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中小憩-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怎么不早说?对于张干这样的老教育家,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后来,毛泽东已直接致函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 

  “首道同志:

  张次伦(张干别号)、罗元鲲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在平均七十多岁,一生教书未做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位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至少给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据罗元鲲先生来函,曾任我国文教员之袁仲谦先生已故,其妻七十岁饿饭等语,亦请省政府酌予救济。并请派人向张、罗二先生予以慰问。张、罗通讯处均为妙高峰中学,袁住新化,问罗先生便知。顺致敬礼!

  毛泽东10月11日”

  王首道接信后,立即先后两次给张干一家送去救济米一千二百斤和人民币五十万(旧币)。张干看到毛泽东给王首道的信,又接到王首道送来的米和钱,激动得双手颤抖,泪流满面…… 

  帖请张干赴北京 

  1951年暑期,张干接到毛泽东主席寄来的请帖,请自己最敬爱的老师到北京叙别后之情。张干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张干到京后,9月26日上午,与李漱清、罗元鲲、邹普勋一起游览故宫,陪同他们参观的办公厅干部告诉张干一行:11时请在招待所等候,毛泽东主席要派专车来接他们到家里吃饭。张干高兴得抖着花白胡子说:“啊!终于要见到润芝了!” 

  11时后,一辆小轿车把张干一行接进了新华门,行至丰泽园。车一停,便见满面红光,身材魁梧的毛泽东笑着迎了上来。

  “张校长,您好!”毛泽东紧紧握住张干的手,凝视自己三十多年未见的老校长。

  “您好,润芝!”张干苍老的眼里噙满泪。

  老人们走进客厅,毛泽东谦让着,一定要老师们坐上席。

  “李老,”张干让着李漱清,“您老是润芝童年私塾的启蒙先生,请坐上席。”

  “您是润芝的校长啊!一校之长,当然要坐首席!”八十高龄的李老风趣地说。

  “好!就依李老的话,”毛泽东笑着说,“还是请老校长坐上席吧!”张干这才不得不坐上席。

  “润芝,”老校长说,“你身体还这么好!”

  “哈哈,这是在一师时洗冷水澡锻炼出来的!”“你还是那个老脾气!”“老校长,您大概忘了,”毛泽东厚大的手放在张干布满青筋的手上,“在一师时我就听您讲过,我身上兼有二气,虎气和猴气。虎气为主,猴气兼之。这二气可以说左右了我的一生。” 

  “嗯,”张干深思着点了点头,“一师闹*那阵,我可被你的虎气吓住了,所以才力主 

  开除你,真对不起啊!”老校长张干终于向学生说出了憋在心内几十年的道歉话。

  毛泽东摆摆手:“当时我虎气太盛,要是像现在这样多点猴气,就不会发动‘驱张运动’了!”张干听着学生的肺腑之言,眼里噙满了泪水:“总之,这是我不对!身为教师,我深感惭愧!”“老校长,您老言之过重了,”毛泽东诚挚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这样的‘寸草心’,是怎么也难报答尽老师‘三春晖’的啊……”

  毛泽东向张干递上一支烟,诚心赞许道:“次伦先生,您和元鲲先生都没有加入蒋帮,这很好。在旧社会,这就很不容易啊!……次伦先生,您老现在还在工作?”“我在长沙妙高峰中学教数学。”“您老年事已高,就不要再教书了,”毛泽东关切地望着老校长,“学校应该予以优待,薪水照发。”“谢谢您的关照!”张干流下了激动的泪。 

  12时15分,正式开席。毛泽东不停地替四位老师夹菜送汤。“次伦先生,”毛泽东举起酒杯,站了起来,“我祝您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很多好事!”张干激动地站起来,举杯与毛泽东一碰,一饮而尽。回敬一杯,“润芝,我也敬你一杯,祝我们的国家在你的领导下,兴旺发达!”“谢谢!”毛泽东一饮而尽。

  饭罢,毛泽东亲自陪同四位老师参观中南海。他们缓缓并排而行。张干指着平静的水面说:“我们的青年时代是在惊涛骇浪中度过的。我们的晚年,可能会像这中南海的水面一样平静吧!”毛泽东说:“这很难讲啊!风一刮大,中南海也不平静呢!”“润芝,我记得你在一师时最喜欢游泳,现在还游吗?”“游!而且风浪愈大的地方我愈喜欢去游!” 

