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认真地正视这一问题,让他们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对自己提出“一次对”的要求,考试完后善于总结经验,这样坚持下去,下次考试因“粗心”而丢分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 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细致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细致的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着手,从细节着眼。可以学习富兰克林,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内只重点纠正一种坏习惯,等相应的好习惯养成之后,再开始下一个坏习惯的纠正训练。渐渐地,让细心成为孩子的思维习惯。
■ 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孩子做完作业后,父母不要帮着检查,而且不要一发现错误马上指出并让其改正。否则,孩子会更加粗心,其作业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多。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检查自己的作业,让他自己去发现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误。等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父母要及时夸张地表扬:“我们小×真厉害。”
■ 培养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或是在日常的行为中,故意出点儿差错,比如故意说错一些常识或者诗句之类的,考验一下孩子是否能够发现错误。当孩子发现了父母或老师的错误,他会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会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自觉地去发现错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功课5 正确上网——使用网络,趋利避害
社会发展到现在,想让孩子与网络隔绝已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对待网络这件事上,父母要学习大禹治水的方法,疏而不堵,帮助孩子正确利用网络,从而让他在认知学习的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
亲子放大镜
辉子拿着成绩单回家后,遭到了爸爸的痛斥。因为这成绩单上的各科成绩都比上次考试有了大幅的下滑。问辉子是什么原因,辉子也说不上来。
问辉子的老师,老师说:“辉子本来在班上是个好学生,成绩一直都不错,但最近上课的时候,常常魂不守舍,听同学说,他是迷上了网络游戏。”
辉子的爸爸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儿子现在一放学就钻进自己的屋里不出来,还以为他是进去学习呢,原来是在玩网络游戏!想到这里辉子的爸爸非常生气,本来买电脑是为了促进辉子学习的,结果现在不但没能促进学习,反而耽误了学习。一怒之下,辉子爸爸就想马上回家把辉子房间的电脑搬出来,再也不给他用了。回家后,辉子爸爸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他冷静思考后认为,在孩子不在家的情况下,自己武断地把电脑和光盘统统没收,也许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甚至还会引发父子间的摩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现在全世界的父母几乎都在为防止孩子沉迷于网络而绞尽脑汁。辉子爸爸想,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充分理解孩子钟爱上网的心情。特别是中国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回到家后与同龄孩子一起做游戏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少,加上学习压力大,确实需要有个放松放松的机会和场所。利用电脑上网浏览或玩游戏自然是最方便、最省钱的好选择,做父母的只有从理解的角度看待孩子的网瘾,然后采取科学引导的方法进行规范,才能取得孩子的配合。
当辉子的爸爸把自己的想法跟辉子交流后,辉子的脸上立即绽放出难得一见的笑容。爸爸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向辉子提了个醒:“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也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便是一个好帮手,利用不好它便是一个杀手。你要把握好两种情况,我就同意你上网。”辉子欣然接受了爸爸的条件,那就是,一要严格控制上网的时机和时间,二要带着任务上网。从此,辉子对上网有了正确的认识,渐渐摆脱了对游戏的迷恋,学习成绩也重新回到了班级的前列。
本领养成5招
我说过一句话:“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让孩子自由上网,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我的不少学生正是因为迷恋网络而影响了学习成绩,有的甚至还走上歧途。因此,我主张积极干预正确指导孩子的上网。
其实,比较起来,网络还是利多弊少,只要善用网络,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中受益,每次我看到提起网络便惊恐万状的父母时,总是这样对他们说:“别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请和孩子一起上网!”
■ 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中小学生自控力较差,往往容易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因此,你一旦决定上网,就应该努力增强自控能力,控制上网时间。这除了需要顽强的自制力之外,关键是你每天的学习生活要有严格的计划,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包括什么时候上网,都应该纳入计划。拥有毅力,严格计划,养成习惯,你就可以成为网络的主人——实际上是精神的主人。
■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
引导孩子认识网络的第二步,就是教孩子学会搜索,这是最基本的网络应用。现在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两个:百度和Google。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这两个搜索引擎各自的优势所在,并会熟练运用。
■ 让孩子把网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许多孩子之所以被网络占去大量时间,是因为他们上网没有明确而积极的目的,一切都是盲目的。应该把上网首先当作学习方式,每次上网之前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制作网页,或查找资料,或收发信件……
■ 掌握网络安全规则
父母要告诉孩子,最好不要在网上显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密码、父母职业等),最好不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最好不要自己单独会见网友,如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威胁、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请不要回复或反驳,而应该不予理睬。
■ 与孩子一起建立亲子博客
父母和孩子一起建立自己的博客,鼓励孩子在博客里写文章,鼓励孩子去看同龄人的博客和成功人士的博客。一方面可锻炼孩子的文笔,让孩子有一个释放心情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父母千万不要随意质问孩子写作的内容,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功课6 勤于总结——总结比过程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善于总结与归纳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本领。然而,在学校中的孩子每天接受的大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对于知识理论往往是囫囵吞枣,不要说总结归纳了,可能连有条理的知识脉络都理不清。
亲子放大镜
王唯是个学习很刻苦的孩子,但是,学习成绩却一直无法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不善于总结,什么地方做错了,什么地方做对了,怎样学习效率会高,怎样学习效率会低,他从来没有总结过,经验与得失都没有。结果呢,这一次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下一次还会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一点儿进步都没有。
