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满清故事-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653年,顺治帝追封他为和硕庄亲王。这时,距离他死已有40年了。死者已矣,这样的追封,只能说明统治者内心有愧吧。

  舒尔哈齐死后也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努尔哈赤建都辽阳后,将其先祖、逝去的妃子及舒尔哈齐等人的骨灰从赫图阿拉迁葬于此。1651年清廷又将诸先祖陵寝迁新宾永陵时,却没有迁舒尔哈齐的陵墓。因此,舒尔哈齐的陵墓和碑亭现在仍孤独地耸立在辽阳市郊区积庆山。 

  其实舒尔哈齐的死也不是偶然现象。虽说女真族中有两个贝勒共存的现象,但一个部落的势力比较有限,享受到的权利也有限。而努尔哈赤志在统一华夏,且当时基本统一了整个女真族,享受到权力乐趣的努尔哈赤怎会容忍别人和他平分秋色呢。苏尔哈齐的失败,在于他不明白为人臣子,且是有能力的臣子就要学会低调,不能显山漏水。就是亲兄弟在利益面前也会争的你死我活;何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王位呢。

  就是想要造反也要找好时机啊,看看人家朱棣,夺取哥哥的江山易如反掌。

  一个人的失败啊,与成功一样,总是有原因的。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明将李成梁(上)
两点钟,我准时出现在咖啡厅,在角落里看到了一脸颓废的杨成飞。我没有刻意寻找佳佳和晓莉,一方面是担心杨成飞发现,另一方面是觉得只有我才能保护自己。

  他的头发长长了,乱乱的垂在上衣的领子上;胡子也长长了,看起来好几天没有刮了;原来充满关泽的皮肤现在看上去很暗淡。整个人看上去老了好几岁。

  我鼻子一酸,眼泪开始在眼睛里打转,我瞪大眼睛,尽力不让泪水流下。

  “说吧,找我什么事?”他用勺子搅动着咖啡,不肯看我一眼。

  “半年不见,你怎么变成了这样?”我终究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流了下来。

  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为我哭,不值得的。”他没有抬头,却感觉到了我的泪水。

  我拿出纸巾,拭去了泪水,问他:“为什么?”

  “我这样逍遥自在,有什么不好?”他喝了口咖啡,继续摆弄他的勺子,始终不肯抬头看我一眼,好像在他的心里,我还没有勺子重要。

  我觉得心里有一丝刺痛,如果没有遇到我,他该是个快乐的人。可现在?

  “对不起。”我看着他,真诚的说。

  “为什么?”他终于抬头看了我一眼,但很快又低下了头。他那双眼睛不再清澈,显得无神而又涣散。

  “做回原来的杨成飞,好吗?”我轻声的问。

  “为什么?我现在过得很好啊?”他的声音沙哑而又低沉,每一句话都震撼着我脆弱的内心。

  “别自欺欺人了。看你现在颓废的样子,还是当年在云南是那个英俊开朗的大男孩吗?”我很痛心的说。

  他又笑了,他嘴角微微的咧开,那吃力而又无奈的动作让我心痛,“你还是十五岁时的纯洁姑娘吗?”

  我愣了一下,知道是我对他的伤害太深。很多话只能慢慢说了。

  “至少,我的心灵是纯洁的。”我一直盯着他,希望他能看到我的真诚,可他总不给我这样的机会。

  “我的心灵从来都不纯洁,我从十七岁起,就开始和不同的女人睡觉。现在算起来,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吧?这其中,不是还包括你王大小姐吗?”他痞痞的坏笑让我绝望,他真的无可救药了吗?

  “你不要爱情了吗?你不是相信爱情的吗?”我不肯放弃,希望抓住最后一根稻草。

  “爱情?我相信,只是不相信那会出现在我的身上。我已经被不止一个女人抛弃了,不是吗?”他终于抬起头,理直气壮的对上我注视的目光。

  我不躲不闪,正视着他的目光,企图从他的眼神中找出当年的他。

  他很快对视中败下阵来,“婷婷,你别招惹我,小心你引火烧身。”

  他又恢复了对我的称呼,我心里多少松了口气,看来,还是有办法的。

  “你不是说,要做我永远的避风港,永远的好朋友吗?”我把手掌放在了他的手背上。

  我感觉到他的身体僵了以下,他说,“对不起,是我高估了自己,我做不到。”

  “去年,你不是做的很好吗?”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可得到过你的身体之后,我就做不到了。你走之后,我觉得天都塌了下来。我在床上躺了两天两夜,待在冰冷的被窝,就像被你扔进了冰窖里。你不再接我的电话了。我知道,你已经彻底接受他了,我永远没有机会了。我承受不了被你抛弃的痛苦,在别的女人争先恐后的涌上我的床时,我根本就没有反抗的能力。我闭上上眼睛,把她们当成你,只有肉体的沉沦才能让我忘记失去你的痛苦。”他再次抬头看我,已是泪流满面。

  我拿起纸巾,轻轻的帮他擦去眼泪。他的眼睛再也不肯离开我,痴痴地眼神让我心动,我说:“你太傻了!”

