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家财百万不是说笑的,薛姨妈对这唯一的女儿也是万分的宠爱。整整八十抬的嫁妆,一一铺排整齐了打开着。
古玩字画、金玉首饰、器物摆设,布料药材……
听着外面的议论声,迎春,探春的眼中都浮现出艳羡之色。
她们将来能有宝姐姐的一半嫁妆,那也是烧了高香的。每日里玩在一起的姐妹中,怕是也只有黛玉方才能与宝姐姐一较高下了吧。
王夫人拿起嫁妆单子看了看,暗暗咋舌薛家的豪富,又感慨着宝玉没有福气。这样有财有貌的媳妇儿,将来可就难找了。
宝钗看着身边姐妹们不同的神色,有心想说几句话,却又忌讳着人来人往,不好多言。
直到崔妆的新亲走了,宝钗方才松了口气。薛家宴席摆开,开始招待客人。
宝钗房里到了这会儿方才安静了下来。
她瞧着周围没有其它外人,压低了声音说道:“几位妹妹,我今儿个有几句话,也算得上是临出门前的忠告,希望几位妹妹能留心。”
迎春,探春两人尤其上心,连忙凑到近前。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宝钗压低了声音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咱们在家里自然是千好万好,可是出了门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若想要过得顺心,我思索了好几日,方才发觉,最最要紧的便是诞育子嗣。”
几人都是云英未嫁的少女,说到这事儿忍不住面飞红霞。湘云嘴快,忍不住问道:“宝姐姐,你怎么会这么说呢?嫁了人最要紧的不是夫妻和睦,琴瑟和鸣吗?”
宝钗叹道:“我是突然想到了风姐姐的事儿,心有所感罢了。
凤姐姐那可是女中豪杰,脂粉堆里的英雄。可是琏二哥哥却在她房里做出那等事情,还拿着剑追到老祖宗那里,咱们都是亲眼见到的。
刚刚听姨妈说凤姐姐正在府里养胎,可见她也是想明白了,知道子嗣才是女人在夫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几位妹妹年纪也不小了,没两年也都要出阁儿。别的我也不多求,只希望咱们将来都能够平安终老就成了。”
依着宝钗的性情,这些话她本来不想多说的。可是今儿个看着各位妹妹懵懂的模样,她忍不住多提点了几句。
怎么说也相伴在一起多年,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小矛盾,但总的来说姐妹们相处的都很愉快。
她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对于内宅之事并不陌生,所以即使听说要嫁的吴家三子性子不定,她也依旧不怎么担心。
她相信以自己的心性,坚韧,定然能够一步步走到最后,就像贾府的老祖宗那样,养尊处优,儿孙满堂。
可能是未来的一切都很美好,让她对身边的这些姐妹们也起了些怜悯之心。
迎春,惜春,黛玉和湘云都没有母亲,自然无人好好教导她们。老太太每日里只管着含饴弄孙,丝毫没有提点她们的意思。
至于探春,她那个母亲有还不如没有。成日里脏话满口,动不动就搞得全家鸡飞狗跳。
每当赵姨娘吵闹不休的时候,她就在替探春庆幸。还好她是记在姨妈名下,又由老太太教养大的。若她也是那副样子……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正是出于对几位姐妹的怜惜,她在自己出阁儿的前日,开口提点她们。只希望她们今后的日子能更顺遂一些。
*
在薛府用过了宴席,王夫人又叮嘱了宝钗几句,这才带着几位姑娘离去。
回到荣国府,众人先去贾母那里说笑了一阵,这才回了大观园中。
一进园子,瞧着四处无人,湘云先耐不住性子开口道:“宝姐姐今儿个竟然说了那些话,真不像她平日的性格。”
黛玉若有所思的说道:“宝姐姐明儿个就是新娘子了,今儿个或许是略有感慨吧。”
三春里面,探春的心思最为敏锐。她一向都对宝钗万事周全的个性大有体会,今儿个她破例出言提点,可见是真把自己这些人当好姐妹的。
想到这儿,探春说道:“无论宝姐姐是感慨也好,提点也罢,咱们心里记着就行了。回去后谁也不要多言,不然就是对不起宝姐姐今儿个的这份情谊了。”
黛玉点点头,“这话有理,不论为何,咱们回去了就将话记在心里,不要告诉别人。”
*
众人离开后,薛姨妈独自留在宝钗的房中,轻声叮嘱道:“我的儿,明儿个一出阁儿,你就是别人家的人了。
