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坤的大脑无法理解这一系列声音为何而来,他好奇地睁开了眼睛,车头灯照到的已然是右转140度的二号弯了。
“别忘记计时!”林文叮嘱段坤。
段坤如梦方醒:“噢,噢,没忘,没忘!”
林文面无表情,或者说是带着冷酷的表情,驾驶全速掠过二号弯。
段坤心想:三号弯又是直角弯,我倒要仔细看清楚你到底是怎样向右转过这个弯!
见对方车道一片漆黑,没有来车,林文放心地把车尽量往左车道驶去。
段坤大惊:他有病吗?明明要向右转他却硬往左靠,难道他分不清左右?
三号弯进入了林文的攻击范围,他的右脚松开油门踏下刹车踏板。
“要开始了!”段坤提醒自己,双眼直盯着林文的双手。
一阵猛烈的刹车之后,只听见引擎像是空转时踩油被强行拔高转速一样响了一声,随后林文的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方向盘移到波棍上,用快得离谱的速度转低一挡,然后右手在第一时间内找回呔盘,双手一齐扭呔入弯!段坤向窗外望去,却发现车子已经回到了右车道,而且切到了右车道的最右边,紧贴着路石驶过!
出弯后,林文回正方向,渐渐向左车道靠去,升高一挡后,林文慢慢打方向,把带回右车道。
整个过程流畅顺滑,没有丝毫段坤驾驶的顿挫感。
段坤傻眼了:这才叫攻弯吗?刚才的动作太有震撼力了!
攻克弯路(3)
三号直角弯和四号发夹弯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直线距离加速,林文毫不手软,转眼已升至5挡6000转,车速直破200km/h大关!
四号弯已至,林文刹车,引擎响一声,迅速五挡退四挡;继续刹车,引擎又响一声,四挡退三挡;还是刹车,引擎再响一声,三挡退二挡。短短刹车距离内引擎连响三声,林文连减三挡,动作美得让人惊叹。入弯,加速,出弯。段坤依旧不明白。
不消片刻,折返点出现在眼前,林文三下五除二退至一挡,同时把车驶入路面的最右侧,右手顺势握住手刹。
段坤大为不解:他想干什么?
答案很快揭晓:车头刚过折返点,林文右手拇指按住手刹锁止键,神经反射一般拉起手刹,左手快速转动呔盘,右手即刻放下手刹,和左手一起控制方向,整个过程不足一秒。
段坤只觉天旋地转,车尾横扫180度,刚待车身回正,林文已凶狠地踩下油门向前狂冲!
“劲!”林文自言自语道。
“我彻底服了!”段坤有点头晕。
飞快奔回起点,段坤顺利完成计时。
林文停稳车,迫不及待地问道:“多久?”
车内太暗,段坤启动手表的照明器,一个神话般的记录呈现在两人眼前:3分52秒12!
林文自豪而开心地大笑起来!
段坤不住摇头:“不可能!大概是计错了!这表出毛病了!”
林文为手表“平反”:“我这块表绝对没有问题,这个成绩是真的。”
。 想看书来
赛车就是走线(1)
段坤叹了口气,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想起了林文怪异的动作:“我发现你和我的动作有很大的不同。”
林文还在得意:“说来听听。”
“第一,入弯时减挡的时机不同。我在过弯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小心翼翼地踩着刹车,出弯之后再减挡加速;而你却在弯前制动,顺便连挡也一起减了,如果没有听错的话,你减挡之前必补一脚油,过弯时是踩着油门过弯,出弯后全力加速。”段坤一边回忆着刚才的情景一边说,“第二,我入弯时都是走在自己的车道上,而你却两个车道都用,忽左忽右的。第三,折返点那里是我刹车刹到几乎停住慢慢转过去的,甚至还倒了一次车;而你却拉手刹甩过去,算你狠!第四,你昨天教我要留一半注意力看转速表,我倒是仔细地盯着转速表猛看;而你却很少看转速表,你是不是骗我?”
林文大笑起来:“孺子可教也!观察得很细致嘛!只可惜车内太黑,换挡时你只看清我手上的动作,却没看到我脚下的动作,所以漏掉了重点部分。”
段坤立刻追问:“什么重点?”
