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减少血栓形成。长期锻炼可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控制肥胖,减轻体重,增加循环系统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进而减少血栓发生。体育锻炼还能使许多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降级,并能改善全身状况,包括精神、情绪、食欲、睡眠等,其好处有时超过药物。由此可见,体育锻炼是预防脑血管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但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千万不能超量,尤其是动脉血管硬化、心脑缺血的人更应量力而行,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为什么说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短暂性脑缺血也称为一过性脑缺血,也有的地方俗称“小中风”,是中风预报的最明确征象,也是预防中风最关键的阶段,因为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即脑梗死)的前驱期。
有人做过统计,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发展为中风的可能性比无此病症者高16倍,约10%的病人在1年内发生中风,30%~40%的病人在5年内发生中风,所以控制和治疗一过性脑缺血已成为预防中风十分重要的措施,可防止进一步发展为中风,由于一过性脑缺血有发作突然、消逝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等特点,很容易使人思想麻痹,因此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在不发作的间歇期还要采取措施,预防复发。
对一过性脑缺血的发作要针对病因治疗。如有高血压时,降压是必须的,有的病人血压下降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即迅速缓解,但也应注意,对老年人的降压不易太快太猛,血压迅速下降有时反而会再引起脑缺血发作。对明确诊断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由颅外动脉病变引起时可以考虑动脉内膜剥离、血管重建、人工搭桥等外科手术治疗。如由于颈椎病而促使发作时,应治疗颈椎病。
对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第一是控制,第二是预防再发,因此从第一次发作起就应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治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为什么说降脂是远离脑血管病的重要一环?
高脂血症是指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过低等全身脂代谢异常,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脂血症初期多数人没有临床症状,这也是许多人不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原因。高脂血症对身体的损害是隐蔽性、逐渐性、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而全身重要器官都要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与大脑相关的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就会使相应的脑血管腔变窄甚至堵塞,这样就会造成脑血管病急性发作。
由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纠正脂代谢紊乱对改善动脉硬化、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症状,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不能拿深海鱼油代替降脂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中许多患者没有接受正规的降血脂治疗。据统计,目前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接受规范治疗,仍有不少人把深海鱼油之类的保健品当成降脂药来服用。深海鱼油作为一种保健品,只能起到保健和预防的作用。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都是脂肪,就像油一样,它们不能溶于血液,当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任何一种含量过高时,人体都会出现高血脂病症。胆固醇含量升高,同时伴有冠心病症状,这种高脂血症患者多数是由于遗传所引起的,而鱼油对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服用鱼油对这种原因引起的血脂含量升高不会起到降脂作用。而甘油三酯含量的升高所引起的高脂血症主要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虽然服用鱼油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但仅仅是有限的降脂作用,不可能从根本上控制血脂含量的升高。
临床观察得知,鱼油降脂作用有限,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却对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没有影响,所以高血脂的患者别拿鱼油代替降脂药,以免延误病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为什么说防治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的头号大事?
高血压已被公认为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都是首要的危险因素。
有专家曾这样说:高血压控制得好,中风概率可以减低一半。有效地控制血压,可明显地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血压高加速脑动脉硬化。长期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管壁发生病变,管腔变硬,内膜增厚,当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形成脑血栓。高血压还可引起细小动脉壁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进而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这种已经变硬且脆弱的血管会破裂出血,从而发生脑出血。
有资料显示;患有高血压的人,中风的概率高出正常人6倍;如果高血压患者没有用药物控制,中风的概率是服药者的21倍。
长期坚持服用中药能有效控制血压且无副作用,而长期服用西药抗高血压,却不能减少心脑血管病严重情况的发生,且副作用很多,这是医学界对长年西药抗高血压治疗的最新总结。所以在此告诫广大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千万不要以为服了所谓先进的、时髦的抗高血压西药,血压就能被控制而不会发生其他后果,因此而高枕无忧。
故事链接
一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一位49岁的男性突然昏倒在路边,被好心的路人看到,叫了救护车送到市中心医院救治。经检查后被诊断是脑溢血。经过抢救,他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却留下了偏瘫和失语的后遗症。
事后了解到,他是一个个体小老板,平时工作虽比较忙,但是他不吸烟,不喝酒,身体壮实,也没听说生过什么病。只是在3年前一次街头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偏高,但是他觉得自己身体好,也没有头晕头胀的现象,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一年后,他发现头越来越晕,到医院一查,血压比上次量时又高了不少。医生给他开了一瓶西药,为了省时间,他又多买了几瓶带在包里,每天吃几片,有时水也没有就干吞下去。他以为这样就没事了,想不到这次会昏倒在路边。要不是好心人帮助联系急救,恐怕命就丢了。
。 想看书来
防中风,为什么要早晨醒来“赖会儿床”?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一些老年人清晨一觉醒来,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甚至出现完全偏瘫、不会说话等症状。送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为脑中风。美国有学者对近5 0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时间进行分析,发现有2/3的病人死亡时间发生在早晨6时至8时。我国也有类似报道。那么为什么早晨更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呢?
