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辞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一首写思亲念远的别情词,但写作方法却颇具特色。

  上片写景,写作者眼前的景色。“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在楼上,正是黄昏天晚的时刻,看到杏花在寒冷的气候里开放。这是早春的景象。刚升起的月亮,照着小楼的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小燕、大雁都是候鸟,春秋两季,南北徙迁,它们象征着出门在外的人的信息,引发人们思亲念远的感情。傍晚,报道时辰的号角声,断断续续的残留着,充满着一派凄凉景象。画角:古时候的军号,用牛角做成,上面刻有花纹,所以叫画角。“寒花”、“斜月”、“征雁”、“画角”,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燕子是“一双”,征雁是“两行”,画角“声残”,渲染出一种凄凉,令人思亲念远的氛围,为下片作了充分的铺垫。语言清新、优美、婉丽。

  下片,写想象中情人对作者本人的思念的情形,有如电影中化入的镜头。过片“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把读者由作者所生活的情境,引入作者想象的氛围之中。人在窗前迎着东风眺望,对着春闲流泪。绮,本来是一种有花纹的绸子,这里形容窗子上的花格。春闲,春天的闲情,这里是指对出行远方的亲人的怀念。这里写的是现在。下面,“也应似旧”,大概还是原来那样吧,把读者引入到当初两人离别时的情形!“盈盈秋水,淡淡春山。”“绮窗人”,泪水盈盈,脉脉含情;她的眼眉,浑金仆玉,似春天的远山。

这是一种折射的写法。一句中兼有人物、情态和背景,而意境深远开阔,感情疏淡悠长。“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因此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梅龙)

    好事近·叶暗乳鸦啼
        蒋元龙   

  叶暗乳鸦啼,风定老红犹落。蝴蝶不随春去,入熏风池阁。 休歌金缕劝金卮,酒病煞如昨。帘卷日长人静,任杨花飘泊。

  好事近,又名钓船笛,翠圆枝。

  嘉树清圆,绿暗红稀,已是暮春时节。花期已过,不必风吹,残花亦纷纷辞枝而去。且喜蝴蝶多情,未与春归,犹随熏风翩翩穿入池阁。

  季节变更,大自然呈现的种种变化,触发了词人的愁情。金缕,即《金缕衣》,唐时人杜秋娘所作。其词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一首热爱生命,珍惜青春之歌。此处曰“休歌”,正见伤春惜时之情一如病酒,已不能堪,何能再听此曲?

  何以忘忧?词人一反“人静帘垂”的传统处理模式,卷帘独看晚春风色,一任杨花柳絮,濛濛飞尽。

词虽是写暮春,但上下阕两次跌宕,不使坠入伤春的窠臼。故俞陛云评为“气静神怡,令人意远”(《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侯孝琼)

    南乡子·洪迈被拘留
        绍兴太学生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辩,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这首词是绍兴年间(南宋高宗年号)太学生某所写。太学生,指在太学读书的士子。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始设,立五经博士,相沿至宋。

  词用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出使金国丧失气节的官僚洪迈。洪迈,洪皓之子。高宗建炎三年(1129)洪皓曾经出使金国,被羁留十五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洪迈以翰林学士出使金国。开始时,洪迈用敌国礼(对等的礼节)见金主。金主于是关锁驿门,断绝饮食,“自旦至暮,水浆不进”(见《宋史·洪迈传》)。还派了一个自称曾随洪迈之父洪皓学习过的人来劝说他,劝他不要固执。洪迈只得以“陪臣”礼改易表章。

  词一开头即以赋的手法,指名道姓,指陈洪迈使金被拘留,向敌人跪拜乞哀丧失民族气节的经过。“一日忍饥”,即指金主绝供应,使一日不得食的事。并斥责洪迈为惧一己之留而卑躬失节的行径,与苏武十九年留匈奴,不肯屈节事人的志节对比,实在应该感到愧耻。

