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完大愿
公元前259年,也就是在长平之战的次年正月。当赵地千家万户的悲伤母亲和呜咽妻子,边咬牙切齿地面向西方跳脚诅咒、吐唾沫,边形容俱废地思念着被秦坑杀的儿子或丈夫时,一声嘹亮的啼哭,响彻在邯郸城中公子异人寄居的宅第。
赵姬临盆,赵政横空出世了。有谁知道这个生下来就鹰准喙口,满额皱纹小老头儿一样尚睁不开眼睛的家伙,十三年后将威严地端坐秦庭,睥睨天下?
母以子贵,赵姬被子楚立为夫人。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秦昭襄王,没有过多去想,在遥远的赵国,此时他又添了一个重孙。他的儿孙多到他几乎不能认全,见面时要靠宦官一一介绍,而且慢慢思索半天,才能约略想起的地步。一个重孙的出现或消亡,引不起他一点兴趣。你见过哪只母鸡会对一枚蛋敝帚自珍、疼爱有加呢?
所以,他仍可不管不顾地继续对赵发动战争。这年,来自大秦的虎狼之师以凌厉攻势,拔赵国的武安、皮劳,定太原、上党,赵不得不化万端仇恨为忍气吞声,割地求和。受秦凌辱和倾轧的大秦未来帝君的姥姥家,如果有哪位舅舅知道邯郸城中有这样一位外甥在吮奶,哭声嘹亮的赵政,还敢那样扯着嗓门肆无忌惮地大嚎吗?
事实上,被压迫的邯郸人民面对城外的秦国部队,已经开始迁怒在这里为质的公子异人了。公元前258年,秦军易将,王齮取代五大夫王陵继续对邯郸钳围猛攻。兵临城下,危在旦夕,平原君赵胜帅着以毛遂为核心的20人小分队远赴楚国,搬取救兵,最终黄歇帅师救赵。但黄歇同志显然持观望的态度,驻足河边,倚马而待。情急之下的赵胜不得不转身向小舅子——魏国信陵君先生驰信求救,直到公元前257年,魏无忌同学窃兵符椎晋鄙,夺师救赵,这才解了邯郸之围。赵国上下能不对秦国的人质子楚怒目相向、磨刀霍霍吗?一种泛民族化的仇恨情绪很容易鼓起来的,尤其此时。
腥风已来,慌张的子楚急忙与吕不韦商量对策。
吕不韦同志虽然写不出《资本论》,但他与*一样清楚这个道理:作为商品,产品必须在流通过程中,通过出售来实现它的价值。绝不能让子楚这件价值昂贵的商品,在还没有出售尚在流通过程中就消失。还能怎么着呀,跑吧。
金钱,再次展示了它非凡的魔力。吕先生第三次“呼啦”了一下,掏出600金给守城官吏,这才使得子楚逃到秦军大营,站在了亲人子弟兵中间。城里还有心牵的稚子娇妻,但终已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向寄居有年的邯郸作最后一次回望,有寄愿,有怨恨,还有无尽的怅惘,然后回到了故乡秦国。随行的,是吕老板。
走漏了子楚的赵国,气急败坏,本欲杀掉赵姬和赵政,但亏得赵政姥爷乃“豪阔之家”,就是说家里有钱,上面有人,在市面上有市场,能上下其手干预些事情。赵姬和赵政母子二人这才藏起来,躲过一劫,小草一样,在疾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劲草是让疾风领略的,不需要让常人知道。无人知道是生存的第一保障。对,孩子,就唱着这首歌快快长大吧。那个赵国的姥爷满意地笑了。这一笑,就将大秦帝国的历史与邯郸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乃至今天的邯郸人偶尔走到西安旅游观光,都还会不自觉间拿出舅舅的派头。
电影闪回一样,历史再次回到本文第一部分的那个特殊年份,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
时间是可以锈蚀仇恨的,别人的灾难也可以减轻自己承受灾难的痛苦。连偌大的西周与诸侯联合兵团,都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打得稀里哗啦,与这些相比,我们赵国所蒙受秦的那点粗暴算什么呢?更何况信平君廉颇在这年大破了来犯燕敌,实现自长平之战后一次影响深远的巨大胜利。那就在高兴中做个人情,赵国在这年护送子楚夫人及赵政归秦。此时,他们以为送出去的是个白白胖胖的外孙,时光会告诉他们,其实送走的是条不折不扣的豺狼。
?因嬴政的出生,秦国君王的新陈代谢,似乎全面实现了提速。从安国君继任为秦王那时起,历史就有点替吕先生嫌慢的意思,它将脚重重地踩在油门上。?所以,很奇怪,秦昭襄王死了还不到一年,孝文王安国君除去丧服,刚刚在公元前249年即位,三天后又果断死去,击鼓传花一样迫不及待地将王位让给子楚。
成为秦庄襄王的子楚在其执政元年向天下庄严诏告: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洛阳采邑10万户。
1600金=相国+文信侯+10万户采邑。
生意终于成交,投资方将一张满意的笑容,送给面前的咸阳,送给远离的经商之地邯郸,送给孩提时的濮阳,也送给有10万户纳税人的洛阳。
这是个公元前249年的幸福下午。
这是个映山红满山开遍的时节。
这是个值得慷慨赋诗的时刻。
然而,慷慨有,诗情也有,诗才却无。那咽口唾沫,算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玩票政治(1)