林文擦了擦手上的汗,说:“先不说这个,我先解释一下你观察到的四点不同。听仔细了,这四点比较复杂,我只说一遍。”
段坤点了点头,集中了精神。
林文正式开讲:“先说说第四点,我为什么极少看转速表却要求你看。这完全是水平差异造成的。我不看是因为我已经能做到光用耳朵听就可以知道转速多少,但你不行,你还没完全听透这副4G63的声线。要知道,人车沟通是很重要的,引擎的声音确实可以告诉你何时应该加、减挡。这段日子我也没少开这部,完全掌握了4G63的声线,你多用点心,估计没几天就能像我一样了。”
段坤不禁为林文叫绝。
林文继续给段坤上课:“第三点甩尾掉头其实不难,这是地道的小伎俩,看过一遍你基本就会了。这招在生活中没什么大用,太费车。但是和别人飙车的时候遇到狭窄的折返点,这样激烈的甩尾还是必要的。记得刚才的两处发夹弯吗?如果路面再窄一点的话,四驱的Evolution过那种弯时也常用到拉手刹这么极端的甩尾方法。”
“好过瘾,帅死了!”段坤打断林文发表感叹,“刚才那一下真的很酷!”
林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过奖,过奖!雕虫小技,何足挂齿!我接着说一、二点。”
林文又恢复了认真严肃的表情,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说:“一、二点是你提出的四点当中最有价值,也是最专业的两点。先说第二点,其实就是攻弯的路线问题。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常看F1吗?”
“常看。”段坤说道。
“那你有没有注意过F1赛道上哪个地方的黑色胎印最多?有没有观察过车手的过弯动作?”林文又提出问题。
“嗯……”段坤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这个我有点印象,起点胎印多,再就是在弯的最内侧,以及出入弯角的外侧较多。至于车手的过弯动作,是我一直都觉得奇怪的地方。为什么那帮F1车手入弯前都像疯子一样去争抢跑道最外侧的一点地盘,然后又死命往弯角的内线钻?这个问题你不问我的话我都快忘了。车手过弯时为什么都故意想要去画一条弧线?”
林文满意地笑了,连赞段坤三个“好”字:“好,好,好!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让我高兴。你刚才所说的,正是我要给你讲的。
“通常跑道都会比车体宽出不少,这就给你提供了所谓的‘线’,你可以选择走内侧,中间,或是外侧,组合起来就是攻弯路线。就像你刚才问的一样,为什么F1车手在入弯前会去争抢跑道最外侧的地盘,然后挤进弯角的最内侧,这就是线!外-内-外的过弯路线可以获得最大的转向半径,从而获得最快的转弯速度。其中的道理,就是物理学中关于向心力和半径大小的关系。”
段坤突然想起了什么,说:“转弯时,前驱车容易出现转向不足,所以不敢尽油加速,而后驱车天生的转向过度 特性却可以帮助后驱车更快地加速出弯,入弯时的指向也会更犀利,所以我们总是说后驱车有较强的弯路能力。是不是这个道理?”
赛车就是走线(2)
林文高兴地拍了段坤肩膀一下,惊叹道:“你蛮厉害嘛!已经明白了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不过真正出弯快的车子,既不是前驱车也不是后驱车,而是Evolution这种四驱车。四驱车出弯时不必担心加油太猛驱动轮会打滑,可以充分发挥四轮的抓地力冲出弯角。并且四驱车的转向特性趋于中性,比较容易控制。”
“嗯,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你从前所说的关于‘快’的理论了,快有很多种,不同车型都有各自擅长的‘快’。这个世界,真的不止法拉利一种车子能跑得快。”段坤由衷地说。
林文赞许地看着他笑了:“其实依靠改装和调校,现在的汽车都可以改变原本的转向特性去达到我们需要的特性。”
“这个我知道了。”段坤抢过话题说,“比如说换用抓地力更好的轮胎,进行车身轻量化以及全车合理配重,还有换用支撑力更好的减震,对悬挂上各种角度进行调校等等,都可以适当地改变车辆的转向特性,提高车辆在转弯时对抗向心力的能力。”
“没错,说回攻弯路线。”林文谈到实际问题,“你可以把一个弯看成三个部分来理解。入弯、弯中和出弯,可以分别在这三个地方尝试外、中、内的线路,去体会攻弯路线的选择。有空的话,我建议你玩一玩索尼公司Play Station游戏机上的GT系列赛车游戏。那个游戏里对于不同弯角的路线选择有很深入的练习指导。你现在刚开始学攻弯,别的不要多想,只需要记住‘外-内-外’的入弯、弯中、出弯路线选择以及慢入快出的基本原则就可以了。”
“Yes,Sir!”段坤打趣地应道。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高级减挡技巧(1)
“那么最后,就是挡位选择的问题了。”林文振作精神,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无论在实际驾驶还是在赛场上,挡位的正确操作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有些人认为赛车技巧太难,不适于日常驾驶。其实未必,很多赛车驾驶惯用的换挡手法如果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不仅能够增加许多驾驶乐趣,也能保护引擎和波箱。你知道什么是拖挡吗?”
