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中小憩-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春絮语
写在前面:前天,编辑部开完会后,讨论了副刊的整个文章的质量问题,而我的意见是,我们第一期的校报,特别是我的副刊,我的编辑方针是整个版面的文章要体现出青春、活波、积极向上的思想。源于版面的需要,特做此文,      

  蓦然回首,岁月已成为文字的音符。轻轻地一缕风,撩着低垂的头发。思忆着多情岁月,总在思恋风华正茂的少年情结。

  百无聊赖,只是随意地翻翻那一张张陈旧的照片。望着迷醉的笑容,无法触摸的少年风情。这一刻,只是轻轻地一叹,却叹出“大浪淘尽千古*人物”往事情结。

  回首,只能在沙滩上捡岁月的贝壳作最珍惜的拥有。

  岁月的途中,欢乐并着泪水。幽林古道,思绪点点滴滴。踏着轻快与沉重的步子或轻歌一曲、或回眸一笑。沉郁时,吻着袅袅的炊烟还有晚风的清凉,谶语时,不叹冯唐时运的不齐,不思李广的命途多舛。行者无疆、青葱岁月总显得那样的豁达、慷慨、大气。

  青春是大山里匆匆流淌的永不枯竭的清泉,满怀激荡的热情执着地架起现实与梦幻的彩虹。

  本以为飞鹰展翅,冲天长鸣的一刹那,是最旷达的告别。茫然的眼神望着天际的孤影,却日渐清晰。

  尼赫鲁说:“生命企图高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望眺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用青春来点缀。”青春虽短暂,但却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基奠。青春因为怀揣执著的梦,所以生命才赋予他们奋斗的权利。

  乘载着历史的渡轮,耳边一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在南开时的青春絮语。殊不知,仅此一句,却点燃了革命的火苗、唤醒了沉睡中的国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一代领袖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毅然地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青春就此不留任何遗憾。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宣誓。

  青春亦如东去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但他们壮美的宣言,将在世人心中永世流传。

  历史的百年沧桑,以成为过去。回顾过去,弄潮儿矫健的身影,我们泪滴荡漾,但我们华夏儿女,青春的热血总是沸腾的。

  君不见,背负行囊走进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他们背井离乡,但不会忘记父母对他们的恩德;尔不知,一批批踌躇满志的青年打工仔,在他们踏上另一方不为熟知的土地,只有青春做伴,为自己、为命运,他们打拼,奋斗。边防哨所的守卫、雪灾、洪灾坚守前线的战士们,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来回馈对祖国的那份情,战斗中他们用嘹亮的军歌,为我们的祖国描绘出一幅壮美的蓝图。好男儿流血,流汗,不流泪,这是当今时代中国男儿最好的宣言。

  正值春日,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鸟语花香的季节,或登山踏青、或赏花问柳,我们的生活总是绚丽多彩的,从花开花落中我们感悟到美的短暂,青春的易逝,从日月流转、季节轮回中我们体悟到岁月似水般无情,生命的消陨在此一瞬,任谁也改变不了上帝赋于它的定律。李白常叹,人生几何,何不对酒当歌。试问,青春若此醉生梦死般浪费,它又怎能向芸芸众生昭示出我们最质朴亦又最深刻的生存智慧?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再道“恰同学少年”。青春絮语,这是我们的旋律,是我们的歌。

北京,奥林匹克的另一种定义
2008年8月8日晚8点;当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帷幕。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惊叹,一位社会评论家发表评论说:“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很伟大、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国家;这次奥运会开幕式是“千年文明的庆祝盛典”。《共和国报》电子版的评论说:“这次奥运开幕式是令人很难忘记的;因为它展现了一个惊人的、有着巨大魅力的基于历史文明之上的现代、迷人的中国。”在这一幅文化长卷上我们理解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古国的文化恢弘的气象。击缶、古琴、造纸;笔砚、书法;印刷、国画、太极、《论语》,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这里被复制的极为彻底、生动、形象。

