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蜗居引发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由蜗居引发的: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趁着欧洲国家大打出手,美国使劲倒卖军火,只要黄金不要纸,大发了一笔战争财,其黄金储备增加了一倍,经济总量更是超过了英、德、法三国的总和。
  根据美国《金本位法》的规定,美元始终保持着和黄金的可兑换能力,在与英镑、法郎和德国马克的较量中,美元逐渐成了公认的世界强势货币。
  换句话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帮助美元由一国货币变成了重要的国际货币。
  可见,不仅仅是人中500万元的彩票要等待机会来临,钞票也一样。
  1929年,爆发了众所周知的美国大萧条,进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尽管如此,美元与黄金:1的兑换价值一直持续到1933年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当选美国总统之时,并无太大改变。
  1933年4月5日,罗斯福发布一道行政命令,要求所有人向银行交出金币、黄金券和金条,以每盎司黄金美元的价格兑换纸币或银行存款;银行向美联储上缴黄金,而任何私藏黄金者,将被重判10年监禁的重罪和25万美元罚款。
  从此,美国不允许私人拥有黄金,更不必说拿着美元去找政府兑换黄金了!
  1934年的1月,美国通过了《黄金储备法案》,将金价重新确定为35美元/盎司,但美国人民无权兑换黄金,这个禁令直到40年之后的1974年才被解除。
  人民刚刚上缴黄金不到一年,他们拿到的美元纸币就贬值了70%!
  不让人民兑换黄金的规定颇为荒谬,告诉你我这张纸相当于克黄金,但是你不能向我兑换。
  类比的道理差不多就是,我告诉你我欠你100元钱,但我就是不还你!
  对此,罗斯福的前任胡佛(Herbert C Hoover)总统有着更为清醒的评价,他引用了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我们之所以拥有黄金,是因为我们不能相信政府”,因为政府可以“通过操纵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来掳掠人民的储蓄”。
  

3。7华丽转身(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又大发了一把战争财,到战争结束之际,美国已拥有了世界黄金储备的75%的份额。
  全世界的黄金有75%都藏在美联储的仓库里,天下之大,谁与争锋?
  1944年7月,在二战进入尾声之际,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叫做布雷顿森林的小镇上——尽管这个小镇风景优美,但他们却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来的,而是有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这个使命和任务就是,商讨战后的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
  说是商讨,因为美国当时巨大的国力和财力,实际上大家只不过是来“学习学习”而已,学习的内容呢,就是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White)通告的美国对于世界战后货币金融体系的安排,然后由英国给提一些修补性的意见。
  布雷顿森林会议最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即后来的关贸总协定)。
  一年半之后的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就此正式成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个美元的含金量为美国《黄金储备法案》中规定的克黄金,其他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随时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硬通到如此地步,难怪人家美元由此获得了“美金”这一光荣称号。
  记住,只有外国政府或者中央银行才能找到美国来把美元兑换成黄金,个人是不允许的——这个规定不仅仅挡住了普通人,更是把所有人民都挡在了外面。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这样认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只要你持有1个美元纸币,它的价值就是1/35盎司黄金。
  当时,其他所有西方国家的纸币,如马克、日元、法郎、英镑等,全部都与美元保持基本固定的兑换比率,也都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含金量。
  比方说1个马克,代表着克黄金;1个日元,代表着毫克黄金……
  原苏联的1个卢布,在1971年之前也被官方规定了代表克的黄金。
  不过,所有的纸币中,只有美元可以直接兑换成黄金。
  就这样,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处于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了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就这样,美元这种绿纸片,变成了黄金的替代物——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黄金更好,因为美元纸币可没有黄金那么笨重和难以携带……
  美元纸币一下子成为相当于黄金的世界货币,这可算是引发了全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的“收藏热”。
  然而,问题在于,美元纸币绝对不会自己长翅膀主动飞入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怀中,如果大家手中都没有美元,世界人民不能养成使用美元的习惯,那美国煞费苦心搞出来的这个美元本位制度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国政府当然不会这么傻!
  鉴于欧洲各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几乎被战火完全摧毁,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将军(George Catlett Marshall)命名的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于是就出台了,其官方名称叫做“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7华丽转身(2)
具体什么内容呢?
  就像江湖社会里义薄云天的老大一样,美国说,你们欧洲都被战火都摧残成这个样子了,接下来的社会经济重建工作一定非常艰巨,我作为老大,对你们重建工作要给予坚定的支持——这样吧,我援助你们一大笔钱吧。
  一大笔钱是啥?
  当然就是美联储所印刷的美元纸币嘛!
  马歇尔是在1947年6月5日的一场演讲中提出援助欧洲计划的,他宣告美国“已经为帮助欧洲复兴作好了准备”,并且号召欧洲人民团结起来,共同规划一个他们自己的重建欧洲计划,然后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
  这一援助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持续了4个财政年。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有趣的是,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对象本来是也包括当时的原苏联和所有东欧国家,但要求被援助国必须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放弃部分经济主权——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还不会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所以拒绝了这一计划' 当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991年冷战结束之后,原来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又一个个忙不迭赶紧实施市场经济,争取加入欧盟,生怕谁落在了后面。'。
  至于那些西欧国家,得到了能直接兑换成黄金、购买大批物资的宝贵美元自然是感激涕零,自此唯美国马首是瞻——就这样,由经济领域出发,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开启了二战之后持续40多年的冷战进程。
  马歇尔计划援助和稳定了西欧,美元也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建立了无比崇高的信誉。
  不仅仅是西欧国家,包括当时的日本、拉美、中东产油国、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即使包括原苏联、东欧国家、中国、越南、朝鲜等这些宣称美帝国主义是最大敌人的国家,也都对美帝国主义印刷的美元趋之若鹜。
  可以说,从1945年起一直到现在,美元都是世界货币体系的绝对核心。
  从欧洲经济逐步重建开始,为了进一步得到更多的宝贵美元,欧洲各国都大力提倡向美国出口,为美国人民提供真材实料的产品和服务——为了得到宝贵的美元,不仅仅是欧洲,美国以外的所有成员国都必须依赖于对美国的出口得到美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美国只需要把纸印成美元,扛到世界上就能换东西!
  这意味着美国可以无限的进口国外的东西——可以想象,只要有印钞用的纸张和油墨,美国可以给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不限量的美元纸币,想要多少有多少。
  别说其他国家了,就咱中国一家,到2010年9月份,持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万亿美元,其中购买美国国债的就达9000亿美元,再加上购买已经被退市的两房债券几千亿美元,中国现在就是美国最大的奶妈!
  要是还按照美国1945年自己规定的35美元/盎司的黄金价格,中国只需花费不到10%的外汇储备,就可以买下全世界5000年来所出产的所有黄金,多余的钱还可以把地球上已探明储量的在地下还没有挖出来的黄金也全部买下来!
  相信你的眼睛,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
  不信,我给你算一下。
  全世界5000年来所开采的所有黄金总量相加约为15万吨左右,现在全球已探明的但还没有挖出来的黄金约有7万吨,加起来是22万吨' 以上数据为笔者截止到2010年对伦敦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和世界黄金协会(WGC)公布数据的综合。',这相当于亿盎司,按照35美元/盎司的价格计算,总数是2476亿美元——是不是还不到中国外汇储备的10%?
  照这么说来,中国岂不是比美国在二次大战之后占有全世界黄金储备的75%还要厉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应该成为世界第一富国、第一强国……
  可惜的是,你看到中国现在有这么牛么?
  为什么中国不能这么牛?
  因为美国早就已经抛弃1945年的承诺了!
  

