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全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学良全传-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黑龙江省继承父业的张学良骑马阅兵保安司令。
  张作相对张作霖一直忠心耿耿,自然不愿辜负老帅。而且,他自知无力应付当前的复杂局面,认为张学良年少有为,培养的新派势力雄厚,一定能够担当危局,应付内外,保持东北的团结,继承父位顺理成章。所以,他力辞不就,并推举张学良为总司令。他当着大家的面,对张学良说:“汉卿,你放心干好了,我们都会支持你。在公的方面,如果我们不服从你的命令,你只管拿军法来办我们。可是私底下,你还是我的侄儿,如果知道你不好好干,我会在没有人的时候,打你的耳光。”作为奉系中老一辈最有分量的人物,张作相这一番话,等于一锤定音,解决了张学良的继承权问题
  7月2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再开大会,张作相恳请辞职,并全力推举张学良。最后,大会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司令。
  7月4日,张学良宣誓就任本兼各职。23日,东北临时保安委员会宣告成立,推举张学良任委员长,统一管理东北各省区所有内政外交重大事务。至此,张学良继承父位,取得了东北最高权力,主政东北,成为第二代“东北王”。此后,东北进入了所谓的少帅时代。“少帅”这一非正式的、但极为流行的称呼,才算是有了名副其实的意义。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顶住压力易帜(1)
张学良继承父位、主政东北后,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轻松自在。在显赫的权力和令人眩目的威风背后,是几乎使他不堪重负的责任。当时,他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东北向何处去?是继续走父亲的老路,在日本的扶植下,把东北变成一个“自治”的独立王国?还是毅然易帜,实现中国的统一?这是张学良必须首先做出明确抉择的最重大问题。
  第一条道路,对于与日本有杀父之仇的张学良来说,基本上没有考虑的余地。他少年时代就痛恨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21年东洋观操萌生了抗日的志向,及至皇姑屯的爆炸声敲碎了他心中残存的对日本的最后一点幻想,形成了坚决抗日的思想。父亲一生对日本人小心翼翼,虚与委蛇,从不公开得罪,基本上保持了合作关系,仍不免惨遭毒手。如果自己还和日本合作的话,岂不是比父亲更容易被暗杀吗?严酷的现实使张学良深深认识到,绝不能再走父亲的老路,绝不能和侵略者合作。企图在日本侵略者的卵翼下求得东北的发展,无异于引狼入室,自取灭亡,迟早会使东北落入日本侵略者的魔掌。
  第二条道路,与张学良早先息内争御外侮的主张正好吻合。张学良一向有国家民族观念,主张国家统一。他既已决定不与日本侵略者合作,就必然要承受来自日本方面的强大压力,甚至要冒与日本直接对抗的危险,但光凭东北一隅,难以抵抗日本一国,要想免除东北的危险,必须国家统一。只有国家统一,才有希望转弱为强,否则豆剖瓜分的局面终难幸免。因此,张学良就任不久,即于1928年7月1日发出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绝不妨碍统一,并派遣邢士廉、王树翰、米春霖、徐祖贻等人前往北京,与蒋介石及其代表商谈东北易帜的问题。
  南京政府和平接收京津地区,结束北洋政府长达16年的统治。不久,新疆督办杨增新宣布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领导,使得关内地区都挂起了青天白日旗,只有东北四省仍悬挂五色旗。这样,东北的归属问题就成为南京政府能否统一全国的焦点,中外瞩目。蒋介石担心出兵关外必遭日本干涉,酿成第二个“济南惨案”,因而也力主和平统一。
  7月6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位集团军总司令在北平(6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北京市改为北平市——笔者注)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柩前举行祭告孙中山典礼。典礼结束后,在北平召开善后裁军会议。在此期间,蒋介石亲自接洽处理东北问题。
