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楼故事新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土默热红楼故事新勘-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还会出现以上主题重合的怪现象呢?
  三、《长恨歌》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长恨歌》是叙事长诗,《长恨歌传》是史记体文章,《长生殿》是剧本,《红楼梦》是小说,三个方面的四部作品差异很大。但是,只要你认真阅读这些作品,你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确确实实存在着前后相继关系。《红楼梦》和《长生殿》,都是受《长恨歌》深刻影响,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模仿《长恨歌》创作出来的。
  1。在思想境界上,三部作品都宣扬的是“至情”理想,都深刻表达了对“至情”幻灭的沉痛和无奈。《红楼梦》和《长生殿》中宣扬的“情种”精神,以及爱情因不可抗拒的原因毁灭后的感伤和哀叹,都是出自于《长恨歌》的“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展示出的思想境界。李、杨和宝、黛一样,同是爱情悲剧的承担者,又同是悲剧的制造者。如果说《长恨歌》和《长生殿》宣扬“占了情场,弥了朝纲”的矛盾主题,《红楼梦》中的宝、黛二人,何尝不是“占了情场,弥了仕途”,否则,在《红楼梦》卷首,作者那么痛心疾首地悔恨自己“一技无成,半生潦倒”,辜负“天恩祖德”做什么?
  李、杨和宝、黛本身都在追求情投意合的人间至爱,本意并非想“弥了朝纲”或“仕途”,但客观上悲剧毕竟都发生了,发生的原因说到底都是性格的悲剧,用《红楼梦》中形容黛玉的花签令说,“莫怨东风当自嗟”。三部作品都没有把爱情悲剧浅薄化,没有描写成一般的生离死别,而是通过对爱情复杂性的解剖,体会到了“情场”与“朝纲”、“仕途”之间两难选择的尴尬与困惑。
  三部作品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共同点,就是在展示主人公命运悲剧的同时,作者不仅没有谴责和追究主人公造成悲剧命运的自身原因,反而对他们的痴情和悲剧下场给予了最大的惋惜、同情和歌颂,造成了作品主题的内在矛盾。李杨爱情与宝黛爱情的悲剧,不是传统的善与恶斗争的结果,而是同属于善与善、善与美内在矛盾的结果,悲剧的制造者和承受者是同一个人,难道李隆基的朝政不是自己因爱情而“怠”的?难道《红楼梦》作者的“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不是自己沉湎爱情造成的?“果”无法谴责“因”,因此悲剧的主人公无法作出理直气壮的抗争,同时又无法自悔自责,因为爱情毕竟是无限美好的。总之,对这样的爱情,既不能简单地谴责,也不能简单地歌颂,只能采取近乎写实的手法,加以意识流式的描绘了。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确实找不出三部作品中李杨与宝黛这样相似的爱情婚姻思想了。
  2。在作品结构上,三部作品都按照悲喜两大阶段构建故事框架和悲剧发展过程,并分别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长恨歌》和《长生殿》的前半部分,描写了李、杨“芙蓉帐暖度春宵”,“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旖旎生活;《红楼梦》的前半部分也描写了宝黛在大观园中风中听戏、花下读书,逐步由“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游移感情,发展到非彼此不娶不嫁的专一感情经历,描写了二人互相试探、互诉衷曲、彼此盟誓的曲折过程。三部作品的这些过程描写,用的都是现实主义手法,基本以白描为主,其中不搀杂神秘因素。
  而在三部作品的后半部分,则都是描写悲剧的产生、发展和结局,用的又都是浪漫主义手法。《长恨歌》和《长生殿》中,杨妃“婉转蛾眉马前死”,死后到了“海上仙山”,再描写二人的生死恋,这时的故事就并非尘世的事情,使用的基本是浪漫主义手法。《红楼梦》的后半部分已经遗失,真实情节已经不可知,但从前半部分预设的“太虚幻境”、“放春山遗香洞”等场景看,也似乎应该是浪漫成分大于现实成分,不过已无法确知了。
  3。在虚拟世界中,三部作品共用一套子虚乌有的神话系统,构成独特的神话世界。这三部作品中的神话世界,迥异于传统的“天界”、“道教”、“佛教”神话体系,而是作者独创的玄妙而又美丽的独特体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红楼梦》系统:甄士隐、贾雨村(8)
在《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在《长生殿》中,海上仙山变成了“蓬莱仙境”和“月宫仙境”,仙子变成了织女大士和牛郎真人,以及蓬莱山和月宫中的一帮仙女。在《红楼梦》中,他们又变成了“太虚幻境”中“放春山遗香洞”和人间的“大观园”,其中有“警幻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和“度恨菩提”。《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明显是出自《长恨歌》中的仙山“太真院”,以“太虚”对“太真”,当非偶然。大观园“楼台高起五云中”,就是套用的《长恨歌》的“楼阁玲珑五云起”。《红楼梦》中对警幻仙子的描写,也明显受《长恨歌传》中“冰雪姿,芙蓉冠,露绡披,俨然如在姑射山”的影响。虽然有所变化,不过换汤不换药,神话体系都是独特而一致的,与其他神话体系迥然不同。