3。8世界从此不同(1)
从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开始,美国人总是出手阔绰,风头之劲一时世界无二,有钱的不得了,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动不动“援助”其他国家,再加上为了和苏联搞冷战在全球建立军事基地,美国就此陷入了持续不断的贸易逆差进程……
  一直这么大手大脚的乱花钱,当然不可能有那么多黄金,有没有问题?
  不要紧,无非就是多耗费一点纸张和油墨,印刷成美元就是了!
  就这样,美国请客,全世界买单的世界经济模式一直持续至今。
  按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想,美国为世界提供美元纸币,世界为美国提供真实的商品和服务,这个模式要得以持续下去,美国必须一直保持贸易逆差,如果美国不再“出口美元”,就会发生美元不足影响到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情况。
  然而,美元纸币如果供应得超出他自己的黄金储备太多,世界人民自然就会发现不对劲,“美国不可能有那么多黄金嘛!”,如果再有一些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去找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的话,就会让美帝国主义死得很难看。
  更何况,当一个国家长期只生产很少的真实财富,全靠着把纸张印成美元钞票买东西,这种纸片片凭什么一直让人相信呢?
  由于此问题最早由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1960年提出,所以被称为“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或“特里芬难题(Triffin Paradox)”。
  很不幸的,事实很快就验证了特里芬先生的预言。
  1960年,年轻的大帅哥肯尼迪(John F。 Kennedy)当选美国总统,刚刚上台,就有一个超级大麻烦在等着他——这就是国际收支和美元问题。
  当时美国对欧洲的支付赤字每年大约是30~40亿美元,到1959年底美国的官方外债就已经与美国的黄金储备总价值几乎相等了,两者均为200亿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以外的国家都过来要求美国履行黄金兑换义务的话,一度占有了全世界75%的黄金储备的美国,所有黄金储备将在瞬间消失殆尽。
  法国总统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就强烈质疑美国通过“铸币权”攫取了超额的收益,于是他坚持把法国财政部的美元盈余兑换成黄金,其他国家开始效仿。
  肯尼迪很生气、很闹心,他让美国财政部官员向戴高乐通融,说如果法国坚持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就会崩溃——戴高乐的回答是:“那太好了!”
  戴高乐就是这个意思,你美国要是顶不住35美元/盎司的黄金兑换价格,你就把布雷顿森林体系给废了,别用这套玩意儿来骗我们!
  肯尼迪急得头都大了,他说:“我知道别人都认为我为这个问题太操心了,但是如果一旦发生向银行挤兑黄金的情况,而我不得不将美元贬值,……,这是戴高乐和所有其他的人放在我头上的一根大棒。任何时候只要一发生危机或争执,他们就可以把所有的美元全拿来兑换,那一来我们将落到什么地步?”' 这些话摘自美国杰弗里·佩雷特(GeoffreyPerret)所著、陈涉鸿等人译的《肯尼迪传》第十三章。'
  不得不令人叹服的是,肯尼迪真是年轻有为。
  他利用当时欧洲还不想和美国彻底闹翻的有利形势,联合了法国、比利时、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德国,在1961年10月成立了“黄金总库(Gold Pool)”,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通过八个国家一起集体抛售和购买黄金,有效阻止黄金价格的上升,为美元构筑了一套内外保卫圈。。 最好的txt下载网

3。8世界从此不同(2)
就这样,布雷顿森林体系又苟延残喘了10年。
  然而,美国大搞财政赤字和美元滥发的习惯并没有任何改观,尤其是越南战争的开支更是大大加重了美国政府的负担,美元超发不可遏制,而黄金总库里的黄金也逐渐耗尽枯竭。
  美国给世界提供美元提供到一定程度,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和政府就再度开始警觉了——不对啊,这美元也忒多了点吧,简直就如同洪水泛滥一般!
  可不嘛,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这么爱美元,美元当然要做到“爱如潮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