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浦东老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浦东老街-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名义上关押杜家老爷是配合查案候审,实际上是县衙巧立名目,用这种方法钓杜家的银子。

  本来,杜家认为此事也就是流年不利,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一旦杜家老爷能够平安放回,也算是破财免灾。后来发现整个事态的情节过于复杂,而露头的仍然仅仅是冰山一角。

  据朱管家说,由于他的成功掩护还有主要的一大笔偷漏税款没被查获。但是,县衙又传信来,过两天还要前来复查,恐怕会形成更大麻烦。建议之一是,杜家全体干脆投亲靠友外出躲躲,这里的事让他独自抵挡一下。

  反正,他也不是主人,例如并不是现今公司的法人代表,只是打工的职业经理,法规未必能够找上他个人什么麻烦。

  当然,话也要说回来,就是他朱某人遇上再大麻烦,想这些年杜家对自己不薄,无以为报,此次是为主人效忠千载难逢之良机。

  这就把杜家上下感动的,认为自家确实没有看走眼,朱管家就是赤胆忠心一个好样的。

  在杜家全体选择夜半时分狼狈出逃时,杜老爷还拉住朱管家的手说,缘分啊,缘分。过去一度,特别是杜姑娘不幸病故以后对朱管家有点误解。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我们杜家的错,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个难关能顺利过去,杜、朱俩家一切话都好说。

  后来发现,杜家不断犯错而且越来越大。

  整个事情更接近朱管家自始至终精心设计的局。当然,这事朱管家及其后代始终不认可。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就在杜家远走浙东后,朱管家中那位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养女,以亲生女儿的名义嫁与当地知县为妾。

  婚姻一旦被赋予政治意义,就会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以后朱家的所向披靡和杜家的背运没落也就有了微观基础。

  不久,县衙来到老街公开宣布,由于杜家负罪潜逃去向不明,当地盐业仍然需要发展,朱管家又是一名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才,县衙以官方的判令,这杜家留下的一摊子盐业家当归朱姓,此判决还是不得上诉的终审判决。

  是不是属于老式的诗经中所谓“维雀有巢,维鸠居上”的新式翻版不得而知。据说当朝乾隆跟前的大学士纪晓岚不知从哪里得知此事,曾经发出过类似,“吾出钱购宅,汝何得鸠占鹊巢”式的疑问。

  疑问归疑问,既成事实纠错也并非易事。

  事情的再度转折大约是道光年间。杜家又从浙江岱山整体迁返老街。不仅返乡,还随身携带了一套“板晒”制盐的新方法。此法制盐,质量好、产量高,成本还低。而且,杜家公开技术且分文不取。

  一时制盐新法风靡乡里。甚至连朱家也不得不改弦更张,尾随其后。

  技术优势傍落的损失,既全面又深刻。以至于朱阿毛那太爷眼看着家道中落,无力收拾,疾病缠身,卧床不起。

  临终,将朱阿毛爷爷及弟兄好几个召唤至床前,自责之余,再三嘱咐要振兴朱氏家业。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朱家夙愿未了。其实也并非只是朱家一家的衰落,就是杜家本事再大,也无力挽回这自然客观的规律,随着海水东渐,依靠煮盐振兴家业的想法,就像今日之海水,距离人们实际的视线益发遥不可及。

  或者由于朱、杜两家历史上的那些情仇恩怨,两家表面上不说,例如杜家主要占据靠咸塘黄家木桥一带的物业,而朱家始终坚持在八灶港一带发展。但世世代代私底下的较劲的那根弦始终没能松懈。

  不过,朱杜两家暗地里的竞争格局,还是给人殊途同归的感觉。

  例如杜家在国内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坚持将杜成章送去西南联大就读,后来还远赴美国,进入著名的麻省攻读博士学位。

  盐业繁荣不再,朱家同样坚持书本翻身的期待。以朱阿毛小小年纪就化大本钱,送去市区教会学校,从小就接受西学教育为例。

  假如不是后来太多的变故,可能那书中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典故完全可以演变成不争事实。