  张学良的代表邢士廉、王树翰等于7月10日下午抵达北平,即由何成浚、蒋作宾陪同前往香山拜会蒋、冯、阎、李四位总司令,洽商一切。
  此前,东北方面对于和平统一问题提出过如下的条件:(一)东北政治分会由张学良任主席;(二)国民革命军不进入东北;(三)南京政府不干涉东北军政;(四)南京政府不在东北设立宣传分支机构;(五)热河划归东北。
  而南京政府方面提出对案则是:(一)奉军出关;(二)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三)服从三民主义;(四)东北政治分会主席由国民政府委派;(五)东三省归第六军区,长官由国民政府委派。
  关于东北易帜问题,在北平的四位总司令意见并不一致。张学良自述说
  我派王维宙(树翰)为代表赴北平进见,并陈述服顺中央之志愿。会谈席间,冯玉祥对王说:“东北军军备甚丰,须缴出步枪若干万支,炮若干百门,而后才能谈投降的问题。”王维宙徐徐答称:“我本文人,对于军事不甚知晓,不过听说冯先生所索要的武器可能是有的,但现在车辆缺乏,交通不大方便,运送如许多的东西,有点困难,还是请冯先生自己到关外去取吧!”王维宙即拟退返奉天。夜间,蒋主席单独约王谈话,对王言:“你不要听冯焕章(冯玉祥字)的那一套无谓的言语,政府大计是由我负责主持,不必归去,我们要从长计议。”遂派何雪竹(成浚)、张岳军(群)同王商谈,蒋主席派何雪竹、方本仁、吴铁城先后来到奉天,组成东北政府分会,中央任我为东北政府分会主席,兼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顶住压力易帜(2)
7月14日,蒋介石在香山别墅宴请张学良的代表邢士廉、王树翰、米春霖、徐祖贻等四人。席间,邢士廉等进一步陈述东北现状及张学良期望统一之忱。蒋表示赞许,仍主张以三民主义统一东北,绝无其他主张。
  当天,蒋指派参谋本部第一厅厅长刘光等作为他的代表,随同张学良的代表前往奉天与张学良当面会商东北易帜问题。
  刘光到奉天后向张学良提出:(一)东三省归国民政府节制;(二)奉行三民主义)(三)改悬青天白日旗。张学良表示:这三条均可办到,但必须首先解决以下四项:(一)外交问题,请立示机宜;(二)党务方面,先派员赴南方见习,再举办党部;(三)政治分会由其组织请求南京委任;(四)停止对热河的军事行动。刘光当即将张学良上述意见电告北平蒋介石。
  7月16日,蒋又加派何成浚、孔繁蔚为南京全权代表赴奉,直接同张学良商谈。经双方往来洽谈,顺利达成协议,决定于7月22日宣布易帜。
  不料,日本人斜路杀出,施加巨大压力,公然干涉东北易帜。
  日本侵略者在炸死张作霖(扶助复辟派一举夺取东北三省的罪恶图谋失败后,转而决定向张学良施加强大的压力,迫使他在东北搞独立王国,使东北成为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权。
  早在6月25日,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总领事林久治郎曾谒见张学良,声称接到田中首相训令,劝告张学良:“为今之计,东北宜以保境安民为重,勿过于向南方采取接近态度。”
  7月12日,林久治郎第二次奉命谒见张学良,公然表示日本反对东北当局与南方妥协而易帜,并威胁说:此举将导致东北治安秩序陷入混乱。
  7月16日,张学良亲自拜访林久治郎,告以东北与国民政府商洽和平统一的条件,并征求其意见。林答以容请示日本政府后再行答复。林久治郎得到政府的训示后,于7月19日谒见张学良。林久治郎直接把田中首相的书面警告交给张学良,内容为:(一)南京政府含有共产色彩,其地位尚未稳定,东北实无与其联系之必要;(二)如果南京政府以武力压迫东北,日本愿不惜牺牲,尽力相助;(三)如东北财政发生困难,日本银行愿予以充分接济。张学良阅后,很冷静地问道:“我是不是可以把日本不愿中国统一的意见,或东北不能易帜是由于日本干涉的情形向南京政府报告?”林久治郎无言以对。只是说日本政府的意见,希望予以充分考虑。两人不欢而散。
  鉴于日本的强硬态度和巨大压力,张学良不能不有所顾虑。他授意奉系势力统治下的热河特别区都统汤玉麟于7月19日发出通电,宣布……改易青天白日旗,一体服从三民主义”。
  日本对热河尚鞭长莫及,对热河的易帜没有阻挠。
  7月19日,张学良分别致电王树翰、何成浚等,要他们将日本人的警告转陈蒋介石。
  7月21日,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表示不能马上践约,要求蒋指定地点,他愿与蒋当面商谈。
  但蒋介石坚持认为日本未必敢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即使出兵,全国必为东北后援,要求张学良当机立断、毅然宣布易帜。当天,蒋介石在北平接见王树翰等,说:“应催张学良不可为倭奴恫吓所折服,当即决定通电表示服从中央,以救东北救中国。”