  “同一个文明的世界,同一个自由的梦想”,2008,北京,被赋予了多种含义:绿色、科技、人文。“奥运之父”顾拜旦赋予了奥林匹克以精神,北京则用百年的时间解释了奥林匹克另一种命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上个世纪初,还在灾难中痛苦地挣扎着。欺辱,使我们不敢有任何奢望来参与这样的盛会。1908年5月23日,当时的《天津青年报》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人何时能够参加奥运;中国人何时能够在奥运会与上获得一枚奖牌;中国人何时能主办一次奥运会?”三叹惊国人,这个自信、坚韧的民族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奥运之旅。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七年前,我们国人许下这样的承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绿色,是人类生存之本,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绿色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回来。原始奥运会,崇尚的是对神的敬仰与膜拜,表达的是对神的敬意。圣火火种的采集,火种采集时对天的祭祀,虽然依旧延续着神秘的传统,但今天的奥运的主题是对人的一种肯定。开幕式中,在百名少女的引导下,我们放飞了心中的和平鸽,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再次传达我们对生命的定义。

  “科技奥运”昭示着我们时代的进步,当李宁手持火炬,在祥云中作夸父追日似的奔跑点燃圣火,举世惊叹,“这太神奇,太浪漫了!”这一刻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崛起,我们见证了这个伟大民族的振兴。

  而“人文奥运”的概念相比之下显得更为深刻、抽象、多元。奥林匹克宪章指出:“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文的理解众口难调,季羡林先生说:“人文奥运就是两句话;一句是宣传中国优秀文化;一句是吸收外国优秀文化。”这句话很形象的又再一次高度概括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丰富内涵,那就是:融汇。费孝通先生在谈到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位置时;留下的十六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这次的奥运会我们不得不惊赞她的伟大,一届能有20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奥运会为历史首次。北京以海纳百川的姿态接受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健儿在这里同台竞技。

  “和为贵,忍为高”,“与人为善”,“仁者爱人”,“不与邻为壑”,“四海之内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冲气以为和”,“保合大和”,这些信条千百年来铸就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民族性格。

  北京,奥林匹克的另一种定义,那就是“融汇”。“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北京奥运会以其博大的胸襟来融汇奥林匹克所赋予她的使命与承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余秋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
“余秋雨老宅够不够申报的资格,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名人旧居、故居的核定标准是,故居肯定是人死了以后才能评,言下之意是,余秋雨正当盛年,活得好好的,不该申报。但当地文化站是将其当作“老宅”而非“故居”申报,这就避免了上述尴尬。那么,余秋雨老宅到底够不够申报的资格呢?”

  前段时间媒体又闹了,说余秋雨的故乡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可能就要成为当地的文保单位了。据桥头镇文化站站长余孟友介绍,他们已经向镇政府提出申请,希望列余秋雨老宅为慈溪市文保单位。他说,对于余秋雨老宅是否够得上名人旧居,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文化站想做的仅是尽保护文化的义务,先将老宅保护起来,至于能否申请成功却由相关部门审核。”

  文化本身就是历史印迹留下的一种符号的概括。然而,对于余秋雨故居想要申请文化保护单位,借此以法律的形式来让它完存下来,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对文明的热衷。对于文物保护的标准究竟是不是以逝去或经过若干年的沉淀来进行评定,这并不是否定余秋雨故居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

  我们知道慈溪位于江南,江南如画、美景怡人,但在一种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诸如一种文化含蕴,这是一种文化格调,进一步增加了这种文化存在的质量,提高了这种文化的底蕴,我的结论是文化保护恒定的标准以逝去或经过若干年的沉淀来进行评定显得不够逻辑性。

  余秋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作为一位倡导文化、呼吁文化、深究文化的先行者,他赋予了一种文化的格调,那就是存在与思考的交融。

国之殇;工商学子当自强
举国哀悼、山河呜咽、神州黯然。三分钟,时间被定格于无声;三分钟,国旗低垂默哀;三分钟,地动山摇;在生与死的挣扎中,数以万计的生命就此陨落。