段坤不假思索地回答:“知道,比如说一、二挡的速度范围却放在五挡行驶,无谓地增加了引擎的负担,踩油加速时引擎的表现极度沉闷无力。”
“说得差不多,”林文补充说明这个概念,“近年来拖挡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一个挡位拖到高转也不换。不过我们现在只说你的那个‘拖挡’,你刚才过弯时就在拖挡。”
段坤觉得自己冤枉:“没有呀!一出弯我不就减挡了吗?”
“那你在弯中呢?”林文反问。
“在弯中只有那么短的几秒,我基本上是踩着刹车过的,谈不上是拖挡嘛!”
林文失望地摇了摇头,说:“全错了,你的动作全错了。看来我要从头给你说一遍攻弯的机械操作了。”
“请赐教!”段坤兴致勃勃。
林文从基本说起:“正如抓地力跑法的要求,在外线刹车,稳住油门入弯,出弯时尽油加速可以说是配合抓地力跑法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油门掌控方法。可你的动作是一塌糊涂,从入弯到出弯都死踩着刹车不放,出了弯才开始减挡加油。我直说你别不爱听,这种动作可以说是菜鸟中的菜鸟。”
段坤撇了撇嘴,嘟囔了一句:“我本来就是新手嘛。”
林文接着说:“入弯时刹车必然会使速度下降。由于引擎与波箱相连,所以转速也会随车速下降,当引擎转速降到当前挡位的Power band 以下时,你就应该考虑减挡了。否则你拖波过了弯心再加速必然受挫!所以,在弯前刹车时,很多时候都要配合减挡,把转速保持在Power band以内!”
段坤听清了林文的指导,暗暗牢记在心,同时问到他最困惑的问题:“那为什么你每次弯前减挡时都会空踩一脚油?我很清楚地听到了引擎空转拉油门的声音。”
“这点就要从减挡的基本理论开始说起了。听说过‘两脚离合’吗?”林文提示道。
段坤沉思片刻回答:“两脚离合我知道。我爸以前说过一次,而且我在一本古老的驾驶教材上也看到过。大概的意思是换挡时要踩两次离合器,具体怎么操作我记不清了。”
“唉!说了等于白说。”林文叹了口气,“两脚离合分为加挡两脚离合和减挡两脚离合。加挡两脚离合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先踩下离合器踏板,由当前挡位入空挡,松开离合器踏板同时保证右脚没有踩油门,然后再踩离合器入高一挡,松开离合器踏板,加油前进。减挡两脚离合稍微复杂一点,先松油门踩离合入空挡,松离合空踩一脚油,再松油门踩离合入低一挡,最后松离合踩油门前进。怎么样,听懂了吗?”
段坤直言不讳:“我已经晕了!”
“呵呵,”林文忍不住笑了,“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换挡动作分成两步做。第一步是入空挡,第二步是入你想要的挡位,唯一要注意的是加挡时要在空挡停一停,减挡时要在空挡补一脚油。”
“Why?”段坤越听越糊涂,“为什么一个换挡动作要分成两步来做?难道你刚才用的就是两脚离合?”
“不是,我刚才用的不是两脚离合,而是比两脚离合更简单、更高级的减挡动作Heel&Toe,中文名是跟趾动作。”林文解释道,“跟趾动作等下再讲,先说为什么要用两脚离合。”
林文找出一张纸,又拿出一枝笔在上面画起来:“说到底还是转速的问题。引擎转速和波箱的转速。好比现在引擎转速是3600转,波箱正处在2挡,2挡齿比 设为,那么此时波箱输出轴的转速就是3600除以大约等于2000转,而输出轴通过差速器 与传动轴是相连的,传动轴与车轮是相连的。因此,当你踩下离合器想换1挡时,波箱输出轴不受影响,仍保持2000转,引擎仍在3600转,车速稳定,若你这样强行入1挡会产生什么反应?”
高级减挡技巧(2)
还未等段坤回答,林文已经自问自答了:“假定1挡的齿比是,那么换挡后输出轴的转速应该是3600除以约等于1000转!和2挡时足足相差1000转,将近一倍!意义就是转速差导致挡位拨叉 无法切入,有可能换不进挡,即使进去了,你也会听到巨大的打齿声,然后车速瞬间被强行降低,引擎转速被强行拉高,破坏原有的行驶平衡性,严重的话,车子立刻失控。”
段坤顿悟:“哦!原来教科书上说的抢挡减速利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林文不由轻轻皱了皱眉头:“对,但也不完全对。我想让你明白的也不是抢挡这种技巧。”
“那是什么?”段坤如坠迷雾。
“听我说,”林文加重了语气,“的确,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用抢挡减速是保命的好方法。不过有些时候根本就减不了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