  下阕联系到洪迈的父亲洪皓,洪皓在《宋史·本传》中号为忠节。高宗称他“虽苏武不能过”。这里指责洪皓“无谋”,大概是认为他在金国束手无策。厥,代词。作者由其父使金的无谋联系到其子使金的无法保持民族尊严,解除国家频年受外族侵侮的忧虑。尤其令人气愤的是:失节归来,还要神气活现摇头晃脑地自夸能言善辩,以文过饰非。村牛,骂人的俗话,村,恶劣的意思。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也记载了洪迈使金失节事,云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时人为之语曰:‘一日之饥禁不得,苏武当年十九秋。传语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可与此词参照。

这首词尖新泼辣,似曲。直写事件,直抒爱憎,其中“堪羞”、“村牛”,直用当时方言俚句骂人讽世。嘻笑怒骂,痛快淋漓。(侯孝琼)

    宴清都·细草沿阶软
        何籀   

  细草沿阶软。迟日薄,蕙风轻蔼微暖。春工靳惜,桃红尚小,柳芽犹短。罗帏绣幕高卷。又早是、歌慷笑懒。凭画楼,那更天远,山远,水远,人远。堪叹,傅粉疏狂,窃香俊雅,无计拘管。青丝绊马,红巾寄泪,甚处迷恋?无言泪珠零乱。翠袖滴、重重渍遍。故要知,别后思量,归时觑见。

  宴清都,是周邦彦所创之调,又名“四代好”。

  这是一首初春闺怨之词。

  软而细的草沿阶泛绿,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薄,指迟迟春日的光淡暖微。夹着花香草气的蕙风轻润而和煦。春天降临的脚步是这样轻微、缓慢,似化工靳惜(吝惜),故使红桃半绽,柳眼初舒。这正是万物萌动,将生未发,“最是一年春好处”之时。闺中人高卷帏幕,早已发现了春的消息。春归人未归,故而“歌慷笑懒”,试凭楼远眺,岂止天远,山远,水远,伊人更远于重山复水,遥在天之涯!

  下阕抒情。傅粉,用三国魏何晏典。《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注引《魏略》,称何晏喜修饰,粉白不去手,人称“傅粉何郎”。窃香,用晋韩寿典。韩寿为贾充掾吏,贾充女爱上了韩寿,偷偷地把武帝赐给她父亲的西域奇香赠给韩寿。贾充发觉了这事,只好把女儿嫁给韩。这里连用两典写情人的风流俊雅,无法羁控。“窃香”又双关情人长于偷香窃玉,赢得女人的爱情。百般无奈中,恨不能以自己的头发绊住情人的马,用红巾遥寄相思的眼泪,把在什么地方被人迷住的情人召回身边。

  这一系列的痴想当然得不到任何结果,只能无言泪落,浸渍了重重翠袖。末句设想,待得那人归来,看到自己的“为郎憔悴”,便可知别后的思念之深。

作者代妇人写闺情,情深意密,细腻感人。(侯孝琼)

    霜天晓角·塞门桂月
        吴淑贞   

  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弹到笳声悲处,千万恨、不能雪。 愁绝。泪还北,更与胡儿别。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

  吴淑贞,宋宫人。《全宋词》对本词的小注曰:“右听水云弹胡笳十八拍因而有作”,“宋旧宫人赠汪水云南还词”,由此可知,词人是从宋亡时被掳,羁留北地,后听汪水云弹蔡琰《胡笳十八拍》颇有感,特在汪水云南还时书赠此词,以表达自己的家国之悲。

  “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二句,写出了东汉末年女诗人蔡琰被匈奴掳至胡地后,在异国怀乡思亲的情况。“塞门桂月”是景物描写,既勾画出蔡琰被迫羁留胡地的特定环境,同时又起了渲染愁情的作用。“塞门”指边塞之门,即胡地。“桂月”指月,相传月中有桂树。“琴心切”此三字蕴含极丰富的内容,这“琴心”既有对匈奴进犯时“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悲愤,又有“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的忧伤,更有怀国思乡的悲切之情。“弹到笳声悲处”二句,不仅写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中表达了被掳生活的悲苦与愤懑;还表达了汪水云弹奏《胡笳十八拍》时,想起自己国亡家破的极大悲愤;同时,更进一步表达了词人被掳的悲愤与报国雪耻之情。此乃“一石三鸟”之法。“笳声悲”,指蔡琰被掳南匈奴后,创作的《胡笳十八拍》,诗中呼天抢地地泣诉了个人与时代的不幸:“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它是血泪之歌,引起亡国者的强烈共鸣。