咱们家商贾出身,若是你父亲活着,或许还有三分颜面,可是如今却已经大不如前。那边却是尚书府的嫡子,你嫁过去后,凡事多多忍耐。有时候,能忍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虽然咱们家身份上配不上人家,但你毕竟是三媒六聘娶过去的太太,旁人再得宠,也越不过你去。就是姑爷有几个中意的,你也莫要为难人家,时间长了,他自然会知道你的好。”
宝钗记在心里,含笑道:“妈妈放心,我都明白。”
堂堂尚书府的嫡子,却老大不小了还没有娶妻。自己这皇商家的姑娘他们也能迁就,可见那位吴公子当真是有问题的。
说他性子未定,在她看来,或许就是这人生性风流,名声在外,这才让家世相当的人家望而却步了吧。
不过她嫁过去也不指望能与丈夫谈情说爱,那些话本上写的美丽故事,她很小的时候就不相信了。
她记事很早,记得当年父亲身边也有好些姨娘。妈妈对那些姨娘一贯温和以待,该给的月钱一分都不会少。父亲留宿在哪里,妈妈也不会生气。气度雍容,让人丝毫挑不出错来。
父亲本来对母亲或许只有敬意,毕竟母亲是王家的嫡女,嫁给他有些委屈了。
可是慢慢的,母亲用她的温柔体贴,一点点将父亲的心拉了回来。
到后来,那些小妾们就在父亲心里,失去了应有的位置。最稀奇的就是,那么多的小妾,却无人诞育过子嗣,而父亲从有了哥哥和她后,对这些也都视而不见。
她有时候挺不懂凤姐儿的。她可是王家的嫡女,怎么就没有学到两位姑妈的丝毫本事呢?
管那位琏二爷管得死紧,是个人就会有逆反心理,更何况是琏二爷那样的公侯之子?
忍无可忍下,竟然去和仆妇偷1情,说出来都让人感到可笑,这哪里会是大家子弟?
成亲多年,不想着尽快生个儿子出来,反而整日里管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将自己累个半死不说,还把名声赔得一乾二净。
看着女儿端庄的模样,薛姨妈深感欣慰,她又道:“至于陪嫁的丫头,都是些水灵灵的姑娘。她们的卖身契都捏在咱们手上,翻不了天。姑爷喜欢,就尽管让她们伺候,只要别在你前头生下庶子即可。
凤丫头在这点上就做的大为不妥。陪嫁丫头本就是给姑爷准备的,她倒好,除了平儿,全撵了个干净。琏二在房里面没了新鲜感,自然要到外面找。她却又将这事儿搞了个全府皆知。当时琏二固然没脸子,那她这妒妇的模样就好看不成?
我的儿,你可要深以为戒。”
第一百四十三章
宝钗端起茶壶帮薛姨妈倒了杯茶,淡雅的茶香扑鼻而来,乃是上好的碧螺春。
“妈妈的话,女儿都记着呢。就是真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我和妈妈都在京城中,总也有个商量。”
薛姨妈微抿了一口水,轻轻地将茶盏放在桌子上,“我儿一向有主意,对你我是不怎么担心。可你哥哥……唉!”
“哥哥近来已经好多了。”宝钗柔声劝道,“等过了这些日子,妈妈再帮哥哥娶一房媳妇,他也就该收心了。”
薛姨妈叹道:“话虽如此,可我总是心里难安。娶妻当娶贤,但你哥哥那个性,什么样的贤妻能管得住她啊。”
宝钗说道:“妈妈,香菱是个好的,却管不住哥哥。依我看,哥哥要娶个性子强些的嫂子才好。”
薛姨妈皱皱眉头,“那怎么行?万一是个不讲道理的,还不搞得整个儿家里不安宁?这事儿也不急,我得好好想想。”
母女两人说了半宿话,方才睡下。
第二日一早,梳洗打扮后,宝钗被哥哥背着上了花轿。
想着女儿从今天起便是别人家的了,薛姨妈忍不住落下泪来。
*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凤姐儿已经过了头三个月的危险期。在陈太医的细心调理下,身子渐渐康健起来。
王夫人整日里忙着管理府上的大小事情,进宫的次数不免耽误下来。直到凤姐儿重新接过了管家之责,王夫人方才再次入宫探望元春。
依旧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只是王夫人仿佛觉得这次宫殿中冷清了许多。
元春的肚子已经显了出来,她靠坐在锦塌上,身子丰腴了不少。
一看到王夫人,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不过她还是强自镇定着,让下人都下去,只留着抱琴守在身旁。
王夫人看着女儿眼下的青色,皱了皱眉说道:“娘娘这些日子可是没有休息好?怎么神色这样憔悴?”
元春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怀孕辛苦,天气又燥热,难免有些难以安枕。”
“娘娘睡前可以用一些牛乳。老太太前些日子也时常失眠,后来宝玉说喝牛乳有效果。老太太每日睡前都会喝上一碗,这些日子下来,果然好了不少。”
元春笑了笑,说道:“那我每天晚上也让人熬一碗试试。”
王夫人瞧着元春似乎有着无限心事儿,忍不住问道:“娘娘可是有什么为难之事?”
