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人们会不自觉地感受到让彼此间相互亲近的强烈氛围,而且众人在里面一同高歌、喝彩、扭动肢体、流汗,在这些小小的举动当中,暧昧与亲密的情愫就会溢满整个房间,尽管这种氛围的时效只能维持到当天晚上入睡为止,但对于整个会餐和相聚的目的来说,最后的练歌厅,无疑与所谓的“画龙点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既然人们需要通过这种方法达到某种程度的亲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平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呢?或者说,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确信关系,因此需要通过这样的方法,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
为了不失去他们的信任,我想自己以后在练歌厅里要更加卖力地唱歌才行。我认为:倘若不想让别人误会自己是一个难以接近、冷若冰霜的顽固分子,就应该主动付出一定的努力。如果是我,就会下载一些好听的流行歌曲到MP3上,有时间就放出来听一听,好在以后别人唱歌的时候,也能跟着哼两句,而不至于只会唱金健模、徐太志、金宗书等歌手唱过的十几年前的陈年老歌。在下次会餐的时候,我是否能够自信地翻开歌本的最后一页,不假思索地便能唱出一首最新的流行歌曲呢?
。。
帮你收回被借走的钱
因为急需用钱而不知所措,因为收不回借出去的钱而寝食难安,其中哪一方会更痛苦呢?很显然,双方都好不到哪里去,都是因为钱的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来向我咨询的患者中,大部分人的苦衷都源自于经济问题。不过相较之下,我觉得更痛苦的还是那些借出去钱却收不回来的人。虽然问题都是出在钱上,但双方所焦虑的侧重点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没有钱而感到痛苦是社会中最为司空见惯的现象,除了一部分有着较好家庭背景的人之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济问题的困扰始终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不过,借出钱的一方在面对那些借完钱后习惯赖账的人时的心情,却又是另外一种性质。向他人借钱的时候,如果在一个地方没有借到,可以到另一个地方去借;但对于那些把钱借给别人的借出者来说,要收回借出去的钱,就只能从借款人手中寻回。因此,这很容易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由于这种事情并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经常发生,所以人们往往不能做好事先的防备,更没有形成抗性的机会,只能在借出钱后暗自叹息。
然而,问题便从这时开始产生了。钱进到对方账户的那一瞬间,掌握主动权的人也就随之调换了位置。“欠钱的是大爷,要钱的是孙子”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投资的项目不但没有得到丝毫的利润,借钱的人反而日复一日地推托还款日期,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干脆连电话都不接,即使债主找上门也不一定能逮得到人。身边的朋友偶尔会谈及这个东躲西藏的家伙目前的境遇,然而这些传闻更是把人弄得心神不宁,在这一刻,心急如焚的感受被体会得透透彻彻。即使有万贯家财,遇到这样的情况相信也不会泰然自若。
对他人的信任首先是以自信为出发点,当把自己的某些财物借给他人时,其实也是对自信的一种考验。为此,在你向他人给予你的信任时,首先要确认这份自信是否牢固。对十分熟识的朋友的信任与自信的确认是成正比的,所以经历背叛或欺骗时,人们所受的打击往往会更加难以治愈。感到伤心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相信的人,而是自己的自尊心出现了一道划痕。这也证明了,真正气愤的理由不在他人,而在自身。
自尊心受到的伤害,会迅速地转变为类似“报复”的欲望,这种欲望对受到创伤的自尊心的愈合可谓是最行之有效的。幻想是抚慰当前痛苦和挫折的良方,但是这虚幻的思想活动虽然可以暂时减轻苦闷,它却像是一粒止痛片,对病痛的根治根本无济于事,这就是幻想的局限。
报复是人们面对挫败时,所表现出的最为普遍的潜意识反应。由于它是以潜意识为基础,所以各种形态的潜意识冲动会以幻想的形态表现出来。因此,人们会努力忘掉“帮你收回被借走的钱”这类标语,同时会把因背信弃义而失望的情绪转变成幻想形态的报复。
一直压抑在心中的自责、自嘲的负罪感,现在瞬间就烟消云散,收回被借走的钱似乎已不再是问题的关键。在心中蛰伏已久的强烈报复欲望在这一刻已达井喷之势。
人们之所以没将报复的冲动变为现实,多亏了长期以来学习的“不管再怎么样,我也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种圣贤般的美德。不过,只要放弃借出款额的三成,就可以找回其余欠款的方法,的确是可以让道德主义的“超我”进行妥协的良策。而标语上附加的“所有的过程都是合法的”这一注解,让人们产生拨通电话的意愿变得更加强烈。
