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案〕此药俗名荚蒿,茎叶似白蒿,花黄,生荚,长似细麻,如箸许,
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后皆黑,异于众草蒿之类也。常用其茎叶及子,未见用根。其鹿骊,
山南谓之木藜芦,有毒,
非漏芦也。
卷第七
茜根
内容:味苦,寒,无毒。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蛊
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可以
染绛。一名地血,一名茹 ,一名茅搜,一名 。生乔山川谷。二
畏鼠姑。 此则今染绛茜草也。东间诸处乃有而少,不如西多。今俗道经方不甚服用。
此当以其为疗少而丰贱故也。
《诗》云∶茹 在 者是。
卷第七
飞廉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骨节热,胫重酸疼。头眩顶重,皮间邪风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
热疮
咳嗽,下乳汁。久服令人身轻,益气明目不老。可煮可干。一名漏芦,一名天荠,一名伏猪,
一
名飞轻,一名伏兔,一名飞雉,一名木禾。生河内川泽。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阴干。
得乌头良,恶麻黄。 处处有。极似苦 ,惟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叶又多刻缺,
花紫色。俗方殆无用,而
道家服其枝茎,可得长生,又入神枕方。今既
别有漏芦,则非此别名尔。
〔谨案〕此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
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
有黑脉;晒干则黑如玄参。用叶、茎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似苦
为漏芦,并非是也。
卷第七
营实
内容:味酸,温、微寒,无毒。主痈疽,恶疮,结肉,跌筋,败疮,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
久服轻身益气。根,止泄利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
肌。一名蔷薇,一名蔷麻,一名牛棘,一名牛勒,一名蔷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川谷及蜀郡
。八月、九月采,阴干。
营实即是蔷薇子,以白花者为良。根亦可煮酿酒,茎、叶亦可煮作饮。
卷第七
薇衔
内容:味苦,平、微寒,无毒。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 ,痈肿,暴症,
逐水,疗痿蹶。久服轻身
明目。一名麋衔,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无心,一名无颠。生汉中川泽及宛朐、邯郸。
七月采茎、叶,阴干。
得秦皮良。 俗用亦少。
〔谨案〕此草丛生,似茺蔚及白头翁。其叶有毛,茎赤,疗
贼风大效,南人谓之吴风草。
一名鹿衔草,言鹿有疾,衔此草,瘥。又有大、小二种∶楚人犹谓大者为大吴风草,小者为
小吴风草也。
卷第七
五味子
内容: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
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
一名玄及。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
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
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
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药多膏润,烈日曝之,乃可捣筛。道方亦须用。
〔谨案〕五味,皮肉甘、
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本经》云∶味酸,当以木为五行之先也。其
叶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
房如落葵,大如 子。一出蒲州及蓝田山中。
卷第七
旋花
内容: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
久
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
服之,辟谷止饥。近有人从
南还,遂用此术与人断谷,皆得半年百日不饥不瘦,但志浅嗜深,不
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
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东甚多。
〔谨案〕此即生平泽,旋 是也。其根似筋,
故一名筋根。旋花,陶所
说真山姜尔。
陶复于下品旋 注中云∶此根出河南,北国来,根似芎 ,惟膏中用。今复道似高良姜,二
说自相矛盾。且此根味甘,
山姜味辛,都非此类。其旋 膏疗风,逐水止用花,言根亦无妨,
然不可以杜若乱之也。又将旋 花名金沸,作此别名非也。《别录》云∶根,主续筋也。
卷第七
白兔藿
内容:味苦,平,无毒。主蛇虺、蜂虿、 狗、菜肉、蛊毒,鬼疰,风疰,诸大毒不可入口者,
皆
着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饮之即解。一名白葛。生交州山谷。
人不复用,殊不可解,都不
闻有识之者,想当似葛尔,须别广访交
州人,未得委悉。
〔谨案〕此草,荆、襄间山谷大有,苗似萝摩,叶圆浓,茎俱有白毛,
与众草异。蔓生,山南俗谓之白葛,用疗毒有效。而交广又有白花藤,生叶似女贞,茎叶俱
无毛,花白,根似野葛,云大疗毒。而交州用根,不用苗,则非藿也。用叶苗者,真矣。二
物所疗,并如经说,各自一物,下条载白花藤也。
卷第七
鬼督邮
内容:味辛、苦、平、无毒。主鬼疰,卒忤,中恶,心腹邪气,百精毒,温疟,疫疾,强腰脚,
益膂力。一名独摇草。苗
唯一茎,叶生茎端若伞,根如牛膝而细黑。所在有之,有必丛生。今人以徐长卿代之,非也。
(新附)
卷第七
白花藤
内容:味苦、寒、无毒。主解诸药、菜、肉中毒,酒渍服之,主虚劳风热。生岭南、交州、广
川平泽。苗似野葛,而白花,
根皮浓肉白,其骨柔于野葛。(新附)
卷第八
当归
内容: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
恶疮疡,金疮,煮饮之。温
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
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
月采根,阴干。
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
稍
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
当归,正谓此,有好恶故也。
俗用甚多。道方时须尔。
〔谨案〕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 ,一种似细叶芎
,惟茎叶卑下于芎 也。
今出当州、宕州
是马尾当归,蚕
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
卷第八
秦艽
内容:味苦、辛,平、微温,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疗风无
问久新,通身挛急。生飞乌
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菖蒲为之使。 飞乌或者地名,今出甘松、龙洞、蚕陵,长大黄白色为佳。根皆作罗文
相交,中多衔土,用之熟破
除去。方家多作秦胶字,与独活疗风常用,道家不须尔。
〔谨案〕今
良。本作札,或作纠,作胶;
正作艽也。
卷第八
黄芩
内容:味苦,平、大寒,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
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
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腐肠,一
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
其子主肠 脓血。生秭归川谷及宛朐。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疗鼠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
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
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
皆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俗
