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指挥系统紊乱,军长在先后时间中可以接到几个来自各级司令部,不同任务之命令,军长则挑选一个最轻松者执行。越级指挥,不但破坏了指挥体制,而且造成战斗部队长避重就轻投机取巧之机,纲纪废弛,制度破坏,致败主因之一。
前面写了不少,军事上看不见的那一面致败之因,也不过是略为举例而已。我非藉以逞能,更不是蓄意诽谤,而是提醒军事当局及每一个军人,有所警惕。看不见之兵力运用、制度、责任、是非、功过,较之看得见的武器、装备、训练等尤为重要。精良之武器须由人来使用,使用之人无斗志,也发挥不出武器的威力,甚至弃械而逃。
培育官兵旺盛斗志(1)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法之战,两国军备相较,法国多年来之全力备战,无论武器装备及训练皆优于德国,且有“马其诺”防线之固,法国堂而皇之备战。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受凡尔赛条约之约束,只能偷偷练兵。两相比较优劣悬殊,而德军一举于六周亡法。德以气胜,亦即以看不见的那一面而胜法。闪击战运用之妙,官兵斗志高昂,将法军斗志击溃,德之攻心战成攻。而不是在武器装备上分出来的胜负,足见斗志之重要性。
斗志之培育,若是仅在那些空洞理论上去勉励官兵,收效甚微,必须要建立在各阶层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以及是非功过分明的制度上,诱导官兵向正确目标去奋斗,而无不合理之困扰。还要在官兵本身利害方面着眼。使其感觉自己有前途似锦的希望,任何人只要有前途有了希望,才肯冒险奋斗,旺盛的冒险奋斗精神,乃斗志的原动力。另一要素,培养官兵荣誉心和羞耻心,“知耻近乎勇”。
甄选可造之才,加以培养磨练,而后担任各级司令部的幕僚,健全参谋业务,或充任战斗部队长,达成战争胜利之目的。
在大陆期间,我曾与美国军事顾问闲聊,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全国军官上尉级中,有五个最优秀军事人才。军事当局,将这五人列为可造之才,全力去培植磨练。”彼时,美国上尉级军官应该有成千上万人之多。职掌人事业务者能在这许多上尉中,发掘出五个最优秀人才,足见其对考核之尽职、认真、公正之处。由此类推,其他各部门想必亦属如此,无怪乎人家的国家强盛。我国人事制度不健全,不知埋没了多少军事人才,却培养了不少投机分子。
我国固有最高战术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攻城战者,我认为系消耗战。我国目前处境,人力、物力、财力皆不适于消耗战,应看重攻心战之发展,以寡击众。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其主要条件,培育旺盛战志。另外,事无大小,必须有正确制度明文规定,权责分明,各自遵循。上级对敌对己,应有缜密计算策划,下级有坚强斗志,两相配合,奇正兼施,以歼敌为首要,以击溃敌人斗志为主旨。一城一地之得失,应列为次要。敌人被歼,这一城一地,自然仍为我所有。
在大陆时期,军人在战场上,计有五种敌人:
第一种敌人,乃真正之敌。我战斗部队拼命想达成任务,而敌人偏要阻挠,不让我达到目的,还要想尽方法来杀我。
第二种敌人为长官。他不但未能尽到自己职责支援部队作战,解决战斗部队种种难题,还要滥施压力,做不合乎情理之勒令要求,造成战斗部队长,前面有狼“敌”、后面有虎“长官”之恐怖心情。甚至于有不怕敌人而怕长官之心理,各级部队长也只好一级一级向下施以压力,促使各级部队长惴惴不安,人人自危,心情浮躁而不稳定,方寸大乱。无冷静头脑,何能周密策划以配合运用而控制战局?战场非出毛病不可。身为长官者,在战场上首要解决战斗部队诸难题,其次须以种种方法稳定部队长情绪。虽随便几句温和勉励词,也可以收到激励斗志之效果,勇气之有无在一念之间,为长官者适时培育鼓励之,各级部队长对其长官产生了信心,无后顾之忧,则可一心一意对敌作战,尽量发挥其才能。滥施压力,有万弊无一利,滥施压力者,证明其本身无能塞责。在此用前面所述数战役来作证,西凉山之役,本团尚未与敌接触,我为稳定官兵情绪,提高斗志计,让第二、三两营长表演双簧,官兵大笑,数日中攻无不克,将强敌压迫后退三十华里,不敢蠢动。战场上,官兵情绪与胜负有极大之关联。易言之,情绪即斗志也。