  无论是朱家还是杜家,虽然努力了,仍然没能形成如意算盘。

  首先,眼看就要功成名就的杜成章杜先生,被孤独寂寞的母亲一纸电报从美利坚合众国召回,百般无奈之中与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大娘子结婚成家。以后经过相当的努力,才弄了个老街居委会第一小组组长的人生最高行政职务。至于利用组长职务便利发展被褥租赁业务,也是唯一的商业成功之道。假如就此一直下去,杜成章肯定有点无颜见列祖列宗的惭愧感觉。

  朱家也未见好去哪儿。这朱阿毛算是朱氏家族近年来最为出色的人物,但是,正如人们所见,1958年后,一直在老街俱乐部对面的空地上靠变戏法之类的雕虫小技推销不知产自何处,老鼠吃了影踪头全无号称朱氏品牌的老鼠药。。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九章 捐弃前嫌携手合作(28)
当年杜成章杜先生亲自来到朱家诚意请朱阿毛出山,承担英语教授和部分夜校的校务工作,一时,确实大有拯救朱阿毛于水火之中之意。

  那是朱阿毛的人生低谷,用每况愈下比喻他老鼠药生意,甚至还留出了不少的余地。

  随着旧居的大规模动迁,老街上买老鼠药的客户愈益稀少了。偶尔附近农村会有一两个老顾主,也不是专程,只是有事来老街,顺便到朱阿毛的摊点买一两包老鼠药,还完全只是凭借那张老脸。

  朱阿毛那套戏法促销功夫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就是他朱阿毛有这兴致,人家也没那闲工夫时间。

  改革开放年代,时间就是金钱,人人忙得紧。

  受我启发那套老鼠尾巴交易赚取巨额利差的老办法也早已失灵。现在行政倡导抓大放小,老鼠尾巴实在已经难入大小官员的法眼,他们整天在哪里思考、忙碌着人类前途和地球命运的大事业。

  本来,朱阿毛听说杜成章办起了英语补习夜校,帮助那些高考失利特别是出国留学者们提升英语水平。据说一开张业务进展就相当不错,完全是个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格局。

  朱阿毛有点自我埋怨,自己怎么就没能想到这一层呢。按理,自己的英语水平良好,老街上,除了杜成章就数自己了。还有就是自己的远房表妹在第一小学教务处供职,一旦自己有意,难免有点近水楼台便利。

  一向以来,朱阿毛有点看不起杜成章,也不完全是朱、杜两家历史上的那些宿怨。

  朱阿毛对那些陈年往事并不兴趣,并不热衷于同杜家较劲。不要说类似历史事件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就是非常确凿,也已经过去。这人你就是没有预见未来的能耐,再不济你总要面对现实,吃喝拉撒睡,短了任何哪截,不是遗憾而是生活难以展开。 

  朱阿毛怀疑杜成章那点号称美国麻省博士学历学位的成色。说不定类似钱忠书笔下的方鸿渐,是子虚乌有的克莱顿大学出品。否则杜成章就轻易甘愿几十年如一日担任老街居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搞点被褥租赁已经算是业务创新。所作所为毫无麻省博士气势,基本就是自由市场上葱姜地摊的干活,远不及他目前已经相当不济的老鼠药摊,主要是没有科技含量,包括现代运销手段。

  只是万万没能想到,杜成章确实还真是个人物。一熬60多年过后,始终一付不急不躁的样子,既不怕慢也不怕站。看起来,这人,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耐心,例如当年姜太公拜相,一直可以坚持到七老八十岁。现在那么多人往高考包括外国留学的窄道上挤,杜成章终于逮着了机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老娘舅的不寻常,他很早就提出了“笨办法就是好办法”的类似观点。

  一时,朱阿毛后悔之余也有投奔杜成章门下的心思。他看好这行业胜过他眼下从事的传统老鼠药贩卖业务。自己有自己英语一技之长,更主要还是这行当比较阳光,这是由巨大的潜在需求决定的。一是中国与外国的语言区别形成的现实需求缺口;二是我国的英语教育比其他教育形式的应试味道更浓,从小学就开始的英语教育弄成了摆设奢侈品,只要这点不改,英语补习的需求大市场就永远存在。

