  良久,当他睁开眼时,发现众人并没有走,而是定定看着他。

  “我们走了,刘公你怎么办啊。”

  是啊,我该怎么办呢?刘邦苦笑地摇着头。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大伙不走,除了感激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呢?

  回去还不是一样又要被抓来服役,而且这样还会牵连到家人。天下之大,竟没有藏身之地,人生的凄凉莫过如斯。

  虽然这样,刘邦当时心里并没有“反”的想法。他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躲”,是啊,事到如今,且叫大伙一起躲躲吧,要不然都会被抓去砍头的。

  就算是躲,大伙也铁了心非要跟刘邦在一起。刘邦不得已只得答应了。

  就在他们躲之前,刘邦还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斩了一条大白蛇。

  有人说前面有一条好大的白蛇挡住了去路。刘邦不是许仙,没兴趣同船撑伞眉来眼去含情脉脉。

  只见他大喝一声,抄着西瓜刀——不是,是提着三尺剑就那么轻飘飘的一挥,那蛇便一动也不动了。众人再一看,那条大蛇早已被斩断成两段了。

  “好剑法。”当时众人对刘邦更是刮目相看了,想不到他还是武功高手撒。

  勿庸置疑的是,刘邦肯定懂一点三角猫般的功夫。但知不知道这般以柔克刚的“天女剑法”就不得而知了。

  据说,那天晚上,有人在死蛇的地方,碰到一老太太在哭,就问是怎么回事。那老太太说我儿子是白帝,刚刚被赤帝斩杀两段了。

  这段插曲的真伪如何,诸位可以自己找条白蛇来试试,结论出自实验,一试便知。

  “既然天与君王之间有心灵感应的,那么心灵感应就应该有规律可循,于是古代的大贤人或者大闲人们开始捉磨,他们原则是:洞查这一个规律,并将之理论化,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规律,那就杜撰一个来……”

  ——马德庸。

  后来,曾有人发出这样感概:曾经有一条白蛇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去杀它,等到白蛇走后,我才知道后悔,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学刘邦一样挥剑而出……

  就这样,刘邦带领这帮难兄难弟一起躲进了深山里。

  从此,刘邦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即使这样,刘邦当时还是没有反的思想,他当时只是的想法只是“明哲保身”“苛求活命”而已。

  老百姓们早已到了民不聊生,瀛妻卖女的地步,压倒秦朝的那根稻草只等你一点就燃。

  大秦皇朝,暴风骤雨的时代终于要来临了。

第四章: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陈胜吴广起义

  就在刘邦躲在深山整天不见天日时,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对刘邦来说推波助澜的大事。

  这事首先得从一个最低层最普通最地道的农民说起。

  这个农民姓陈名胜字涉,阳城县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如果不是秦二世元年那次征民兵到渔阳守边陲,只怕他将永远守在那个小山窝里默默无闻的过一生。

  但秦二世的一道诏令,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阳城接到皇帝的征兵诏令后,全县人民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谁都知道,被征去的人大抵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也不知道何年马月才能再回来。

  但当时被选中的人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由不得你做主。

  陈胜也在被征行列。他身强力壮又识文断字,和吴广一道被命为屯长。于是,在两名将慰的监督下,带着九百多人向渔阳进发。

  如果路上不出什么意外,只怕这批千万批守边疆的义兵中的一批,将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

  然而,老天却偏生降大任于他们。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陈胜带领的这批队伍才走了几天的路,到了一个叫大泽乡时,天变了。

  反正那时也没有天气预报,没有征兆的倾盘大雨就这样下来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是天经地仪的事。原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是这一次

  有点特别,这雨一下连着几天都没有停的迹象。

  这下可苦了这群去守边关的义兵了。此时淋点雨着点凉倒也是小事,关键是这大雨一下,误了行程,是要杀头的啊。

  这雨下了约摸半个月,陈胜掐指算来算去,以后就算一天不歇一刻不停也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了。

  “这可如何是好?”陈胜的眉头几乎拧成了一团,他和吴广两人商量了良久,最后两人对掌一拍,两个手掌心都写着一个大大的“反”字。

  是啊,去是死不去也是死,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反了,大不了死的轰轰烈烈……

  陈胜吴广坚定“革命”的信念后,便马不停蹄的做一些准备工作。

  以他们两个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直接对众人说:“我想造反!”