衡阳之战,方军长除全力支援下级作战外,绝不干预我师长用兵。纵然有意见,也只是旁敲侧击,极为温和提出,给我做参考。战场一切措施,仍由师长决定,从不施以压力,强制执行,乃指挥之美德也。衡阳之战末期,本师第二十八团于农民银行仓库背后阵地,遭受敌集中火炮轰击,我阵地防守官兵全部殉职,致被敌占领。曾团长迅即上报,我在电话中,不但未责难于他,以极温和语气问曾团长如何善其后?彼答称:“手中无预备队,拟亲率团部及第二营营部仅存官兵二十九人逆袭。”为嘉奖其所做之决定,我手中亦无预备队但仍率领副官卫士四人,至团长位置亲往增援。师长做团长的预备队,团长该是为何感动,而且曾团长定会向下宣布,师长要亲来做我们的预备队,官兵听了,又该如何激动,一时斗志如虹,有似二十余只猛虎,一涌收复失地,亦即激励斗志,最有效方法。
培育官兵旺盛斗志(2)
第三种敌人为友军。在同一战场上,友军不与我合作,危急时更不会支援。待我一败,彼向上一通谎报电文,因我之败,危及其本身。为安全计转移阵地,脱离战场一走了之。其实,他这一动,反而是弄巧成拙,部队必陷入不战自乱中。敌人只要稍一袭击,则因乱而溃。我主张,战场上应制定横的责任制度,见友军临入危境,或友军请求支援,而不自动驰援者,以避战论。
第四种敌人乃部属。阳奉阴违,逃避责任,想尽方法不择手段欺骗、谎报、避战,只求苟安一时。
第五种敌人系自己。违背良心,不尽职责,投机取巧未能以身作则,诱导部属与敌做殊死战,完成我军人保国卫民之天职。
国军致败之一绝症,乃未能奋战,而且极易自乱。其因起源于战场上所发生的一点小变故,下级未能适时善于处理,又不敢上报请求支援,自己又稳不住阵脚,乱象逐渐扩大而溃,以致星火燎原。国军无数次战役中,小部队作战小乱,大兵团作战大乱,甚至于有部队未战先乱者。战乱期间徐蚌会战,我百万大军乱成一团糟不可收拾。此后,全国无战事,国军遇敌则逃,弃甲曳兵而走。正为古人所形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兵败状况。兵败如山倒,以致一败涂地。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无顾忌、战无束缚(1)
衡阳之战,我第十军以极端劣势兵力火力应战,其所以能与强敌血战四十七昼夜者,乃本身绝无以上诸弊端。上下和谐,无压无诈,将士用命。而最难能可贵者,战况在任何惨烈演变中,官兵各守岗位与敌以死相拼,绝无自乱者,故全期之激战中,我阵地曾被敌突破六十次以上之多,官兵绝不混乱,稳如山岳,上下坦诚合作,且能迅速收复失地,皆化险为夷。最后三天,敌虽由一九○师阵地突破一角,冲入城内,我第三师、预十师、一九○师、一部阵地皆腹背受敌之攻击,我官兵不为所动,仍奋战不懈。至方军长停战令下为止,我全军阵地皆屹立无恙。
如前面敌团战史记载云:敌人之第十军,毕竟是善战之师,并未为其他战区之守军,一角之溃而全盘动摇,且抗拒益形激烈。
以往,各级司令部之指挥作战,战斗部队各级部队长之战斗实施,多数全凭个人之好恶,一己之观念,胡乱施为。无分层负责之可言。譬如说,长官之对部属,可不经军法审判而杀之。自以为立威,实为暴行,影响战力至巨而不自知。为部下者,随时随地都有被长官所杀之可能!以致部属惧怕长官尤过于敌。在这种心情下之各级战斗部队长,势力终日忡忡不安,心不安则意不坚,意不坚则气不盛。“胜以气为主”,士气消沉,这仗还能打下去吗?(李注:葛先才对国军奉为金科玉律的“连坐法”是不以为然的。)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心”字包罗万象,只看吾人看不看得准,用不用得当。如果战略与战斗配合得天衣无缝,则稳立于不败之地。军事学实莫测高深,谁也不敢自认为是军事专家,谁也不能有信心稳操胜算,因它变化多端,战况各异难以捉摸,无一定之规格,全凭决策者与执行者,依据战场实际战况演变,把握战机而运用。昔三国时代,西城之役“空城计”,以诸葛亮之能,尚有“街亭”之失,而诸葛武侯紧急应变,以其统帅之尊,冒险设空城一计拒敌,而将司马懿大军吓退,挽救了西城厄运。