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合理的思考方式和坚定的处事原则的人,同样也很容易上当受骗,原因是这些人对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抱有过分的自信。在诈骗发生的时候,在这些人眼里,周遭似乎总是会出现很多让人充满自信的信号。当然,这是骗子们的杰作。开始时疑心重重、谨小慎微的人,只要跨越自己心中设定的那一道界限,就会产生能够控制全局的自信。最后回想那些不符合常理的要素时,在那一时刻都显得完全符合常理,因此他们不听周围人的劝告,最终成为受害者。所以这些人的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就更大。
这种人也不会轻易地依赖政府权力,因为他们认为若是向有关部门举报,会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宁可选择自己承担损失的方式。因此,骗子被抓获后,警方在将骗子与受害人的供词相核对时,受害者往往会碍于颜面,给出“我不认识这种人”等口是心非的答复。越是自尊心强的人就越是依赖那些宣称“帮你找回被借走的钱”的非法组织。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宽恕可以说是一种幻想,是在现实中以潜意识形态所实施的报复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受害者原本的恼怒渐渐得到缓和,从而在应对此事的态度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当受害者宣告宽恕的态度时,其实也是其对加害态度的一种侧面体现,这时,受害者开始卸下心理上的负担。在这一过程中,憎恶会被逐渐地稀释、淡化。
在心理学的观点上,宽恕是一项成熟的战略,不过,想要实践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宗教便是以世人最难做到的“宽恕”为主旨,呼吁人们“宽恕仇人”。不过,对平凡的人来说,在心理活动上做一些有关报复的幻想,是更为简单直接的行为。
。。
补充“情”的人们
比起已经拥有很多的人,分一点给别人的行为中,更让人感动的是即便自己正处于困难时期,但还是愿意冒着风险帮助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悄悄地帮助,当被人发掘出真相的时候,感动是双倍的,情谊也会累积得更多。所以,我们会在看到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时产生共鸣,看到简·韦伯斯特的帮忙交学费的“长腿叔叔”后,便会时常幻想自己就是茱迪。
但是以累积情感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其弊端就是效率极低。因为情感的量是很难用度量衡与数值来准确计算的,因此,从累积情感的方式是看不出来关系的亲密程度是以怎样的进程和比例发展的。“他对我的感激有多深?难不成让我亲口问?”唯有到了向对方寻求帮助的时候,才能验证之前的付出是否得到了有益的收效。这种情势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1。他自愿地帮助我,而且毫无怨言;
2。他欣然地接受我的请求,还表明自己内心的感谢;
3。他非常为难地接受我的请求,但我也不满意;
4。对方跟我说凭什么他要帮我。
一到四是按照对方和你的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的。当第四种情况发生时,很多人都会说“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实在太让人寒心了”,而不是说“可能是我想错了,这是个误会”。这样的反应也表现了人之常情,本来是把情谊一点一滴地积累到对方的心目当中,想着有一天能把这些情谊连同利息一同取出,不料对方却将你的良苦用心置若罔闻。在那一时刻,曾经堆积起来的情谊瞬间就化为了乌有。
那么城市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在城市中只存在一种人际关系,那就是“站前餐馆”的关系。所谓的“站前餐馆”,就是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场所为便捷旅客所开设的用餐场所,到这些餐馆用餐的人绝大多数都属于一次性消费的顾客。因此,这些餐馆没有必要为味道或者服务而花费心思,它们只要开设在显眼的位置,并且提供适当的价格和供餐速度等条件就足够了。而这样的现象同样反映在城市中人们的交际关系上,比如近些年来发生在年轻男女之间备受争议的“一夜情”,该词汇的出现,也是人们因不想受到感情上的伤害而出现的社会产物。
21世纪的年轻人都以“酷(cool)”作为人生的信条。维基百科对这个词的定义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冷静和安静,不失自我调节能力并持有独立的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不支持肢体接触的关系,而是倾向于以保持一定距离的独立生活作为条件。这样的生活没有亲密所衍生的激烈情绪,即使分开也会因彼此间模糊的记忆而减少内心的伤痛,所以这样的生活状态备受现代年轻人的青睐。
虽然减少了内心的痛苦,但与此同时,我们所失去的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试想一下,跟一个见过一次面并交换名片的人再次相见的概率有多高?即便是在一起工作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人,在其跳槽后,也很少会继续保持联系。相反,在生活中欲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却成数量级增长,但是关系的平均深度却在成反比例下降,渐渐地,一次性的交际成为关系交涉中的主流。
“反正以后也不会再见面了,就算拿着我那份跑掉又能怎么样?这么大的城市,他能找得到我吗?”