  这样肯定不太妥当,一来显得太唐突,二来还不知道众人是否真有反叛之心。弄不好,还没革秦朝的命,就先把自己的命先革了。

  “得造一点神秘感来才好。”陈胜不由思索起来,不久,一丝笑意袭上了他嘴角。

  于是乎,接下来出现了两件怪事。

  第一件怪事是,一大清早厨师剖开一条卖来的大鱼时,从鱼肚子里挖出一块白绢来,一块最普通不过的白绢。

  只是,这样一块最普通最寻常的白绢上却写着三个极为不普通不寻常的字:“陈胜王”。

  众人见后无不暗自心惊,谁都知道大雨误程的事,他们的心思也和陈胜吴广一样,已生“反骨”,此时自然认为是神仙授意。

  第二件怪事是,当天夜里,东边林子中一个大祠堂,断断续续,隐隐约约传来似狼非狼似狐非狐的怪叫声。

  大楚兴,陈胜王。

  这六个字是夜却飞进了每个人的心扉里。

  他们都是属于亡楚出身的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再通俗易懂不过了:楚国即将兴旺,陈胜就要为王啦。

  这里不得不佩服陈胜吴广。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两件事虽然多费了些神,尤其是后一件事,吴广一夜躲在祠堂中学鬼叫装狐嚎,累的够呛。

  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收到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一竿见影。

  第二天,众人再看陈胜时的眼中已多了几分敬意(可惜当时没有MM在场,不然,肯定多了几分柔情)。

  你把事情弄的越神化,别人就对你越崇拜。

  从古到今那些装神弄鬼的骗子为什么能屡屡得手,原因很简单,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明明知道真实的成份几乎为零,却便生就爱吃这一套。

  眼看时机一到,陈胜在吴广的配合下,开始发表“革命”宣言。

  先是一些必要的客套话,把众人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七姑八舅都问侯个遍,然后才谈到此次服役的事来。

  好家伙,一谈到这里,只见他口沫横飞,滔滔不绝,把他们从阳城到这大泽乡进行了总结性的回顾。

  看来陈胜真是天生当官料,叫他做政府工作报告一定得心应手。

  “此番大雨误了行程,怎么也不可能按时到达渔阳了,该怎么办?”吴广不失时机的发话了。

  是啊,该怎么办?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陈胜和吴广两人在表演上配合的天衣无缝,他不急不慢的说出了他此番演讲的中心思想。

  “当王侯的人也好,当将相的人也好,不都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是生活在世上普普通通的人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的意思连傻子也听得懂:(以目前的形式)反是死,不反也是死。反还可以留有一线生的希望,不反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样的情况下,众人只有“反”这一路可以选择了。

  顿时,掌声如雷,响彻云霄。

  陈胜的演讲成功了。他的话象利椎一样刺痛了众人心底那根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

  官逼民,民要想生存,不得不反。

  于是,陈胜和吴广杀了两个监督,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只革命军就这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形成了。

  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个这样奇怪的象现,一群拿着竹竿木棒之类最原始最朴实武器的农民,没有队形也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看似毫无章法的队伍,所到之处居然战无不胜。

  附近县市的官兵根本就不想给这群农民军队任何缎练的机会,政治觉悟高的赶紧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说白了就是投降),政治觉悟不高的进行百米冲刺(逃跑)。

  就这样,兵不血刃的占了几座城池后,革命队伍开始逐渐壮大。

  在新加入革命队中的人,张耳和陈余是其中最耀眼的人物。

  张耳是大梁人,年轻时是魏公无忌的门客。后来,他和别人发生纠纷,闹出人命案子来,后隐姓埋名浪迹于江湖。

  陈余也是大梁人,自幼学习儒术,精通儒家经典。喜交天下朋友。

  他们两人都有很高的抱负和远大的理想,认识后一见如故,很快结为生死之交。

  这次,闻知陈胜吴广率领广大农民进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革命,知道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两人推手呼拉拉的来报名参加革命。

  陈胜见两人谈吐不凡,知道不是一般的人物,赶紧把他们当贵宾来接待,必要的寒喧过后,他开始试两人的才华了:“众人都建意我现在称王,我要不要称王呢?”

  两人见陈胜一见面就这样坦诚相问,感动的一塌糊涂,然后就直说了几点暂不宜称王的理由。

  大致意思是:你现在才率众革命不久,就要称王,会让众人看出你的私心。而且现在你的实力并没有强大到无敌,一旦称王就会树大招风,成为秦朝重点扫荡的对象。

  对于两人的直白,陈胜一脸的失望,他固执的认为陈余张耳太胆小怕事,而且从心里还有点“看不起”他。

  什么树大招风,老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怕过啥?

  于是乎,他不听劝阻,先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

  从这以后,陈胜对张陈两人淡然处理,只把他们当成一般的将士来用。这让胸怀远大抱负的两人大失所望。这也为日后革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四章:这CJ而YD的县令该不该杀
(三)这CJ而YD的县令该不该杀

  陈胜带领革命队伍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沛县县令如坐针毡。他一介书生,只懂文墨,哪里知道行军打仗的事。

  眼看这般发展下去,革命军很快就会打到这里来,他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

  关键时刻,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两个最为倚重的“秘书”:萧何和曹参。

  只是他哪里知道萧何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