  实际上,三部作品在好多具体情节描写上,也是相沿一致的。《红楼梦》中金钗和宝玉,从根本上就是来自《长恨歌》和《长生殿》中李、杨的定情信物“金钗”、“玉合”。《红楼梦》中宝、黛、钗、湘间三角关系,同《长生殿》中杨贵妃与梅妃、“三国夫人”的关系也完全相同,就是书中人物对爱情的游移和吃醋性格,也仿佛剿袭而来。《长恨歌》中的“临邛道士”,在《长生殿》中变成了“杨通幽”,到《红楼梦》中,又一变而为“空空道人”,连道士的身份都没变。
  在幻境中,《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曾在睡梦中,梦见一个怪物,把自己扯入水中,大惊之下高喊“高力士何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在梦中,被夜叉鬼扯进迷津,惊慌中高叫“可卿救我”。《红楼梦》中宝玉所做的《危画词》,第一句是“恒王好武兼好色”,而《长恨歌》的第一句是“汉皇重色思倾国”,两首诗的第一节,用韵也完全相同。
  好多读者感到奇怪,《红楼梦》中出现了“太上皇”的提法,说“当今皇上”以孝治天下。作品的背景是清朝,而清朝只有一个“太上皇”,那就是乾隆六十年退位,让位给儿子嘉庆,自己做太上皇。乾隆退位时,《红楼梦》早已成书,所以书中出现“太上皇”是奇怪的。说奇怪也不奇怪,清朝没有“太上皇”,唐朝却有“太上皇”,他就是李杨爱情的主体之一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后,由于他的儿子唐肃宗久已在灵武即位,他只好当了“太上皇”。《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他退位后,与皇帝儿子的一番谈话,要求儿子“使朕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这也大概就是《红楼梦》中说当今皇帝“以孝治天下”、听命太上皇允准皇妃省亲的来历。
  《红楼梦》中还有一处颇堪注意,书中交代作品“朝代年纪”“无考”,同时交代,不妨假借“汉唐”。作者为什么不假借宋明偏偏假借汉唐呢?原来,《长恨歌》诗中本是唐朝故事,却假借汉朝敷衍,第一句说的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唐朝皇帝在诗中成了汉皇。《红楼梦》受《长恨歌》影响,自然顺手“假借汉唐”了。细心的读者还会注意到《红楼梦》中两次出现“大明宫”的提法,清廷并没有什么“大明宫”,“大明宫”是唐朝皇宫最主要的宫殿。
  4。在艺术手法上,三部作品也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长恨歌》是叙事长诗,但它决不是简单地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的叙事,而是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渲染。《长生殿》前半部分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后半部分采用的则是高超的浪漫主义手法。《红楼梦》呢?大概所有读者都承认,它既有“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自传记实特点,又有虚无缥缈的浪漫渲染艺术风格,与《长恨歌》、《长生殿》的艺术特点是一脉相传的。
  其一,三部作品都具有淡化情节、借叙事而抒情的特点。《长恨歌》流传久远,早已证明其艺术的卓绝。前半部分集中概括了李杨长期爱情活动,但其重点并不是具体的爱情活动,而在于这些事件体现的性质和倾向,其高潮在于杨贵妃惨死而李隆基作为帝王却无可奈何的心灵震撼。其后半部分叙述得似乎详尽淋漓了,其实不然,只是为人物抒情提供基础、契机,为作者的感情寻找喷发点。其结尾实际上是不结而结,“用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茫茫无绝期”,为读者留下多少感叹、想象的余地。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与此基本相同。作者描写宝黛的爱情,主要着力点并不在于二人之间卿卿我我的场面,而是着力于诗化情景的展现。读《西厢》、听琴、葬花等内容,明显有诗化倾向,其核心不是叙述故事情节,而是展示人物的微妙情感和情感在生活中的流动、起伏、回旋。读者在这里获得的那些曲折而有震撼力的语言,可以理解为作者的话,也可以理解为作品主人公的话。
  

《红楼梦》系统:甄士隐、贾雨村(9)
《红楼梦》更是如此,它虽然是纪实性小说,但作者决不是简单地写人状物,而是创造出诗化的场面,用诗化的语言,描写诗化的思想。在黛玉葬花一节中,作者由叙事者的角度巧妙地转到人物的角度和立场,引导读者按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意识去理解领会,比描写一百件“风刀霜剑”的故事,更有震撼力!