  “你实在是太喜欢风浪了,青年时代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张干一语双关地说。 

  “老校长,”毛泽东被老校长风趣而贴切的话语逗笑了,“您说对了,我一辈子就是在大风大浪中闯过来的。”“大风大浪可以磨练人造就人。”张干深思说:“可是,润芝,你也得记住这句古训:‘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他像青年时代一样启发着自己的学生。“老校长,我记住了。”毛泽东面容严肃、深沉地回答。

  晚上,毛泽东派人给四位老人送来礼物,每人一份。这些礼物是:布鞋一双,褥子、盖被各一床,枕头一对,香皂一块,牙刷一支。送礼的工作人员特别对四位老人说明,这是主席用自己的稿费买的。张干赞许地点点头说:“还是当年那个脾气,一丝不苟,一尘不染!” 

  11月8日下午3时,一位工作人员来到张干他们住所,恭敬地说:“主席请各位到中南海摄影留念。”张干高兴得连声说“好!好!”在中南海,毛泽东愉快地陪张干、李漱清、罗元鲲、邹普勋四位老人合影留念。主席还特将老校长拉到自己身旁。照完相,毛泽东笑着说:“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师一起照相,值得纪念!” 

  晚上,毛泽东再次宴请老师们。 

  11月12日,张干正准备整装南归,一位工作人员抱着一个包裹进来。“张老,毛主席本来亲自来为您老送行,但这几天实在太忙,特地让我代表他来向您老表示歉意。”说着解开包裹,“这是毛主席送给您做零用的一百五十万元(旧币),另外还有一瓶鹿茸精,他要我嘱您每天饭前二十分钟服二十滴,还特别关照,请您多保重身体。”张干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眼角泪水泉涌…… 

  10年浩劫时,有人造谣说张干家藏有金银,是剥削来的。加上他当过“反动校长”,便于1966年9月抄了他家,抄走了张干心爱的书籍、资料,外带500元存款。

  张干凄楚异常,病体难支。他的幼子张六如悄悄进京,见到了中央办公厅的负责人。他出示了毛主席与父亲来往信函和合影,带回一封加盖了中央办公厅大印的函件并500元生活费。于是被抄去的部分东西和500元存款,给退回来了。

  1967年元月21日,张干溘然病逝,享年83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民办教育的冷思考
教育思考的多元化;首先给予肯定的是;一、是衡量一国国民素质的标准;二、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三、是社会文明的核心动力。这里不多做阐述。

  
  笔者于 12月17日下午两点;特别采访了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行政新闻系的助理兼秘书尹义民老师。采访中对中国民办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

  杂谈到国内的民办教育的现状;尹义民老师特别强调;它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产物;受制度政策的左右;为文化动机(为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而驱使。具体来说;主要是受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制约。

  应试教育的大学(正统)崇拜,对中学生而言,已成为一种宗教式的信仰。民办教育的产生及近年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向应试教育提出亮了红灯。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民办院校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短短的7年的时间对国内的经济、文化多方面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民办教育有发展的各种优势,如灵活性、实用性。但这并不等于中国教育职能的完全转变。它只作为应试教育的一种补充。因此,现阶段还有一些问题。

  一、生存周期的短暂性

  民办高等院校虽然也具有法人资格,具有那种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但与一般的高等院校具有的法人资格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盈利与非盈利的区别。民办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在“物竞天择,适者生产”的自然法则面前,民办院校只有接受竞争,迎接挑战,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前不久,江西一些民办院校发生的学生暴动事件还有北京等省市的一些被政府依法取缔的民办院校,这些都充分显现了民办院校所面临的生存问题。