  “是的,我不该让你为我担心的。”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愧疚。

  “以后,做个正常的杨成飞,好吗?”我像哄孩子般,轻轻的问他。

  “嗯。”他点了点头,反手握过我的手,在我的手背上轻吻了一下,我的身体明显的颤抖了一下。

  他突然坏坏的看着我笑了,蛊惑的声音再次响起:“你敢说你对我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吗?”

  我匆匆的抽回自己的手,端起咖啡一饮而尽。

  仓促匆忙的动作,引得他哈哈大笑。

  我瞪了他一眼,站起来说:“再见!”

  走在路上,我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感受,心里惶惶的,既紧张,又似乎还有一丝的甜蜜。我这是怎么啦?我是爱威博的,我怎么能对不起他呢。

  我心情复杂的回到了宿舍。

  过了一会儿,佳佳和晓莉也回来了。刚进门,晓莉就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佳佳拍拍我的肩膀,忧虑的说:“婷婷,小心别把自己赔进去!”

  我点了点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

  我忍受不了内心的折磨,晚上回了家。

第十一章 明将李成梁(下)
戚继光用了10余年时间平息了倭寇,而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打了无数次的胜仗,却最终没能消除北境的诱惑,反而造就了明帝国的克星努尔哈赤。究其原因,应该有两方面:一是李成梁本身的能力原因,他只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不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却不定改变一片土地的命运。

  二是李成梁故意为之。自古以来,文官主和,武官主战,为何?有战争才有武官的立足之地,以战争发家的李成梁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很快平息北境的战争,李成梁就不会有“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了吧?想那戚继光,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后也没能封侯进爵,很快就被朝廷遗忘了。只有一直使自己处于重要的位置,才能长久的得到朝廷的重用,这可能才是他的真实想法吧。

  要想知道他真正的想法很困难,事情发生的几百年后,我们无从知道是他的能力问题还是他有意为之。

  1573年,建州女真不断侵犯边境,明朝为了加强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除继续修筑辽东长城外,还采纳了李成梁的建议,开始修筑宽甸六堡。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堡成后,李成梁又以此开市,和少数民族做生意。这样做,首先是缓和了当时明朝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开市带来的可观收入也给辽东士兵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但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修建宽甸六堡其实就是重新在边境上修建了一个镇。这就像是一道大墙,完全阻隔住了明帝国与墙另一面的努尔哈赤。任努尔哈赤在墙那边疯狂地发展,这面始终得不到太重要的信息。

  1606年,这个地方已经有住户六万,二次出任辽东指挥官的李成梁又废除了六堡。原因是努尔哈赤崛起了,六堡是孤地,很难防守。

  于是,宽甸六堡被撤,六万多户人家从那里撤进辽东。有的人因为不愿意离开就被李成梁像杀猪一样地杀掉。宽甸六堡废除时正是努尔哈赤快要有实力向明帝国开战的时候。

  我们现在无法猜透,李成梁怎么会和努尔哈赤这么有默契,他就像是努尔哈赤肚子里的蛔虫,努尔哈赤想要崛起,他就修一道墙不让明帝国看到,努尔哈赤想要与明帝国开战,他就立即把墙拆除。

  1601年三月,李成梁再次出任辽东总兵一职,在辽东又镇守了8年。为了彻底破坏掉明帝国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合可能,他实行暴力征伐。先是对泰宁部速把亥,然后是叶赫女真的清嘉奴、扬嘉奴。而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很奇怪,李成梁的政策不是以夷制夷吗?怎么会愿意看到努尔哈赤一家独大呢?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不断发生。

  李成梁先是建议朝廷封努尔哈赤官职,让努尔哈赤在众少数民族中有了帝国冠名的威望。然后是自己冒功敛财。年近80的李成梁疯狂地在辽东敛财。钱财从哪里来?当然是辽东人民那里来,他用尽最后的生命把辽东人民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逼得百姓把大明帝国骂了一百辈祖宗。百姓们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逃跑,胆子大一点的就闹事。在萨尔浒之战前,努尔哈赤的情报大部分都来自汉人,原因已不用明说。经过他几年的折腾,辽东的士兵,甚至连马匹都软了。士兵们哪里还有心情打仗,天天在祈祷自己能有吃的,能不被盘剥。