  同一天,何成浚、刘光复电张学良转达蒋介石的意见:“总座之意,以日人态度如此,尊处愈有当机立断、毅然宣告之必要。盖日人此等举动,非仅悍然干涉我国内政,直已视东三省为彼俎上物。今惧别生枝节,而犹豫不决,以后将永远受宰割,东三省不复为我国领土,先生亦岂能更有立足之地?……东三省存亡,即中国之存亡,系乎先生今日之举惜,务望即日宣告易帜,完成统一。
  7月23日,蒋介石复电张学良,再次要求“请先毅然断行,以救中国”。面对南京政府的一再催促,张学良在7月23日对记者发表谈话,表明其拥护统一的态度与不能立即宣布易帜的苦衷。他说:“余现感到欲救中国之危亡,宜速谋南北之统一。故自先父去世,即迭派代表与国府要人接洽妥协。一两日来已急遽接近,(即将)成为事实,断不因日本警告即行终止,或当藉日本警告便诚心地进一步与国府早谋妥协。质言之,余与国府精神上已趋一致,现不过形式上之易帜之问题,尚须迟缓一、二日实行而已……”
  

顶住压力易帜(3)
7月24日,张学良再次致电蒋介石,进一步解释:“东省易帜不能立时实行,弟对兄方深愧疚,乃蒙曲垂爱护,益觉汗颜。或有疑日方警告系弟故弄手段,弟可誓诸天日,且弟之为人,向不肯欺人自欺,请询君实、小岱即可尽知。如再怀疑,并可派员来奉监督一切。总之,弟现在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数日前探知田中意旨,如我方不听劝告,即用武力,确非空言恫吓。观奉垣形势,我公定悉。今日接东京电云:民政党联合贵族院反对政友会对于东省之举动,以为破坏统一,干涉中国内政,此种拙劣外交,徒伤中国国民感情,使日本益立于不利之地位,而政友会少壮派亦起而反对干部等语。是田中地位行将摇动,我倘于此时予以借口,彼转可借对外问题以延长其政治生命,故为大局计,似不必急此一时。如兄以为非易帜不可,则弟只有去职,以谢我兄相待之盛意,弟亦知兄因东省之事,受众指谪。弟年未三十,相报之日方长,倘蒙爱护于前,更复维持于后,则感刻曷其有极。披沥肺肝,敬祈鉴察。”
  张学良不能立即宣布易帜,不仅理由充足,且合情合理。蒋介石不能不考虑。7月25日,蒋介石复电张学良表示谅解。电云:“兄之为难,弟亦深悉。弟现请方耀庭(方本仁)君到奉,面达一切详情。……时局虽艰难,我辈当忍耐奋斗。如一去了事,决非所宜。且于兄于弟仍无所益也。东三省关系重要,惟兄是赖,务望努力前进,以达最终志愿。”
  张学良之所以不同意立即宣布易帜,除了来自日本方面的巨大压力外,东北内部意见不一致也是张学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何柱国说:“东北换旗,不仅外受日本之阻挠,内部意见也不一致。老派的张作相等,新派将领中的杨宇霆等也都反对换旗子,他们反对的理由是说换了旗子,就失去自主,听别人的指挥,东北这个老家就保不牢。杨宇霆说北伐军对关内还没有统一,大局还没有定,国民党无力伸手关外,不换旗,可以举足轻重,战守自如,主动在我)换了旗,就得听命蒋介石,进退失据。他力劝张学良闭关自守,暂作壁上观。老一派的意见也是如此,但是新老两派之中却有很大一部分人拿不定主意,要张学良自己决定……
  张学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思想,对于奉系内部的反对意见,他的态度是坚决和果断的,他说:“换旗不换旗,这是关系东北前途、也关系中国大局的问题。日本不愿意我们换旗,其用心所在,大家都清楚,就是要挟持东北独立,但要俯首听命于它,做一个傀儡。这等于出卖民族利益,成为历史罪人,我们绝不能这样做。先大元帅尸骨未寒,我们认贼作父,良心上也不许我们这样做。要靖国难,报家仇,只有全国统一,合力对付日本。换旗以后,北伐军要进兵关外,师出无名,而且只要拥有实力,也不会失去自主。”张学良的一番话,大义凛然,充满正气,让人无以辩驳。
  但是,张学良不是一个莽撞的领导人。他虽然主张易帜,但也要考虑到日本可能采取武力干涉的步骤,因此要等待外部条件成熟时才能正式宣布易帜。7月23日,东北保安委员会开会,确定了实现和平统一的总方针。但基于此事涉及内政外交,极其复杂,绝不能操之过急,故决定暂缓易帜。
  7月29日,方本仁作为蒋介石所派的驻奉天代表,由王树翰、邢士廉陪同离开北平赴奉天,同行者尚有李宗仁和白崇禧的代表、(第四集团军总参议何家驹。方本仁等于8月2日抵营口,3日抵奉天。4日,张学良接见方、何二人,商洽易帜事。方本仁向张学良转达蒋介石对奉天态度详情,张学良提出:(1)停止对热河及津京以东地区奉军的军事行动;(2)东三省政治分会人选由三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