〔谨案〕叶细长,两叶相
对,作丛生,亦有独茎者。
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
卷第八
芍药
内容: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
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
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
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 。生中岳川谷及丘
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
而多赤,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道家亦服食之,又煮石用之。
卷第八
干姜
内容:味辛,温、大热,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
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
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疗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久服
令眼暗。
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犍
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
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莲、天鼠粪。
干姜今惟出临海、章安,两三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
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毕,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然后晒干,置瓮缸中,谓之酿也。
卷第八
本
内容:味辛、苦,温、微温、微寒,无毒。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
肌
疗风邪 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实主风流四肢。一名鬼卿,
山山谷。正月、二月采根,
曝干,三十日成。
恶 茹。俗中皆用芎 根须,其形气乃相类。而《桐君药录》说芎 苗似 木,论说花
实皆
东山别有 本,形气甚相似,惟长大尔。
〔谨案〕蒿本,茎、叶、根、味与芎 小别,以其
根上苗下似 根,故名 本。
今出宕州者,佳也。
卷第八
麻黄
内容:味苦,温、微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
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
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
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
名卑相,一名龙沙,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川谷。立秋采茎,阴干令青。
浓朴为之使,恶辛荑、石苇。 今出青州、彭城、荣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蜀
中亦有,不好。用之折除节,
节止汗故也。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其根亦止汗。夏月杂粉用之。俗用疗伤寒,
解肌第一。
〔谨案〕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太多,其青徐者,今不复用。同州沙苑最多
也。
卷第八
葛根
内容:味甘,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
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
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葛谷,主疗下痢十岁以上。白葛,
烧以粉疮,止痛断血;叶,
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一名鸡齐根,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曝
干。
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晒干之。
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
热。其花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
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
五月五日日中时,取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为要药,亦疗疟及疮,至良。
〔谨案〕葛谷,即是实尔,陶不言之。葛虽
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 , 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根末之,主
狗啮,并饮其汁良。蔓烧
为灰,水服方寸匕,主喉痹。
卷第八
前胡
内容:味苦,微寒,无毒。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疗伤寒寒
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前胡似柴胡而柔软,为疗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
柴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
亦有畏恶,明畏恶非尽出《本经》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
卷第八
知母
内容:味苦,寒,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疗伤寒久疟
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
及风汗内疸。多服令人泄。一名 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
浚,一名货母,一名 母,
一名女雷,一名女理,一名儿草,一名鹿列,一名韭逢,一名儿踵草,一名东根,一名水须,
一名沈燔,一名 ,一名
昌支。生河内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今出彭城。形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枯燥乃止。甚疗热结,亦疗疟热
烦也。
卷第八
大青
内容:味苦,大寒,无毒。主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三月、四月采茎,阴干。
疗伤寒方多用此,《本经》又无。今出东境及近道,长尺许,紫茎。除时行热毒,为良。
〔谨案〕大青用叶兼茎,不独用茎也。
卷第八
贝母
内容:味辛、苦,平、微寒,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疗
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
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一
名苦花,一名苦菜,一名商
草,一名勒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曝干。
浓朴、白薇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 石、莽草,反乌头。 今出近道,形似聚贝子,
故
〔谨案〕此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
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
味甘、苦,不辛。按《尔雅》亦名 也。
卷第八
栝蒌根
内容:味苦,寒,无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
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
月水,止小便利。一名地蒌,一名果裸,一名天瓜,一名泽姑。实,名黄瓜,主胸痹,悦泽
人面。茎叶,疗中热伤暑。
生弘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