  下片“愁绝”三句,继续写蔡琰的不幸遭遇。“泪还北,更与胡儿别”写的是一段史实:兴平(公元194-195)天下丧乱,文姬(蔡琰)为胡骑所获,嫁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十二年,生二子。(据《后汉书·董祀妻传》)建安年间,曹操赎蔡琰归汉。蔡琰忍痛与二子泪别,其生死之悲,目不忍睹,蔡琰诗曰:“哀叫声催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殻ъぃ新芬辔匮省!保ā侗呤罚

  “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这是词人听弹《胡笳十八拍》后发出的深深感慨。“一片关山怀抱”表达了词人爱国情感,她时刻思念故国山河,然而身为臣虏,不能返回,只能怀抱关山,铭刻在心,这种爱国之心又能向谁人诉说?这一结句感情强烈难以遏止。

  本篇特色是景、事、理、情巧妙结合,“塞门桂月”既是叙当年事,又是景物描写以烘托。“笳声悲”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千万恨、不能雪”,既是议论,又是抒情。“一片关山怀抱,如何对、别人说”既是抒情,又是议论。这议论以感情出之,流转自然,强烈感人。由于景、事、理、情四者熔为一体,故能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将当今亡国之悲与汉末丧乱之痛巧妙融合,展示了本词的历史深度。

另外,本篇采用了赋体手法。赋乃“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词中用赋的直陈手法写景、叙事、述志、抒情,未用比、兴手法。这种手法是从《诗经》开始的。杜甫的叙事诗多用此体。本篇可谓是抒情意味很浓的叙事诗。(赵慧文)

    烛影摇红·霭霭春空
      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村。

  词上片写景,即描写浮云楼的欢乐气势。其中的“朱阑共语”,“别愁纷絮”、“塞鸿”、“岸柳”等,皆隐括杜牧诗句。但情词熨贴、了无痕迹,见出融裁之妙。《蕙风词话卷二》:“廖世美《烛影摇红》过拍云:‘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神来之笔,即已用矣!”

  下片换头:“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一句度入同前,由写景而抒情,便令人有不胜古今与迟暮之叹了。“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进一层用笔益觉凄怆入神。真是“语淡而情深,令子野、太虚而为之,容或未必能到。”(《蕙风词话》)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一首写安陆浮云楼的诗作,在唐、宋时期曾传颂一时,原诗是《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 

  (见《全唐诗》八卷五九三七页)

   安州即安陆,同小杜的诗相比,廖世美的词则别有韵味。

这首词,声容娇好,情致蕴藉,自是名家手笔。正如况周颐所说:“一再吟诵,辄沁人心脾,毕生不能忘。《花菴绝妙词选》中,真能不愧‘绝妙’二字,如世美之作,殊不多见。”(贺新辉)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原名《御街行》,出自柳永《乐章集》。《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词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虽云梅词,实际上不过借梅抒怀旧之思。

  床、帐、香炉,是一般闺情词的常见意象,此词也从这些物事写起,迤逦写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里,床,非合欢之床,而是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帐,亦非芙蓉之帐,而是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作的帐子。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纸帐”条目中描写道:于独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数枝;床后设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书柜,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顶,用细白楮(纸的代称)作帐罩之。词咏梅而从纸帐着笔,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纸帐”。这种床帐,暗示着清雅而淡泊的生活。宋朱敦儒《念奴娇》词云:“照我藤床凉似水。”《鹧鸪天》词又云:“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但是,宿此床帐中的抒情主人公并不甘于淡泊,却深怀“无佳思”的幽怨。

  以下写香。炉寒香断,渲染了一种凄冷的心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展示的那种朦胧而甜蜜的惆怅已经消失,只有似断仍连的袅袅微香,伴随她绵长、凄清的似水情怀。

  沉寂中,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

  下片从憧憬的世界回到客观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