一场生意是圆满结束了,但历史给吕不韦先生提供的豁朗政治舞台才刚刚启幕,剩下的就看他表演了。
呈现在政治舞台上的吕先生,其表现的确不能不让人遗憾。面对张仪、甘茂、严君疾、楼缓、魏冉、范雎、蔡泽等长长的前任相国名单,无论就个人才具,还是战略眼光,抑或施政方略,商人出身的吕先生都显得有点窘迫和手足无措。
放眼望去,这个起自西陲,原初连诸侯国都不是的夷狄之邦,是在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等一代代英武有才的领导者,薪尽相传的接力式努力,才一步步发展壮大,并最终营造了今天这样国富民强的大好局面。而真正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等一帮有远见卓识智能之士的强力辅佐。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那无非是一种浪漫的比喻罢了,你找个五星级饭店的国家一级厨师来治理个国家试试,玩权谋与抡炒瓢,远不是同一性质的工种。善于买贱卖贵,深谙人弃我取商业之道的前商人吕不韦吕经理,遇到的麻烦正在于此。不懂帝王之术,你怎么来辅佐帝王呢?
长期流浪在外,远离朝政,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子楚同学同样面临这个问题。那咱哥俩就照瓢画葫芦比划起来先。只要不过于昏庸,或极端白痴,勤勉工作,一心爱民,群众就会夸咱是好领导。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模仿只做了三天君主的父亲秦孝文王的作法,大赦罪犯,广为抚恤并善待先王的功臣,减少苑囿游猎,厚施德惠来增强兄弟骨肉的情谊,广布恩泽与平民百姓。果真搞的整个咸阳城喜气洋洋,叫好声一片,到处是欢乐的海洋。
看大秦刚换了一位经验不足的新领导,东周君与诸侯联合图谋伐秦,秦相吕不韦率着久经沙场的强劲秦国部队,不废吹灰之力就轻而易举地将其歼灭,周作为天子国,从此不再存在,它带着无尽的浩叹,消失在一片夜色苍茫之中。初战告捷的吕先生,不知道会否因胜利来得过于简单,战果来得如此硕大,而得意洋洋起来。如果他清醒一些,应该知道这些功劳来自多年来征伐不禁、作战有素的秦国部队,应该感谢指挥有方的具体下级将领,王齮、蒙骜都是感谢的对象。
他还应该知道,战无常胜,国无久强,因为就在这年,在他将周除名的同时,楚也将享名久远的礼仪之邦鲁彻底灭掉。而在世界的另一方,连年拉锯一样热火朝天开战的迦太基红队与罗马蓝队,双方又刚刚互换了一次胜败的角色担当。
让吕相国理解这些,是想让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他的治下,多年没打过败仗的秦军将接受一次难堪的战败局面。?公元前247年,蒙骜率兵攻打魏国,魏安釐王显然不是秦国的对手,魏国这时才想起滞留的赵国的魏公子无忌先生。为纾国难,被从赵国请回的信陵君向各诸侯国求援,个人的感召力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家都很捧场,最终魏无忌率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联军甚至一直长驱直入,攻打到秦大门函谷关。有信陵君这道长城巍然矗立,魏国又高枕无忧了。一切都像极了1800年后发生在崇桢朝的那场阴谋。只不过那时是令清军挠头的袁崇焕,此时是让吕不韦与秦庄襄王搓手的信陵君。战败之后,吕相和秦王由此知道了魏无忌的分量,于是他们派人持重金到魏国行贿,寻找魏无忌仇敌晋鄙的门客,让他们往魏安釐王耳朵里可劲儿灌魏无忌想自立为王的谣言,同时找人假意祝贺魏无忌,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玩票政治(2)
领军打仗不是吕先生的强项,可玩反间计秦国向来有着久远的传统,更何况吕先生就是靠阴谋起家的,功力深厚。
谣言止于智者,在愚蠢的魏安釐王那里却止不了。他很配合秦的反间计,果断拿下魏无忌的兵权。被谣言命中的信陵君,向身后的江湖最后凄然地挥挥手,然后关上门,一头栽进美女的怀抱,又一头扎进浓酽的酒缸,从此不知今昔何夕。四年后,他郁郁而死,轻飘的像根鸡毛。
这场令人沮丧的战役对吕相国而言,却有着强烈的教育意义。
为什么战争形势因善于养士的魏无忌一个人的出现而骤然发生变化?战后通过晋鄙门客实施反间的成功关键在哪里?这些都给吕不韦一种深刻的提示。虽然赵国的平原君和齐国的孟尝君此时都已死去,但赵胜和田文都仍留着赫赫威名。而此时,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这两位活生生的身边典型都用现实的例子告诉他,要扬己善名,立己私威,结交宾客,借此互相倾轧,那就必须向他们学习,大力发展养殖事业——养士。尽管后世的司马光先生对孟尝君,实际也是对所有养士者有过这样尖刻但深中肯綮的批评,“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但,花国家的钱,培育自己的死党,生时扬善,死后报仇,功在当代,利及身后,秦国又如此强大,我为什么也不行动起来呢?