元春望着自己春笋般的手指,强笑了笑,“母亲莫要担心,只是这些日子上皇的身子不适,我略有些担心罢了。”
王夫人一怔,她可没听说过此事。
元春示意抱琴守着门口,不要让其它人接近了,这才说道:“自从我有孕之后,上皇便不再来我这里了。
听身边人说,这是宫里的规矩,帝王一般是不见有孕的妃嫔的。我原本也不怎么在意,可是借着这个机会,甄太妃将身边的一个宫女推到了上皇的龙1床1上。
据抱琴她们打探的消息,那个宫女长得极为妖媚,似乎还擅长房1中1之1术,将上皇迷得神魂颠倒。为了保持精力不败,上皇又胡乱服了一些道士炼制的丹药,谁知伤了身子。这事儿不怎么光彩,所以甄太妃下了严令,谁都不许多嘴。”
说到这儿,门口传来抱琴略高的声音:“把东西交给我就行了。”
不一会儿,抱琴进来,端着一只洁白无瑕的玉碗,“娘娘,这是才炖好的燕窝粥,娘娘早膳没吃多少,这会儿先吃点垫垫肚子。”接着压低声音说道:“那个采莲像是探子,适才在外面站了好一会儿。”
元春懒懒地接过玉碗,略微喝了几口,便停了下来。
王夫人轻声道:“娘娘这里这般不安宁吗?”
元春嘴角露出一丝冷笑,“现在甄太妃和皇后连手,后宫中哪处没有她们安插的人?我是怀有身孕,她们不敢过分,其它位分低些的妃嫔还不知怎么受气呢。”
王夫人大惊,“难道上皇竟对此不闻不问?”
元春苦笑,“上皇前些日子迷恋那个妖女,什么事情都不上心,这会儿卧病在床,更是由着甄太妃胡作非为了。”
“难道皇上也不过问?”
元春心下一阵酸楚,本来怀孕是一件大喜事,结果却被人趁虚而入。若是生下孩子,却失了圣宠,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了。
叹了口气,元春道:“皇上登基未久,朝政事物繁忙,再者上皇宫里的事情,他也不好多管。最近听说边疆不宁,皇后娘娘的父亲率军出征,陈家的势力愈发的水涨船高。”
说到这儿,元春不放心的四处瞧了瞧,这才又道:“上皇卧病这些日子,甄太妃并不让人告知皇上,而是让自己的儿子宁郡王贴身侍疾。言语间,不乏挑拨上皇与今上关系的言辞。母亲你说如何是好?”
王夫人一时沉默不语,她内宅斗争的经验虽然丰富,可是事关朝堂,她的那点智慧就不够用了。
因此思索了好一会儿,她方才说道:“娘娘只管在宫里安胎,轻易不要出宫一步。上皇虽然春秋鼎盛,但是皇上才是一国之君。其它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一定能成,你只管独善其身即可。要知道,娘娘肚子里的龙种,才是娘娘今后最稳当的依靠。”
“母亲言之有理!”元春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笑意,她这些日子辗转反侧,就是因为听到的消息太过耸人听闻。
甄太妃想做什么?难不成还想让她的儿子,取皇上而代之不成?
陈家更是奇怪,他们家的姑娘已经贵为一国之后,难不成还不满足吗?竟然会和甄家连手。莫非宁郡王许诺了什么更大的好处,才会让陈家忍不住插手其中?
她在皇后身边多年,知道皇后毫无圣宠,因此没有子嗣。
莫非陈家是因此而忌恨皇上?
王夫人瞧着元春若有所思,她又道:“娘娘切记,在宫廷之中尤其要小心谨慎。有甄太妃在前面挡着,娘娘又怀有龙种,天大的事情也找不到娘娘头上,娘娘只管放宽心思,安心保养便可。”
顿了顿,王夫人又道:“至于其它的,不该多问的,千万别问,不该多说的,也千万别说。明哲保身方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元春点点头,“母亲说的,我都记下了。”
到了出宫的时辰,王夫人又留下了一卷银票,这才起身离开。
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到府中,王夫人只觉得出了一身冷汗。
宫里面的局势诡谲莫测,实在让人万分忧心。
王夫人觉得自己的才智不够用,这样的大事,还是让哥哥王子腾帮她出出主意的好。
心里有了计较,第二日王夫人禀明了贾母,便去了王子腾府上。
王子腾是王家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在如今四大家族都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他硬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获得了今上的信任,出任兵部尚书之职。
他的能力自不必说,更要紧的是他审时度势的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