  其三,用复义语言,表现复杂的思想。最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是《红楼梦》的评点者戚蓼生,他敏锐地看出,《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在“一声两歌,一手两牍”。其实《红楼梦》的这种特殊艺术手法,就直接来源于《长恨歌》。
  古代高明诗人往往都十分重视运用汉语言的歧义现象,认为“以两解更入三昧”(李光地《榕村语录》),是诗人尽力追求的一种精妙境界。《长恨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就是运用复义手法的典范。“倾国”二字,在这里既可以理解为“倾国倾城”的美女,也可理解为不理朝政导致政权倾覆的昏君。
  以上分析的目的,不是研究《长恨歌》对《长生殿》的影响,而是研究《长恨歌》和《长生殿》对《红楼梦》的影响。我们都知道,《长生殿》的作者是洪昇,而洪昇创作《长生殿》时,坦承自己是完全按照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创作的。那么,受《长恨歌》影响,洪昇先后创作出主旨相同的姊妹花作品《长生殿》和《红楼梦》,是令人可信的。
  第三节    作者为什么痛骂贾雨村还要使用“假语村言”
  《红楼梦》作者交代,创作此书用的是“假语村言”,书中又描写了一个形象可憎的贾雨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红学界无人能解这个谜语。其实,《红楼梦》中的这个贾雨村,是有真实原型的。他就是南明时代臭名昭著的阮大钺。阮大钺在天启朝原来属于“阉党”队伍中人,后来被崇祯皇帝撤了职。撤职的理由就是《红楼梦》中所说的为官“贪酷”并“暗结虎狼之属”;加入魏忠贤的“阉党”行列,在当时不正是“暗结虎狼之属”么!
  阮大钺被撤职后,一直在南京优游。南明政权建立,他又投靠马士英,当上了南京的城防官员,后来一直做到兵部尚书高位。《红楼梦》中说他投靠贾府,正是投靠马家;“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马就是贾,贾就是马。《红楼梦》中让他先当“金陵应天府尹”,后来当上的“大司马”,正是兵部尚书,与阮大钺的经历完全相同。
  奇怪的是,《红楼梦》中,作者让贾雨村去当林黛玉的老师,难道阮大钺当过柳如是的老师么?事实确实如此。阮大钺这个人,当官确实不怎么样,但有一个长处,就是传奇剧本写得好。他创作的《摩尼盒》、《春灯谜》、《燕子笺》剧目,在南明时期是最畅演的剧目。柳如是乃一代名妓,当时的妓女都以演唱传奇曲子为本能。阮大钺当权后,钱谦益有心巴结,曾经让柳如是为阮大钺奉酒拜师,学习传奇,正式结成了师生关系。阮大钺江上阅兵时,仿照戏台上的服装,穿戴“素蟒玉带”,柳如是跟着打扮成戏台上的刀马旦形象,在阅兵场身穿战袍,头插雉尾,在当时传为笑谈。《红楼梦》中宝玉把芳官打扮成“小骚靼子”形象的描写,似乎应该是从这个故事取材的。
  请朋友们注意,在《红楼梦》中交代,这个人姓贾名化字时飞,原籍“湖州”人氏。他一出场,便吟咏一首《咏月诗》:“每逢三五便团阑,满把晴光照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紧接着又口吟一联:“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些描写,使人觉得既叠床架屋,又莫名其妙。原来,这里也没有什么深意,不过要交代他的原型就是阮大钺罢了。“姓贾名化字时飞”,意思是“实非假话”,乃是真人。“原籍湖州人氏”,交代阮大钺原籍乃湖北人,此时寄住南京。那首《咏月诗》,既表达了这个人一旦飞黄腾达,便不可一世,也暗含着他的名字,“大月”与“大钺”谐音。那口吟的一联,代表着阮大钺寄居南京期间,所做的两部传奇:《摩尼盒》与《燕子笺》。《摩尼盒》乃“盒中装玉”的故事,《燕子笺》便是“钗化燕子飞去”的故事。同时,此联也暗指阮大钺于南明早期在南京待价而沽,跃跃欲试的实情。
  阮大钺这个人是编写传奇的专家,在《红楼梦》中他的化身是贾雨村,《红楼梦》作者要让自己的故事“问世传奇”,正是用“假语村(贾雨村)言”敷衍故事。《红楼梦》作者洪昇本人就是传奇之家,他创作《红楼梦》是以传奇手法写小说,就以书中的各个情节,几乎都可以直接在舞台上搬演。作者故意交待创作此书是使用“假雨村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