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腾出后院,广造客舍,准备好大鱼大肉,当然还得有车,别让冯谖那样的人一天到晚老是站在窗下,如怨如诉地弹唱“归来吧,食无鱼”、“归来吧,食无车”。这歌唱出去,是让主人丢面子的。
一番密集的锣鼓套后,作出虚心纳贤,广招智能样子的吕不韦出场了。他恭立在吕府门口,边向不远万里、来到秦国的四海宾客伸出热情的右手,边用左手往里殷勤地请。一时竟也人声鼎沸,百辆盈门。吕丞相很快组建了编制为3000人的庞大门客队伍。而在这嘈切的3000人队伍中,有一个从河南上蔡赶来闯世界的青年,他叫李斯。
养士这个举止,本身就是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照搬而来的,所以让这3000人干点什么呢?当然是仍走模仿之路。
此时,在遥远的齐国国都临淄,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已形成了当时独一无二的中华精神汇聚点,最高等级的文化交流中心。这里学术思想最为深厚,一派繁荣,这里学术交流最为畅达,百花齐放,海阔天空。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况和一帮被齐王授予“客卿”、“上大夫”、“列大夫”或“稷下先生””、“稷下学士”等荣誉称号的游学之士,不分国度,不分门派,不论年纪老少,都给予优厚待遇。食享美味,衣着帛锦,出入车马迎送,不赋予具体的行政职权,但他们对国事、对君王,可自由发表意见,这就是所谓的“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 由于他们“无官守,无言责”,自然形成学术释放无忌,言路大开,各抒己见,不作违心之论,不献阿谀奉承之辞。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将这里营造得人文柄焕,锦彩霞披。著名的学者淳于髡、孟子、邹衍、宋钘、慎到、田骈、接子、屈原、鲁仲连等,都曾经是稷下学宫的学士,而本文的另一主人公李斯,此前,就在稷下学宫的荀老师课堂里认真听讲,偶尔也会怯怯举手低声说想小便。
吕不韦并不想在咸阳制造另一个学术中心,与稷下学宫抗衡,他对自己的文化含量还有着清醒打量。他只是想模仿荀况,要著书立说,扬名天下。于是,他要求门下食客人人记下自己的所闻所见,然后将这些见闻汇集编纂成八览、六论、十二记,总计20多万字。
阔可以装,聪明也可以冒充,唯独学问却冒牌不得,文化蕴藉的前天缺失,在煞有介事充内行时,会造成对文化的浅薄误解。所以商人出身的吕先生沾沾自喜地认为,同志们太有才了,这书写的太好了,堪堪字字珠玑,天地万物和自古迄今的大事小情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就以总编辑名字命名它吧,叫《吕氏春秋》。这也告诉大家一个常识,凡是署名主编的,那书基本和他没什么事。
就像新浪“凭栏观史”论坛为提高哪个帖子的点击量,就要把它置顶,加精什么的。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吕先生将这部书稿摆放在了咸阳城门口,还别出心裁地在上面悬挂千金,并大言不惭地向往来之人说,若有能增减书中一个字的人,就赏他千金。天下无不可改之文字,世上无不可删之文章,没读过几本书,更没当过编辑的吕相国,实在不懂这个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吕先生的本意并不是要出本书,像今天的企业界或娱乐界名人,一红光满面地红火或耀眼起来,就要客串作家。吕先生编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他政治表演范畴内的一个节目,是玩票政治的一种手段。
行不得呀,哥哥。玩什么也不能玩政治!?
李国文先生似乎就有过这样的看法。作为一种客串式的游戏,在中国自古就不乏玩票的人。但通行的游戏规则是,一个政治家玩票艺术,可以随心所欲地玩,不管他书法挥得如同虾爬蟹行,歌唱的如同毛驴发情,文章写的直逼一文盲,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