建军以培育战士优良技能、旺盛斗志为主,军人在战场以能奋战为先,军人只要能战肯拼,则奠定制胜基础,欲能使军人奋战肯拼,在战场上务使其“心无顾忌、战无束缚”,尽量发挥其英勇才智,不偏重于胜负得失。未战而先束缚其心身,能奋战之师必然获胜,倘若因其遭受处境不利之影响而致败,也能打出一个名堂,“敌我皆亡同归于尽”,而达成战略歼敌目的,故虽败犹荣,前面数战役为证,毋庸赘述。
胜负乃兵家之常,上级不可向下级过分要求,束缚下级心身,发挥不出其战力,反而求胜不达。原则上但求权责分明,职守严正,勿压勿诈,勿骄勿馁。昔曾国藩在其奏折中称:“臣累战累败,累败累战”,充分表现了他及其部属奋战精神,终于得到最后胜利。战斗的观点,应建立在部队能否奋战,不以成败论功过。这样能减轻各级主战斗部队长的责任负荷感,而使其集中精力于战斗。
一、《日本战史写衡阳战役》(译者赵庆升),全文请参阅国防部《军事杂志》,一九六八年二、三、四、五等月,三十六卷第五、六、七、八等期连载。
二、敌对衡阳战役之记载,大致而言,尚不失公正,非身历其境者,则不易领会其微妙之处。敌国战史,不但记述他皇军官兵,有强盛之责任感、荣誉心,以及勇猛善战之表现,而且连我第十军在战场上各方面之成就及英勇奋战精神,均备加赞扬。如非敌我两军,势虽不均力却相敌,又何来华南第二旅顺要塞之战的战绩?敌之所伤亡惨重者,乃连续强攻而又屡攻屡败所致,我之所失守衡阳者,乃战力只有损耗,而无丝毫补充所致。
三、敌在其战史中,也有不少保留之处。攻城之始,一再受阻顿挫,将其责推卸于炮弹之不足,无空军支援。其实,战斗开始,敌炮火之炽烈为我所罕见,仅以第一至第五日之战,敌所发射之毒气炮弹而言,就不在少数。以后炮火之烈日炽一日。致于敌机,曾有一段时间,白天很少临空确属实情,但衡阳夜夜大火,皆敌机所投之烧夷弹所致。其记载中,最大保留部分,乃伤亡数位。敌六十八及一一六两个师团,自战斗之始,即施以连续猛攻。攻击受阻顿挫,伤亡必然惨重。虽经一再整补,却只是伤亡数位之增加,而攻势毫无进展,以致两个师团于第一次总攻停止后,其步兵连幸存官兵,平均不足二十人。
心无顾忌、战无束缚(2)
经整补后发动第二次总攻,仍徒劳无功,损伤较之第一次总攻更为惨重。两个师团之原任连长已所剩无几,大部分之步兵连,已变为由士官代理连长,勉强支撑战斗之惨局。这种重大伤亡确属惊人。以时间言之,只不过是战斗中期。再论及敌第三次总攻,以五个师团之众,于八月四日晨开始,全力到处展开惨烈冲杀,其炮火推进距我阵地百公尺以内直接射击。虽城之西北被敌突破一角,但我军并未混乱,斗志也未因之动摇,寸土必守,与敌以死相拼。八月七日,敌横山司令虽再度下达总攻击令,但也无奈我何。经四昼夜又半天之全线恶战,敌猛烈之攻势,除西北一角被突破外,余皆未能得逞。此种情形之下,敌人该有多大伤亡!以其自述之一三三联队而言,该联队攻岳屏山高地,所属之第一大队全部伤亡殆尽;第二大队只剩下官兵七名残留人间;第三大队虽未提及,该必也不会好到哪里。如此类推敌全线之伤亡数位确属骇人。
日本投降后,其师团长等个人所透露衡阳之役伤亡皆为四万八千余人,我认为此数位仍有保留处。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敌人正确伤亡数位。衡阳弃守,衡阳会战结束,敌国大本营一次补充其第十一军新兵十万人,全期衡阳会战中,除衡阳城之持久惨烈攻防战外,其他地区,皆无持久激烈战斗,当然不会有重大伤亡。显然,此十万新兵,绝大多数乃补充攻城各师旅团之伤亡缺额,却也难怪,敌有隐瞒伤亡数位之苦衷。攻击一个兵员不整,装备不全破破烂烂之第十军,敌人先后等于使用了七个师团兵力,三次总攻,费时四十七天之久,而不能击溃我第十军攻占衡阳城。如将正确伤亡数位公布,敌军方将如何向其国人交代,更不可列入战史遗羞于后世。故其间封锁衡阳惨败消息。
四、敌对衡阳战役之结束,仅以“苦难”的衡阳战役,至此告一段落,轻描淡写十余字了之,并未提及我第十军要求停战或投降等脏字为结论。显然,敌人认为我第十军衡阳之战,已超乎其本能范围之外多矣。战果赫赫,应列入战斗中之奇迹战。
第十军的弃守衡阳,非其本身战败之罪也,乃败于处境。无论用任何方式结束此战,都不可埋没第十军辉煌战绩,这是敌国公正之处,不做不合乎情理之论调。
衡阳交通
衡阳县城,位于湘江中游西岸,南岳衡山之南麓。衡阳湘江东岸,有粤汉铁路衡阳站,车站之东为飞机场。南城外有约数千公尺纵深起伏山地,再南为丘陵与水稻四混合地带,城厢之西,除部山地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