占尽便宜、溜之大吉的想法在这些人的心里逐渐根深蒂固,从而使人不自觉地扮演了危害他人的角色。但是在这种社会趋势下,这些心怀鬼胎的人总有一天也会沦为被害者,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越发地激起人们的警惕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情谊成了天外之物。所以人们总是耐不住空虚寂寞,希望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弥补,换句话说就是难以感到欲望的满足。
就这个意义而言,可以说人类有两个胃:一个是存放在肚子里,时刻保持消化功能运作的胃脏;另一个则是幽灵胃脏(phantom stomach)。本来一个人的胃脏空虚的时候,大脑的食欲中枢就会感觉到饥饿,并产生出想吃食物的欲望和行为。但是幽灵胃脏发出的信号却不是在胃脏空虚的时候,而是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当人们感觉患得患失、情绪低沉的时候,这种饥饿的信号便会随之出现,之后便与腹中的胃脏形成相同的运转规律。
当真正的饥饿感来临时,我们可以通过食用食物的方式来缓解这种饥饿感,但是当精神上的饥饿感出现时,即便吃得再多也感觉不到满足,这就解释了暴饮暴食的原因。但是在没有办法填补精神空虚的时候,人们也只能以食物来解决当下的困扰。自然而然地,无法填补的幽灵胃脏就会因无法得到满足而继续号啕叫嚷——情绪饥饿的痛苦就在于此。
无缘无故地感觉到孤独和悲伤,却找不到诉说心情的朋友;自认为关系不错的朋友,他的生日派对却没有受到邀请;平时信任的合作伙伴,突然不念旧情地背信弃义:在这些时候,不妨尝一口你手中的巧克力派,或许能帮助你消除突如其来的饥饿感。一个人过于饥饿的时候性格会变得暴躁起来,这样很有可能会让你做出悔不当初的事情。
我也经常会在外来诊疗室或研究室里放上一两块巧克力派或者巧克力威化条,当然,这也是为了防备突如其来的低血糖。低血糖和冲动情绪并不是只有在饥饿的时候出现,有时患者们的情绪饥饿和自己的情绪短缺相互碰撞,也会引起强烈的空腹感,在这时,巧克力派便成为紧急的治疗药剂。
吃完饭后如果你还是感觉到饥饿,不妨给你脑中所想念的人打一通电话,确认相互的存在,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时饥饿感会随着内心的满足和平稳而逐渐地消失。但若是担心对方还以冷漠的态度对待或者电话那头始终是长串的忙音,那就咬一口巧克力派,在其甜腻的味道里继续等待。只要你不放弃,一直等待着机会的来临,在你的生活中早晚会出现一个让你满意的人。趁你没有吃掉一箱巧克力派之前,把握住机会吧。
大雁爸爸,放弃了自我实现的人
“大雁爸爸”们之所以会做出如此牺牲,是因为他们认为子女就是其自身的一部分,也是其个人生命的一个延伸。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韩国社会一样,在“我”和家族之间存在着如此模糊的界限。他们通常不会说“我的孩子”,而说“我家孩子”,也不会说“我的老婆”,而说“我家女王”。在很多父母的内心中,与“我”紧连着的便是子女,而在稍远的地方才是自己的配偶。
作为父母,很容易把子女当成如同自己手足般的存在,并误认为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问题时,他们不去从孩子和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将原因归结到老师的身上;一些偏激的父母在看到孩子被老师训诫之后,甚至冲到教室去扇老师的耳光。这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父母太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父母心中的自我受到了伤害。
很多父母都没有认识到孩子是在自己之外单独行动的独立个体,而是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他们能够以“为了孩子的未来”之名,让孩子接受高费用的教育,可以忍受几年的家族分离,因为他们坚信,“我”做不到的事情,“我”的延伸——子女,可以代替“我”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