王唯的爸爸知道孩子学习上很刻苦,只是学习方法上有所欠缺,王唯爸爸很想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于是,微笑着对王唯说:“王唯,如果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就跟爸爸说说,爸爸说不定能帮你点忙。”王唯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我已经很尽力去学习了,可是成绩总是上不去。”说着说着,王唯的眼圈都红了,声音还有点哽咽呢!“哟,干吗?男子汉还想掉眼泪是不是?王唯,你的努力我们都看见了,大家都知道你尽力了,至于成绩没上去,那也不是最重要的,尽力就好,你说是不是?不过,如果你还希望自己成绩有所提高的话,爸爸这里倒是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不知道你爱听不爱听?”王唯听爸爸这样说,抬头看了看爸爸,欣喜而坚定地点了点头。
爸爸是这样说的:“爸爸的方法就是经常做总结。爸爸自己当年是这样做的:为每一科都建立了一个总结本,这个总结本上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错题难题部分。首先,是把自己做错的题记在本子上,并记下错在哪里,然后在下面写上正确的解题过程,争取以后遇到了同样的题的时候不再出错。然后,是把自己不会做的题也记下来,记下自己的思路是在哪里被阻断的。这部分记下来后,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统统看一遍,看看自己有没有犯相似的错误,这样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第二部分是阶段总结。就是每过一个月做一次小总结,主要目的是看看这一个月内自己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失误,哪一点做得比较好,哪一点做得不好等等。这样可以对每个月的学习过程做一个小小的反思。
“第三部分是学期总结。就是总结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经验与得失,当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回过头看看自己是怎样度过的,哪里进步了,哪里退步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等。”
爸爸最后说:“如果你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总结,相信你一定可以取得你自己都不敢想象的成绩。”
此后,王唯就照爸爸说的做了一个总结本,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得失,成绩果然很快就名列班级前几名了。
本领养成4招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没有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就不会取得进步。许多父母在工作中,就是依靠着“总结”这种方法不断开拓进取的。让孩子经常总结自己的得失,同样能让孩子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一方面做对了,哪一方面做错了,哪一方面做得好,哪一方面做得不好,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 回顾过去
让孩子将自己过去的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的脑子里回放一遍,找出自己表现好的时候和表现不好的时候,并记下来表现好是什么原因,而表现不好又是什么原因。
■ 建立学习总结本
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学习总结本。让孩子在上面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比如,什么题不会做,为什么不会做,要写明原因;什么题出了错,为什么出了错,也要写明原因。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建立总结本不仅仅是以建立为目的,而是以看为目的,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翻看自己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这样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下次再犯。
■ 学会归纳整理学习资料
平时就要教孩子妥善保存有关的教材,特别是各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书等。在上课时,留心在书上记下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做练习册时,要根据老师的评讲筛选体现知识重点的典型例题,考完试后,一定要重视考后分析,教孩子做一个“错题本”。把一些有代表性的错题筛选归类,还有平时课堂上的笔记本,老师为学生精心准备的一些重要的补充题,以上说的这些都需要孩子自觉、随时注意收存,便于以后总复习和考试时引起重视。
■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要求孩子做总结,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表率。父母也要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做出总结,并拿出来让孩子过目,指导孩子怎样去做,也让孩子感觉到一种家庭的平等。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肯做总结,那怎么去要求孩子呢?
功课7 寻找动力——动力来自你的理想
要让你的孩子知道,实现目标的关键不是纪律,而是动力。如何让孩子激发自己的动力,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才是最重要的。
亲子放大镜
丁丁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每天下课铃一响,他肯定是第一个冲出教室;而上课铃响时,他却总是最后一个进教室。如果仅仅是在下课时玩,那还不要紧,关键是丁丁上课时也不听讲,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则在下面做小动作,或者是跟别的同学说话。老师拿他很没办法。
丁丁的父母平时都很忙,有时甚至双双出差,一连几天都不在家,因此对丁丁的管教不是太严。知道丁丁的情况后,丁丁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怎么在学校里“混日子”了。丁丁的老师认为,丁丁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动力。
经历过新中国建立初期学校教育的父母们,都懂得理想教育。那时的孩子通过树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理想,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这是很成功的教育。在当前升学压力大的情况下,怎样配合学校的理想教育,却成为父母比较头疼的事。丁丁的父母回到家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的动力。
怎么培养丁丁学习的动力呢?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动力,因此丁丁的父母先找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习题让丁丁做,让丁丁不再感觉到做题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像游戏一般有趣的脑力活动。以此来培养丁丁的钻研和思考的能力,让他渐渐地去喜欢并享受解题的过程以及成功解题后的喜悦。其次,不再给丁丁制定一些太高的学习目标,降低实现目标的难度,这样一来,丁丁每次都能在通过一段学习后实现预定的目标,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充满了失败的挫折感。第三,当丁丁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后,丁丁的父母也会象征性地给他一定的物质奖励。
一年过去了,在父母的帮助下,丁丁的成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领养成4招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定要有一种促使他成就事业的动力。同样,一个孩子要搞好学习,也需要一种动力。科学研究证明,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能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满足。所以,在现在的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其实也是父母需要做的。
学习兴趣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这一点,在偏科的学生身上体现得最明显。有的学生数学奇好,但语文却奇差,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只对数学的解题过程感兴趣,对语文没有兴趣。”兴趣的有无,造成了成绩的好坏。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首先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 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
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说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通过掌握知识获得成功的故事,以及人们