  当然;这仅仅是想法而已。上门求杜成章,朱阿毛心里还是相当没有底。

  杜成章事业有所成功,不只是历史原因,彼此交往太少。吃不准其人胸襟气度如何。万一他惦记这历史上朱杜两家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恩怨,或者类似梁山初创时期的白衣秀士王伦,自己上门就相当没趣。

  所以,一旦杜成章先发制人,亲自上他家来,请朱老师出山,发挥英语一技之长,并协助管理夜校的校务。甚至朱老师人才难得之类的话也从杜成章的嘴里脱口而出,就让一举成为了朱老师的原本朱阿毛非常感慨。

  朱阿毛是何等人,常年混迹江湖黑白两道三教九流他见多了。他完全感觉得到,杜成章不是客套,讲自己人才难得完全出自内心的肺腑部位。

  当然,士为知己者死按境界朱老师还不至于。但是,朱阿毛在杜成章早期的夜校,后来的“志刚业余进修学院”工作已经超过了十个年头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几乎将人生接近尾巴的那段宝贵时光贡献给了业余教育事业,他觉得值,宣称是自己整个人生的最好时期。

  现在,杜成章杜先生将朱老师招去,提出了学院让贤的设想,朱阿毛做梦也没能想到。

  学院凝聚了杜先生的人生后期心血不说,毕竟这是他名下的私人产业,他膝下有两个儿子。子承父业天经地义,所以朱阿毛坚辞不接受。

  杜成章叹了口气说,你朱老师不愿接受我也无能为力,只是眼看我前脚离开人间,这学院落在我那两个儿子上手,难保不关门倒闭。杜成章又拿北蔡那地块说事。

  这就让朱阿毛相当为难。杜成章的忧虑不无道理,但是他毕竟只是朱姓,不说历史上两家虚无缥缈的情仇恩怨,一旦演绎成新式的鸠居鹊巢版本,朱家从历史到现实都很难做人了,至少在老街上。

  想不到杜成章一眼洞穿朱阿毛的那些小九九说,其实你不要担心,如果你有意,可以形成合法的股权转让形式。我让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同你一起竞标,你朱老师以学院的高管、职业经理人身份。估计,我那两个儿子看不上学院,他们更看重现钱。

  通过这样的方式接受,有合法性,也可以堵住舆论缺口。

  如同杜成章事前估计的一样,他那两个儿子受北蔡地块转让谋利的鼓舞,宣称通过那么多年来的人生折腾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理,挣钱,什么都比不上房地产。并总结出一套例如买房不如卖房,卖房不如倒腾土地的快速发财致富模式。

  现在上海土地存量有限,他们弟兄两已经将眼光转向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等到那些城市土地紧缺怎么办。杜氏两兄弟豪情万丈,除了地球还有宽广的宇宙空间,那气派和志向,完全是老子杜成章望尘莫及难以比拟。

  所以,区区“志刚业余进修学院”,挣学生口袋里几个小钱,还是业余性质的,杜氏弟兄完全丧失了志趣。

  考虑到朱阿毛家虽然八灶港的老宅动迁得到不小一笔进项,但是,受让股权毕竟需要动用不小一笔现金。杜成章不仅将学院的股权按一千万注册资本的面额转让,而且还以自己的名义保留了百分之四十五的股权,朱阿毛花了五百五十万成为了学院的新任董事长。

  杜成章没有食言,朱阿毛的钱一入账,二一添作五,让两个儿子平分了。而杜成章也长舒一口气,说,就是现在让我去面见朱志刚老娘舅,我的口眼也是完全可以踏实闭上了。

  从此,原本卖老鼠药的朱阿毛,后来“志刚业余学院”的朱老师,摇身一变成了朱院长,或者是朱董。

  朱阿毛正式接过了杜成章的枪,以皆大喜欢各方多赢的方式。至少,在当事各方的心理感觉上。

  老街上有人说,还是股权转让的方式好。要是当年就有公司制度可以参照,有人再提朱杜两家那点盐场纠纷的历史故事,就没现在那么引人入胜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