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显得非常可爱。
作为一个早年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豪武俊才,李世民践祚后,自然停止了围苑行猎等娱乐项目,但他脑海中仍时时会颦鼓催动,蹄踏声声。望一眼湛蓝的天空,他还会迷恋放飞在旧日的翱翔的梦。正好,此时有人献来一只鸟。
是鸟倒是鸟,但不是黄雀、鹦鹉之类的啁啾娇啼之属。
心中高天阔地的他,自然看不上那种玩物,他喜欢的是展翅长天、迅猛掠杀的飞禽。史书上说是佳鹞,应该是海冬青之类吧。
“我是一只大大大大鸟,想要飞就一定飞得高……”李世民哼着歌,独自把玩着鸟,滋滋有味,爱不释手。远远的,看见魏老汉走过来,太宗实在怕再听到什么玩物丧志之类的说教,就偷偷把鹞藏在怀里,掖在宽大的黄袍之中。老魏哥心里暗说,小样儿,跟我玩这个呀?他佯装没看见,只是尽量拖延上奏的时间。结果,鹞被捂死了。
白天不懂夜的黑(2)
魏先生举着一张兴高采烈的脸,唱着歌儿回家,“那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你想玩俺偏不让你搞……”。
此处无声胜有声。不着一言,却使李世民深受教育。所以,贞观4年,当林邑献来五色鹦鹉,新罗进献两个美女,魏老汉慢吞吞说咱不能要时,唐太宗不但愉快接受,还极崇高地说,“鹦鹉犹能自言苦寒,思归故国,况二女远别亲戚乎?”
使者带着各自美丽的礼物回去了。
一个具有胡人血统的赳赳武夫,能充满人文主义关怀,这不能不说是魏老师多年辛勤浇灌的功劳。
应该说,贞观一朝清明爽朗的政治风气,根源来自舵手李世民,再深究呢,就来自以魏征为首的一大帮屹立船头了望暗礁和海浪的谏臣的直言不讳。
温彦博、王珪、褚遂良、柳范等都是其中的进谏劳模。但与其他人不一样,老魏独有自己一套平和的进谏风度,特具的从容进谏方式,以及被皇帝欣然接受的完美效果。
唐太宗在皇宫后苑逐兔行猎,左领军将军执失思力谏劝阻,皇帝不听,思力同学就脱巾解带,跪在地上哭谏,几乎用的是撒泼和耍无赖的极端方式,这才使皇上作罢。
但,老魏从来不这样。一不哭,二不闹,三不脱裤子。
有人告诉老魏,皇上想巡幸终南山。朝政庞杂,终南山又很近,来个短程几日游,出去散散心,本来也没什么。
老魏听说了,赶紧跑来想看个究竟。他问皇上,外面车驾都整装已毕,怎么迟迟不出发呢?李世民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刚才还真有出去的心,现在不是怕你嗔怪嘛,不去了。
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免职,跑到皇上面前求饶。哭哭啼啼说起早年跟随在秦王左右,那个艰苦卓绝,那个浴血奋战,那个九死一生,总之那个不容易啊。李世民看一眼当年跟着自己啃皮带、嚼树皮的老不下,念起旧情,心眼一软,想让他官复原职。
魏老汉说,不中!早年跟着你爬雪山、过草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红小鬼海了去了,如果这个头一开,恐怕今后谁都要恃恩私,胡非为。
李世民欣然纳之,对庞相寿说,我昔日是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魏先生这样坚持,朕何敢违!职要免的,给你点布,回去给娃们扯个褂子吧。
建国之后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被枪毙,不知道熟读史书的毛泽东先生是在这儿拿定了主意否。
唐太宗喜欢纳谏,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
通行的社会原则是,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一个单位领导若是喜欢足球,他的单位很可能能组织起一支与中国男组水平相当的足球队;他若喜欢踢毽子,他的员工必然是薅鸡毛的行家。所以,一般情况下,领导的个人爱好不要带到单位,以防被小人利用。
唐太宗这个本属优点的爱好,也被广大的臣僚盯上了。
噢!原来直着脖子去他面前指责谁两句,既显得咱忠诚,又能让领导满意。那还等什么,咱也谏起来!
君子进谏因发乎本心,处于大端,而通向真理;小人则因私念而远离天良,以谗言歪曲事实,他的谏就是不折不扣的谗言。把白萝卜当成老山参服用,不见得有害身体,把砒霜当麦乳精喝下去,肯定要出人命。
这怎么能说是两回事呢?
权万纪、李仁发,都以告讦的方式有宠于皇上,许多正直的大臣因他俩的胡言乱语而被屡次李世民谴怒。魏老汉看出了李世民不辨忠奸,有不辨淀粉与三氯氰胺的危险。
白天不懂夜的黑(3)
他大义凛然地站出来,明确指出:“万纪等小人,不识大体,以讦为直,以谗为忠。陛下非不知其无堪,盖取其无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而万纪等挟恩依势,逞其奸谋,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厉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
唐太宗听完,沉默良久,心里却未必完全认同,但还是向魏氏布行礼节性赠送绢五百匹。
后来,万纪等奸状自露,皆得罪。李世民这才知道,谏,原来不能乱纳的。还是魏老头的话最准,最切要,也最深刻。
他颇为感慨地说:治国如治病,俺日慎一日,唯惧不终,同志们还须多提意见和建议。
老魏答: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
潜台词是,小李子,要想进步,请系好安全带,持续纳谏。
李同学愈发尊敬起魏老师,甚至为照顾老魏同志情绪,太宗下令停跳《七德舞》。
《七德舞》是为歌颂李世民早年征战中七次大捷,而由文化部门组织舞蹈专家专门排练而成,而且成了宫廷大典中的保留节目,逢重大喜庆活动必演。
唐太宗注意到一个细节,宫里每次上演此节目时,老魏则低头不看,等到演《九功舞》等其他节目时,再抬头认真欣赏。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其中有秦王灭李密、窦建德的场面,老魏念及故人,不忍心看;二是因为舞蹈内容是颂扬武备,违背推行仁政的治国思想。
娱乐了我,却伤了老师的心,这不成。李世民果断将此节目列入禁演行列。
隔着1000好几百年,丹霄殿上的君臣对话,由清风送来,仍然能让人感到对答博洽,笑声朗朗。
群臣侍宴时,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昔日都是大唐的敌人,想不到现在能同坐一桌,共同把盏。
太宗说:两人恪尽职守,尽心所事,所以我用之。但是魏征每上谏我不接受时,我再说话就不回答了,WHY?
老魏答:我认为事不可行,才谏。如果陛下不接受俺意见俺又应允,那事就可能要施行,所以不敢应。
太宗饶有兴趣地继续问:那你不能给咱个面子,暂时答应一下,回头再谏,又有何妨呢?
老魏再次劳驾出舜,他说:舜告诫过群臣,有话一定要当面讲,不要背后议论。我明明知道那事不对,嘴上还要顺应陛下,那不是阳奉阴违吗?稷、契可不是这样来为舜服务的。
李世民大笑:“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一个丑陋的糟老头子,能让皇帝看出妩媚,这事本身就够妩媚的。
这中间大有学问。
仔细听,老魏时时请出尧舜、汉文等历史上的贤君来说事,是想告诉太宗你就是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你就是尧舜,因为他十分清楚唐太宗一心想成为圣君的心理。糊个高帽给皇帝带上,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理论指导,真心采纳你的意见,这才是高明的进谏之道。
挺着脖子硬上,憋红了脸玩儿抬杠,动辄脱掉官帽玩辞职,档次太低,老魏不为也。('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