  “5。12”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雪灾的记忆还未忘记,却又开始让我们重温爱的故事,重解生的命题。当上帝不在眷顾我们的时候;我们只有坚强的活着。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汶川的大地震,你我都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爱的火焰再次被点燃,开始被传递。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从社会名流到每一位单位职工、校园学生、农民、无业者、还有街头为生存挣扎的乞讨者,多至百万、千万至亿的巨额,再到百元、十元、几元几分的微薄之力,无不再慷慨解囊。举国之力,聚亿万民众之心,谁也没有吝啬自己的那份爱。北工商的校园亦如此。6月18日,东二的捐助晚会,全院师生慷慨解囊,万元的现金送dao灾区;6月20日,东二的党课上,陈院长当着数百名学生,老泪纵横,并一直勉励我们“同学们,你们认真努力地学习,是对灾区人民最后的报答!”;6月21日晚,同学们自发组织在操场用烛光为灾难中逝去的亡灵祈福。大爱无垠,在灾难面前,我们的信仰是对爱最虔诚的表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而今却是满城哭泣声。痛定思痛,我们更需冷静面对。眼泪只能是对亡者的哀思,这不是我们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的所为。事已至此,我们只能祈愿,愿生者无恙,死者安息。看到灾区一个个被毁的校园,如今能重返“校园”的又有几个?他们生前又留下怎样的遗志?不管怎样去假设,他们都不会背离这个命题:做国家有用之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古来圣贤总是把国家责任做为自己第一要务,时时刻刻无不在激励着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则亲身躬行,不辱使命。我们满腔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用义务肩负这个使命。但现实与灾难面前,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不仅要问,现在能做些什么?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同学们不要心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热血男儿总是怀揣报国梦。但今天的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天灾面前,我们冷静,我们更应该发奋图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掌握坚硬扎实的科学知识强化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傲然仰天,才能与天抗衡,才能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打赢这场仗,才能用我们的知识为他们重建家园。

  知识改变命运,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样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灾难面前的命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谁为年轻的生命买单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反复强调,人活着是为别人而活的。《孝经·开宗明义章》也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位是科学界的大师,一位是思想界的圣贤,他们对于生命的这种透彻的感悟,能不能说,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该思考的命题呢?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不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就2005年初到到2005年9月底,短短的九个月中,北京高校就有15名大学生自杀身亡。

  据一份关于大学生内心问题的调查问卷表明:如今的大学生对社会的普遍态度是:失望、适应、憧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失恋、人际关系敏感、网游的沉迷、物质的泛滥,这些都是造成现在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都容易成为他们自杀的动机。

  
  学习压力,教育制度

  193

  ()

  就业压力

  121

  ()

  感情问题

  118

  ()

  自身心理问题

  216

  ()

  家庭因素

  39

  ()

  社会环境

  103

  ()

  其他原因

  46

  ()

  
  从上面的这份数据分析,自身心理问题是大学生选择自杀的直接原因,其他的可以说是潜在的动机。

  对于大学生自杀事件,我们只能说,对于生命,我们是由衷的敬畏。在这样一个倾向于自杀的弱势群体,我不相信他们的这种“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似秋叶之静美”的唯美宣言。

  “物以稀为贵”。*十年代的大学生,是人才,可以说是祖国建设之栋梁。其人生、社会价值在社会得到了充分的肯定。1999年,全国高效扩招以后,中国的大学生,成倍的增长。再也没有了往日那种优势。加之,大学生自身价值的传统定位在中学教育思想中的根深蒂固,与单一的教育模式渗透以后,必然就失去了他们独立健全人格信仰。这种结果难免让人感到心寒。

  从大学生自杀的方式来看,他们普遍的选择是跳楼。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当的方式来结束生命。但也有些大学生自杀的行为,的确值得人们去深思。

  2003年12月6日,北京某重点大学一名男生,留下遗书后了,*跳楼身亡。

  2005年2月12日,北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