有研究认为,一方面,人体在早晨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人体儿茶酚胺和纤维蛋白原的活力、红细胞压积、血液的黏度均相应增高;而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人体内的水分随呼吸道、皮肤和便溺等丢失,其间没有任何液体的补充,因而使血液浓缩,血液的黏稠度更大。另一方面,人体血压具有明显24小时节律性的昼夜波动。人夜间入睡后机体较为放松,血液流速减慢,血压相对自然平稳下降;而在早晨人体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其他时间高,这两种激素会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因此有专家提醒,当早晨血压偏高时,要保持平静,起身动作要平缓,头脑不能紧张;如果紧张,可以在床上平躺一段时间,让身体安静下来再起身,也就是“赖会儿床”,或在床上适当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四肢肌肉和血管恢复适当的张力,使血压下降,这样有利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故事链接
小王在一家市级医院急诊科实习,每天凌晨接诊的大都是中风病人。他不解,就问带教的王主任。王主任告诉他说,清晨确实中风发病多,一些病人家属告知,病人大多头天晚上还好好的,早晨一觉醒来,发现一侧偏瘫,甚至神智昏迷、失语、呕吐,来医院一检查就是中风。
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呢?这主要和夜间心跳相对缓慢,血液流动较缓,或者夜里出汗导致水分流失,血液较白天黏稠有关。正因如此,所以夜间发生的中风多以缺血性中风为主。
王主任告诉小王,为了预防这种中风,对于有中风危险的老人,在睡眠前最好不要太疲劳、出大汗,而且被子不要盖得太厚,否则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此外,临睡前可适当喝点淡盐开水,或半夜起床小便时适当地喝些白开水,使血液得到一定的稀释,也可以平时吃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另外,夜里起身动作要轻缓,地面和鞋底不宜太滑,以防摔跟头。睡姿不要固定一侧,防止引起颈内动脉受压而引发中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定期输液预防脑血管病能管用吗?
在全国很多地方,有不少人采用定期输液的办法来预防中风,还有的人在四十来岁时就开始定期输液。特别是到了秋末冬初,一些中老年人纷纷到医院要求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脑血管病发作。这种以输液来预防脑血管病的做法已有十多年了。
目前中老年人预防性输液主要是输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些药物从理论上讲可能对防治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但是一个治疗方案的确立往往需要长期积累数据。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久,且得到临床公认的输液药是中药制剂脉络宁、血塞通等。但需指出的是,输液首先是安全第一。近年屡有对于中药针剂使用后出现严重副作用,甚至死亡的报道,所以医生在选药时一定要以药物的安全性为选用的前提。还有,过去一般认为活血化瘀药可以用于缺血性中风,而对于出血性中风往往不大主张使用,认为用了以后会导致进一步出血,现在这种看法受到质疑。中医素有“血一离经,即为死血”的说法,所以主张出血也可用活血化瘀药。近年在外科手术治疗脑溢血方面,西医即大胆用蚓激酶等溶解血块的药(性能相当于中医活血化瘀药),效果很好,从中可以受到启发以中西汇通。另外,活血化瘀药也并非静脉给药才有效,口服给药效果也很好,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从静脉输液给药呢?能口服就不补液,这是西药给药的一个原则,千万不能迷信静脉给药而忘掉这一原则。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