  当努尔哈赤向明帝国宣战、杨镐来到辽东挑选士兵时,才发现,这是一群根本就不能打仗的士兵。而让他们成为这样的士兵的就是李成梁。

  如果说李成梁闲赋的10年错过了遏制努尔哈赤壮大的时机,但李成梁第二次上任时,努尔哈赤还处在于与叶赫等部的斗争中,距离统一女真族还相差甚远,李成梁后来8年的种做法完全是帮助努尔哈赤成长,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就成立了后金,坐上了皇帝宝座。

  有人说,李成梁和努尔哈赤有着微妙的关系,我也十分认可这种看法。武将与对立敌人有这种藕断丝连的关系,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李成梁前22年的做法非常容易让人接受,只是后来的几年就比较难以解释了,可能是人老了总有糊涂的时候吧。

  只是不知道李成梁是否想到,他的老家铁岭被努尔哈赤的烧杀劫掠,如果人死后真的有灵魂的话,他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感到懊悔呢?

  一个人的主观努力多么让人惊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上引起了什么后果。李成梁并不是真的想帮满洲人进中原,可他所做的一切所引起的后果注定了满洲人一定会进入中原。

  值得一提的是,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也是位名将,指挥过1592年平定宁夏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出任辽东总兵,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我非常有兴趣详细介绍一下这位英雄,只是我讲的是满清故事,和这位英雄不怎么搭边,只好找机会再细说了。

第十二章 七大恨
1618年2月,努尔哈赤终于羽翼丰满,准备对抗明廷。可出兵总是要理由的,无论理由多么蹩脚,总要有一个的。要不然,就是自己逆天而行了。

  努尔哈赤发动手下的精兵强将,酝酿多时,终于列出了明政府的七条罪状,还美其名曰为“七大恨”。看完这七大恨,努尔哈奇自己都觉得委屈的不行,直捣北京的念头都有了,无奈明帝国在北疆还有很多堡垒,努尔哈赤不得一步一步来。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

  一、 我的祖父、父亲没有掠夺明朝的一寸土地、一棵小草,明朝无缘无故发起边陲战争,将他们杀害;

  这条理由可真是烂的,想当初,觉昌安投靠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时,每天跟随王杲进入明朝边境烧杀掠夺。虽说当时觉昌安私下里会提前通知明朝官员王杲抢劫的下一个目标。可当时的条件,并不可能把所有的乡民都安全转移的。觉昌安父子也没少掠杀汉人吧?私通了官员,杀了老百姓就不算犯罪吗?再说努尔哈赤的祖父王杲杀的汉人更是血流成河吧?依照明朝的法律,犯了这么重的罪是要诛九族的,努尔哈赤要不是沾着少数民族的光,应该早就死在断头台上了吧?

  明政府不但没有追究努尔哈赤,反而将其父祖的尸体送还给他,还封了他官职。对于明政府对他的这种厚待,恩将仇报,实在是令人扼腕!再说了,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三十多年了,努尔哈赤现在拿来说,真是将忍字和记仇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

  不管怎么说,在七大恨中,这一条是最给力的,毕竟二老死的很惨嘛!

  二、 明朝偏袒叶赫、哈达,欺压建州;

  这一条也很牵强,人家叶赫部贝勒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将最漂亮的孙女许配给了他,按现在的理论说,送两块地做聘礼也不为过,就算人家急眼了找来不少人群殴,努尔哈赤也不该杀了老婆的哥哥,杀了人后,还盯上了人家更漂亮地小姑娘东哥,东哥不嫁他,他还把人家的族人给灭了,连追求的东哥的他族人也不放过。放在现在,谁家找了这么强横的女婿可真是倒霉啊!哈达部更不用说了,被努尔哈赤欺负的连老巢都没能保住。

  女真人生活的地区是属于大明帝国的,发生了这么大的内乱,明帝国干预一下,不对吗?再说,努尔哈赤嫌明朝关心自己不够,对叶赫和哈达太好,颇有争宠之嫌,有失大将风度。

  三、 明政府规定,女真人不得入长城,汉人不得到长城外谋生。有几十个汉人饿的发了慌,偷偷地跑到长白山里挖了几棵人参。努尔哈赤得知后,将挖参人处死。明政府得到消息后,要求努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