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链接
退休工人陈老伯虽然78岁了,但看上去身体很硬朗,只是偶尔有点头晕、头疼,稍微休息一会儿就又精神抖擞了,平时极少去医院。最近几天天气转冷,头痛有点加重,以为老毛病又犯了,就吃点头痛药休息了。一天,他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昏倒在地,手脚抽搐不停。家人见状,急忙打“120”将他送至医院。经诊断,陈老伯患了脑干多发性栓塞,虽经抢救而脱离危险,但还是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复原的希望非常渺茫。医院病区神经科主任告诉家属,像陈老伯这样自以为身体好、平时不愿去医院检查的老人家,很可能早已埋下了脑血管疾病的隐患,一旦发病,后果会比一般老人更为严重。家属也非常自责,后悔平时没有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后悔没有及时带老人到医院检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什么样的肢体发麻要当心脑血管病?
所谓的脑血管病先兆出现的肢体发麻症状;是指在无其他因素刺激的情况下;自己感觉到肢体麻木的一种异常的感觉。
人的大脑中有专门主管人体感觉功能的感觉中枢;左侧大脑半球的感觉中枢主管人体右侧的感觉功能;右侧大脑半球的感觉中枢主管人体左侧的感觉功能。
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一些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得大脑血液的循环发生障碍或脑供血不足。这些敏感的变化会影响到大脑,刺激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使大脑产生对侧肢体异常的感觉,如阵发性的发麻感;或像蚂蚁在爬行的感觉以及烧灼样感觉,等等。
随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变继续发展;脑血液循环障碍更加严重;造成脑出血或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破坏性病灶时;便会严重影响感觉中枢;发生对侧肢体、面部等感觉减退或丧失。从肢体发麻到肢体感觉功能减退;反映了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理改变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因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肢体发麻或同时出现面部麻木、舌麻、口唇发麻等感觉异常;则预示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存在和已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成为脑血管病的先兆。
据有关材料报道;在众多的脑血管病先兆中;肢体麻木等感觉异常占第二位;仅次于头晕。但是;肢体发麻症状还与血管收缩、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也与某些其他疾病(如颈椎病等)有关。所以;当出现肢体麻木感时既不要紧张不安;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再进一步对症治疗。
为什么头痛突然加剧要当心脑血管病?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也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而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生脑血管病前大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史,一般常有长期慢性头痛的症状。脑血管病发病前夕或发生脑血管病时,部分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所以如果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突然头痛加剧或剧烈头痛伴发呕吐;常为脑血管病的先兆。
由于引起头痛的原因极为复杂;许多疾病都可发生头痛症状。因此,凡出现头痛症状;特别是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或剧烈头痛者;一定要重视和警惕,务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头痛的诱因,以便进行正确的治疗,也可尽早发现是否有潜在的脑血管病。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如何区分脑梗死和脑出血?
脑出血和脑梗死两者病性不同,一般情况下可根据病史发病的特点和症状作出初步的判断。
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死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死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死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死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侧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死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两侧瞳孔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以上是典型的情况,有些病人特别是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死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不能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几点就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而必须通过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如腰穿脑脊液检查,脑出血病人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死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
有了“老年环”就与脑血管病扯上关系了吗?
“老年环”就是有些老年人在眼球角膜边缘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状痕迹,好似包绕黑眼珠的“环”。
有了“老年环”眼睛既不痛也不痒,视力也不受影响,更没有其他异常感觉。一般人们多把这种“老年环”看做是人体衰老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老年性生理衰退性改变。但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老年环”与脑动脉硬化有着密切关系。
医学研究认为,“老年环”是过氧化脂质沉积所致。人的眼睛的角膜是透明的组织,本身并无血管,主要靠周边白眼珠(巩膜)血管网供给水分和营养。如果供给的水分和营养混有较多的异常物质,则难于吸收,且“有来无回”地滞留下来。角膜是异常物质易于沉积的部位,当血液中的脂质(如中性脂肪、胆固醇等)增加时,供给角膜的过多脂质被过氧化,便沉积在角膜的周围形成灰白色的“环”。
研究发现,出现“老年环”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而患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有“老年环”。因此,有关专家认为,“老年环”是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征兆。脑动脉硬化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由此引起的脑血栓、脑溢血、脑梗死等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所以老年人一旦发现角膜边缘出现“老年环”,切不可因为不痛不痒而等闲视之,应尽早检查。
。 想看书来
脑血管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脑血管病因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其主要症状有:
头痛。脑出血患者,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大部分有剧烈头痛。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呕吐。呕吐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特别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为喷射性呕吐。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呕吐和头痛均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呕吐者较少见,但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引起呕吐。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大部分脑出血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除少部分轻型脑出血病人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病人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脑梗死病人较少出现意识障碍,而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
偏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及同侧舌和面部肌肉的运动障碍。不论大脑半球哪一侧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按其程度轻重可分为不完全瘫和完全瘫。
失语。为优势半球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受损所致。根据损害部位和临床表现有多种不同分类:运动性失语患者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不会说话,但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可用手势或点头等回答问话;感觉性失语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但这种病人由于语言运动中枢完好,所以能够说话,而且说起话来快而流利,但与人对话则是答非所问;混合性失语患者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自己不会说话,又不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命名性失语患者能讲话,也能理解别人的话,能说出物品的性质和用途,但却又叫不出物品的名称。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脑血管异常所致,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本病见于各年龄段,有人统计过,最小为3岁;最大为94岁;但以30~40岁最多见。
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三连症”。
本病一般发病都很突然,通常在用力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生剧烈头痛。患者发病前常有长期的偏头痛、抽搐、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病史;多数患者发病前有头痛、复视、眼睑下垂等表现。有的患者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起病后有剧烈头痛,尤以顶枕部为显著;可发展到头前部及眼部;低头时加重;头痛可持续1~2周;并多伴有频繁的呕吐。
患者发病后颈项强直;表现出明显的脑膜刺激征。为了缓解疼痛;患者喜欢采取卷曲侧卧位。一般情况下神志清楚;少数患者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及癫痫样发作。一般无偏瘫、失语表现。
腰椎穿刺时;可看到均匀的血性脑脊液;且脑脊液压力增高。
本病死亡率较高,重症可有脑水肿、高颅压症状;甚至造成脑疝,导致突然呼吸停止而死亡。10%~50%的患者死于首次发作,而20%的病人经抢救保住性命之后,虽然一般不留后遗症,却有反复再出血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病人在发病初期表现为行为的改变,如易怒、自私、无所畏惧等。如果发生在酒后的话,那么头痛、呕吐、易怒、无所畏惧等现象都可能被当作酒醉引起的症状而延误治疗。
故事链接
神秘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1984年的一天,美国橙县警察局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一个醉汉妻子打来的,说她的丈夫酒后闹事,要求派警察协助制服醉汉。当警察赶到出事地点时,看到楼梯平台上站着一个喝醉酒的男子,双手持刀高喊道:“不许上来!”警察踏上楼梯,边走边喊:“不许胡来,把刀放下。”只见那醉汉退至墙边,持刀手举起,身体有些摇晃,扑向前方,似欲飞刀伤人。警察眼明手快,“砰、砰”两枪,醉汉应声倒下,不一会儿便气绝身亡。醉汉的家属从门后一拥而出,抓住警察:“我们打电话是想要你们协助制服他,而你们却将他置于死地,我们要控告你们。”死者家属一纸诉状把开枪的警察告上法庭。法医检查证明,醉汉颅内有两根血管发育畸形并伴有动脉瘤,死因是饮酒导致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最后结论是:在警察开枪前,死者已经发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枪击的不是活人,而是尸体,故警察无罪。这一故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其实西方的法医非常细致、认真,他们说世上真有这么回事。
什么是瘫痪;瘫痪分哪几种?
说起瘫痪;人们一般认为手脚不能动了就是瘫痪。其实这种理解不够全面和正确,而且瘫痪还有种种不同的分类。
瘫痪,也称为麻痹,医学上指人体某一部分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中风以后出现的一侧肢体不听使唤、木然不知、不能活动称为偏瘫。车祸、外伤引起的胸、腰椎骨折、脱位,脊髓受伤导致的两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无法控制等,这些情况称截瘫。除此以外,还有四肢瘫痪及局限于一个肢体或其他部分的单瘫。
按照瘫痪类型分,有“软瘫”与“硬瘫”两大类。
“软瘫”和“硬瘫”的区别主要在于受损害的神经元不同。“软瘫”是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肌肉松弛,并逐渐萎缩,同时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故此类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硬瘫”是上运动神经元,即大脑的神经细胞和它发出的纤维受到损害。由于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肌肉无法随意动作,感觉减退或消失,但肌肉张力增大,摸上去发硬,对刺激极为敏感,很容易发生不自主收缩。此类瘫痪又称“痉挛性瘫痪”。脑瘫或高位截瘫便属这类。
从治疗上说,“硬瘫”难度较大,某些“软瘫”往往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神经细胞由于水肿等可逆性病理变化暂时引发功能的瘫痪,有可能恢复。因神经纤维损害而引起的“软瘫”,经过治疗,有些可不同程度地恢复。如神经干因外伤压迫或受伤断裂,通过人工吻接,一定时间后可以生长愈合,恢复传递功能。
。。
中风也要打假吗?
提起中风,一般人就会想到会出现眩晕、突然跌倒、神志不清,头痛、呕吐,突然一侧肢体不能活动或暂时性的无力、不灵便,半侧面部麻木、舌头和口唇发麻等症状。如果一旦有了这些症状,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中风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症状并无特异性;也就是说,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就是患了中风 ,即还有很多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因此还要进一步地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我们在了解了各种有关中风的知识后,不要简单地对号入座;但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常常也是一些疾病的严重表现,决不能掉以轻心。
另外,生活中也有一些人“闻风色变”,过于紧张,老觉得自己得了中风的毛病,闹出不少“杯弓蛇影”的中风恐惧症。
故事链接(一)
李大妈是一位76岁的老人,因患有高血压长期服降压药。一天上午她感到四肢无力,右侧胳膊抬不起来,家人连忙叫救护车送她到医院做脑CT检查,诊断结果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医生根据症状,怀疑她是进展型脑梗死,但按脑梗死治疗了两天后,症状未见缓解。经仔细追问病史,发现李大妈所服降压药中含有利尿药成分,遂考虑她的肢体无力是利尿药引起的低血钾所致。经检查,她的血钾果然明显低于正常值。通过补钾治疗,病情很快好转了。
低血钾症可表现为四肢无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