  二、变相竞争的盲目性

  它最直接的表现在招生方面。生源是民办院校生存的土壤。有时也充当了评估民办院校合格与荣誉的标准。网上包括教育机构评出的“全国十大万人民办高校”“全国十大民办高校”。求生源、讲规模导致了在招生的盲目性。在高考前夕,可以看到很多都打着“学历+技能=百分百就业”的招牌。充统招的名义,利用广告效应,大肆宣传,给学生很大的误导。根本不能保证很好的享受所谓的教育权。根据笔者在高三所知,高考的前两个月各地的招生人员聚集一地。通过“美女效应”语言技巧多种手段在班里毫无顾及的进行招生宣传。在我印象里最深的是江西的几所民办院校的招生人员竟敢向我们承诺,不管我们高考考多少分,在该校里上学,到最后拿到的都是国家承认学历的统招专科毕业证。特别在高考过后,各校的电话追访,铺天盖地的录取通知书,让人不知所措。

  对于这种情况,再谈“战略思考”和教育责任“好象很空洞。就最基本的”竞争理念“与”质量意识“都没有。生存发展对一些民办院校似乎显得有些茫然。

  三、管理体制的滞后性

  民办教育的企业化,已经说过面临的是市场。与企业相比,民办教育要的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企业要的则是效率。当然,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经济效益。可是它是通过效率的手段来实现的这种经济价值的。针对企业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管理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在和尹老师谈到学院(北工商)是否应该加强对社团的规范(因为本校的很多社团都是学生自己申办)。尹老师说有这个必要,考虑到资金的问题很难落实。因此,政策能否落实关键取决于资金的支配能力。

  2、       不能明确一线教师的责任。民办院校的师资基本是来源于周边的名校。这一部分教师是否被入到管理与管理中(对院领导的被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并不明确。作为民办院校的学生,恕笔者直言,在课堂上,我们只知道老师在不停的讲他该讲的课,别的事一概不问。甚至课堂纪律极为混乱的时候,也难能听到一些批评的话。其实,教育是知识的传授和人格塑造的统一。这些一线教师对我们进行管理的责任,从实际情况来看,很难说得清。

  3、      学生自身条件的差异。民办院校生源广。虽然受高教育的学生占多数。但也有除普高以外的学生,甚至也有没有受过普高教育的人(无歧视之意)。话说回来,就这些受过普高教育的学生自身还有基础上的差异。民办院校应该实施怎样的教学方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也很难说明白。

  王宝玲(记者)在和尹老师的谈话中谈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在国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国立高等院校和非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相当规范,而国有企业和民办院校的在管理方面做的就没有那么好了。的确,这是一个很该深思的问题。

  四、发展思维模式的程式化

  发展思维指的是自身关于生存问题的感性思考。发展思维模式的目的是在感性思考的基础对生存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手段。当前的民办教育的发展有五种形式:高职教育、高等学历文凭教育、高等自学+助学的多层次教育、职业资格教育和与境外高校合作的学历文凭及职业资格的教育。

  从整体上而言,这种发展思维的多样性在民办院校参与竞争的同时,又同走一条道路,即“满足就业”在社会需要的人才处于饱和状态之前,若不转换思维,民办院校面临的还是生存问题。

  五、社会间接的排斥性

  社会对民办院校的不完全认可,包括民办教育在人们的心中都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主要原因是;

  1、         民校的自我阐述性不过客观。在招生中他们的表现最为直接。虽然宣传面很宽泛,但并没有如实客观的宣传民校的教育只能。为此,在这方面民校应该做到很客观的向社会进行自我介绍。同时更需要国家和媒体在对其监督的前提下,也应全面客观的向社会进行解说。

  2、       中学教师教学的倾向性。“名牌大学,为我独尊”中学教育推行的“大学崇拜”政策。有的老师宁可让学生再复习,也不赞成他们选择到民办院校去读书。使学生及部分家长对民办院校产生了排斥心理。很多学生落榜后便选择了漂泊大工的流浪生活。笔者高中时有个高中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但是高考却失利了,后来得知他去了南方大工。

  3、      总之社会对民办院校不能被认可,多半原因是学生进大学的门槛比较随意,还有本身的基础差的原因。据了解,国内目前还有些省在招国家公务员时,拒绝自考学历的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对有于民办院校的学历的学生,只能望而却步了。

  六、民办教育的双重性

  受历史因素与制度的制约,民校具有的双重性,一方面民办教育对应试教育具有革命性的一部分,但在受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使民办教育在被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中不具有自己的教育体系。在这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